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传》追踪

《黑暗传》追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奇幻
  • 冒险
  • 黑暗
  • 悬疑
  • 追踪
  • 魔法
  • 英雄
  • 成长
  • 命运
  • 战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黑暗传》是长期流传于鄂西地区的一部关于汉民族神话历史的叙事长诗,上世纪八○年代初採录发表以来,曾被誉为汉民族的神话史诗受到学界深切关注,也引起热烈争议。

  本书选编海崃两岸发表的最具代表性的评论文章及《黑暗传》原始异文十一份,是三十年来追踪这一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的珍贵文集。

本书特色

  追踪考察长达三十年之久,选辑《黑暗传》评论文章和代表性异文构成!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虚构图书的详细简介,该图书名为《迷雾之城:失落的星图》,内容完全不涉及您提到的《黑暗传》追踪。 --- 图书名称:《迷雾之城:失落的星图》 作者: 埃利亚斯·凡尔纳(Elias Verne) 类型: 蒸汽朋克、历史悬疑、探险 页数: 约 650 页 出版信息: 天穹出版社,第一版,公元 2147 年(设定年代) --- 故事背景:永恒的黄昏与悬浮的奇迹 《迷雾之城:失落的星图》的故事设定在一个名为“奥斯特拉”的架空世界。奥斯特拉大陆在百年前经历了一场被称为“大静默”的灾难,这场灾难导致天空被一层厚重的、永不消散的黄色烟雾笼罩,太阳的光芒几乎无法穿透,大地陷入了永恒的黄昏。 人类文明的残余力量聚集在了少数几个依靠巨型蒸汽引擎和地热能驱动的浮空城邦中。其中,最为宏大、技术最为先进的便是“新亚特兰蒂斯”。这座城市完全悬浮于云层之上,依靠复杂的齿轮、黄铜管道和脉动的蒸汽核心维持其生存和动力。然而,浮空城的能源和维持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核心反应堆的效率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减。 地面,被遗忘的“低语之地”,则充斥着危险的变异生物和古代文明的废墟。少部分坚韧的平民和冒险家世代在地面上挣扎求生,他们被称为“地行者”。 核心情节:星图的秘密 故事围绕着一个失传已久的古老物件展开——“阿卡迪亚星图”。 传说中,星图并非绘制于羊皮纸,而是由一种能够捕捉和储存宇宙射线能量的特殊水晶铸造而成。它描绘的并非我们今日所见的黄昏天空,而是大静默发生之前,那片清澈、群星闪耀的夜空。更重要的是,星图被认为是打开“上层疆域”——传说中,那片能提供无限清洁能源的领域——的唯一钥匙。 在新亚特兰蒂斯的科学院中,首席工程师塞缪尔·科尔宾,一个以严谨和怀疑论著称的学者,偶然发现了一份由他已故的导师留下的加密日志。日志的最后几页,暗示了星图的实际位置,以及一个令人不安的警告:星图的碎片可能被分散藏在了奥斯特拉世界最危险的几个角落。 塞缪尔的女儿,年轻的机械师莉拉·科尔宾,则持有家族的另一项遗产——一把经过特殊改造的蒸汽驱动的万能钥匙,这把钥匙似乎能对某些古代机械产生独特的共鸣。莉拉不相信那些空洞的传说,她只想找到足够稳定的能源来保证她所爱之人的安全。 当浮空城邦的执政议会得知星图的线索后,他们立刻启动了“黎明行动”,派遣了经验丰富的精英探险队进行搜寻,但这支队伍的真实目的,远比修复能源系统复杂得多。 主要角色与冲突 1. 莉拉·科尔宾 (Lila Corbin): 主角。一位技艺精湛、不屈不挠的机械工程师。她深知浮空城的脆弱性,对上层统治阶级的傲慢充满不信任。她的旅程始于寻找父亲留下的线索,但很快演变成一场揭露历史真相的冒险。她擅长维修和即时改造蒸汽驱动设备。 2. 塞缪尔·科尔宾 (Samuel Corbin): 莉拉的父亲。他是一位才华横溢但饱受折磨的科学家,对大静默的真相持有异议。他的失踪是故事的开端,他的遗物是解开谜团的关键。 3. 凯恩·斯托克 (Cain Stock): 一位经验丰富的“地行者”向导,精通低语之地的险恶地形和古代符文。他最初受雇于执政议会,负责护送科尔宾一家的某项物件,但他对浮空城的人抱有深刻的偏见。他的加入使得探索队伍必须深入地面,面对黄昏下的真正威胁。 4. 伊芙琳·凡塔斯 (Evelyn Phantas): 执政议会的“特别安全官”,一位冷酷、高效的女性军官。她负责监督“黎明行动”,并确保星图落入正确的势力手中。她的手段残酷,但她的动机似乎并非纯粹的权力欲望,而是对浮空城存亡的极度担忧。 核心冲突: 莉拉和凯恩必须在议会的追捕,以及地面上那些不希望历史重现的神秘组织(被称为“静默守望者”)的阻挠下,抢先找到星图的碎片。他们不仅要与时间赛跑,还要面对一个更深层次的哲学问题:如果星图的真相揭示了“大静默”并非自然灾难,而是人为造成的,那么人类是否有权利再次掌握这种足以颠覆世界秩序的力量? 探险地貌与蒸汽朋克元素 故事的进程将带领读者穿越奥斯特拉世界的多个标志性地点: 齿轮之海 (The Sea of Cogs): 浮空城新亚特兰蒂斯下方、漂浮着数百万废弃机械残骸的混乱云层区域。莉拉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低空作业,搜寻早期蒸汽机残件。 沙漏峡谷 (The Hourglass Canyon): 地面上一处被古代时间观测站遗址占据的巨大峡谷,这里的磁场异常,干扰了所有现代导航设备。凯恩必须依靠古老的星象知识引导队伍通过。 幽灵工厂 (The Phantom Manufactory): 一座位于地底深处的、仍在运转的自动化工厂。它被一种奇怪的、会模仿人类声音的机械生物所占据。这里保存着星图的第一个关键碎片。 全书充满了精妙的蒸汽驱动机械、复杂的齿轮结构、黄铜与皮革的质感,以及对旧时代科学辉煌的缅怀与批判。 主题深度 《迷雾之城:失落的星图》不仅是一部关于冒险和解谜的故事,它深刻探讨了以下主题: 1. 光明的代价: 为了维持浮空城的“光明”与舒适,地面上的民众付出了何种代价?能源的获取是否必须建立在剥削之上? 2. 历史的重负: 面对可能颠覆既有认知的真相,人类是选择拥抱它以求新生,还是选择维持现状以求稳定? 3. 科技与信仰: 蒸汽技术代表的理性与古代星图所暗示的神秘力量之间的界限在哪里? 这本书以紧张的节奏和细致的世界构建,带领读者深入探寻一个在黄昏中挣扎求存的文明,揭示一段被刻意掩盖的宇宙真相。读者将跟随莉拉和凯恩,在齿轮的轰鸣和迷雾的笼罩中,寻找那份能够重塑星空、定义未来的失落星图。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刘守华(1935.8—)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主编。1956年开始投身于民间文学研究与教学,曾发表评论文章四百余篇,出版《中国民间故事史》、《比较故事学》、《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佛经故事与中国民间故事演变》等论着十余种。

图书目录

喜读〈神农架《黑暗传》〉/袁珂
我与《黑暗传》/刘守华

【第一辑】
鄂西古神话的新发现─神农架神话历史叙事长歌《黑暗传》初评/刘守华
《黑暗传》追踪/刘守华
《黑暗传》整理本序/刘守华
《黑暗传》中的盘古神话及其传承特点/刘守华
再论《黑暗传》─《黑暗传》与敦煌写本《天地开辟已来帝王纪》/刘守华
喜读神农架《黑暗传》─袁珂论《黑暗传》信札/袁珂

【第二辑】
我们在追踪汉民族的神话史诗─神农架《黑暗传》多种版本汇编‧序/胡崇峻 何伙
《黑暗传》的搜集与整理/胡崇峻
《黑暗传》是不是汉族长篇史诗/[美国]郑树森
文化奇胎《黑暗传》/张春香
神农架《黑暗传》与汉民族史诗文化/潘世东
《黑暗传》:遗失在神农架的汉民族创世史诗─胡崇峻与《黑暗传》的生死情缘/许蕻
西陵崃《黑暗传》的发现、整理及其价值/[台湾]陈益源
论《黑暗传》的口承叙事文化现象─以八种传抄本为主要探讨对象/[台湾]陈嘉琪
《黑暗传》:映照一个民族远去的背影/毛俊玉

【第三辑】
鄂西北《黑暗传》的传承现状及策略研究/林佳焕
《黑暗传》异文选录(共十一份)
《黑暗传》简介
《黑暗传》报导及评论文章索引(一九八四至二○一二年)

编后记

图书序言

我与《黑暗传》
 

  一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日,笔者收到胡崇峻寄来的《神农架民间歌谣集》一书,读到上面刊载的一篇长篇历史神话叙事诗《黑暗传》,篇幅近六百行,注明为「节选」,感到它的内容和形式都较为奇特,如同神农架的珍稀动物一样,不同凡响,便立即去信询问究竟。胡来信告知,这一作品是他根据农民张忠臣的家传手抄本整理的。他于一九八三年五月搜集到这个手抄本,那时《神农架民间歌谣集》正在排印中,他把本子带到郧阳报社印刷厂,用一通宵时间初步整理出来,第二天付排,便收入书中了。胡是神农架土生土长的民间文学爱好者,从小就听人唱过《黑暗传》的片段,并见过歌手们由于争唱《黑暗传》而引起争斗的事(谁先唱《黑暗传》就意味着他在歌场里占了首席位子),所以一见到《黑暗传》的抄本就十分珍爱。这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要在贵州举办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学术讨论会,邀笔者参加,笔者便撰写了《鄂西古神话的新发现―神农架神话历史叙事山歌《黑暗传》初评》一文,在一九八四年七月举行的研讨会上发表,从此和《黑暗传》结下了不解之缘。初稿写成后,笔者将它寄给中国神话学会主席、被海内外学界公认为中国神话学权威的袁珂老先生审阅校正。他读后于一九八四年一月三十一日来信说:「稿中提出的几个论点,富有创见,基本上我都是同意的,可以作为少数民族神话讨论会的论文参加讨论。你说《黑暗传》是汉民族的神话史诗也不错,不过毋宁说它是广义的神话史诗更为妥切」,并说它「极为珍贵」。

  袁珂先生的来信给了笔者宝贵启示。笔者据此将文章做了少许修改,文章中最重要、后来常被人们引述并引起争议的一段文字是:

  建国以来,在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发掘出了一系列神话史诗(或称创世史诗、原始性史诗),如苗族的《金银歌》、《古枫歌》、《蛳蝶歌》和《洪水滔天》,瑶族的《密洛陀》,彞族的《梅葛》,彞族阿细人的《阿细的先基》,纳西族的《创世纪》,白族的《开天辟地》,壮族的《布伯》,拉祜族的《牡帕密帕》,阿昌族的《遮帕麻和遮米麻》等。过去人们认为在汉族地区,已经没有远古神话,更没有神话史诗在民间口头流传。神农架《黑暗传》的发现,便填补了这一空白。

  考虑到袁珂先生关于「广义神话史诗」的意见,笔者在用「神话史诗」评价《黑暗传》时便留有余地,在副标题中仍称它为「神农架神话历史叙事歌」,正文中认为它属于「神话史诗一类的作品」。一九八七年在《湖北日报》发表的一篇短文中,说其中的神话传说部分「可以视为汉民族的神话史诗或广义神话史诗」。

  将史诗体裁区分为英雄史诗和创世史诗(或神话史诗、原始性史诗),并将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创世纪》、《古歌》等长诗,归属于神话史诗之列,起始于我国着名学者钟敬文先生主编,于一九八○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文科教材《民间文学概论》。随后,国内一些着名学者都沿用这一观点。规模宏大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即据此来评论中国几十个民族的「史诗」作品。笔者不过是运用这一理论框架来评论《黑暗传》罢了。

  二

  有关《黑暗传》的文章和消息传开后,各地学人希望尽早读到原文,纷纷来信索要资料,胡崇峻那里也搜集到了更多的口述和手抄文本。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几位负责人十分重视此事,决定将胡接到武汉,由祕书长李继尧同他合作编印资料本。一九八六年七月,题为《神农架〈黑暗传〉多种版本汇编》的资料集问世。其中收录《黑暗传》的原始异文资料八份,还有同《黑暗传》有关的附录资料八份,其中除有原来作为《黑暗传》节选本依据的张忠臣家藏抄本外,还有清同治七年五月二十日甘入朝抄本,清光绪十四年李德樊抄本,以及歌手演唱的脚本,大都不太完整,却十分珍贵,表明《黑暗传》这部长诗的确深深扎根于神农架地区。资料本由胡崇峻、李继尧合作撰写了一篇引人注目的前言〈我们在追踪汉族的神话史诗〉。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八日《人民日报》头版在醒目位置发表了新华社消息〈我国汉民族一部创世纪史诗〈黑暗传〉在神农架发现〉,各报纷纷转载,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资料本出版后,笔者去四川成都开会,亲手将它送给袁珂先生,并就《黑暗传》的研究问题交换意见。袁先生在《中国文化报》上发表文章,正式做出了他对此诗的评价。他认为:「汉民族有史诗这一点已由《黑暗传》给予坚定的回答了。」2笔者还介绍胡崇峻直接向袁珂先生求教。袁先生十分热情地于一九八七年二月二日给胡回信。他在信中说:「《黑暗传》足称汉民族的史诗而无愧。」

  日本着名学人伊藤清司教授,读到我的论文后,也于一九八五年二月二十四同从东京来信说:「我一直对古神话在民间以长篇叙事诗的形式生存到现在极感兴趣。贵论中言及〈天问〉,把它与苗族等的《盘歌》相比较,我有同感。小生十年前在拙论《〈天问〉与苗族的创世歌》中也进行过这种比较。」

  在这前后,应一些报刊之约,笔者又撰写了几篇评论,主要有刊于《湖北日报》一九八七年五月十二日的〈神农架〈黑暗传〉的文化价值〉,以及同胡崇峻合写、刊于《春秋》杂志一九八六年第三期上的〈《黑暗传》的发现及其价值〉。还接受《中国文化报》记者纪红的採访,发表过一次关于《黑暗传》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谈话,刊于该报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三日。

  资料本传到海外,引起许多海外学者的关注。曾任香港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后任美国加州大学比较文学教授的美籍华裔学人郑树森博士,撰写了〈《黑暗传》是不是汉族长篇史诗〉一文,刊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一九九○年第一期。该文针对资料本的「前言」发表不同意见。他援引西方关于史诗(主要是英雄史诗)的传统定义,认为「史诗一定要长篇叙事,且主角必须为英雄豪杰,出生入死,转战沙场。《黑暗传》徒有神话,没有英雄历劫征战,不能称为﹃史诗﹄,而仅可视作长篇神话故事民歌。」但他赞同有关学者关于《黑暗传》是「广义神话」,是「鄂西古神话的新发现」或「神话研究的好材料」的评价,认为从这些方面来评判其价值「颇为中肯」。

  三

  《黑暗传》原始资料汇编问世后,激起了社会对这部长诗的更大关注,也促使胡崇峻竭尽全力去搜求更多更完美的文本,以便整理出一个完整的本子来正式出版。在十多年中,他曾九赴兴山,三到秭归,八奔保康,三至房县,搜求《黑暗传》的各种抄本和拜访歌师,历经种种曲折艰辛,他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的来信中就写道:「关于《黑暗传》,我一直遵你所嘱,加紧搜集原始资料,要找到充分的证据,讲科学,慎重整理。」在另一封信里告诉笔者:「要搞好可真难,一是新的原始资料无法再找到,一些人来说这里有,那里有,来骗我;二是所得材料含金量不大,糟粕多,经不起提炼。」他有过几次受骗远道登门花钱送礼却毫无所得的伤心事,还有过攀山越岭扯破裤子不得不求人临时缝补裤子才赶路的难堪经历。长诗整理稿完成后,新闻媒体唿吁有关方面给予出版资助,得到了社会的热烈回应,笔者在一天中就曾接到两三次电话,一些私人和商家向笔者探询《黑暗传》的有关情况,表示愿意出几万元资助书稿问世。笔者大力肯定此诗的重要文化价值,积极促成它的出版问世。后来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于二○○二年四月初版印行,笔者又向台湾学界宣传推荐,台北的云龙出版社于同年十月印行了繁体字版。

  笔者给这个《黑暗传》整理本撰写的序文,除作为两个版本的开篇之外,还以〈汉族史诗《黑暗传》发现始末〉为题,刊于《中华读书报》3。序文指出,它是胡崇峻按照袁珂先生和笔者关于「慎重整理」的要求完稿的,和原来那些杂乱唱本相比,内容更丰富完整,文词更优美,可读性更强。但深入的学术研究还是应以原始资料文本为据。

  这篇序文的内容要点其实在另外两点上。一是回应《黑暗传》是否可进民族史诗行列的争议。笔者引述了芬兰着名民间文艺学家劳里‧航柯论史诗体裁的新作,他旗帜鲜明地提出:「我希望希腊史诗刻板的模式,一种在现实行为里再也看不到的僵化的传统,不该继续统治学者的思想。」我们应该倡导人们到各民族的「自然语境中去观察活态的史诗传统」4。中国学界对众多少数民族史诗的珍视,袁珂先生和笔者认定《黑暗传》可作为汉民族广义神话史诗看待,正是基于上述学理。二是回应《黑暗传》的「文化怪胎」说。袁珂先生一眼就看出《黑暗传》的构成:「我看这当中既有古老的风格独特的民间传说,也有农村知识份子(三家村学究)根据古籍记载串联而成的艺术加工,它是二者的结合体。」笔者在序文中联系到神农架所在的古房县一带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流放」之乡,便由此进一步申说:「《黑暗传》中深厚的中华古文化积淀,绝不是空穴来风,我们有充分理由推断,这些被流放的﹃文化精英﹄也融合到了《黑暗传》这类民间文化成果的创造者之中。」

  《黑暗传》整理本问世后,再次激起海内外学界对它的关注。正如陈益源教授在《黑暗传》台北繁体字版的「导言」中所写的:「我相信未来《黑暗传》这﹃发自灵魂的歌﹄,它的民间文学属性与特殊价值,一定会在台湾得到更多的讨论与回响的。」5笔者虽然写过几篇评论文章,但感到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讨,便花大气力撰写了一篇近两万字的〈《黑暗传》追踪〉,投寄台北《汉学研究》杂志,刊登在二○○一年六月出版的第十九卷第一期上。

  这篇论文主体由三节构成:《黑暗传》的文本及其演唱,《黑暗传》的构成与明代通俗小说《开辟演义》和《盘古至唐虞传》之比较,《黑暗传》与中国神话史诗。它以「追踪」为重点,不仅是就长诗的各种文本,也就众多学人的评说争议进行跟踪梳理,因而是对《黑暗传》从演唱习俗、文本构成、历史渊源直至价值评估的较为全面完整的评说;在论评时既注意紧密联系当地的民俗文化生态即将它作为「丧鼓歌」来演唱的特色与价值,又将它和明代相关通俗小说做比较以突显其深厚的文化渊源。此外,按《汉学研究》这一着名学术期刊对于学风文风的规范要求及其反覆修改意见,此文从材料引用到篇章结构文句均力求严谨。可以说这是笔者多篇《黑暗传》评论中花费心力最多,自己也觉得最为满意的一篇。至于文章中所涉及的关于《黑暗传》这部长诗的历史渊源、文化特质以及对「史诗」体裁的界定,等等,均留有深入研讨和争辩的广大空间,这是不言而喻的事。

  二○○二年九月上旬,笔者还应邀作为嘉宾,参与湖北电视台主办的穿越神农架科考直播活动,就歌师现场演唱《黑暗传》的动人情景进行解说,扩大了它的社会影响。

  四

  从二○○四年起,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推动下,开始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宏大文化工程。民间口头文学成为最具普遍性的非遗项目,《黑暗传》经过评审,列入了湖北省省级非遗保护名录之中。但在二○○八年评审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时,湖北省申报的长诗《黑暗传》未予通过。评审时,国家非遗保护中心曾打来电话同湖北省相关部门协商,说《黑暗传》标题含义不好,可否改成《创世纪》之类。笔者作为省非遗专家委员会民间文学组负责人,当即表示,此诗的古代抄本和民间活态唱本均叫做《黑暗传》,因它唱的就是远古盘古出世开天辟地结束混沌黑暗的神话传说,改名就失去了它的本真性,不能改。就这样它在终审时被淘汰出局。国家名录正式公布后,笔者当即向国家非遗保护中心和有关专家写信,郑重申辩因对《黑暗传》篇名的误解而未能将它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之不当,并寄去笔者撰写的〈《黑暗传》追踪〉等论文及有关原始资料,请予复议。在二○一○年秋评审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保护目录时,湖北省保康县也依据他们新发现的长诗活态文本和传承人,提出了又一份申报书。这两项申报书在京获得专家委员会的评审通过,《黑暗传》便作为神农架和保康县共同拥有的非遗代表作列入了国家名录。专家委员会在鑑定意见书中认定:作为「孝歌」、「丧鼓歌」演唱的《黑暗传》这部神话历史叙事长诗,以盘古开天辟地结束混沌黑暗,诸多文化英雄在原始洪荒时代艰难创世等一系列神话传说为叙说中心。它时空背景广阔,叙事结构宏大,内容古朴神奇,能有力地激发人们对中华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是一部难得的民间文学作品。

  二○一○年冬,笔者按照为《黑暗传》申辩意见和保康县新採录文本,又写成〈《再论黑暗传》〉一稿,此文的突出内容在如下两方面:一是从我国实施的非遗保护工程来审视《黑暗传》的价值。就已列入名录的两批非遗代表作来看,西南地区「神话史诗群」中已有多部作品入选,如《苗族古歌》、《布洛陀》(壮族)、《遮帕麻与遮咪麻》(阿昌族)、《牡帕密帕》(拉祜族)、《梅葛》(彞族)、《司岗里》(佤族)等,鄂西汉族地区世代传承的《黑暗传》,正是同一类型的作品。论文着力揭示出它的原生态特征及其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应不分轩轾地得到国家的珍视而予以保护。列入名录时避开人们对它们是否符合「史诗」这一枝节的争论,一律作为民间叙事长诗看待不失为明智之举。二是在《黑暗传》文本历史渊源的探寻上有了新的发现。神农架一带的一些老歌师都说《黑暗传》来自明代的本子,胡崇峻费尽心力没有找到。笔者将明代印行的《开辟演义》和《盘古至唐虞传》与之相比较,发现手抄唱本中的许多唱段、词语即来自这两部明代通俗小说(其中《盘古至唐虞传》的作者署名为「鄂人钟惺」),这一发现由二○○○年三月七日的《湖北日报》予以报导:「刘守华发现《黑暗传》文献源头」,并经《文汇报》转载。但笔者当时就深知它真正的源头绝不止于此。近期读到有关学人关于一部敦煌写本《天地开辟已来帝王纪》的研究文章6,得知早在唐代,就有这样一部「以记述民间神话、传说为主,又夹杂了一些佛教知识,显得比较浅显通俗,具有启蒙读物性质」的抄本在民间广泛流传。将这个写本和现今流传的《黑暗传》唱本相比较,可以看出,两者按三皇五帝、历朝历代序列来叙说中国历史的整体结构和叙说方式十分契合一致(写本只到周代为止),还有关于神农氏尝百草救治百姓和兴农耕种植五谷的神话传说。唱本对写本的沿袭传承更为明显,如唱本中的「神农尝百草,瘟疫得太平,又往七十二名山,来把五谷来找寻。神农上了羊头山、仔细找、仔细寻……」,这不就是从写本中的神农「历涉七十二山,口尝百草,遇毒草者死,近好草者生。到上党牛(一作羊)头山农石之中,杂树上得五谷……」这一段演绎改编而来的吗?

  论文在追溯神农架所在的古房县一带历史时指出:这儿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着名的流放文化区,学者公认是唐代武则天女皇将其子李显(唐中宗)流放到房县之后,才使鄂西北这一带的社会文明在中原文化的快速催化下得以大步迈进,从上述历史线索可以推断,作为通俗启蒙读物而被民间广泛传抄的《天地开辟已来帝王纪》被古代流故者带进神农架一带荒僻地区,被当地歌师改编成「丧鼓歌」,因伴随民间丧礼而流行后世以至于今,是完全可能的。联系到从唐代敦煌写本到传承至今的《黑暗传》这一文化脉络,再来探究它所凝聚的民族文化基因及其重要价值就更加显而易见了。

  在笔者二十多年来对《黑暗传》进行追踪研究的过程中,深得原中国神话学会主席袁珂先生的亲切教诲和神农架文化馆胡崇峻的大力支持。除多次赴神农架和胡崇峻共同考察直接交流之外,他写给笔者的信件和抄录口述资料不下二十余件,一百多页,一直完好保存至今。在笔者二十多年来评说《黑暗传》文字的这一结语篇中,不能不向这两位师友致以诚挚的谢意。

刘守华

图书试读

鄂西古神话的新发现
──神农架神话历史叙事长歌《黑暗传》初评1
刘守华
 
位于鄂西北的神农架,古称方圆八百里(现在的神农架林区面积为三千二百平方公里),山势险峻,林海茫茫。在它那长时期处于封闭状态,笼罩着一层神祕色彩的怀抱里,不仅生长着大量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而且保存和流传着许多古老优美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神农架宝贵的自然资源已开发多年,神农架蕴藏的丰富民间文学作品,也于近年开始发掘。林区文化馆于一九八三年编印的《神农架民间歌谣集》中,就选编了不少有价值的作品。其中长篇神话历史叙事长歌《黑暗传》(胡崇峻搜集整理),最为引人注目。
 

 
这部珍奇诗篇是何时产生,怎样流传的呢?据初步调查得知,《黑暗传》是一部过去曾在神农架地区以多种口头和书面形式广泛流传的大型诗篇。现在发表的篇幅约三千多行的本子,是六十多岁的农民张忠臣所藏抄本。农民邓美成家的抄本,篇幅长达一两万行。据现在七十多岁的农民曹良坤说,他过去藏有一部《黑暗传》木刻本,内容分为四大部,即〈先天〉(天地起源)、〈后天〉(盘古开天)、〈翻天〉(洪水泡天,人类再造)和〈治世〉(三皇五帝)。可惜这个本子因藏在岩洞里,年深日久,早已毁坏了。但他还能口述开头部分。
 
《黑暗传》靠手抄本留存至今,而它原来却是供人们口头吟唱的歌本,由歌师演唱。神农架地区民歌盛行,由来已久。在田头演唱的多为散歌,人们称为「薅草锣鼓」。《黑暗传》则主要为「跳丧鼓」时所唱。人们为悼念死去的亲人,边歌边舞,常常通宵达旦。在这样的场合,最适宜演唱像《黑暗传》这样内容严肃而篇幅巨大的作品。

用户评价

评分

《黑暗传》追踪,这个名字,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一个未知世界的想象。拿到这本书,我便迫不及待地沉浸其中。作者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既有诗意的描绘,又不乏犀利的洞察。他能够将宏大的叙事和细腻的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你在读故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波澜。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层次感,它不只讲述了一个关于追踪的故事,更是在追踪的过程中,揭示了更深层次的秘密,关于历史、关于人性、关于某些被遗忘的真相。我非常享受阅读过程中那种不断发现、不断解谜的乐趣,有时候,我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线索而激动不已,有时候,又会因为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而感到震撼。这本书的逻辑性非常强,每一个情节的设置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让你在最后能够将所有碎片拼凑起来,获得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消遣读物,更是一次智力上的挑战,一次对想象力的极致考验。

评分

拿到《黑暗传》追踪这本书,老实说,我带着一种略微的审慎态度。毕竟“黑暗”二字,容易让人联想到沉重、压抑,但我很快被它所展现出的力量所折服。这本书有着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它不回避现实的残酷,也不粉饰人性的阴暗,但同时又在最绝望的角落里,点燃了希望的火苗。作者的语言就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剥离出事物的本质,展现出赤裸裸的真相。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社会群像的描绘,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的选择,折射出时代的缩影。有时候,我甚至会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部社会观察报告,只是它披着引人入胜的虚构外衣。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安排情节,人物的动机究竟是什么。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意,需要读者用心去体会,去挖掘。这本书带来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世界,也让我对“黑暗”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在最深的黑暗中,依然能看到微弱但坚韧的光芒。

评分

《黑暗传》追踪,这书名就足够吸引人了,读完之后,我只能说,它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这不是一本随随便便就能读完的书,它需要你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去理解。作者的想象力简直是天马行空,他构建的那个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则和逻辑,让你在惊叹之余,又不得不佩服他的创造力。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追踪”这个概念的多元解读,它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追寻,更是一种对真相、对过去、对自我内心的探索。我被那些曲折离奇的情节深深吸引,每一次以为已经接近真相,却又被新的谜团所吸引。这种抽丝剥茧式的叙事,让我欲罢不能,常常在深夜里,也忍不住继续翻阅,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深度和广度,它既有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有发人深省的哲思。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被极大地拓展了,对许多事情的看法都有了新的角度。

评分

说实话,《黑暗传》追踪这本书,我刚开始的时候,以为会是一部比较直接的冒险故事。但它给我的惊喜,远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部精心编织的网,每一次你以为自己看清了方向,却又被一张更大的网所笼罩。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握,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描写,往往在后续情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让人不得不惊叹于他的远见和布局。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黑暗”这一元素的处理,它不是简单的罪恶或邪恶,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更具哲学意味的存在,它渗透在每一个角落,影响着每一个人物的命运。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一场迷雾中探索,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遇到什么,但你又会被这未知的刺激所驱使,继续向前。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具沉浸感的,它让你忘记了现实世界,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之中,去感受那些人物的喜怒哀乐,去追寻那些隐藏的秘密。

评分

《黑暗传》追踪,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和引人入胜的气息,让我一开始就被深深吸引。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层层叠叠的迷宫,每一页都可能藏着意想不到的转折。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张力,他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复杂的世界观,细节之处的处理堪称精妙。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些挣扎、迷茫、以及在绝境中爆发出的勇气,都让我感同身受,仿佛置身其中。有时候,我会因为一个角色的命运而揪心,有时候,又会因为他们的选择而拍案叫绝。故事的推进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既有令人喘不过气的紧张情节,也有留白处让读者自行想象的空间。那些伏笔埋设得非常巧妙,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这种“原来如此”的震撼感,是阅读过程中最美妙的体验之一。这本书不仅仅是情节的跌宕起伏,更引发了我对人性、命运以及善恶的深刻思考。每一次翻阅,都仿佛能发现新的线索,新的解读,这种回味无穷的阅读体验,绝对是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