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他不再爱我,那该怎么办?」
好像只要她穿上一套更合适的服装、梳一个更合适的发型,
变心的他又会重新爱上她。
☆全新译本
☆冷静与热情:真爱的2种对比面貌x封面的2集对比彩调 安娜与渥伦斯基生下爱的结晶,尽管分娩时差点死于难产,却也因此获得丈夫卡列宁的宽恕、答应放她自由;生产后的安娜与渥伦斯基带着女儿出国度假,却始终心系留在丈夫身边的儿子。
当安娜为着儿子谢廖沙的生日赶回彼得堡,才难堪地正视自己被整个上流社会排拒在外的事实——她没有资格、也不应该见自己的儿子。她没有资格、也不应该参与任何社交活动:没有人愿意与她交游、接待她,硬要公开露面的下场只有冷眼、嘲讽及羞辱。
忧心的渥伦斯基不仅无法安抚情人,也开始害怕起喜怒无常的安娜;而无法接近儿子、也不能因诚实追求爱情而被社会宽恕、接受的安娜,则被心中的憎恨与慾望之火吞噬,慢慢踏上无法回头的崩溃之路。
「相反的,我却为失去这种自由而感到高兴。」
在独身时,旁观他人的夫妻生活,
看到别人操劳、争吵、吃醋,他只会蔑视地暗笑。
那时他认定,他未来的夫妻生活中不仅不会出现任何类似的情况……
情况突然变了,他和吉媞的生活不仅毫无特色,
而且恰恰相反,完全由那些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所组成。 列文终于娶得意中人,然而家庭生活并不似他的幻想:他时时都有一种感觉,彷彿原先他在岸上观赏在湖面上顺利平稳航行的小舟,现在则亲自坐到这艘小船上。他意识到,光是不摇晃地、坐得稳稳的还不够,还要时刻不忘地去考虑该驶往哪儿:脚下是水,必须划船。不习惯划桨的双手会感到疼痛,这活儿看起来挺轻松,而做起来虽说很开心,也很吃力。
当接到哥哥临终的消息,吉媞坚持要跟他一起去看大伯——起初,列文以为妻子只是怕一个人待在家里寂寞,直到抵达哥哥寄居的破烂旅社,他才发现一个女人愿意、以及能够为一个临终病人做到哪些他从未想过的照料。两人的婚姻生活也在琐碎的吵吵闹闹中渐渐磨合,让两家人变成一大家人,也使列文重新认识到生活及工作的意义。
幸福的家庭无不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
——时至今日,这句话仍不减其真实。 安娜•卡列尼娜完稿于1877年,1875年1月开始连载于《俄罗斯公报》上。小说甫发表就引发热烈讨论。托尔斯泰的堂姑母亚历山德拉•安德列耶芙娜•托尔斯泰亚曾写道:「《安娜•卡列尼娜》的每个篇章都轰动了整个社会,引起热烈争论,毁誉参半、褒贬不一,像议论的是他们的切身问题一样。」作品共分八章,开场白「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Все счастливые семьи похожи друг на друга, каждая несчастливая семья несчастлива по-своему.),是托氏对婚姻和家庭的悟言。
故事以双线进行,一为安娜,一为列文。托尔斯泰以两人为轴,描写出不同的婚姻和家庭生活,更进一步则写出当时俄国政治、宗教与农事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