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山

静静的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自然
  • 山水
  • 治愈
  • 散文
  • 随笔
  • 生活
  • 慢生活
  • 田园
  • 静谧
  • 乡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通过登山,我也领悟到珠峰的高度终究可以丈量,
而生命所能创造的高度永远超乎想像,实践人生价值的方式有很多种,
只要努力攀登,步步超越自己,人人都能达到自己的人生之巅。」
――王静

  *追求登山极限的挑战之旅
  *从山村到创立成功品牌的企业家故事
  *在群峰中面对生死的震撼体悟
  *这是一本探讨人生与勇气、不断向前的勇气之书

 
  《静静的山》,传奇女性王静(新浪微博粉丝近百万的飞雪静静)的第一本书,讲述她从打工妹到上市公司联合创始人,从香山到珠峰,登顶7座8000米雪山,足迹到地球三极的攀登故事。
  
  她初中才进县城读书,一口「椒盐」普通话让全班人笑话;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做服务员端盘子;她19岁遇到爱人从此和他一起创业成立了「探路者」;她亲手缝制出「探路者」的第一顶帐篷;她带着自己亲自研发的户外装备上了珠峰。登卓奥友,她遭遇雪崩,12级风,20多个小时没吃没喝;登珠峰,适应训练时她听到两位好友山难死亡的噩耗,一度怀疑「我还回得去吗」;登马卡鲁,她6天内速战速决,想不到下撤时队友遇险;登布洛阿特,她23天内4次攻顶,相当于连续爬了1座6000米,2座7000米,1座8000米山峰……
 
  她创下多项攀登记录,登顶珠峰后的感觉却是心酸;她有事业有家庭有孩子有财富有荣誉,常人却不知道她的「另一面」……
 
  登山家马洛里说:「因为山在那里。」
  王静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历程
  2007年  3月 吉力马札罗峰,海拔5895公尺,登顶
  2007年  9月 卓奥友峰,海拔8201公尺
  2008年10月  希夏邦马峰,海拔8012公尺,登顶
  2009年  4月 PK65个户外项目进入前四名,到达北极
  2009年  7月 玉珠峰,海拔6178公尺,跨越
  2009年  9月 玛纳斯鲁峰,海拔8156公尺,登顶
  2010年  5月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公尺,南坡登顶
  2010年12月 文森峰(南极最高峰),海拔4897公尺,登顶
  2011年  1月 徒步113公里到达南极点
  2011年  5月 洛子峰,海拔8516公尺,登顶
  2012年  5月 马卡鲁峰,海拔8463公尺,登顶
  2012年  7月 布洛阿特,海拔8051公尺,登顶
  2013年  5月 努子峰,海拔7879公尺,无氧登顶
  2013年  5月 珠穆朗玛峰,再次登顶
  2014年  5月 珠穆朗玛峰,第三次登顶
  2014年1到6月 历时143天,完成「地球九级」挑战项目

获奖记录

  简体版获选2013年中国最美图书
《星河彼岸的低语》图书简介 一、故事背景与世界观构建 《星河彼岸的低语》的故事设定在一个宏大而又充满未知的未来世界——“熵变纪元”。人类文明在经历了一次被称为“大静默”的宇宙灾难后,科技发展陷入停滞,星际航行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幸存的人类分散在数以千计的漂浮星系碎片上,每个碎片如同一个独立的微型世界,拥有独特的生态、社会结构和残存的古代技术。 世界的主旋律是“遗忘”与“重建”。古代的辉煌被神话和碎片化的记录所取代,人们敬畏着那些被称为“先行者”的失落文明留下的巨大遗迹,它们或悬浮于虚空,或沉睡于地核,散发着令人不安的能量。 本书主要聚焦于银河系边缘一个被外界遗忘的星团——“回音环”。这里的生存法则残酷而直接:谁能掌握旧日科技的残片,谁就能在无尽的资源争夺中占据上风。社会阶层固化,由掌握核心能源的“铸造者”家族统治,而广大的“采掘者”则在恶劣的环境中挣扎求生。 二、核心情节与人物群像 故事围绕着一幅神秘的星图展开。这幅星图并非描绘已知星域,而是指向一个传说中尚未被熵变波及的“起源之地”。 主人公:凯尔·洛克 凯尔是一名年轻的“清障者”,专门负责清理废弃轨道站和失控机械体。他冷静、内敛,拥有罕见的“共振感应”能力——能够感知并初步解读失落科技的能量波动。凯尔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只是一个想在乱世中保护自己所珍视之物的普通人。他的目标很实际:找到足够稳定的能源核心,为他所居住的、岌岌可危的采掘殖民地提供生存保障。 关键配角群: 1. 伊芙琳·“齿轮”·薇丝: 一位隐居的古代机械师后裔,对旧世界技术有着近乎狂热的了解。她性格古怪,行动诡秘,是凯尔能否理解星图的关键引路人。她相信“熵变并非终结,而是某种形态的转变”。 2. 元帅塞拉斯·雷恩: “铸造者”家族的实际掌权者,一个坚信绝对秩序与铁腕统治的军事领袖。他视星图为颠覆现有格局的威胁,并派遣精锐部队追捕凯尔,试图将所有“未知”的力量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下。 3. “低语者”组织: 一个反抗中央集权,崇尚自由探索的地下学者联盟。他们相信起源之地隐藏着可以逆转熵变的技术,但其内部派系林立,立场摇摆不定。 情节高潮: 故事初期,凯尔无意中激活了一枚被封存的先行者信标,信标投射出的全息影像,正是那幅指向起源之地的星图。这引来了塞拉斯元帅的关注。凯尔不得不联合伊芙琳,利用她改装的、装备有试验性曲速驱动器的老式货运飞船“徘徊者号”,踏上了逃亡与探寻之旅。 旅途中,他们需要穿梭于被高能辐射笼罩的“幽灵星云”、破解古代太空防御系统的“沉默之门”,并多次与塞拉斯的追击舰队正面冲突。 随着对星图的深入解析,凯尔发现这不仅仅是一张航线图,更是一部复杂的“存在方程式”。起源之地并非一个物理上的星球,而是一个位于高维时空交汇处的观测站。到达那里需要的不是燃料,而是对宇宙规律的深刻理解。 在最终的抉择点,凯尔面对塞拉斯元帅的围堵。他必须决定:是利用手中的科技力量摧毁塞拉斯的统治,还是遵守先行者的遗训,将这股足以重塑宇宙的知识公之于众,承担可能引发新一轮混乱的风险。最终,他选择了一种更为艰难的道路——用共振感应与星图融合,短暂地向整个银河系广播了起源之地的坐标,并未提供任何“武器”,而是留下了对“平衡”的思考。 三、主题探讨与文学特色 《星河彼岸的低语》不仅仅是一部太空冒险小说,它深入探讨了以下主题: 1. 知识的重量与责任: 科技进步的极限在哪里?当人类掌握了足以影响宇宙基本法则的力量时,谁有权决定如何使用它? 2. 文明的周期性: 辉煌的文明如何走向衰亡?“大静默”是意外还是必然?书中的“熵变”象征着系统性的衰退,作者借此探讨了社会结构和自然规律的不可逆转性。 3. 个体在宏大叙事中的定位: 面对无垠的星空和失落的文明,一个清障者如何确立自己的价值和目标?凯尔的探索,体现了在绝望中寻找意义的努力。 叙事风格上: 本书融合了硬科幻的严谨设定(对轨道力学、能量场理论的侧重)和新黑色小说的氛围(人物的道德模糊性、阴郁的基调)。语言风格沉稳、画面感强,擅长描绘宏大废墟景观与精细的机械结构。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先行者残章”,这些片段以古老的象形文字或加密的代码形式出现,增加了阅读的探索性和层次感。 四、读者期待 本书适合喜爱复杂世界观构建、探讨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科幻迷。它避免了简单的善恶对立,着重于探索在技术奇点面前,人性、权力与知识之间的永恒博弈。读者将在宏大的宇宙背景下,体验一场关于寻找“家园”的深沉旅程。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静
 
  她是被誉为高山雪莲的奇女子,9次登顶8000公尺级雪山,足迹到达地球南北级与最高峰。在山上,她遭遇过雪崩,经历过12级风,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她出生在四川资阳的小山村,是中国上市公司户外品牌探路者的联合创始人。登山、创业之外,她更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热衷于环保并从事公益事业,她是王静,飞雪静静。

图书目录

前言/跨越巅峰
引言/我还回得去吗?……
只缘此山中-2007吉力马札罗峰
风雪夜归人-2007 卓奥友
等我回来-2008 希夏邦马
生死不负约-2009 玛纳斯鲁
只为站在这里-2010 珠穆朗玛
何似在人间-2011 南极
大爱无形-2011 洛子峰
速战速决-2012 马卡鲁
永不言弃-2012 布洛阿特
云端有路-2013努子峰 珠穆朗玛
后记 / 路由心生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只为站在这里:2010 珠穆朗玛峰
 
我把女儿们送给我的代表她们和爸爸的小布娃娃放在了祭祀台前,心里默默祈祷。想起女儿们送我娃娃时的情景,她们天真的眼神、清脆的声音彷彿就在眼前:「妈妈,你带上娃娃就不会再那么想我们了,这个娃娃是我,这个娃娃是妹妹,这个是爸爸……」此刻,她们的笑脸和童音无比温暖,我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妈妈会带上你们一起攀登,在攀登过程中,不管发生了什么,妈妈都将永远和你们在一起……」这时突然燃起了一种永远不能再回来的悲壮感。
 
自从2007年1月登顶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马札罗后,我内心就一直浮动着一个梦——攀登8844公尺的珠穆朗玛峰。在完成了三座8000公尺级的雪山登顶后,2010年春,我踏上了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行程。这次我选择了从尼泊尔境内的珠峰南侧攀登。

珠峰雄伟的峰顶由三条大山嵴和三个坡面(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壁)构成。其中由峰顶向东南伸出的东南山嵴与比邻的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在海拔7950公尺处相接形成一块马鞍形的平地,这就是南坳。珠峰与洛子峰平行向西各自伸出一条几公里长七千多公尺高的山嵴——珠峰西面的叫西肩,洛子峰西面的山峰叫努子峰,西肩与努子峰之间形成了东西走向的狭长山谷,就是西冰斗;山谷东端(海拔6400公尺)在南坳正下方,两者之间1500公尺高的冰壁叫洛子壁;在西冰斗的西端(海拔6100公尺),山谷突然变窄下垂,形成一个800公尺落差的孔布冰瀑,直落谷底的孔布冰川。而珠峰南坡的攀登路线就是按照上面的描述自下而上,从孔布冰川末的珠峰大本营出发,经过孔布冰瀑到达西冰斗,再上洛子壁到达南坳,最后沿东南山嵴登顶。
 
珠穆朗玛峰不仅以世界第一高峰着称于世,它更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地质构造的代表。大约五千万年前,向北漂移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挤压,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这里也被称为世界屋嵴。两个板块的相撞叠加使得地球上8000公尺以上的十四座山峰全部集中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北面邻接的喀喇昆仑山脉。由于印度板块插入亚洲板块的撞击一直没有停止,每年仍以大约指甲生长的速度继续前进,因此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上最年轻最有活力的山脉之一,每年会升高几毫米。专家预计,如果照此发展下去,100万年以后,尼泊尔或将完全插入西藏板块下面。

用户评价

评分

刚拿到《静静的山》这本书,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读,但从书的装帧和它自带的那种沉静的气质,就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封面上那一抹淡雅的青黛,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清幽之地。我一直觉得,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能够触及心灵的媒介。《静静的山》似乎就具备了这样的魔力,它承诺的不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也不是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而是更深层的心灵慰藉,一种与自然、与内心深处的对话。我设想,在这本书里,或许会有关于四季轮回的细腻描摹,有对山间生命脉动的温柔捕捉,更有那些藏在静默中的哲思,等待着我去一点点剥开。我喜欢这种缓慢而深入的阅读体验,它允许我在字里行间找到共鸣,让思绪得以舒展,让疲惫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让“静静的山”成为我这个时节里最温暖的陪伴。

评分

《静静的山》这个名字,如同在我的心湖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它不像那些充满戏剧性的标题那样引人注目,却有一种深刻的吸引力,它邀请我深入去探索。我并不期待书中会出现惊天动地的故事,我更倾向于那种能够触及灵魂深处,能够引发我内心共鸣的作品。我设想,这本书的内容,或许是对大自然中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的细致描绘,或许是对生命中那些细微而珍贵情感的深刻解读。我希望,在“静静的山”这片宁静之地,我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安宁,一份对生活更深沉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它没有强烈的指向性,却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画面。我猜想,《静静的山》或许并非仅仅讲述一座具象的山,它更可能是一种隐喻,一种关于人生态度,关于内心世界的描摹。我并非热衷于那些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反而更欣赏那些能够在平淡中见真章的作品。我期待着,作者能够用一种温和的语言,去揭示“静静的山”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关于如何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宁静,关于如何在生命的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评分

当我看到《静静的山》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涌现出一种宁静祥和的画面。我不是那种热衷于快节奏生活的读者,我更喜欢在阅读中寻找一种沉淀和思考。我猜测,这本书的内容,或许不会有太多的情节起伏,更多的是对自然景物,或者人生哲理的细腻描绘。我期待着,作者能够用一种诗意的语言,去捕捉山川的魂魄,去感悟生命的意义。我希望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能够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沉浸在一种平和而美好的氛围中,让心灵得到一次彻底的洗涤。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静静的山》,本身就带着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它没有那种哗众取宠的标题,也没有试图用浮夸的词汇来抓住读者的眼球。相反,它选择了一种内敛而深沉的方式,传递着一种返璞归真的意境。在我看来,一个好的书名,就像一扇敞开的窗,能够窥见书中世界的全貌,而《静静的山》这扇窗,让我看到了无尽的可能。我猜测,这本书的主题或许围绕着自然,但绝不仅仅止步于对风景的简单记录。它可能是在描绘一座山,但更深层的是在描绘一种心境,一种面对人生起伏时的沉着与淡然。我期待着,在作者的笔下,“静静的山”不再只是地理上的一个概念,而是升华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能让我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安顿之处的所在。这种对静谧的向往,是我一直以来内心深处的渴望,而这本书,似乎正是来满足我这份渴望的。

评分

有时候,一本好书,就像一位智者,它不会声嘶力竭地向你灌输道理,而是用一种平和、耐心的方式,引导你进行思考。《静静的山》这个书名,就给了我这样的感觉。我设想,这本书的内容,可能不像一些小说那样,有着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更像一种娓娓道来的讲述,或者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我期待着,在作者的笔下,能够看到“静静的山”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自然的风光,更是一种生命的境界,一种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一种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从中学到一些生活的智慧,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这个世界。

评分

坦白说,我并不是一个特别喜欢大起大落情节的读者,我更偏爱那些能够引发我思考,或者带来一种平和感的文字。《静静的山》这个名字,恰好击中了我的阅读偏好。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是群山连绵,云雾缭绕,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清新气息。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进入一个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世界,去感受风的低语,去聆听鸟儿的歌唱,去体味日出日落的光影变幻。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作者能够将这种自然的体验与一种更深沉的生命感悟相融合。或许,在“静静的山”背后,隐藏着关于成长、关于失去、关于爱与被爱,关于时间流逝的种种思考。我渴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找到一种与自身心灵对话的方式,让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得到安抚和理解。

评分

我一直认为,书的封面设计和书名,都是一种无声的邀请。《静静的山》这个名字,就如同在邀请我走进一个充满诗意与哲学意味的空间。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并不会像那些惊悚小说或爱情小说那样,有着强烈的情感冲击,而是更偏向于一种内省式的体验。我期待着,作者能够用一种淡然却又不失力量的笔触,去描绘“静静的山”所蕴含的深意。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获得一种心灵上的宁静,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找到内心的平衡与力量。

评分

每当我感到生活疲惫,或者内心有些迷茫的时候,我总会寻找一本能够给我带来慰藉的书。《静静的山》这个名字,似乎就是为这样的时刻而生的。我不是一个喜欢阅读那些充斥着激烈冲突和复杂人物关系作品的读者,我更偏爱那种能够带给我平静和启迪的书籍。我设想,这本书的内容,或许是对自然风光的一种细腻描摹,但更深层的是对生命中那些静默而美好的事物的深刻体悟。我期待着,在作者的笔下,“静静的山”能够成为一种心灵的寄托,一种能够在喧嚣的世界里,让我找到归属感的所在。

评分

我一直觉得,那些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往往不是依靠激烈的冲突或者复杂的情节,而是依靠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静静的山》这本书,从名字上看,就透露着一种温柔的力量。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或许不像那些畅销书那样,充斥着各种戏剧性的转折,而是更侧重于描绘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那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美好与哀愁。我期待着,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跟随作者的笔触,去发现那些“静静的”存在,比如一株野草的顽强,一滴露珠的晶莹,或者一个人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平静。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杯温水,在不经意间温暖我的内心,让我重新审视那些被我遗忘的,或者被我忽视的生命的美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