与古典文学有约:围炉夜话

与古典文学有约:围炉夜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古典文学
  • 文化
  • 历史
  • 文学鉴赏
  • 围炉夜话
  • 传统文化
  • 阅读
  • 散文
  • 中国古典文学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围炉夜话》为王永彬所着,共一百八十四条人生的哲理和行为的标准,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正好可以围着温暖的炉火,在寂静的夜晚讨论着人是什么以及如何做人,那不仅可以让自己思绪清明,也更能领受哲人对人生的思辩和觉悟。

  淡于嗜欲淡于缘,别是人间不系帆。
  参透浮生真谛了,饥来吃饭困来眠。
探寻思想的深度:一部关于启蒙、革命与现代性的宏大叙事 书名: 思想的熔炉:从启蒙的曙光到现代社会的重塑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聚焦于西方思想史关键转折点的深度论著,它不满足于对哲学家及其理论的简单梳理,而是致力于剖析那些塑造了我们今日世界观、政治结构和社会形态的根本性思想脉络。全书以一种宏大叙事的手法,带领读者穿越数个世纪的知识风暴,探究“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如何被彻底颠覆与重构的。 第一部分:理性的胜利与异端之声(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 本卷聚焦于启蒙运动的复杂遗产。我们首先回顾笛卡尔主义如何确立了主体性哲学的基石,以及牛顿的科学革命如何为“理性万能论”提供了无可辩驳的物理学基础。然而,本书的核心在于,我们拒绝将启蒙视为一个铁板一块的“光明时代”。 我们将深入探讨启蒙运动内部的深刻张力。休谟的怀疑论如何动摇了因果律的绝对性,迫使康德在“三大批判”中试图重建理性知识的边界,完成对形而上学的“哥白尼式革命”。这一部分将详细分析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对主权概念的激进重塑,并将其置于当时法国贵族政治的语境中进行考察。卢梭的“公意”概念,是如何在为民主理论奠定基础的同时,也埋下了未来极权主义思潮的潜在种子,这一点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 此外,我们将考察早期政治经济学的崛起。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并非简单的市场崇拜,而是植根于对特定历史阶段——商业资本主义萌芽期的深刻洞察。本书将详细梳理斯密如何将道德哲学家的身份投射到对市场机制的分析中,以及大卫·休谟对早期资本积累的审慎批判。 第二部分:革命的代价与新秩序的诞生(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 启蒙的理性之光最终点燃了政治的烈焰。本部分将跨越法国大革命和随后的拿破仑战争,探讨思想如何转化为实践的巨大、往往是血腥的能量。 重点在于对革命激进化的分析。我们将考察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不是简单地归咎于某个领导者的残暴,而是追溯其背后对“德性共和国”的乌托邦式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如何必然地排斥异见。罗伯斯庇尔的逻辑,即为了实现最高的道德目标可以不择手段,是理解现代政治伦理困境的第一个关键样本。 紧接着,本书将转向对革命的深刻反思。从埃德蒙·伯克对传统的捍卫,到黑格尔对历史“辩证法”的构建,我们看到思想界对“线性进步史观”的首次大规模动摇。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如何通过历史的矛盾冲突来实现自我展开,成为理解19世纪宏大历史哲学的枢纽。他的体系,既是对法国大革命混乱的哲学回应,也为后世的整体主义思想提供了理论框架。 在经济领域,我们将详尽分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不是将马克思视为经济学理论家,而是将其视为一位深刻的文化批评家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本书将聚焦于《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的揭露,阐释其如何超越了对剥削的道德控诉,上升为对现代性内在逻辑——异化的结构性批判。 第三部分:现代性的危机与多重转向(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进入19世纪下半叶,随着工业化的全面展开和科学霸权的巩固,思想界开始感受到“现代性”本身所带来的深刻焦虑。 尼采的“上帝之死”不仅仅是一种无神论的宣告,而是对整个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彻底清算。本书将细致梳理尼采如何通过对“权力意志”的阐发,挑战了自苏格拉底以来对“真理”和“道德”的构建方式。他的批判,成为理解后现代思想的底层代码。 与此同时,科学的胜利也孕育了新的局限性认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以其对无意识领域的发掘,彻底颠覆了启蒙以来对“理性人”的信心,揭示了人类行为的非理性驱动力。我们将探讨弗洛伊德的理论如何与社会学中的功能主义思潮并行不悖,共同构成了对主体性的多重解构。 在政治实践层面,社会民主思潮的兴起代表了对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反击。爱德华·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如何尝试将马克思主义融入议会民主的框架,以及这种内在的紧张关系如何塑造了20世纪初的欧洲政治图景,是本卷的探讨重点。 结语:未竟的现代性 本书最终将回归当下,通过对上述思想遗产的梳理,探讨我们如何继承了这些充满矛盾的思想资源。从启蒙的宏大承诺到现代性的碎片化现实,本书旨在提供一个理解我们自身处境的知识地图,引导读者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那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观念,从而在复杂多变的当代世界中,寻求更有根基的立足点。这不是一部总结性的历史,而是一次思想的考古,旨在挖掘那些决定了我们今日思维模式的深层结构。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永彬


  字宜山,人称宜山先生,一生经历了干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个时期。享年七十有八。年少时,其仲兄去世,一度面临辍学,后发愤始得入县学读书。他不喜科举,很晚才恩获贡生科名,为修职郎。

李安纲

  山西芮城县学张乡人。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运城学院中文系教授,山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委员会会长,《西游记文化学刊》主编,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专家顾问委员,百度网、国学网国学顾问,山西芮城道教文化促进会顾问,张纪中《西游记》、《老子》、《吕洞宾》电视剧顾问。

  ◎着有《圆照法师与金刚心法》、《西游记奥义书》、《李安纲批评西游记》、《古今八子批评西游记》、《三教九经丛书》;担纲国家教育部项目《道德经道德体系研究》、山西省教育厅项目《吕祖全书》校注;着《老子心解》、《西游记与企业管理》、《西游记奥义与人生智慧》。

图书目录

01.教子弟与检身心
02.交游与读书
03.贫俭与拙勤
04.稳当与本分
05.处事与用功
06.信字与恕字
07.说话与积财
08.教小儿与待小人
09.善谋生与善处事
10.幸福与灾祸
11.风俗与人心
12.人心与面目
13.人心与天道
14.有才与为学
15.积善与积财
16.弟子与德财
17.读书与立身
18.乡愿与鄙夫
19.败家声与培元气
20.是非与廉耻
21.忠孝与仁义
22.权势与奸邪
23.宝贵与忠孝
24.杀生与改过
25.处事与立言
26.求科名与讲性命
27.泼妇伎俩与谗人情形
28.活菩萨与大英雄
29.气性与语言
30.志不高与心太大
31.荣辱与学问
32.古人与今人
33.善行与恶行
34.守身与创业
35.势利气与粗浮心
36.身分与下场
37.常人与大家
38.天地生命与富贵学问
39.处事与立志
40.气性与语言
41.聪明与朋友
42.看书与做人
43.持身与处世
44.善用财与无愧禄
45.交朋友与教子弟
46.君子与小人
47.求良心管我
48.言召祸与行玷身
49.处横逆与守贫穷
50.文章与师友
51.行善与逞奸
52.鑑吉凶与防细微
53.大错与小康
54.不耐烦与学吃亏
55.读书乐与为善名
56.学日进与德日进
57.敬他人与靠自己
58.长者待人与君子修己
59.败家与覆事
60.种田人与读书人
61.自足与自惭
62.贫富与忠义
63.宝贵与衣禄
64.天堂地狱与圣域贤关
65.和平与正直
66.逾闲与忘世
67.偷安与谋利
68.父兄教诲与祖宗成法
69.莲花与青草
70.矜伐与仁义
71.读书与稼穑
72.俭静与庸伟
73.存心与虑事
74.闲居与生气
75.才学与骄奢
76.忠孝与圣贤
77.饱暖与饥寒
78.愁烦中与暗昧处
79.势利人与虚浮人
80.光明境界与函养功夫
81.理数与变常
82.和骄与善恶
83.收放心与昭俭德
84.大事功与真气节
85.远怨道与取败由
86.通方士与本色人
87.者心与个名
88.气质与形迹
89.世风与末俗
90.令名与善事
91.化人之事与劝善之方
92.发达与福寿
93.仁孝心与邪淫念
94.自奉与处世
95.好事与恃强
96.吃饭本领与成器日期
97.谋道与穷理
98.守身与养心
99.德位与行言
100.乡党与子孙
101.格言与规箴
102.精勤与镇定
103.济人与欺我
104.享福与创家
105.天性与习气
106.心志与意见
107.艰难与侥倖
108.心静与品超
109.清贫与节俭
110.正直与高华
111.异端与邪说
112.亡羊与羡鱼
113.道境与身心
114.显荣与福庆
115.为君子与做小人
116.淡交久与静寿长
117.贻后悔与失旧欢
118.聪明与耕读
119.天负我与我对天
120.争得失与有知能
121.登场傀儡与依样葫芦
122.文章与富贵
123.郭林宗与王彦方
124.憨人与苦人
125.懦弱与煳涂
126.功德文章与人品心术
127.闭目养神与阖口防祸
128.富家与寒士
129.苟字与俗字
130.志不可及与心不忍言
131.事难处与功将成
132.财位与年子
133.知过与恶恶
134.诗书与孝悌
135.好事与苦心
136.长进与振兴
137.有为与好事
138.为善与有过
139.入幕宾与登座客
140.地人与心气
141.成才与暴物
142.和气平情与藏器待时
143.矮板凳与好光阴
144.良心与正路
145.务本业与当大任
146.好生与造福
147.薄族师与恃力势
148.静敬与骄惰
149.知己与读书
150.直道与诚心
151.有为之士与杰出之人
152.性情与机趣
153.世事与古人
154.衾影与桑榆
155.创家基与计长久
156.于世有济与此生不虚
157.修身与明理
158.积善与多藏
159.求备与易得
160.有守与立言
161.向善与进德
162.真性情与大识见
163.让字与敬字
164.知人与论己
165.仁顾与虚浮
166.大祸与不谨
167.依赖于我与取资于人
168.读书积德与事长亲贤
169.大经与正学
170.意趣与志量
171.势家女与富家儿
172.有钱与用药
173.身体力行与集思广溢
174.工课与官箴
175.儒者文与君子名
176.神气与智勇
177.益友与小人
178.宽严与厚薄
179.己然未然与当然自然
180.规模与德泽
181.尚义与趋利
182.畅无咎与亢有悔
183.谋富贵与逞豪奢
184.一官到手与万贯缠腰

图书序言

前言
 
  王永彬,字宜山,人称宜山先生,一生经历了干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个时期。享年七十有八。年少时,其仲兄去世,一度面临辍学,后发愤始得入县学读书。他不喜科举,很晚才恩获贡生科名,为修职郎。后候选教谕,因深受儒家思想薰陶,在教学中,先令学生修身,次教其治学,不以科举应试为唯一目的。并能身先士卒,修养己身而后教。同时对于乡人,见善必赏;见过必反覆规劝,一定要使其彻底改正。

  王永彬涉猎广泛,在着述授业之余,经史诸子书法医学皆习,尤好吟诗,其同郡文友王柏心为其撰写《?授修职郎宜山王公传》记载:「公着述外,尤好吟咏,与高安周柳溪、彝陵(夷陵)罗梦生结诗社,号吟坛三友」。

  王永彬为人不爱荣华富贵,生性纯茂沖远。光绪《荆州府志‧卷五十七‧艺文志》记载:「王永彬,字宜山,岁贡生,性孝友,隐居教授。邑令朱钖绶耳闻其名,虚心造访,永彬凿坯而遁。」与友人一起每酒醉高论,说到古忠孝义烈之事,则沾襟涕泗不能止。

  王永彬一生治学甚广,勤于着述,同治五年《枝江县志》记其《孝经衬解》一部,光绪《荆州府志》记其《帝统年表》、《围炉夜话》、《格言集句》三部。《围炉夜话》书于桥西馆的「一经堂」,成书于清咸丰甲寅二月。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与至交亲友畅谈人生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自面世以来,一直盛传不衰,成为人们案头的必备之书。它与明代洪应明撰的《菜根谭》、陈继儒撰的《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围炉夜话》为王永彬所着,共一百八十四条人生的哲理和行为的标准,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正好可以围着温暖的炉火,在寂静的夜晚讨论着人是什么以及如何做人,那不仅可以让自己思绪清明,也更能领受哲人对人生的思辩和觉悟。

  编者在阅读、鑑赏和述论本书的时候,最爱坐在小窗前聆听着风雨雷电的心灵撞击,与诸多朋友把酒论心、慷慨千古、指点人生,那真是尘世中难得的雅乐韵事,心灵也随原着者一同经历着人生的感悟和领略。相信读者们也能有如此的感受和启迪,祝福您!

图书试读

52.鑑吉凶与防细微
 
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则吉凶可鑑也;
不蹶于山,而蹶于垤,则细微宜防也。
 
【述论】
 
一代明君唐太宗,在名相魏征死后,曾叹息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已去,吾失一镜矣!」事实也的确如此。唐太宗开明聪睿,从善如流;魏征则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规谏,可谓是高山流水,相得益彰。但自魏征一去,再无魏征,一镜之失,怎不令唐太宗痛惜!?
 
每个人的阅历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躬行,也不可能对每一件事皆能洞察入微,明了于心。
 
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要「以人为镜」,以他人的言行得失,经验教训来审视自己,衡量自己,「见贤思齐」,「吾日三省吾身」。术业有专长,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即使在某一方面不如自己者,却可能在其他方面有胜己之处。
 
特别是在分工愈来愈细、术业日趋专攻的今天,要想准确地判别是非,裁定事物的取舍,把握事物的趋向,就必须善于利用「人镜」。时常检点自己,把他人的清言懿行,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作为有益的借鑑,从而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相对高精度的论断吉凶,避凶趋吉,远祸就利,从而少走弯路,走捷径实现人生的价值。
 
物有三六九等,人有三教九流。「不镜于水,而镜于人」,是因为水无常形、因势而流,不能客观的映照人的优劣得失。而人也有忠奸之分、君子小人之别,因而,选择「人镜」的同时,还应作细心分辨。
 
《战国策‧齐策》里有一则「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说的是,邹忌本来没来城北的徐公美貌,但是,「吾之妻私我,吾之妾畏我,吾之客有求于我」,所以大家都说邹忌比徐公长得漂亮。
 
这就告诫人们,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作为「人镜」的。真正的「人镜」应该像魏征那样,刚而无欲,豁达中正,心底无私,肝胆相照。否则,己所不察,人而媚私,就达不到「吉凶可鑑」的目的了。
 
虽然明镜可以照形,人镜可以避凶,但要长立不败,还必须加强自身明察判断、谨小慎微的锻造。譬如爬山,人们往往安宁于险峻,而出祸于平地,就是因于细微处疏忽大意所致。古人说「秋毫不小其小」,愈是细小的东西愈不能轻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星火可以燎原,小错可以酿成大祸。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趁著週末,難得有空,捧著這本《與古典文學有約:圍爐夜話》,像是打開了一個古老的時光膠囊。說實話,一開始我對「古典文學」這幾個字,總覺得有點遙不可及,像是課本裡死板的文字,但這本書的標題「圍爐夜話」卻透著一股暖意,彷彿三五好友圍坐在爐火邊,閒話家常,沒有壓力,只有分享。翻開書頁,果不其然,那種親切感瞬間襲來。作者並非用學術的嚴謹來剖析,而是用一種近似說書人的姿態,將那些塵封已久的經典,一一拉到我們眼前。像是《論語》裡那些耳熟能詳卻又常常被忽略的細節,或是《詩經》裡描寫的風土人情,在作者的筆下,都變得鮮活生動,不再是書架上蒙塵的古籍。他不會直接告訴你「孔子說了什麼」,而是會引導你思考,如果當時的情境是這樣,那我們又會如何?這種互動式的引導,讓我感覺自己不只是在閱讀,更像是在參與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尤其是書中對於許多詩詞歌賦的解讀,那種意境的描繪,彷彿能聞到書中的花香,聽到風中的低語,甚至感受到詩人心中的那份憂愁與喜悅。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一些典故的補充,往往是旁徵博引,卻又條理清晰,讓人不禁讚嘆古人的智慧,也對作者深厚的學養感到敬佩。總之,這本書就像一位溫厚長輩,不疾不徐地帶領著我,在文字的長河中悠然漫步,發現那些被遺忘的美好。

评分

收到這本《與古典文學有約:圍爐夜話》,真的像收到一份貼心的禮物。身為一個對傳統文化有濃厚興趣,但又苦於不知從何入門的讀者,這本書簡直是及時雨。開篇的引言就非常有溫度,作者以「圍爐」這個意象,營造出一種寧靜、溫馨的閱讀氛圍,讓人彷彿置身於一個充滿書香的暖室。書中的內容,完全沒有讓我預期的那種艱澀感,反而是一種循序漸進的引導。作者很巧妙地將那些看似遙遠的古典作品,轉化成貼近生活的語言和觀念。例如,他會從生活中的小事出發,引申出經典中的人生哲理,讓你感覺那些智慧,並非只存在於古籍之中,而是可以應用在我們當下的生活。我特別喜歡他對人物的描寫,彷彿能看到那些歷史人物活生生的形象,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而且,書中很多地方的闡釋,都帶著作者獨特的感悟和體會,讓我看到了古典文學更深層次的魅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對於一些著名詩篇的解讀,往往能發掘出我之前從未注意到的細微之處,讓我對那些詩句有了全新的認識。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情感的共鳴,它讓我重新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以及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

這次很幸運能拿到《與古典文學有約:圍爐夜話》,這本書的標題就已經充滿了詩意,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一直對古典文學抱持著一份敬意,但現實中的接觸,往往是零散的,缺乏系統。這本書的出現,恰好填補了我這塊的空白。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他沒有採用傳統的學術論述方式,而是以一種非常個人化、生活化的視角,來解讀那些經典。書中的每個篇章,都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對話,作者引導我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和理解那些作品。我尤其欣賞他對於文學批評的態度,不是一味地讚美,而是會提出質疑,會深入探討,讓人耳目一新。他會將一些看似平淡無奇的詞句,抽絲剝繭,挖掘出其中蘊含的深意,讓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洞察力。而且,書中對於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作家,都有著精闢的比較和分析,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古典文學發展的脈絡。我記得有一次,他提到一位我不太熟悉的詩人,但經過他的介紹,我瞬間就被這位詩人的作品所吸引,這也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它不僅讓我認識了更多的經典,也讓我學會瞭如何去欣賞和品味文學。這本書就像是一本導航圖,為我打開了通往古典文學寶庫的大門。

评分

我一直對古典文學充滿好奇,但總覺得自己像個門外漢,看著那些古籍,常常望而卻步。這次有幸讀到《與古典文學有約:圍爐夜話》,簡直是撥開雲霧見月明。這本書最讓我驚豔的地方,在於它的「溫度」。作者並沒有用生硬的學術語言,而是用一種親切、溫暖的筆觸,帶領我走進古典文學的世界。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位慈祥長者,用講故事的方式,分享著那些動人的篇章和深刻的道理。我最喜歡的是,作者不會直接給你答案,而是會提出問題,引導你去思考,去感受。例如,在探討某首詩歌時,他會先描繪當時的場景,然後引導你進入詩人的心境,讓你彷彿親身經歷了一切。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我之前從未有過的。書中對於許多傳統觀念的解讀,也讓我受益匪淺。他會用現代人的視角,來審視那些古代的智慧,讓它們重新煥發生機,變得更加有現實意義。我記得其中有一段,關於「孝道」的討論,讓我對這個傳統觀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引發了我對現代社會中親子關係的思考。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文學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生、關於智慧的書,它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也重新認識了傳統文化。

评分

我是在網路上偶然看到這本《與古典文學有約:圍爐夜話》的推薦,一開始還有些猶豫,畢竟對古典文學的印象,總覺得是需要花很多心思去啃讀的。但是「圍爐夜話」這幾個字,特別吸引我,有種溫馨的感覺,好像在寒冷的夜晚,有人陪你一起聊天,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實際拿到書之後,我驚喜地發現,它真的就是我想像中的那樣。作者的文字非常親切,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更像是一個熱愛古典文學的朋友,熱情地跟你分享他的心得。他不會把你當成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初學者,而是用一種你很容易理解的方式,帶你進入古典文學的世界。我尤其欣賞他對於一些大家可能覺得很難懂的觀念,做了非常生活化的解釋。比如,他會用現代人的生活經驗來比喻,讓你恍然大悟。書中選取的篇章,也都很有代表性,涵蓋了詩、詞、賦、散文等不同體裁,而且都有作者獨到的見解。我記得其中有一段,他講到《紅樓夢》裡的一些細節,讓我之前讀書時錯過的許多趣味,都一一浮現出來。他還會穿插一些歷史故事,讓整個閱讀體驗更加豐富。閱讀的過程,真的就像是在聽一個很有故事的人在聊天,不知不覺中,就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對古典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本書讓我感覺,古典文學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是我們可能還沒找到對的鑰匙去開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