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谷柳的颠簸人生与创作

黄谷柳的颠簸人生与创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黄谷柳(1908~1977),原名黄显襄,华侨,出生于越南海防市,我国着名作家。做过校对、记者、编辑;曾在国民党军队任职,参加过淞沪会战和南京战役,曾亲历「南京大屠杀」;朝鲜战争期间,曾两次以记者身份随团出访朝鲜,并参加战斗立功。

  他的创作经历主要在香港,作品题材也多以香港为背景,以反映低下层市民生活为主。

  黄谷柳最为着名的作品当数长篇小说《虾球传》,除此之外,他的短篇小说、戏剧、童话等作品质量亦是十分突出,惟因他一生生逢乱世,颠沛流离,四处奔波,难有安静创作的时机,以致创作数量并不算多。

  他的创作,以1946~1949年身处香港为高峰期。这一时期,除了创作有他赖以成名的《虾球传》外,还有多篇中短篇小说,《孤燕》、《爱情的惩罚》、《难友》四部曲、《送礼》、《木美人》、《王长林》、《刘半仙遇险记》及《七十五根扁担》等;以及话剧《前程万里》、《旗袍》、《破碎的蛋》、《生命的幼苗》等;还有童话《大笨象旅行记》和粤语电影剧本《此恨绵绵无绝期》。

  此外,他于新中国成立后,在大陆创作的电影剧本《羊城旧恨》、《七十二家房客》以及话剧《彩云楼》等,也都很有分量。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杨玉峰


  现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现当代文学、中国妇女文学和南社的研究和授课工作。历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主任(2007-2011)、「国际南社学会」祕书长、「陈英士研究会」及《中华文化通讯》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南社与柳亚子研究分会副会长(2012-迄今)、第一届「施耐庵文学奖」提名委员会委员(2011)、「第五届香港书奖」评审委员等;主编《南社丛书》、《国际南社学会丛刊》,兼任《东方文化》书评编辑,编着有《南社着译叙录》等书。荣获2010年度香港大学杰出研究生导师奖。

图书目录

导言
第一章  谷柳的颠簸岁月及文学活动
一、云南寄居:艰苦的童年
二、初到香江:新闻学社与岛上社
三、离港从军:十年抗战与退场
四、重临香港:创作生涯的高峰
五、回国建设:抗美援朝与反右风云

第二章  中、短篇小说与《虾球传》论
一、前言
二、短篇小说的两大题材
三、中篇《刘半仙遇险记》的革命启蒙意识
四、《虾球传》的出版、流传及回响
五、结语

第三章  中、短篇小说的大众化特点
一、前言
二、讲「故事」与情节的建构
三、小人物群像
四、通俗而生活化的语言
五、华南地域色彩
六、结语

第四章  中共建国前后的话剧创作
一、前言
二、一悲一喜的抗战剧作:《碧血丹心》和《墙》
三、战后在港的社会问题剧作
四、建国后香港题材的剧作──《彩云楼》
五、结语

第五章  童话《大笨象旅行记》与改写本《大象的经历》
一、前言
二、「新中国儿童文库」中的《大笨象旅行记》
三、《大笨象旅行记》的改写本──《大象的经历》
四、结语

余论
附录  黄谷柳着作单行本书目

图书序言

第一章  谷柳的颠簸岁月及文学活动

一、云南寄居:艰苦的童年

黄谷柳,原名显襄,广东防城人。祖上四代侨居越南海宁省河桧州高岭村。曾祖父当年是太平天国军的小头目,后来家道中落,至父亲黄天佑情况更不堪,「天性只好游荡,不事生产,祖传家业到了他手上便不可遏止地凋零下去。」谷柳有长兄黄宝珊,是大母所生,而谷柳是庶出。生母原是云南河口镇人,因与大母不和,被逼离开越南返云南娘家,途经海防市于旅馆生下谷柳。

谷柳自小寄养在外祖母家中。外祖父原是滇越铁路的劳工而流落在云南,却不幸早逝,外祖母只靠每天卖糯米饭为生。谷柳母亲把全部的希望寄託在他身上,所以一直没有改嫁。待谷柳长到五六岁时,一面跟着外祖母贩卖小商品,一面随着当小学教师的舅父识字读书。可惜好景不长,舅父结婚后,为了改善一家生活,毅然弃教从商,但因急功近利,最终沦为赌徒,把本钱输个清光,结果抑郁而死。

在谷柳的心中,舅父就如父亲,甚至比生父还亲,何况他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生父。所以舅父的离世,对谷柳的心灵和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让他自小便体验到人情的冷暖和生活的艰困。幸而在外祖母和母亲的照顾下,他仍然能够在河口镇的小学唸书,艰苦地渡过了他的少年时代。

在童年成长的岁月里,谷柳饱尝贫困的滋味,也深切体会到市民百姓的苦况和喜乐,同时也塑造了他沉实、内向、善良,同情弱小又仗义坚忍的个性,影响了他日后的人生道路和创作。事实上,无论是做事或写作,都表现了他沉默刻苦,但又不满黑暗现实,努力反抗不义和追求光明的性格。作家侣伦在〈谷柳在香港的日子〉一文中曾谈到他对谷柳性格的理解:

尽管处境是这么侷促,谷柳是忍耐了下去。他的倔强的性格,宁愿把痛苦藏在内心却不愿露于外表让人看见。他永远保持着对于未来的信心。

七年小学毕业后,谷柳考入云南昆明民办联合中学。但由于无力缴纳学费和膳食费,仅读了半年就辍学了。之后他考入公费的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他衣食无忧,全心全意地接受新的知识。他有了自己的政治期望,并在同班同学甘汝松的介绍下,于1927年4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一年,谷柳18岁。他与校内的同学和校外一位名叫赵琴仙的女青年,祕密开展团小组的活动。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