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 people themselves alter so much, that there is something new to be observed in them for ever. 可是人本身变化多端,永远有新鲜事等你发现的。 有人说,在文学上,奥斯登是约翰逊(Samuel Johnson)的女儿、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的母亲。 文评大家利维斯(F. R. Leavis)说,奥斯登是英国小说伟大传统的奠基人。 小说家司各特(Sir Walter Scott)最少把《傲慢与偏见》读了三遍,认为奥斯登有点石成金之才,能使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妙趣横生。 二次大战期间,日理万机的丘吉尔卧病在牀,叫女儿读给他听的书就是《傲慢与偏见》。 本书是《傲慢与偏见》的全新译本,吸收了牛津查普曼标准本等近现代奥斯登研究的成果,纠正了大量旧译的错误。译者根据奥斯登时代英语的特殊用法,斟酌当时的名物、制度、礼节、风尚,以至情节的关键、照应等,比较不同译本的得失,择要写成商榷约二百条为附录,对研究奥斯登或翻译相关科系人士颇有参考价值。 本书特色 注脚有的是补充背景知识,更多的是谈及中国的相关情形。 译文吸收了牛津查普曼标准本等近现代奥斯登研究的成果,纠正了大量旧译的错误。 说明 译文 1. 原文主要依据 Chapman 的标准本(详附录)。 2. 原书引文的出处:如 A1,表示卷一第一章;C12,表示卷三第十二章。 3. 章题是译者所加。 双注 1. 译文里有两种注,一是附于页尾的注脚,给一般读者看的;一是附在正文后的〈商榷〉,给对翻译有兴趣的人看的。 2. 页尾注脚分章按 a、b、c 编号;引用时,如 B5.f,即第二卷第五章注脚 f。 3. 〈商榷〉不分章以1、2、3编流水号;引用时则加上章号,如A2.12,即卷一第二章、编号12的商榷。 4. 王译是王科一译本、孙译是孙致礼译本、张译是张玲、张扬译本,详见参考文献。 5. 注脚有的是补充背景知识,更多的是谈及中国的相关情形,也有的自以为有趣。我看的书杂七杂八,有时候扯远了,不知道算哪门子的注。其实只为了读懂原文,大部分注脚是不必看的。说到底,谁看小说有兴头读那些注呢? 6. 〈商榷〉是译本比较。拙译比起其他译本,小异极多,大异也不少;只能择要写一些。不管论断是否公允,起码把材料摊出来,对喜欢奥斯登或有志翻译的人,多少用得着。如果拙译走了味、犯了错,大家也知道根由。有些问题,尤其一天的时间、吃的哪一餐、舞怎样跳,书里一再重提;通常前头斟酌过,后面就不噜苏,请读者注意。也有几处,添了注脚,就不必另写商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