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菩提味

人间菩提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佛教
  • 人生哲理
  • 心灵成长
  • 禅宗
  • 修行
  • 智慧
  • 顿悟
  • 菩提
  • 佛学
  • 生活感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继《走进阿兰若》、《行脚印度》后,
《人间福报》总编辑妙熙法师最新力作《人间菩提味》,
看似不再行旅的脚步,
却走进你、我的心中……

  一袭清飒长衫,
  一位温文内敛的出家人,
  十多年来,穿梭在霓虹闪烁的都会丛林中,
  日以继夜,埋首在社会脉动的新闻报业里,
  看淡世情的眼,看到了什么?
  持诵佛号的口,宣说了什么?
  拨数念珠的手,抚触了什么?
  眼见耳闻,化为缕缕文句,
  看似冷静的字里行间,
  飘盪如同茶香余韵般的邈邈氛围,
  清新的,
  引领你走向那原该纯净的美好世界。

本书特色

  45篇发人省思的小品文,
  将琐碎世间事化为超凡隽永的细水清流,
  也许每个事件、每个触点,
  看似别人的故事,
  其实,却也不一定是谁,
  那无法言语的感动,
  该是属于我们的共鸣。

  「当你陷入与人争执的泥沼中,无法跳脱时,该如何自处?
  试想,你与他是两条平行线,在一个对等情况下,
  容易生起相较之心,唯有努力的将你自己这一条线拉长,
  看的视野比对方广大,想的比对方深远,
  把你的世界变的比对方大,远远超越对方,
  正是挣脱困境泥沼的方法。」
  ──《人间菩提味‧黄色小鸭 把世界变小了》

  生命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或许总以为梦想距离自己很远,
  但是如果不行动,
  梦想仍然是梦想,
  无法成真。
  妙熙法师以一篇篇付诸行动的梦想,
  述说着实践的美好。

  若问妙熙法师人间行旅脚步的所归?
  或许,就该如同禅宗三祖僧璨大师的〈信心铭〉: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妙熙法师


  出生花莲,在有山有水有佛的大自然中成长。

  三岁皈依,五岁时在一个午觉中被母亲唤醒,带到家后的寺院做晚课,从此念佛、诵经成了每日定课。曾叛逆地从佛殿中逃跑,最后被母亲的坚持所感动,在佛寺往返中度过童年。十八岁在素食餐馆看见佛光山丛林学院招生海报,写着六祖惠能大师偈:「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当下决定就读。

  一年后出家,接续儿时佛缘。在丛林学院每天清晨四点三十分起床早课,前两年都在课堂上打瞌睡,第三年始进入状况,四年毕业后续读南华大学佛研所。

  现任职于《人间福报》总编辑,终日与文字为伍,誓愿:「观世音菩萨写文为众生说法,我是他手上的那枝笔任运而自在。着有《走进阿兰若》、《行脚印度》。

图书目录

推荐序    观照人间/星云大师
推荐序    笑看人间多少事/金蜀卿
自序  将心愿写下 放进祕密盒

一切诸法 经霜越露

向师父请一笔字 因缘殊胜
莫言自觉教育 拿下诺贝尔
傲慢的慈悲 有何不可
曼德拉 爱与宽容的力量
生命只剩三天 烦恼便消失了
留德不留财 最好的传家宝
餐巾纸签下球王梅西
一堂课 改变一生
聪明是天赋 仁慈与体贴是选择

一生悬命 有梦有归

千场告别式 看懂死人脸色
念佛一甲子 往生预知时至
持大悲咒 鼻病不药而癒
太田爱子 跨国护佛奇缘
宝石夫妇 把爱传出去
在香中修行 让心沉稳
因钵丧命 业力难逃
日本兵 侵华忏悔文
做善事当投保 赚福报

一叶扁舟 且歇且划

回忆 菩提根
为父剃发记忆 宛如昨日之事
说一声我爱您 在初春
苦乐参半 焰火中的眼泪
烟火中 母亲的眼泪
那一晚 我在佛学院
雨中相遇 教我的一堂课
故人亲人 温暖心灵
凤凰花开时 回入娑婆

一念之转 化泥护花

一起床 就确立目标
感恩每一餐 终生受用
人生 就是你的艺术品
心力 随着愿力提昇
四十岁是起点 迎向七十
一碗阳春面 暖胃也暖心
不做让人难过的人
反求诸己 就不能向外追求吗?
承诺前审慎思考 即使是一件小事

一瓣馨香 传爱温心

阿婆面摊 成就一段素食佛缘
心冷了 需要温暖
临终皈依 取名「惜之」
练达笑容的背后……
轮回的情执 千年不散
倾听 是最好的安慰剂
败尽家产 一家三口住古墓
黄色小鸭 把世界变小了
这些都会过去 如梦幻泡影

图书序言

推荐序

  笑看人间多少事 
 

  一口答应,为妙熙法师的第三本书写序。时值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记者出身的白俄罗斯作家斯维拉娜•亚历塞维奇(Svetlana Alexievich)在苏联解体前后,录下数千民众心声,再用文字表达。诺贝尔委员会将这充满许多声音的作品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所承受的苦难及勇气的典范」。

  妙熙法师任职《人间福报》十三年,他的「新闻眼」更贴近于观世音菩萨的慈眼。当今地球上七十亿人口,无时无刻不在创作剧本,在个人与集体创作中,战争与和平,仇恨与慈悲,正义与邪恶……永无止尽的二元对立,透过一次一次又一次的轮回,潜藏的种子一一被浇灌、发芽、开花成型。记者报导人世间爱恨情仇,老病死生。有人在调查採访中迷失了方向,以盲导盲;有人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受三宝指引,见到了运行轨则与解脱之道。

  读者很容易阅读妙熙法师的文字并感受到一颗纯然向道之心,从《走进阿兰若》、《行脚印度》与《人间菩提味》,真诚记录与外境碰撞当下感悟,进而发心立愿为成就一切众生圆满菩提。作者为病中父亲剃发,与母亲交换念珠、看烟火种种回忆,读者可能很难理解,问道:「出了家,为什么不放下?」文章无一字说明,举凡经历过就懂得,舍亲割爱非无情,看似无情却有情。心灵的家在道场,在佛学院,也在原生家庭,在报社,在人间,安住。

  笔下常带情感,与人事物保持着若即若离美感;不造作,不去牵动种种因缘自圆其说。妙熙法师,文如其人。2014年十月,本人偕同妙熙法师、记者阮爱惠赴陕西法门寺出席第二十七届世界佛教徒友谊会活动。航程中,妙熙法师晕机不适,空着肚子。航班降落,他立刻生龙活虎,揹着相机勐拍。採访之余,妙熙法师忙着与来自全球各地法师交流,还让贵宾一手持《人间福报》,一手竖起大拇指比赞。千僧斋不开放媒体採访,妙熙法师应供,顺道作个独家报导。这一趟差旅,惊喜遇见书中那个顽皮、童真的小孩。年初,应中华香道黎焕友先生之邀,与编辑部法师参访阿黎是会所。妙熙法师品香有感,写下四字香箴「戒香三千」;墙上有黎老师所作《泊香偈》:「香无染,气无邪,大化无常隐禅机。烟无踪,境无界,虚空袅然生自在。」在香中修行,两相唿应,不禁莞尔。在报社工作、吃饭、面试、採访、写书、参加告别式等等,善用其心,生活即修行。

  星云大师法子之一、《人间福报》总编辑,妙熙法师誓愿弘法服务,传承人间佛教理念。大师一生着述不断,累计创作文字量已逾二千五百万字,出版超过三百七十种书籍。今年,逢《人间福报》创刊十五週年,报纸大篇幅改版,连载星云大师《贫僧有话要说》、赵无任《台湾选举评论系列》,新闻工作与时间赛跑,总编辑不负所託,报纸立论公正,影响力与日俱增;作者并善用零碎时间完成书稿,足见其恆心毅力,实属不易。

  记妙熙法师于不惑之年,新书付梓,圆满了心愿。祝福有志于创作与修道的读者,阅读此书,从文字般若契入实相般若。

《人间福报》社长金蜀卿
乙未年寒露,于佛光山台北道场

作者自序

  将心愿写下 放进祕密盒


  每逢新年,都要除旧布新,为自己许下来年心愿,你都怎么许愿呢?

  在寺院里有个祈愿树,让礼佛信众将心愿写在小卡上,再挂上树梢,联结自己与佛陀之间的承诺,有着深深祝福的期待感。

  这种东方传统祈福方式,深受大家喜爱,当然我也不免俗的在除夕夜,到佛前将心愿写下,再虔敬的挂上祈愿树,由于小纸卡面积不大,只能写下大方向,至于怎么做、何时达成、效果如何等细节,会写在另一张纸条上,再放进一个纸盒里,这个小纸盒我称它为「心」的祕密盒。

  你可能会感到好奇,已经写下了心愿,为何还要逐条写下步骤,不是多此一举吗?这就如同盖一栋房子,不能空想却毫无蓝图,又如工程师设计游戏也必须写程式,愈仔细愈好。心愿攸关你一年的成果,怎能草草了事呢?

  2011年,许下一个心愿――「四十岁前出三本书」,距离目标尚有四年,当时只是一个单纯念头,想要向自己的人生挑战,星云大师说:「有佛法就有办法」,如何有办法必须亲自去体验。因此,选择了文化弘扬佛法的方向,用文字来实践。

  我用一张纸条逐一写下了,三本书的出书时间以及达成的效果等,最后将纸条放进祕密盒里,其余的就靠努力与机缘了。

  在报社举办禅宗之旅的因缘下,我带团参访了中国大陆的禅宗祖庭,见识祖师大德们的行谊典故,了解寺院建筑的巧妙,回首初入佛门时,有太多一知半解,因而决心写下一本针对初学佛者能受益的书籍,一年后(2012)《走进阿兰若》一书出版。

  书中内容,主要介绍中国禅宗祖庭和佛菩萨等故事,是一本佛学入门书。完成后兴起一个心念,若能直探佛教发源地印度,领略佛陀出家修行的初心本怀该有多好。

  说来巧妙,台湾青年团将组团远赴印度公益旅行,迟迟找不到带团法师,于是青年团请我协助帮忙,很快的二个月后出团,为期将近一个月的「心心相印」公益旅行,深入印度偏乡,了解风俗民情,和一般朝圣团大不相同。自印度返国后,陆续将圣地所见所闻一一写下,二年后(2014)集结为《行脚印度》出版。

  距离四年期限,只剩下一年时,我将这两年来在美国《世界周刊》所写的文章结集,内容为多年来在报社的点滴。我经常利用工作之余,更多时候是在喧闹环境下完成一篇篇的文章。

  我明白,今日不写,感动将成昨日的记忆;现在不做,动力将成明日的懊悔。书中,有许多人的生命故事,和生命启发。同时,我以此实践,人只要有理想,没有达不成的目标,只有你愿不愿意去做。

  当书稿书写完成后,交由香海出版社,一切随顺安排,我并不期待何时出版付梓。然出版社所压的出版时间竟是我的四十岁生日,巧妙的令人难以置信。未来,我亦将永远写下去,誓愿写出一本本影响人心的经典文句。

  现在回想,心愿的力量不可思议,《达摩破相论》中提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心若想要达成,没有做不到的事,用心念发出愿力,再透过努力实行,肯定能达成。

  我提供一个方法,就是「写下来」。现在请拿出一张纸来,尽可能的问问自己,生命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为自己设定目标,目标的存在,是用来帮助和支持你达成理想。

  可以用一句话清楚的写出这个目标,譬如「四十岁前出三本书」。再写下:「这件事能在让人满意且和谐的情况下,在我的生命中实现,获得所有人祝福,也让所有人圆满幸福。」

  先从短期目标开始,如一天、一星期或一个月,尽量简单而实际,愈具体愈好。除非是想要挑战高难度,或长期的目标,格局就可以放大,发挥想像力,视野也随之扩展。

  千万不要一次抓太多,可以一次只专注在某个领域上,如果目标太多而无法达成,那就必须思考,是否标准订太高,还是那并不是你真心想要的东西。

  最后,将这张小纸条放进专属于你的「心的祕密盒」中,然后忘了它的存在,只要不断努力,有一天你会惊觉,它竟然已经在生活中实现了。

图书试读

傲慢的慈悲 有何不可

台湾有个世界知名的医生、叶克膜之父,他叫柯文哲。行医多年,使用叶克膜奇蹟的救回许多人。他的人生里无论是课业或事业,没有第二,只有第一。也难怪,他与我第一次见面就说:「我最大的缺点就是贡高我慢。」还不时的摇着头说:「这真的很难改。」

傲慢之人,必有可傲慢之处。回首柯文哲过往,都是龙首之姿,昂扬在众人面前,确实有他傲慢的道理!

谈话中,他不时的用手摸着下巴说,有一次到医院上课,因行政人员临时调课没通知,害他白跑一趟,叫了一辆计程车,忍不住大力甩门才离去。这一声,让柯文哲反省,和一位行政人员生气值得吗?还是傲慢的展现?

听着这段陈述,很难和他说:「对,这确实是傲慢。」若是他人遇到类似情况,很可能是发一顿更大的脾气。

柯文哲曾就教于法鼓山方丈果东法师,方丈和尚给他一句法语:「报愿不抱怨,转傲慢为报恩。」转念方法让他受益良多,然而似乎未解决根本烦恼。

偶然因缘下,朋友母亲送他一本《金刚经》,柯文哲每天早上起床会先在脑海里念经文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反省昨日种种,今天再重新出发。他体悟到人生的荣华富贵,如同昨日丰富的晚餐,隔天不就是一坨大便,何必过于执着。

关于柯文哲的傲慢,不过就是他自认为过于聪明的展现。之后,邀请他来报社演讲,第二次见面时,依然向我提起他的烦恼――傲慢,并提出另一道问题「一个人如果还存有因果,如何无相布施?」这若是回答得不好,恐落入「野狐禅」的公案。

答案到底是什么?其实,在柯文哲的演讲中,他自己也有所体悟。他分享三十出头任职台大医院主任时,运用叶克膜能把没有心脏、肝脏、肺脏的病人救回,因此曾自认天下无难事。

还有一次,他向一位母亲解说,这个儿子救不回了,一连讲了好几次,母亲依然听不懂。他心想,我都讲得这么清楚了,难道母亲是头脑有问题吗?中年过后,他才体会到,不是母亲听不懂,而是不愿意听懂。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