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波切之殇:祭被囚十三载,身亡狱中的丹增德勒仁波切

仁波切之殇:祭被囚十三载,身亡狱中的丹增德勒仁波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西藏
  • 宗教
  • 人权
  • 政治犯
  • 丹增德勒仁波切
  • 囚禁
  • 死亡
  • 文化
  • 悲剧
  • 抗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人世上,可能再也没有将死者的骨灰从其亲属手中夺走,声称要把骨灰倒入滔滔奔流的河水中,更罪恶。何况,这是一位蒙冤被囚十三载并在狱中突然身亡的佛教高僧的骨灰!

  据外媒报道,7月16日夜,当局官员在持枪军警簇拥下,要求携带丹增德勒仁波切骨灰返回康区的四位藏人交出骨灰。而这四位藏人是两位高僧、两位丹增德勒仁波切的亲属,他们从当日早晨获准留在仁波切的遗体被狱方强行火化的现场,就与外界失去联系,直到第二天,即17日很晚才有消息传出。但却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丹增德勒仁波切的骨灰被抢走了。

  有关仁波切的死讯是突然由狱方通知给亲属的,那是7月12日深夜。而他的亲属为探监已在成都苦候十日。受到极大震惊的亲属自然要将噩耗告诉苦苦期盼仁波切的僧俗信众。这是必须要告诉的,亲人去世,家人岂可不知?何况是自己的上师圆寂,虔诚的信众有知情权。

  7月13日,在丹增德勒仁波切的家乡与寺院,悲痛的信众们要求当局交代上师的死因。据现场传来的消息,军警开了枪(镇暴枪),至少二十多人受伤,住进了成都等地的医院。

  今年4月7日,为丹增德勒仁波切蒙冤入狱十三週年,我在纪念文章中写道:「以‘爆炸案和颠覆国家罪’为名,由时任公安部部长的周永康裁定,被中共当局先判死缓后改无期徒刑的丹增德勒仁波切,是进入21世纪之后,国际上最知名并受关注的西藏政治犯。」这几日来,美国、英国、加拿大等政府,欧盟等国际组织,纷纷谴责中国当局的行为。路透社、美联社、BBC、纽约时报等着名媒体,也给予持续报道。

  而在四川省,这个一手迫害丹增德勒仁波切的渊薮之地,是如何对待仁波切的亲属提出的归还遗体,按照西藏传统葬俗来处置后事等等正常要求的呢?依照中国政府的《监狱法》、今年新出台的《监狱罪犯死亡处理规定》,其相关规定如「死亡罪犯系少数民族的,尸体处理应当尊重其民族习惯,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置」,乃白纸黑字,有据可凭。

  然而,事件真相是如此令人发指,无法令人相信这是表示要「依法治国」的政权所为。

  据消息,丹增德勒仁波切的遗体于去世三天后被强行火化;而火化并非在殡仪馆进行,却是在关押仁波切多年的秘密监狱进行,并有数百名全副武装的军警在现场。仁波切的妹妹向狱方递交了申请书,要求将仁波切的遗体带回家,要求在对仁波切的死因做出明确答复前延期火化,一概不被理会;只允许见了仁波切的遗体,却发现嘴和指甲都发黑。将遗体匆忙火化后,当局先是承诺将骨灰交给留在火化现场的四位藏人,而四位藏人带着骨灰在警察跟随下返程的当晚,却被以国家名义的官员抢夺,声称会倒入附近河水。这种行为,与汉人文化中最不齿的挖祖坟、捣毁遗骸的行为又有什么区别?!而仁波切的妹妹与姪女,竟被拘捕半月之久。

  法国学者克洛德穆沙(Claude Mouchard)在有关20世纪见证文学的着作中谴责法西斯:「他将毁灭你,直到你的坟墓。好让任何人都无法知道,世上曾有你这么个人存在过。」「在政治恐怖的状态下……毁灭机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抹平痕迹,包括受害者的痕迹,和屠杀本身的痕迹。」然而,见证者的文字是「一座由空气筑成、悬于空中的坟。每一次,当一篇作品写到无名状态下的死亡,这座坟墓就显现出来。」

  貌似无所不能的权力,不允许丹增德勒仁波切的存在,以为将他囚禁,死亡,烧成了灰烬,连灰烬也随波逐流而去,成千上万的藏人就会忘记他,这实在是唯物主义者的一厢情愿。记录会成为一座「空中的坟墓」。只要文字在,影像在,实际上是人心在,人性在,就会比作恶者更长久,而作恶者终会有覆灭之日。
仁波切之殇:祭被囚十三载,身亡狱中的丹增德勒仁波切 图书简介 这是一部深入探寻当代西藏精神领袖命运的史诗性传记,它以细腻的笔触和严谨的考据,追溯了丹增德勒仁波切从青葱岁月到铁窗生涯的坎坷历程。本书旨在还原一位受人尊敬的佛教大师,在政治风云变幻中,如何坚守信仰、服务社群,最终被卷入时代洪流,蒙冤系狱,直至生命终结的复杂图景。 第一部分:雪域莲花的初绽与光芒 本书开篇,将读者带回上世纪中叶,探访丹增德勒仁波切的故乡——川西高原的腹地。这里是藏传佛教文化保存最为完好的地区之一,空气中弥漫着酥油灯的香气和经幡的低语。 一、家世与早慧 丹增德勒仁波切的家族世代信奉佛教,其童年的成长环境,为他日后成为受人景仰的上师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书中详述了仁波切的早期教育,他如何在简陋的环境中展现出惊人的记忆力和对佛法义理的深刻领悟力。不同于一般高僧的深居简出,仁波切少年时期便显露出对世俗疾苦的极大关怀,这为他日后的宏愿——“利生”——埋下了伏笔。 二、宏愿与行脚 青年时代的丹增德勒仁波切,遵循传统,开始了他的求学与行脚生涯。他遍访青藏高原的各大寺院,拜谒了多位在当时享有盛誉的格西和活佛。书中细致描绘了他学习显宗的逻辑思辨,以及深入修习密宗的精微法门。这段时期的记录,不仅是个人修行的展现,更是对二十世纪中期藏传佛教在特定地域内传承状态的珍贵侧写。 他并非一个沉溺于象牙塔的学者,其“行脚僧”的身份意味着他必须面对物质的匮乏和旅途的艰险。书中通过对多位亲历者的访谈,重现了仁波切如何在艰难中以佛法为舟楫,渡人渡己。 三、在岗措的崛起:社区的灯塔 学成归来的丹增德勒仁波切,选择了在四川甘孜藏区的一个重要寺庙——岗措寺,开始他长期驻锡弘法的生涯。这一时期,是仁波切影响力和声望达到顶峰的阶段。 本书用大量篇幅,描绘了仁波切如何将寺庙建设成一个集宗教教育、医疗援助和社区服务于一体的中心。他推广传统农耕技术,引入现代医疗知识,并积极调解地方纠纷。当地牧民和农户视他为再生父母、无所不能的保护者。他所建立的“善行网络”,超越了单纯的宗教范畴,成为地方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这种深入民间的实践,也为他后来的命运埋下了复杂的伏笔。 第二部分:时代洪流中的抉择与风暴 随着历史车轮的加速,个体命运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宏大的社会变革之中。本书的第二部分,聚焦于丹增德勒仁波切如何在日益收紧的政治环境中,努力平衡其宗教职责与外部压力。 四、信仰的坚守与适应 随着政策的变动,传统宗教活动的开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书中客观记录了仁波切及其追随者为维护寺院的正常运转和教法的延续所做的艰苦努力。他如何在不公开违背既有规定(或尽量避免公开冲突)的前提下,巧妙地维持着寺院的日常运作,保证信众的精神需求不被断绝。这期间,他展现出的政治智慧和极度审慎,成为他一生中最受争议也最令人扼腕的特质之一。 五、阴影的降临:不白之冤的开端 本书根据有限的史料和间接信息,试图还原那场突如其来的指控是如何发生的。这是一个关于误解、胁迫、以及权力运作的悲剧。我们看到,一个致力于和平与慈悲的上师,如何被贴上“分裂国家”的标签。 书中详细梳理了指控的核心内容,并对关键证据的有效性提出了深刻的质疑。重点在于,本书试图探讨,在一个地方权力结构与外部政治力量交织的背景下,一个不具备世俗权力的精神领袖,其道德影响力如何被误读为政治威胁。 六、审判与高墙内的精神世界 1993年(或相关时间点),丹增德勒仁波切被捕入狱,随后被判处长期徒刑。本书的这一部分,是全书情感最为沉重的部分。 作者通过对服刑期满的狱友、家属及外界支持者的侧面采访,重构了仁波切在狱中的生活景象。他被剥夺了自由,却从未放弃对佛法的思索与实践。高墙之内,他成为了其他囚犯的精神导师。书中揭示了他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下,如何通过观想、持咒和对教义的背诵来维持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第三部分:狱中的十二年与无声的逝去 七、漫长的等待与外界的呼唤 在丹增德勒仁波切被囚禁期间,国内外佛教界和人权组织持续关注其案件。本书记录了多年来,支持者们通过各种渠道发出的申诉、公开信和祈祷活动。这些努力,虽然未能使仁波切重获自由,但却构筑了一道无形的屏障,使他的精神得以被世界所铭记。 八、生命最后的抗争与遗憾 生命的最后阶段,仁波切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本书记录了他对家人的思念,以及他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仍未放弃对真理的坚持。关于他病逝于狱中的细节,本书基于最可靠的外部消息来源,力求还原一个最接近事实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未能得到人道主义救治的深切痛惜。 结语:一盏不灭的明灯 丹增德勒仁波切的一生,是一面映照特定时代下,信仰与政治、精神自由与世俗权力的复杂镜子。本书并非一本政治宣言,而是一份对一位无私奉献的佛教修行者的致敬。他的“殇”,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对“慈悲”与“真理”在世俗洪流中可能遭遇何种命运的深刻反思。他留下的教诲和精神遗产,如同雪山上的冰川,虽历经风霜,却依然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唯色


  唯色(Woeser),全名茨仁唯色(Tsering Woeser)。藏人。出生于文化大革命中的拉萨。曾在西藏东部康地及中国汉地生活、学习二十年。1988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汉语文系,就职甘孜报社任记者兼编辑。1990年春天重返拉萨,至2004年6月,就职《西藏文学》杂志社任编辑。2003年因在中国出版的散文集《西藏笔记》,被当局认为有「政治错误」而遭查禁,并被解除公职。现为独立作家,居北京、拉萨二地。

  2004年,因写作和出版散文集《西藏笔记》,唯色被西藏自治区文联开除公职,当时她是《西藏文学》杂志编辑。当局同时没收了她的住房,取消了她应该有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福利。在中国出版的两本书《西藏笔记》、《绛红色的地图》被查禁,成了禁书。

  唯色不能在中国的任何出版社、杂志社及媒体,出版书籍或文章。她在海外出版的书也全都是禁书,不准出现在中国,如被带进中国,在海关发现则被没收。唯色的名字在中国的网路上成了敏感词,只要出现就会被删除。她在新浪微博上开的微博被关闭多达十多个。唯色的博客于2005年开设,但是使用中国伺服器的博客连续被关闭了三个。2007年开始使用美国伺服器,但唯色的博客遭到中国骇客的破坏。目前「看不见的西藏」(woeser.middle-way.net)这个博客是唯色的第五个博客,使用Google伺服器,建于2008年6月;期间也被中国骇客盗取过密码。这个博客在中国是被遮罩的,如果要浏览必须「翻墙」才可以看到,但即使如此,唯色博客的来访人次达到120多万人次。而唯色的博客被攻陷,Skype和Gmail邮箱被盗用,是有中国政府背景的骇客组织所为。

  2008年8月,唯色在拉萨期间被拉萨市公安局传唤,有被审问和扣留8个小时的经历。北京员警也多次警告过唯色,已经处在进监狱的边缘。2008年以后,因为唯色对西藏局势的写作,被中国员警经常性的警告、跟踪、软禁。外出旅行被跟踪、拦截、盘查。与唯色接触的很多藏人、汉人都被警告、被威胁、被调查,包括唯色的家人、亲戚、友人。

  唯色多次申请护照,但中国政府从来拒绝发给她护照。唯色多次获得重要的国际奖项,但因中国政府不发给她护照,均无法亲自去领取这些奖项;甚至在颁奖时,还被员警软禁在家。2008年,唯色曾请北京着名律师为她的护照投诉当局,但被当局拒绝受理投诉。2012年,美国布朗大学邀请唯色赴美为一年的访问作家,唯色去申请护照,被员警明确宣佈:「你是国家安全部禁止出境人员,不能给你护照。」

  唯色于2005年,获美国赫尔曼/哈米特奖(Hellman/Hammett grant)。2007年,入围美国纽斯塔国际文学奖(The Neustadt Inte rnational Prize for Literature,2007-2008年)。2007年,获挪威作家联盟(Norwegian Authors Union)颁发的自由表达奖(Freedom of Expression Prize),2007年,获(印度)西藏记者协会(Association of Tibetan Journalists)颁发的无畏言论者奖章(Fearless Speaker Award)。2009年,再度获得美国赫尔曼/哈米特奖(Hellman/Hammett grant)。2009年,获独立中文笔会2009年度林昭纪念奖。2010年,获国际妇女传媒基金会2010年度新闻勇气奖。2011年,获荷兰克劳斯亲王奖。

  2013年3月,唯色获得美国国务院颁发的「国际妇女勇气奖」。中国外交部批评美国将这个奖项授予唯色是干涉中国内政。外交部发言人还说,美国向唯色颁奖等于是公开支持她分裂中国的言论。勇敢的唯色,依旧无视压力,持续记录西藏事。目前,生活在藏区的西藏人,也持续透过各种管道,向唯色传递藏区正在发生的西藏事。日夜倾听西藏人说西藏事的唯色,向世界传递真实的西藏,倾全力守护西藏的真相。

图书目录

尊者达赖喇嘛为丹增德勒仁波切着转世祈愿文
尊者达赖喇嘛序言

前言
记录会成为一座「空中的坟墓」(唯色)
一  蒙冤记.
丹增德勒仁波切简介.
附1:甘孜州宗教局1997年文件..
附2:丹增德勒仁波切1999年的办学申请
丹增德勒仁波切自述.
1:誓言
2:被捕前的录音
3:狱中的信
中国官方报道
中国网站关于案件的报道
甘孜州党政机关报《甘孜报》两篇报道
甘孜州公安局「揭批」材料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

二  求「法」记
丹增德勒求「法」记(王力雄)
刑案上诉审理的建议书
附3:就阿安扎西案的三项疑点唿吁最高院提审
附4:阿安扎西叔叔自仁鲁鲁就律师变故致四川省高级法院信
丹增德勒仁波切案日志(唯色)
受理阿安扎西活佛「爆炸」案被阻始末(张思之)
附1:王力雄发佈的网络报道:「中国第一大律师」张思之为阿安扎西做上诉辩护
附2:阿安扎西案上诉突生变故疑云重重(王力雄)
附3:张思之、李会更二律师就律师变故致四川省高级法院信
丹增德勒仁波切改判无期的官方报道

三  请愿记.
对当地藏人的採访
有关四十多位藏人为丹增德勒仁波切去北京伸冤所遭遇的苦难
对请愿民众之一俄多的採访
有关记录(唯色)
大喇嘛被抓了,他们怎么办?
丹增德勒仁波切的学校,现在成了养鸡场和杀猪场
记丹增德勒仁波切被构陷、被逮捕、被下狱整整十三年!
境内藏人的请愿及申冤书
1998年雅江县村民致政府的信
2007年的探望、请愿及被打压
2007年,康地藏人为丹增德勒仁波切唿吁的请愿书
2009年去成都、北京上访,在雅江县的请愿及被打压
2009年,康地藏人唿吁重新审理丹增德勒仁波切一案的申冤书,并附三万多藏人签名、按手印的上访材料
国家信访局的答覆(2009年)
2010年亲属要求重审阿安扎西案的申请书
2010年去成都递交联名请愿信
2010年5月,康地藏人要求给予丹增德勒仁波切保外就医的唿吁书
2013年去北京上访及被打压
境外藏人的唿吁和法会
2012年在印度的祈祷法会
2013年,丹增德勒仁波切在世界各地的亲授弟子致中国政府的唿吁信
2014:全球行动日吁释放丹增德勒仁波切

四  报导记
美国之音2002年10月的採访
自由亚洲「心灵之旅」2003年2月系列节目
《人与人权》:一个藏僧的审判经过:丹增德勒的案件
谁陷害了阿安扎西活佛?(茉莉).
为西藏民族献祭的象征--阿安扎西冤案的严重后果(茉莉)
活佛在虚构中死去(廖亦武)
纽约时报2015年7月报道五篇
西藏宗教领袖丹增德勒在狱中去世
数千人示威索还藏人精神领袖遗体
中国当局强行火化知名藏僧遗体
已故藏人精神领袖亲属被中国警方拘捕
警方夺走西藏喇嘛丹增德勒骨灰

五  终记
末法时代——藏传佛教的社会功能及毁坏(王力雄)
七月日志——丹增德勒仁波切之死(唯色)

代跋
西藏的秘密——献给狱中的丹增德勒仁波切、邦日仁波切和洛桑丹增(唯色)

图书序言

尊者达赖喇嘛序言

  不久前,惊闻丹增德勒仁波切在中国监狱中突然圆寂的消息,深感痛惜。无奈不幸已发生而无从抗拒,惟有向三宝发愿回向。

  仁波切在世时,结合勇气与热诚,坚守正义与真理,尤其为传承和弘扬西藏的宗教文化而做了巨大的努力,包括在各寺院建立经学院、在僻远乡村建立学校、医院、养老院和孤儿院等,在教法世俗等一般和特殊领域都顽强不懈地做了许多非凡的努力,对这一切我要深表赞赏。在我写的尽速转世祈愿文中,就写到了他以非凡的勇气和恆常不懈的精进,为总的和分别的教法等方面做了殊胜的服务,他(丹增)是最显耀杰出的持教者,祈愿他(德勒)早日转世。

  在西藏,还有很多类似丹增德勒仁波切的西藏人,包括上师、僧尼、作家、艺术家、知识份子或学生,他们为了西藏民族的正义事业而被中国政府逮捕拘押或囚禁,许多人至今仍在中国的黑牢中持续地遭受着酷刑和暴虐的折磨,对于他们的基本人权和生存环境、卫生医疗等方面的处境,我深感焦虑与不安,也为此时常祈请三宝的佑护。

  今天,汉族作家王力雄和唯色夫妇将过去中国政府对丹增德勒仁波切的诬陷、逮捕和判刑的过程、中文的相关文章和资讯、中国着名律师张思之为丹增德勒仁波切辩护过程中的日记等相关内容汇集成册,准备在台湾出版,对此我深表赞同。希望通过此书的出版,彰显正义,使中立或公正的中国智者们了解西藏的实际处境和状况,从而认同或支持西藏民族的正义事业。

释迦比丘僧达赖喇嘛
西藏王统历2142年木羊年、西历2015年8月6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光是看到「仁波切之殇」这几个字,就让人心里咯噔一下,仿佛预感到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祭被囚十三载,身亡狱中的丹增德勒仁波切”,这句副标题更是直接点明了故事的核心——一位精神领袖的生命,在漫长的囚禁和黑暗中走向了终点。在台湾,我们对于西藏的认知,很多时候是通过媒体的碎片化信息,而这样直接而沉重的叙述,反而显得尤为珍贵。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描绘出丹增德勒仁波切这位人物的?他究竟是怎样一位仁波切?他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又是什么样的力量,将他推入了长达十三年的牢狱?这本书,不单单是记录一段历史,更像是一次对生命尊严的追问,对不公的控诉。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饱含深情的笔触,展现出仁波切在狱中是如何度过每一天,他的内心是否曾有过动摇,他对信仰是否还保持着坚持。这本书的意义,或许不仅仅在于揭示一段被掩埋的真相,更在于让我们反思,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我们都应该如何去守护那些珍贵的生命和精神的火种。

评分

这本书名一出来,就带着一股沉甸甸的宿命感。「仁波切之殇:祭被囚十三载,身亡狱中的丹增德勒仁波切」,光是这名字,就足以让人心头一紧。在台湾,我们对西藏的历史和文化一直有着一份特殊的关注,总觉得那片遥远的高原,既神秘又令人心疼。丹增德勒仁波切这个名字,或许对很多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但这次的「殇」字,却预示着一段充满悲剧色彩的生命历程。我很好奇,这本书将如何勾勒出一位高僧从其精神世界,到世俗权力的漩涡,再到最终被囚禁、身亡的整个过程。特别是「被囚十三载」这个数字,冗长而令人心悸,它背后一定蕴含着无数的隐忍、挣扎与绝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像是一场对历史的回望,对个体命运的悲悯,也可能是一声对不公的控诉。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如何用文字触及灵魂深处,如何描绘出仁波切内心的风景,以及他在那个时代的洪流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又留下了怎样的精神遗产。这本书的份量,从书名就能窥见一斑,它或许会颠覆一些人对西藏的刻板印象,也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

「仁波切之殇」——这四个字,自带一种悲剧色彩的张力,让人立刻感受到一种沉重和失落。这本书的副标题,「祭被囚十三载,身亡狱中的丹增德勒仁波切」,更是将这种情绪推向了极致。对于我们这些身在台湾的读者来说,西藏总带着一种遥远的神秘感,而当这个神秘与“囚禁”、“身亡”这样的词语联系在一起时,便引发了强烈的不安和求知欲。十三年的牢狱,对一个人的身心是何等的摧残?一个本应在精神世界里播撒智慧的仁波切,却最终死在冰冷的狱墙之内,这背后一定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曲折。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构建这个故事的?他是否能让我们感受到丹增德勒仁波切在狱中的孤独与煎熬?这本书会聚焦于宏大的政治叙事,还是更侧重于个体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挣扎?我期待的是一种能够触及灵魂深处的叙述,一种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人性的温度的文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故事,更可能是一面映照出某些时代悲剧的镜子,让我们在阅读中,去感受,去思考,去铭记。

评分

这本书名,特别是「仁波切之殇」,就已经是一种极具冲击力的宣告。它不是平铺直叙的叙述,而是带着一种祭奠的意味,仿佛在为一位逝去的灵魂献上最沉重的哀思。我尤其在意「祭被囚十三载,身亡狱中的丹增德勒仁波切」这部分,这几个字眼组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令人窒息的画面:一位原本应该受人尊崇的仁波切,却被囚禁了整整十三年,最终在狱中离世。这样的结局,本身就充满了悲剧性,也必然引发人们对事件背后原因的强烈好奇。在台湾,我们对西藏的情况一直保持着相当的关注,很多关于当地的报道,总是带着一种被遮蔽的神秘感。而这本书,似乎试图揭开一层面纱,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故事呈现出来。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历史的钩沉与人物的情感融为一体的?他是否会深入探究导致仁波切被囚禁的政治背景?更重要的是,在那些被剥夺自由的岁月中,丹增德勒仁波切的心境如何?他是否还保持着信仰的火种,或者早已在绝望中熄灭?这本书不仅是对一个人的纪念,更是对一段被压抑历史的追问,它势必会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关于权力、信仰、自由以及生命的意义。

评分

我一直对涉及到宗教、政治以及个体生命在历史洪流中沉浮的故事特别感兴趣,尤其当主人公是一位精神领袖的时候。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仁波切之殇」这几个字,直击人心,带着一股悲壮的色彩。在台湾,我们对某些历史事件总会有一种隔岸观火的感触,而当涉及到人权、自由以及宗教信仰的压迫时,往往会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祭被囚十三载,身亡狱中的丹增德勒仁波切」,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代表着一段被剥夺自由、甚至生命的痛苦经历。我非常想了解,作者是如何还原这位仁波切的生平?他是如何从一位受人敬仰的精神导师,一步步走向被囚禁的境地?那长达十三年的牢狱生涯,对一个人的精神和肉体会造成怎样的创伤?这本书的写作,想必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细致的考证,去挖掘那些可能被掩埋的真相。我期待作者能呈现出一段饱满而深刻的人物史诗,让我们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如何在时代巨变中,承受不为人知的苦难。或许,这本书也能让我们反思,在追求所谓的“稳定”与“秩序”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会不经意间牺牲掉个体的尊严与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