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增订本)

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增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晚唐思想变化是本书作者三十年来最主要的研究课题。
本书涵盖中唐儒家复兴的各主要论题,并展现其来由与发展过程,
正是作者学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思想在唐宋之际发生了深刻──可说是划时代──的变化。本书从多个角度考察唐代思想的演进以及此一巨变的形成,希望重建一个动态、立体的历史过程。
 
  本书探讨唐宋之际思想巨变的起点:安史乱后的儒家复兴,尤其着重文人与儒家复兴的关系;全书分为「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一篇为针对中唐思想变化起源与性质的大规模、长时期、结构性论述。「分论」八篇则是相关具体问题的探讨,内容涉及中古心灵的基调,六、七世纪(南北朝末期至唐初)的思想状态,安史乱后的文人心态,中晚唐古文运动与儒家复兴,中晚唐文人与经学,以及唐代思想变化的社会文化背景。
 
  本书运用了现代历史学的各种研究取向,包括:个人思想分析、观念史、个人与集体心态考察、思想的社会史、知识社群研究等取径;论述内容涵盖佛教、道教、儒家学说、文学思想、思想的社会关联,是隋代至唐末五代思想史点与面兼顾的探索和解释。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弱水

 
  1956年生于台湾屏东。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毕业,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并长期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现为台湾大学历史学系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合聘研究员,并兼任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专长为中国中古史、中国思想史、比较思想史。着有Liu Tsung-yüan and Intellectual Change in T’ang China, 773-819、《中国文化史》(合着)、《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唐代的妇女文化与家庭生活》、《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以及论文数十篇。

图书目录

增订本序
自序
 
【总说】
中古传统的变异与裂解─论中唐思想变化的两条线索
 
【分论】
墓志中所见的唐代前期思想
排佛论说与六、七世纪中国的思想状态
隋代唐初道性思想的特色与历史意义
思想史中的杜甫
论中唐古文运动的一个社会文化背景
柳宗元与中唐儒家复兴
〈复性书〉思想渊源再探――汉唐心性观念史之一章
中晚唐文人与经学
中晚唐五代福建士人阶层兴起的几点观察
 
人名索引

图书序言

中古传统的变异与裂解――论中唐思想变化的两条线索(摘录)
 
两个世界的形成
 
汉晋之际――约略等同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大变动的时代,所谓大变动,最扼要地说,就是旧有的局面崩塌,产生了新格局。此后思想虽然不断有变化发展,格局大体维持,一直到本文所探讨的八世纪后半,都还如此。这个格局何所指呢?
 
中古思想给人一个重要的印象是,无论在对世界的看法或价值的安排上,都呈现二元区分的情况。我们可以很容易就举出例子:本/末、内/外、道/俗、心/迹、有/无、言/意、迹/所以迹、名教/自然、仕宦/隐逸、庙堂/山林、世间/出世间、方内/方外,这不会是偶然的,一定反映了某种深层的心灵状态。这个心态,我曾在几篇论文中有所探讨,现在文章都已收入本书的「分论」。以下要做两件事,一是扼要介绍这个思想基调的特性,一是大略说明其形成过程,以增强读者的认识。这里的讨论将尽量避免跟其他文章重复。
 
我过去曾使用两个概念来界定中古思想的基本格局。第一个概念其实是一组:「外儒内佛」和「外儒内道」,另一个则是「二元世界观」。这两个概念各有所重,也各有不足,我先直接描写中古思想格局,再回头检讨上述的概念。前文刚说过,中古常见二元区分的表述,在这些表述中,最根本的是本/末、内/外、方外/方内。大概而言,本/末代表世界的本体和现实;内/外意谓内心修养和外在行为,但「内」也有根本、奥秘的意思;方内/方外则分指社会生活与超俗的存在。「本」、「内」、「方外」经常为一组,指涉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以及追求或体会这种道理的生活;「末」、「外」、「方内」则常另成一组,代表现世的秩序和行为规范。对于二元之间的关系,中古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看法,无论观点为何,大都以这二元或两种场域的存在为前提。这种二分法往往有把本体、超俗看得比现象、现世为高的倾向,但也不完全如此。人们还是可以肯定儒家经典和教诲的神圣性,然后再承认超俗理想的存在,也有人把价值的重点放在礼教或以君主为代表的国家,对超俗的境界存而不论,乃至轻视其事。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