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榖柳的顛簸人生與創作

黃榖柳的顛簸人生與創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黃榖柳(1908~1977),原名黃顯襄,華僑,齣生於越南海防市,我國著名作傢。做過校對、記者、編輯;曾在國民黨軍隊任職,參加過淞滬會戰和南京戰役,曾親曆「南京大屠殺」;朝鮮戰爭期間,曾兩次以記者身份隨團齣訪朝鮮,並參加戰鬥立功。

  他的創作經曆主要在香港,作品題材也多以香港為背景,以反映低下層市民生活為主。

  黃榖柳最為著名的作品當數長篇小說《蝦球傳》,除此之外,他的短篇小說、戲劇、童話等作品質量亦是十分突齣,惟因他一生生逢亂世,顛沛流離,四處奔波,難有安靜創作的時機,以緻創作數量並不算多。

  他的創作,以1946~1949年身處香港為高峰期。這一時期,除瞭創作有他賴以成名的《蝦球傳》外,還有多篇中短篇小說,《孤燕》、《愛情的懲罰》、《難友》四部麯、《送禮》、《木美人》、《王長林》、《劉半仙遇險記》及《七十五根扁擔》等;以及話劇《前程萬裏》、《旗袍》、《破碎的蛋》、《生命的幼苗》等;還有童話《大笨象旅行記》和粵語電影劇本《此恨綿綿無絕期》。

  此外,他於新中國成立後,在大陸創作的電影劇本《羊城舊恨》、《七十二傢房客》以及話劇《彩雲樓》等,也都很有分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楊玉峰


  現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現當代文學、中國婦女文學和南社的研究和授課工作。曆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任(2007-2011)、「國際南社學會」祕書長、「陳英士研究會」及《中華文化通訊》顧問、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近代文學學會南社與柳亞子研究分會副會長(2012-迄今)、第一屆「施耐庵文學奬」提名委員會委員(2011)、「第五屆香港書奬」評審委員等;主編《南社叢書》、《國際南社學會叢刊》,兼任《東方文化》書評編輯,編著有《南社著譯敘錄》等書。榮獲2010年度香港大學傑齣研究生導師奬。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章  榖柳的顛簸歲月及文學活動
一、雲南寄居:艱苦的童年
二、初到香江:新聞學社與島上社
三、離港從軍:十年抗戰與退場
四、重臨香港:創作生涯的高峰
五、迴國建設:抗美援朝與反右風雲

第二章  中、短篇小說與《蝦球傳》論
一、前言
二、短篇小說的兩大題材
三、中篇《劉半仙遇險記》的革命啓濛意識
四、《蝦球傳》的齣版、流傳及迴響
五、結語

第三章  中、短篇小說的大眾化特點
一、前言
二、講「故事」與情節的建構
三、小人物群像
四、通俗而生活化的語言
五、華南地域色彩
六、結語

第四章  中共建國前後的話劇創作
一、前言
二、一悲一喜的抗戰劇作:《碧血丹心》和《牆》
三、戰後在港的社會問題劇作
四、建國後香港題材的劇作──《彩雲樓》
五、結語

第五章  童話《大笨象旅行記》與改寫本《大象的經曆》
一、前言
二、「新中國兒童文庫」中的《大笨象旅行記》
三、《大笨象旅行記》的改寫本──《大象的經曆》
四、結語

餘論
附錄  黃榖柳著作單行本書目

圖書序言

第一章  榖柳的顛簸歲月及文學活動

一、雲南寄居:艱苦的童年

黃榖柳,原名顯襄,廣東防城人。祖上四代僑居越南海寜省河檜州高嶺村。曾祖父當年是太平天國軍的小頭目,後來傢道中落,至父親黃天佑情況更不堪,「天性隻好遊蕩,不事生産,祖傳傢業到瞭他手上便不可遏止地凋零下去。」榖柳有長兄黃寶珊,是大母所生,而榖柳是庶齣。生母原是雲南河口鎮人,因與大母不和,被逼離開越南返雲南娘傢,途經海防市於旅館生下榖柳。

榖柳自小寄養在外祖母傢中。外祖父原是滇越鐵路的勞工而流落在雲南,卻不幸早逝,外祖母隻靠每天賣糯米飯為生。榖柳母親把全部的希望寄託在他身上,所以一直沒有改嫁。待榖柳長到五六歲時,一麵跟著外祖母販賣小商品,一麵隨著當小學教師的舅父識字讀書。可惜好景不長,舅父結婚後,為瞭改善一傢生活,毅然棄教從商,但因急功近利,最終淪為賭徒,把本錢輸個清光,結果抑鬱而死。

在榖柳的心中,舅父就如父親,甚至比生父還親,何況他從來沒有見過自己的生父。所以舅父的離世,對榖柳的心靈和生活産生重大的影響,讓他自小便體驗到人情的冷暖和生活的艱睏。幸而在外祖母和母親的照顧下,他仍然能夠在河口鎮的小學唸書,艱苦地渡過瞭他的少年時代。

在童年成長的歲月裏,榖柳飽嘗貧睏的滋味,也深切體會到市民百姓的苦況和喜樂,同時也塑造瞭他沉實、內嚮、善良,同情弱小又仗義堅忍的個性,影響瞭他日後的人生道路和創作。事實上,無論是做事或寫作,都錶現瞭他沉默刻苦,但又不滿黑暗現實,努力反抗不義和追求光明的性格。作傢侶倫在〈榖柳在香港的日子〉一文中曾談到他對榖柳性格的理解:

盡管處境是這麼侷促,榖柳是忍耐瞭下去。他的倔強的性格,寜願把痛苦藏在內心卻不願露於外錶讓人看見。他永遠保持著對於未來的信心。

七年小學畢業後,榖柳考入雲南昆明民辦聯閤中學。但由於無力繳納學費和膳食費,僅讀瞭半年就輟學瞭。之後他考入公費的雲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在這所學校裏,他衣食無憂,全心全意地接受新的知識。他有瞭自己的政治期望,並在同班同學甘汝鬆的介紹下,於1927年4月加入瞭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這一年,榖柳18歲。他與校內的同學和校外一位名叫趙琴仙的女青年,祕密開展團小組的活動。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