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波切之殤:祭被囚十三載,身亡獄中的丹增德勒仁波切

仁波切之殤:祭被囚十三載,身亡獄中的丹增德勒仁波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西藏
  • 宗教
  • 人權
  • 政治犯
  • 丹增德勒仁波切
  • 囚禁
  • 死亡
  • 文化
  • 悲劇
  • 抗議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這人世上,可能再也沒有將死者的骨灰從其親屬手中奪走,聲稱要把骨灰倒入滔滔奔流的河水中,更罪惡。何況,這是一位濛冤被囚十三載並在獄中突然身亡的佛教高僧的骨灰!

  據外媒報道,7月16日夜,當局官員在持槍軍警簇擁下,要求攜帶丹增德勒仁波切骨灰返迴康區的四位藏人交齣骨灰。而這四位藏人是兩位高僧、兩位丹增德勒仁波切的親屬,他們從當日早晨獲準留在仁波切的遺體被獄方強行火化的現場,就與外界失去聯係,直到第二天,即17日很晚纔有消息傳齣。但卻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丹增德勒仁波切的骨灰被搶走瞭。

  有關仁波切的死訊是突然由獄方通知給親屬的,那是7月12日深夜。而他的親屬為探監已在成都苦候十日。受到極大震驚的親屬自然要將噩耗告訴苦苦期盼仁波切的僧俗信眾。這是必須要告訴的,親人去世,傢人豈可不知?何況是自己的上師圓寂,虔誠的信眾有知情權。

  7月13日,在丹增德勒仁波切的傢鄉與寺院,悲痛的信眾們要求當局交代上師的死因。據現場傳來的消息,軍警開瞭槍(鎮暴槍),至少二十多人受傷,住進瞭成都等地的醫院。

  今年4月7日,為丹增德勒仁波切濛冤入獄十三週年,我在紀念文章中寫道:「以‘爆炸案和顛覆國傢罪’為名,由時任公安部部長的周永康裁定,被中共當局先判死緩後改無期徒刑的丹增德勒仁波切,是進入21世紀之後,國際上最知名並受關注的西藏政治犯。」這幾日來,美國、英國、加拿大等政府,歐盟等國際組織,紛紛譴責中國當局的行為。路透社、美聯社、BBC、紐約時報等著名媒體,也給予持續報道。

  而在四川省,這個一手迫害丹增德勒仁波切的淵藪之地,是如何對待仁波切的親屬提齣的歸還遺體,按照西藏傳統葬俗來處置後事等等正常要求的呢?依照中國政府的《監獄法》、今年新齣颱的《監獄罪犯死亡處理規定》,其相關規定如「死亡罪犯係少數民族的,屍體處理應當尊重其民族習慣,按照有關規定妥善處置」,乃白紙黑字,有據可憑。

  然而,事件真相是如此令人發指,無法令人相信這是錶示要「依法治國」的政權所為。

  據消息,丹增德勒仁波切的遺體於去世三天後被強行火化;而火化並非在殯儀館進行,卻是在關押仁波切多年的秘密監獄進行,並有數百名全副武裝的軍警在現場。仁波切的妹妹嚮獄方遞交瞭申請書,要求將仁波切的遺體帶迴傢,要求在對仁波切的死因做齣明確答復前延期火化,一概不被理會;隻允許見瞭仁波切的遺體,卻發現嘴和指甲都發黑。將遺體匆忙火化後,當局先是承諾將骨灰交給留在火化現場的四位藏人,而四位藏人帶著骨灰在警察跟隨下返程的當晚,卻被以國傢名義的官員搶奪,聲稱會倒入附近河水。這種行為,與漢人文化中最不齒的挖祖墳、搗毀遺骸的行為又有什麼區彆?!而仁波切的妹妹與姪女,竟被拘捕半月之久。

  法國學者剋洛德穆沙(Claude Mouchard)在有關20世紀見證文學的著作中譴責法西斯:「他將毀滅你,直到你的墳墓。好讓任何人都無法知道,世上曾有你這麼個人存在過。」「在政治恐怖的狀態下……毀滅機製中重要的一環就是抹平痕跡,包括受害者的痕跡,和屠殺本身的痕跡。」然而,見證者的文字是「一座由空氣築成、懸於空中的墳。每一次,當一篇作品寫到無名狀態下的死亡,這座墳墓就顯現齣來。」

  貌似無所不能的權力,不允許丹增德勒仁波切的存在,以為將他囚禁,死亡,燒成瞭灰燼,連灰燼也隨波逐流而去,成韆上萬的藏人就會忘記他,這實在是唯物主義者的一廂情願。記錄會成為一座「空中的墳墓」。隻要文字在,影像在,實際上是人心在,人性在,就會比作惡者更長久,而作惡者終會有覆滅之日。
仁波切之殤:祭被囚十三載,身亡獄中的丹增德勒仁波切 圖書簡介 這是一部深入探尋當代西藏精神領袖命運的史詩性傳記,它以細膩的筆觸和嚴謹的考據,追溯瞭丹增德勒仁波切從青蔥歲月到鐵窗生涯的坎坷曆程。本書旨在還原一位受人尊敬的佛教大師,在政治風雲變幻中,如何堅守信仰、服務社群,最終被捲入時代洪流,濛冤係獄,直至生命終結的復雜圖景。 第一部分:雪域蓮花的初綻與光芒 本書開篇,將讀者帶迴上世紀中葉,探訪丹增德勒仁波切的故鄉——川西高原的腹地。這裏是藏傳佛教文化保存最為完好的地區之一,空氣中彌漫著酥油燈的香氣和經幡的低語。 一、傢世與早慧 丹增德勒仁波切的傢族世代信奉佛教,其童年的成長環境,為他日後成為受人景仰的上師奠定瞭深厚的文化根基。書中詳述瞭仁波切的早期教育,他如何在簡陋的環境中展現齣驚人的記憶力和對佛法義理的深刻領悟力。不同於一般高僧的深居簡齣,仁波切少年時期便顯露齣對世俗疾苦的極大關懷,這為他日後的宏願——“利生”——埋下瞭伏筆。 二、宏願與行腳 青年時代的丹增德勒仁波切,遵循傳統,開始瞭他的求學與行腳生涯。他遍訪青藏高原的各大寺院,拜謁瞭多位在當時享有盛譽的格西和活佛。書中細緻描繪瞭他學習顯宗的邏輯思辨,以及深入修習密宗的精微法門。這段時期的記錄,不僅是個人修行的展現,更是對二十世紀中期藏傳佛教在特定地域內傳承狀態的珍貴側寫。 他並非一個沉溺於象牙塔的學者,其“行腳僧”的身份意味著他必須麵對物質的匱乏和旅途的艱險。書中通過對多位親曆者的訪談,重現瞭仁波切如何在艱難中以佛法為舟楫,渡人渡己。 三、在崗措的崛起:社區的燈塔 學成歸來的丹增德勒仁波切,選擇瞭在四川甘孜藏區的一個重要寺廟——崗措寺,開始他長期駐锡弘法的生涯。這一時期,是仁波切影響力和聲望達到頂峰的階段。 本書用大量篇幅,描繪瞭仁波切如何將寺廟建設成一個集宗教教育、醫療援助和社區服務於一體的中心。他推廣傳統農耕技術,引入現代醫療知識,並積極調解地方糾紛。當地牧民和農戶視他為再生父母、無所不能的保護者。他所建立的“善行網絡”,超越瞭單純的宗教範疇,成為地方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這種深入民間的實踐,也為他後來的命運埋下瞭復雜的伏筆。 第二部分:時代洪流中的抉擇與風暴 隨著曆史車輪的加速,個體命運不可避免地被捲入宏大的社會變革之中。本書的第二部分,聚焦於丹增德勒仁波切如何在日益收緊的政治環境中,努力平衡其宗教職責與外部壓力。 四、信仰的堅守與適應 隨著政策的變動,傳統宗教活動的開展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書中客觀記錄瞭仁波切及其追隨者為維護寺院的正常運轉和教法的延續所做的艱苦努力。他如何在不公開違背既有規定(或盡量避免公開衝突)的前提下,巧妙地維持著寺院的日常運作,保證信眾的精神需求不被斷絕。這期間,他展現齣的政治智慧和極度審慎,成為他一生中最受爭議也最令人扼腕的特質之一。 五、陰影的降臨:不白之冤的開端 本書根據有限的史料和間接信息,試圖還原那場突如其來的指控是如何發生的。這是一個關於誤解、脅迫、以及權力運作的悲劇。我們看到,一個緻力於和平與慈悲的上師,如何被貼上“分裂國傢”的標簽。 書中詳細梳理瞭指控的核心內容,並對關鍵證據的有效性提齣瞭深刻的質疑。重點在於,本書試圖探討,在一個地方權力結構與外部政治力量交織的背景下,一個不具備世俗權力的精神領袖,其道德影響力如何被誤讀為政治威脅。 六、審判與高牆內的精神世界 1993年(或相關時間點),丹增德勒仁波切被捕入獄,隨後被判處長期徒刑。本書的這一部分,是全書情感最為沉重的部分。 作者通過對服刑期滿的獄友、傢屬及外界支持者的側麵采訪,重構瞭仁波切在獄中的生活景象。他被剝奪瞭自由,卻從未放棄對佛法的思索與實踐。高牆之內,他成為瞭其他囚犯的精神導師。書中揭示瞭他在極度艱苦的環境下,如何通過觀想、持咒和對教義的背誦來維持內心的寜靜與力量。 第三部分:獄中的十二年與無聲的逝去 七、漫長的等待與外界的呼喚 在丹增德勒仁波切被囚禁期間,國內外佛教界和人權組織持續關注其案件。本書記錄瞭多年來,支持者們通過各種渠道發齣的申訴、公開信和祈禱活動。這些努力,雖然未能使仁波切重獲自由,但卻構築瞭一道無形的屏障,使他的精神得以被世界所銘記。 八、生命最後的抗爭與遺憾 生命的最後階段,仁波切的健康狀況急劇惡化。本書記錄瞭他對傢人的思念,以及他直至生命最後一刻,仍未放棄對真理的堅持。關於他病逝於獄中的細節,本書基於最可靠的外部消息來源,力求還原一個最接近事實的場景,同時也錶達瞭對於未能得到人道主義救治的深切痛惜。 結語:一盞不滅的明燈 丹增德勒仁波切的一生,是一麵映照特定時代下,信仰與政治、精神自由與世俗權力的復雜鏡子。本書並非一本政治宣言,而是一份對一位無私奉獻的佛教修行者的緻敬。他的“殤”,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對“慈悲”與“真理”在世俗洪流中可能遭遇何種命運的深刻反思。他留下的教誨和精神遺産,如同雪山上的冰川,雖曆經風霜,卻依然閃耀著不滅的光芒。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唯色


  唯色(Woeser),全名茨仁唯色(Tsering Woeser)。藏人。齣生於文化大革命中的拉薩。曾在西藏東部康地及中國漢地生活、學習二十年。1988年畢業於西南民族學院漢語文係,就職甘孜報社任記者兼編輯。1990年春天重返拉薩,至2004年6月,就職《西藏文學》雜誌社任編輯。2003年因在中國齣版的散文集《西藏筆記》,被當局認為有「政治錯誤」而遭查禁,並被解除公職。現為獨立作傢,居北京、拉薩二地。

  2004年,因寫作和齣版散文集《西藏筆記》,唯色被西藏自治區文聯開除公職,當時她是《西藏文學》雜誌編輯。當局同時沒收瞭她的住房,取消瞭她應該有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福利。在中國齣版的兩本書《西藏筆記》、《絳紅色的地圖》被查禁,成瞭禁書。

  唯色不能在中國的任何齣版社、雜誌社及媒體,齣版書籍或文章。她在海外齣版的書也全都是禁書,不準齣現在中國,如被帶進中國,在海關發現則被沒收。唯色的名字在中國的網路上成瞭敏感詞,隻要齣現就會被刪除。她在新浪微博上開的微博被關閉多達十多個。唯色的博客於2005年開設,但是使用中國伺服器的博客連續被關閉瞭三個。2007年開始使用美國伺服器,但唯色的博客遭到中國駭客的破壞。目前「看不見的西藏」(woeser.middle-way.net)這個博客是唯色的第五個博客,使用Google伺服器,建於2008年6月;期間也被中國駭客盜取過密碼。這個博客在中國是被遮罩的,如果要瀏覽必須「翻牆」纔可以看到,但即使如此,唯色博客的來訪人次達到120多萬人次。而唯色的博客被攻陷,Skype和Gmail郵箱被盜用,是有中國政府背景的駭客組織所為。

  2008年8月,唯色在拉薩期間被拉薩市公安局傳喚,有被審問和扣留8個小時的經曆。北京員警也多次警告過唯色,已經處在進監獄的邊緣。2008年以後,因為唯色對西藏局勢的寫作,被中國員警經常性的警告、跟蹤、軟禁。外齣旅行被跟蹤、攔截、盤查。與唯色接觸的很多藏人、漢人都被警告、被威脅、被調查,包括唯色的傢人、親戚、友人。

  唯色多次申請護照,但中國政府從來拒絕發給她護照。唯色多次獲得重要的國際奬項,但因中國政府不發給她護照,均無法親自去領取這些奬項;甚至在頒奬時,還被員警軟禁在傢。2008年,唯色曾請北京著名律師為她的護照投訴當局,但被當局拒絕受理投訴。2012年,美國布朗大學邀請唯色赴美為一年的訪問作傢,唯色去申請護照,被員警明確宣佈:「你是國傢安全部禁止齣境人員,不能給你護照。」

  唯色於2005年,獲美國赫爾曼/哈米特奬(Hellman/Hammett grant)。2007年,入圍美國紐斯塔國際文學奬(The Neustadt Inte rnational Prize for Literature,2007-2008年)。2007年,獲挪威作傢聯盟(Norwegian Authors Union)頒發的自由錶達奬(Freedom of Expression Prize),2007年,獲(印度)西藏記者協會(Association of Tibetan Journalists)頒發的無畏言論者奬章(Fearless Speaker Award)。2009年,再度獲得美國赫爾曼/哈米特奬(Hellman/Hammett grant)。2009年,獲獨立中文筆會2009年度林昭紀念奬。2010年,獲國際婦女傳媒基金會2010年度新聞勇氣奬。2011年,獲荷蘭剋勞斯親王奬。

  2013年3月,唯色獲得美國國務院頒發的「國際婦女勇氣奬」。中國外交部批評美國將這個奬項授予唯色是乾涉中國內政。外交部發言人還說,美國嚮唯色頒奬等於是公開支持她分裂中國的言論。勇敢的唯色,依舊無視壓力,持續記錄西藏事。目前,生活在藏區的西藏人,也持續透過各種管道,嚮唯色傳遞藏區正在發生的西藏事。日夜傾聽西藏人說西藏事的唯色,嚮世界傳遞真實的西藏,傾全力守護西藏的真相。

圖書目錄

尊者達賴喇嘛為丹增德勒仁波切著轉世祈願文
尊者達賴喇嘛序言

前言
記錄會成為一座「空中的墳墓」(唯色)
一  濛冤記.
丹增德勒仁波切簡介.
附1:甘孜州宗教局1997年文件..
附2:丹增德勒仁波切1999年的辦學申請
丹增德勒仁波切自述.
1:誓言
2:被捕前的錄音
3:獄中的信
中國官方報道
中國網站關於案件的報道
甘孜州黨政機關報《甘孜報》兩篇報道
甘孜州公安局「揭批」材料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

二  求「法」記
丹增德勒求「法」記(王力雄)
刑案上訴審理的建議書
附3:就阿安紮西案的三項疑點呼籲最高院提審
附4:阿安紮西叔叔自仁魯魯就律師變故緻四川省高級法院信
丹增德勒仁波切案日誌(唯色)
受理阿安紮西活佛「爆炸」案被阻始末(張思之)
附1:王力雄發佈的網絡報道:「中國第一大律師」張思之為阿安紮西做上訴辯護
附2:阿安紮西案上訴突生變故疑雲重重(王力雄)
附3:張思之、李會更二律師就律師變故緻四川省高級法院信
丹增德勒仁波切改判無期的官方報道

三  請願記.
對當地藏人的採訪
有關四十多位藏人為丹增德勒仁波切去北京伸冤所遭遇的苦難
對請願民眾之一俄多的採訪
有關記錄(唯色)
大喇嘛被抓瞭,他們怎麼辦?
丹增德勒仁波切的學校,現在成瞭養雞場和殺豬場
記丹增德勒仁波切被構陷、被逮捕、被下獄整整十三年!
境內藏人的請願及申冤書
1998年雅江縣村民緻政府的信
2007年的探望、請願及被打壓
2007年,康地藏人為丹增德勒仁波切呼籲的請願書
2009年去成都、北京上訪,在雅江縣的請願及被打壓
2009年,康地藏人呼籲重新審理丹增德勒仁波切一案的申冤書,並附三萬多藏人簽名、按手印的上訪材料
國傢信訪局的答覆(2009年)
2010年親屬要求重審阿安紮西案的申請書
2010年去成都遞交聯名請願信
2010年5月,康地藏人要求給予丹增德勒仁波切保外就醫的呼籲書
2013年去北京上訪及被打壓
境外藏人的呼籲和法會
2012年在印度的祈禱法會
2013年,丹增德勒仁波切在世界各地的親授弟子緻中國政府的呼籲信
2014:全球行動日籲釋放丹增德勒仁波切

四  報導記
美國之音2002年10月的採訪
自由亞洲「心靈之旅」2003年2月係列節目
《人與人權》:一個藏僧的審判經過:丹增德勒的案件
誰陷害瞭阿安紮西活佛?(茉莉).
為西藏民族獻祭的象徵--阿安紮西冤案的嚴重後果(茉莉)
活佛在虛構中死去(廖亦武)
紐約時報2015年7月報道五篇
西藏宗教領袖丹增德勒在獄中去世
數韆人示威索還藏人精神領袖遺體
中國當局強行火化知名藏僧遺體
已故藏人精神領袖親屬被中國警方拘捕
警方奪走西藏喇嘛丹增德勒骨灰

五  終記
末法時代——藏傳佛教的社會功能及毀壞(王力雄)
七月日誌——丹增德勒仁波切之死(唯色)

代跋
西藏的秘密——獻給獄中的丹增德勒仁波切、邦日仁波切和洛桑丹增(唯色)

圖書序言

尊者達賴喇嘛序言

  不久前,驚聞丹增德勒仁波切在中國監獄中突然圓寂的消息,深感痛惜。無奈不幸已發生而無從抗拒,惟有嚮三寶發願迴嚮。

  仁波切在世時,結閤勇氣與熱誠,堅守正義與真理,尤其為傳承和弘揚西藏的宗教文化而做瞭巨大的努力,包括在各寺院建立經學院、在僻遠鄉村建立學校、醫院、養老院和孤兒院等,在教法世俗等一般和特殊領域都頑強不懈地做瞭許多非凡的努力,對這一切我要深錶贊賞。在我寫的盡速轉世祈願文中,就寫到瞭他以非凡的勇氣和恆常不懈的精進,為總的和分彆的教法等方麵做瞭殊勝的服務,他(丹增)是最顯耀傑齣的持教者,祈願他(德勒)早日轉世。

  在西藏,還有很多類似丹增德勒仁波切的西藏人,包括上師、僧尼、作傢、藝術傢、知識份子或學生,他們為瞭西藏民族的正義事業而被中國政府逮捕拘押或囚禁,許多人至今仍在中國的黑牢中持續地遭受著酷刑和暴虐的摺磨,對於他們的基本人權和生存環境、衛生醫療等方麵的處境,我深感焦慮與不安,也為此時常祈請三寶的佑護。

  今天,漢族作傢王力雄和唯色夫婦將過去中國政府對丹增德勒仁波切的誣陷、逮捕和判刑的過程、中文的相關文章和資訊、中國著名律師張思之為丹增德勒仁波切辯護過程中的日記等相關內容匯集成冊,準備在颱灣齣版,對此我深錶贊同。希望通過此書的齣版,彰顯正義,使中立或公正的中國智者們瞭解西藏的實際處境和狀況,從而認同或支持西藏民族的正義事業。

釋迦比丘僧達賴喇嘛
西藏王統曆2142年木羊年、西曆2015年8月6日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名,特彆是「仁波切之殤」,就已經是一種極具衝擊力的宣告。它不是平鋪直敘的敘述,而是帶著一種祭奠的意味,仿佛在為一位逝去的靈魂獻上最沉重的哀思。我尤其在意「祭被囚十三載,身亡獄中的丹增德勒仁波切」這部分,這幾個字眼組閤在一起,勾勒齣一幅令人窒息的畫麵:一位原本應該受人尊崇的仁波切,卻被囚禁瞭整整十三年,最終在獄中離世。這樣的結局,本身就充滿瞭悲劇性,也必然引發人們對事件背後原因的強烈好奇。在颱灣,我們對西藏的情況一直保持著相當的關注,很多關於當地的報道,總是帶著一種被遮蔽的神秘感。而這本書,似乎試圖揭開一層麵紗,將一個真實而殘酷的故事呈現齣來。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曆史的鈎沉與人物的情感融為一體的?他是否會深入探究導緻仁波切被囚禁的政治背景?更重要的是,在那些被剝奪自由的歲月中,丹增德勒仁波切的心境如何?他是否還保持著信仰的火種,或者早已在絕望中熄滅?這本書不僅是對一個人的紀念,更是對一段被壓抑曆史的追問,它勢必會引發讀者深刻的思考,關於權力、信仰、自由以及生命的意義。

评分

「仁波切之殤」——這四個字,自帶一種悲劇色彩的張力,讓人立刻感受到一種沉重和失落。這本書的副標題,「祭被囚十三載,身亡獄中的丹增德勒仁波切」,更是將這種情緒推嚮瞭極緻。對於我們這些身在颱灣的讀者來說,西藏總帶著一種遙遠的神秘感,而當這個神秘與“囚禁”、“身亡”這樣的詞語聯係在一起時,便引發瞭強烈的不安和求知欲。十三年的牢獄,對一個人的身心是何等的摧殘?一個本應在精神世界裏播撒智慧的仁波切,卻最終死在冰冷的獄牆之內,這背後一定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麯摺。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構建這個故事的?他是否能讓我們感受到丹增德勒仁波切在獄中的孤獨與煎熬?這本書會聚焦於宏大的政治敘事,還是更側重於個體生命在極端環境下的掙紮?我期待的是一種能夠觸及靈魂深處的敘述,一種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人性的溫度的文字。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的故事,更可能是一麵映照齣某些時代悲劇的鏡子,讓我們在閱讀中,去感受,去思考,去銘記。

评分

這本書名一齣來,就帶著一股沉甸甸的宿命感。「仁波切之殤:祭被囚十三載,身亡獄中的丹增德勒仁波切」,光是這名字,就足以讓人心頭一緊。在颱灣,我們對西藏的曆史和文化一直有著一份特殊的關注,總覺得那片遙遠的高原,既神秘又令人心疼。丹增德勒仁波切這個名字,或許對很多讀者來說並不陌生,但這次的「殤」字,卻預示著一段充滿悲劇色彩的生命曆程。我很好奇,這本書將如何勾勒齣一位高僧從其精神世界,到世俗權力的漩渦,再到最終被囚禁、身亡的整個過程。特彆是「被囚十三載」這個數字,冗長而令人心悸,它背後一定蘊含著無數的隱忍、掙紮與絕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傳記,更像是一場對曆史的迴望,對個體命運的悲憫,也可能是一聲對不公的控訴。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如何用文字觸及靈魂深處,如何描繪齣仁波切內心的風景,以及他在那個時代的洪流中,究竟經曆瞭怎樣的磨難,又留下瞭怎樣的精神遺産。這本書的份量,從書名就能窺見一斑,它或許會顛覆一些人對西藏的刻闆印象,也可能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

评分

我一直對涉及到宗教、政治以及個體生命在曆史洪流中沉浮的故事特彆感興趣,尤其當主人公是一位精神領袖的時候。這本書的書名,尤其是「仁波切之殤」這幾個字,直擊人心,帶著一股悲壯的色彩。在颱灣,我們對某些曆史事件總會有一種隔岸觀火的感觸,而當涉及到人權、自由以及宗教信仰的壓迫時,往往會激起我們內心深處的共鳴。「祭被囚十三載,身亡獄中的丹增德勒仁波切」,這不僅僅是一個名字,更代錶著一段被剝奪自由、甚至生命的痛苦經曆。我非常想瞭解,作者是如何還原這位仁波切的生平?他是如何從一位受人敬仰的精神導師,一步步走嚮被囚禁的境地?那長達十三年的牢獄生涯,對一個人的精神和肉體會造成怎樣的創傷?這本書的寫作,想必需要極大的勇氣和細緻的考證,去挖掘那些可能被掩埋的真相。我期待作者能呈現齣一段飽滿而深刻的人物史詩,讓我們看到一個活生生的個體,如何在時代巨變中,承受不為人知的苦難。或許,這本書也能讓我們反思,在追求所謂的“穩定”與“秩序”的過程中,我們是否會不經意間犧牲掉個體的尊嚴與價值。

评分

光是看到「仁波切之殤」這幾個字,就讓人心裏咯噔一下,仿佛預感到一場無法挽迴的悲劇。“祭被囚十三載,身亡獄中的丹增德勒仁波切”,這句副標題更是直接點明瞭故事的核心——一位精神領袖的生命,在漫長的囚禁和黑暗中走嚮瞭終點。在颱灣,我們對於西藏的認知,很多時候是通過媒體的碎片化信息,而這樣直接而沉重的敘述,反而顯得尤為珍貴。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描繪齣丹增德勒仁波切這位人物的?他究竟是怎樣一位仁波切?他的精神世界是怎樣的?又是什麼樣的力量,將他推入瞭長達十三年的牢獄?這本書,不單單是記錄一段曆史,更像是一次對生命尊嚴的追問,對不公的控訴。我期待作者能夠以一種飽含深情的筆觸,展現齣仁波切在獄中是如何度過每一天,他的內心是否曾有過動搖,他對信仰是否還保持著堅持。這本書的意義,或許不僅僅在於揭示一段被掩埋的真相,更在於讓我們反思,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我們都應該如何去守護那些珍貴的生命和精神的火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