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狄更斯讲耶稣(名家插画,繁体中文版首度面世)

听狄更斯讲耶稣(名家插画,繁体中文版首度面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Charles Dickens
图书标签:
  • 狄更斯
  • 耶稣
  • 宗教文学
  • 基督教
  • 经典文学
  • 插画本
  • 繁体中文
  • 名家作品
  • 文学传记
  • 文化遗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狄更斯家族私藏100年的传家宝,繁体中文版首度面世!

  英国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以谆谆善诱的父爱,
  为儿女书写耶稣的故事,传达爱、仁慈与宽恕的美德。


  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在1849年时,为自己的孩子写了一本耶稣生平的故事书,之后的每一年圣诞节,狄更斯都会亲自为孩子们朗读这本书,直到他离世。狄更斯去世前立下遗嘱要求:在他的孩子全部过世之前,不得公开这份手稿。

  在这份手稿中,狄更斯将他高超的写作手法暂时放在一旁,纯粹从一位父亲的角度,以亲切的语调、质朴的文字,向孩子娓娓述说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女谆谆善诱的关爱与期盼。

  每一年的圣诞节,朗读这份手稿的传统在家族里秘密地流传着,外人从不得见;这份珍贵的传家之宝,成为众多出版商与读者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之作。

  1933年圣诞节前夕,当时狄更斯唯一在世的孩子菲尔丁爵士在遗嘱中写下「在我死后,只要家族成员一致同意,本书就可以出版」,终于让这本书有了问世的机会。

  1934年,手稿完成近100年之后,美国最大出版商Simon & Schuster以天价签下出版发行权利,一上市即引起全球轰动,成为该年的年度最佳畅销书。至今全球依然陆续出版不辍。

本书特色

  ★狄更斯家族私藏100年的传家宝,繁体中文版首度面世
  ★近50幅精致插图,由得奖旅日插画家精心绘制,经典呈现
  ★最适合和孩子分享的第一本耶稣故事书

名人推荐

  主日学师资培训讲师 唐立娟
  国内英美文学权威 陈超明
  辅大全人教育中心讲师 叶荣福
  华人基督教史研究专家 魏外扬
  GOOD TV节目主持人 何戎、KELLY
  ──温馨推荐

各方佳评

  这本书真的好看,可以成为如何说故事的范本和辅助。诚心推荐给想给孩子说故事的爸爸妈妈们,狄更斯已经写了耶稣的故事,我们就直接朗读这故事吧!──唐立娟,主日学师资培训讲师

  一个好的说书人,令这些封存在宗教经典中的故事活了过来。本书不仅让我们进入狄更斯的奇妙小说世界,更让二十一世纪的读者跟着狄更斯一起传续「宽容与善」的基督精神。──陈超明,实践大学应外系讲座教授

  狄更斯以其特有的文学家涵养,以十一个章节,将耶稣的一生以「故事般」的方式做了完整的叙述,让孩子从「听故事」中自然地认识耶稣。──叶荣福,辅大全人教育中心讲师

  如果狄更斯是一位大厨师,这本小书应该就是他的一道私房菜。喜爱美食的人都知道,私房菜往往是大厨师最拿手、最可口的一道菜。赶快坐下来享用吧!──魏外扬,华人基督教史研究专家
《漫步十九世纪伦敦街头:狄更斯笔下的社会百态与人道关怀》 引言:一个伟大时代的镜像 查尔斯·狄更斯,这位维多利亚时代最负盛名的文学巨匠,以其如椽巨笔,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既光怪陆离又充满苦难的十九世纪英国社会。他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更是那个时代最敏锐的观察者和最激烈的批判者。他的作品,如同一幅幅色彩斑斓、细节毕现的社会风俗画,生动地再现了工业革命浪潮下,伦敦乃至整个英国的脉搏。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宗教主题,而是深入剖析狄更斯笔下那个复杂而迷人的世界。我们将踏入他所构建的文学版图,去探寻那些在烟雾弥漫的街巷中挣扎求生的小人物,感受那些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社会良知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第一章:雾锁泰晤士——工业革命的阴影与光芒 狄更斯生活的时代,正值英国工业革命的高峰期。蒸汽机轰鸣,工厂的烟囱直插云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同时也催生了难以掩盖的贫困与不公。《雾锁泰晤士》一章,将着重描绘这一对比。 我们会细致考察狄更斯笔下那些著名的“雾景”。那不仅仅是自然现象,更是社会问题的隐喻——信息被遮蔽,真相被掩盖,穷人的困境在浓雾中若隐若现。我们将分析《雾都孤儿》中那些流离失所的孤儿们,他们是新社会最无声的受害者。狄更斯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济贫院制度的残酷、工厂血汗工头的贪婪以及法律的僵化与不公。 本章还会探讨狄更斯如何通过描绘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来反抗功利主义思潮对人性的异化。他笔下的穷人,即使身处绝境,依然保有朴素的尊严、坚韧的生命力和相互扶持的温情。这种对“人”的坚守,构成了狄更斯文学中最核心的人道主义底色。 第二章:迷宫般的城市——伦敦的群像速写 伦敦,是狄更斯文学的永恒舞台。它是一个充满活力、机遇与陷阱的巨大有机体。本书将带领读者穿梭于狄更斯笔下的各个角落:从高贵的皮姆利科区的豪华宅邸,到臭名昭著的“雾水巷”贫民窟;从拥挤不堪的律法巷,到喧嚣的市集与阴暗的典当行。 我们将系统梳理狄更斯笔下那些经典的人物类型: 金钱的奴隶: 葛朗台式的吝啬鬼(如斯克鲁奇),他们将财富奉为神祇,却将人性抛诸脑后。狄更斯用喜剧和恐怖的手法,解剖了资本对灵魂的腐蚀作用。 僵化的制度代表: 那些在法律、教育和官僚体系中麻木不仁的执行者。例如,那些热衷于文牍工作、对真实痛苦视而不见的公务员,他们是维护旧秩序的工具,也是社会停滞不前的推手。 充满生命力的民间英雄: 那些在逆境中保持善良、充满智慧的普通人。无论是皮普(《远大前程》)的成长,还是小奈特(《匹克威克外传》)的乐观,他们代表了狄更斯对普通民众内在力量的肯定。 本章尤其关注狄更斯对城市空间的使用。他擅长用环境烘托人物心理,通过环境的脏乱、拥挤与压抑,直接映射出人物精神上的困顿与道德上的挣扎。 第三章:诙谐与讽刺的艺术——狄更斯的叙事技巧 狄更斯之所以能够俘获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与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密不可分。他将幽默、讽刺与感伤主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狄更斯式”文风。 夸张与漫画式的人物塑造: 狄更斯的人物往往带有强烈的符号性,他们的外貌、口头禅甚至名字,都精准地概括了他们的性格缺陷或优点。我们将剖析他如何通过这种艺术化的夸张,来达到讽刺和教育的目的。 戏剧性的情节设置: 狄更斯的连载小说结构精妙,充满了悬念、巧合与高潮迭起的冲突,这保证了作品在报纸上连载时的吸引力。我们会研究他如何运用“失散与重逢”、“身份的揭露”等经典桥段,来推动情节发展,并最终实现道德上的正义。 拟人化的力量: 除了人物,狄更斯还将自然、建筑甚至抽象的概念(如“贫困”、“贪婪”)拟人化,赋予它们鲜明的个性,使它们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活性元素。 第四章:教育的良心——对社会改良的呼唤 狄更斯的作品,与其说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说,不如说是他向社会发出的呐喊。他从未回避政治和社会议题,他的创作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社会干预。 本章将聚焦于狄更斯对“教育”的探讨。他认为,无知和缺乏关爱的教育是滋生犯罪和悲剧的温床。无论是对“学校”的讽刺(如《尼古拉斯·尼克贝》中的斯阔尔斯学校),还是对家庭教育缺失的描绘,狄更斯都在提醒社会:投资于儿童的未来,就是投资于国家的未来。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他对司法公正的关注。通过对监狱、法庭和监工的描绘,狄更斯要求建立一个更富有人情味的司法体系,一个能够惩戒而非仅仅折磨罪犯的社会结构。 结语:不朽的道德罗盘 查尔斯·狄更斯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文学本身。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丰碑,更是理解十九世纪英国社会、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发展轨迹的钥匙。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去欣赏狄更斯作为伟大社会观察家和人道主义者的成就。他教会我们,即便身处最黑暗的角落,也应保持对美、对善良、对公义的追求。阅读狄更斯,就是重新校准我们自己道德罗盘的过程。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英国19世纪代表作家,素有「最伟大的写实主义小说家」之美誉。自小家境贫苦,十岁时为了维持家计而中断学业,陆续当过鞋店学徒与律师事务所缮写员,之后再靠自学速记当上报社採访记者,全靠刻苦自修成为知名作家。

  早年困苦的生活让他对底层阶级有更多同情,作品一贯保有揭露和批判的笔锋,贯彻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角色。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写下十五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随笔、游记、时事评论、戏剧与诗歌,并自办杂志。代表作有《孤雏泪》、《圣诞颂歌》、《块肉余生录》、《荒凉山庄》、《双城记》等书。

  1870年因脑溢血去世,葬于西敏寺。直至今日,他的作品始终深受世界各地广大读者喜爱,对英国与世界文学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绘者简介

许书宁


  爱画画、爱作梦的北港孩子,基督徒。先后毕业于辅仁大学大传系广告组、大坂总合设计专门学校绘本科。作品曾获关西美术文化展「读卖电视奖」、STAEDTLER举办「笔绘CD-R设计比赛」入选、青林文化「安徒生童话插画创作奖」入选、2005及2006年度台湾儿童文学精华集、第六届猫头鹰图书馆爱家手绘书比赛贰奖等奖项。目前定居于大坂,从事文图创作、设计与翻译工作。

译者简介

祁怡玮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创意写作硕士,曾任职于学校、出版社,现从事中英文笔译工作。译有《宽恕:为自己及世界疗伤止痛的四段历程》《29个礼物》、《爱情的吸引力法则》、《你的心是否也住着一只黑狗?牠名叫忧郁》等书。

图书目录

专文推荐 在圣诞节给孩子说故事吧!/唐立娟
专文推荐 介于想像与现实之间:阅读狄更斯的基督精神/陈超明
专文推荐 让孩子从「听故事」中认识耶稣/叶荣福
专文推荐 狄更斯的私房菜/魏外扬

楔子

Chapter.1
耶稣的诞生/牧羊人的祝福/东方三博士来访
逃往埃及/无辜婴孩大屠杀

Chapter.2
回到拿撒勒/圣殿里的耶稣/约旦河畔的洗礼
前往旷野/把水变成酒

Chapter.3
耶稣的十二门徒/传授祈祷文
医治麻疯病人和瘫子/让小女孩死而复活

Chapter.4
安息日的问题/拿因城的神蹟/平息暴风雨
驱走疯子身上的恶灵/希律王杀死约翰

Chapter.5
为耶稣擦脚的女子/治好可怜的病人
激怒犹太祭司/五饼二鱼餵饱五千人
走在水面上/再次餵饱四千人/预告自己之死

Chapter.6
救主的变容/可以上天堂的人/宽恕的寓言
用故事教导门徒/赦免犯罪的妇人

Chapter.7
最重要的诫命/好心的撒马利亚人
爬到树上的撒该/浪子回头/富翁与乞丐
让凯撒的归于凯撒/穷寡妇的大奉献

Chapter.8
让拉撒路复活/马利亚为耶稣抹香膏
犹大的阴谋/进入耶路撒冷/把摊贩逐出圣殿
为门徒洗脚/三十银币出卖耶稣

Chapter.9
最后的晚餐/园中的祈祷
犹大的背叛/四散逃走的门徒

Chapter.10
彼得三次不认主/大祭司审问耶稣
犹大畏罪自杀/彼拉多的裁决
耶稣受鞭笞/送往处刑场

Chapter.11
钉上十字架/两个小偷/空掉的坟墓
耶稣现身/怀疑复活的多马/耶稣升天
扫罗的改变/成为伟大的宗教

狄更斯写给孩子的祈祷文
绘者后记

图书序言

专文推荐

狄更斯的私房菜


  在台湾电视只有三台可选的年代,每天晚上的八点档连续剧是各台倾全力制作的指标性节目,也成为台湾民众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参与八点档的导播、编剧、演员们,当然也成为媒体争相报导的热门人物。这种盛况,让我们可以稍微体会到英国小说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为十九世纪英国带来的风潮。

  狄更斯写小说就像写连续剧一样,他那些家喻户晓的长篇小说,都是以连载的方式,定期在报章杂志上发表,结果风靡到一个地步,连送报的工人们都在讨论和预测剧情的发展。狄更斯生前热爱舞台,写作之余,最热衷的活动就是在舞台上朗诵自己的作品,其盛况如同今日艺人办演唱会,即使需要购票入场,仍然座无虚席。狄更斯离世虽已多年,然而根据他的小说拍摄而成的舞台剧、电影、电视剧不计其数,不断推陈出新、绵延不绝,所以他的舞台永不落幕,他的影响永不止息。

  狄更斯的社交活动频繁,却仍然喜欢花时间与自己的孩子们相处,十分看重子女们的教育。他为他们写了一本《儿童的英国历史》(A Child’s History of England),也为他们根据圣经将耶稣生平写成一本小书(即是本书),反覆朗诵给他们听。

  由于狄更斯常在小说中讽刺当时英国教会人士的腐败、冷酷、伪善,很多人以为他是愤世嫉俗、反基督教的先锋,其实他一生都对圣经与耶稣保持真诚的信仰与高度的敬意,这本小书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对狄更斯而言,教会的礼仪、神学的争辩都不重要,只要相信耶稣是上帝的儿子、是救主、是好榜样,人们认识祂、信靠祂,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祂的怜悯、服事、饶恕,将来得以进入永恆的天国,这些才是基督宗教的核心精义。

  以下引用这本书的开头与结尾,由狄更斯自己来讲述他写这本小书的用意。开头是这样的:「亲爱的孩子们,我很想很想让你们知道有关耶稣基督的一点历史,因为每个人都该认识他……如果不知道他是谁和他做了什么,你们永远也无法想像天堂是怎么样的一个好地方。」在结尾时,狄更斯叮咛孩子们:「切记!基督的精神是永远都要行善,就算是别人对我们很坏也一样……基督的精神是像爱自己一样地去爱邻人……基督的精神是和善、仁慈、宽恕……」

  除了这本小书外,狄更斯的基督信仰也融汇在他的所有作品中,难怪大文豪托尔斯泰与杜斯妥也夫斯基都称狄更斯为伟大的基督徒作家。在《信心的飞跃:70位基督勇士列传》(Gene Fedele着,天恩出版社)这本书中,作者将狄更斯视为教会历史信心英雄之一,认为他与米尔顿、本仁约翰等人一样,都是属于敬畏神的作家。作者还引用了狄更斯生前写的最后一封信,来为狄更斯的信仰作见证:「在我的写作中,我一直都努力表达我对救主的一生及其教导的尊敬,因为我对这些都有很深的感受。」英国作家乔治.欧威尔则说:「狄更斯总是在讲道,这是他创作的终极祕密。当一个人有所关心,他怎能不为之创作呢?」更是一语道破狄更斯的信仰与创作的关系。

  狄更斯的大量着作在生前就极为畅销,唯独这本写给自己子女的小书,直到他死后六十多年才出版问世。如果狄更斯是一位大厨师,这本小书应该就是他的一道私房菜。喜爱美食的人都知道,私房菜往往是大厨师最拿手、最可口的一道菜。现在,狄更斯的私房菜《听狄更斯讲耶稣》已经端到您的面前,还犹豫什么,赶快坐下来享用吧!

文/魏外扬(华人基督教史研究专家、中原大学退休讲师)

专文推荐

在圣诞节给孩子说故事吧!


  收到编辑的邀稿信件时,我正忙着手边另一件事,心想先回覆对方说信已经收到了,便顺手打开了书稿。打开附件的文稿,看到题目「听狄更斯讲耶稣」,心中第一个感觉是:「哇!狄更斯耶!」然后完全忘记手上的工作,很想看看狄更斯是怎么讲述耶稣的,加上那黑白色调的插图深深吸引了我,就这样开始看了起来!

  看了作者简介和出版缘起之后,吸引我的不再是狄更斯了,而是一位父亲为孩子所做的──这是狄更斯写的圣经故事,是他为自己的孩子写的圣经故事,而且每一年的圣诞节,他都会为自己的孩子朗读他自己的圣经故事!

  我再次完全忘记手上工作的压力,瞬间直接「听」故事去了──直到最后一页!

  果然是一个「爸爸」讲故事给自己的孩子听,我特别喜欢他在讲故事的当中,穿插着对孩子说的话,例如:「等你们长大之后,永远也不要忘记这一点。我亲爱的孩子们,永远不要傲慢或刻薄地对待任何穷人,无论是男人或女人也好,小孩子也罢……」、「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学到……」、「当我们以为自己很慷慨的时候,务必谨记这个穷寡妇的所作所为。」

  一个爸爸在说故事的同时,也和自己的孩子分享了他从耶稣身上学到的道理。果然是大文豪和小说家,说起故事──而且是大家都知道的耶稣的故事──还是那么引人入胜,令人不禁想一直听下去、看下去!特别是那种娓娓道来的语气,更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例如:「从很久很久以前,差不多是两千年前……」、「有一次,在某个星期天……」、「抵达海的另一边之后,他们必须经过一片荒凉而孤寂的坟地……」、「他告诉他的门徒这个故事……他又告诉他们另一个故事……」

  这本书,让我们见识了大文豪说故事的功力,更吸引人的是可以一窥英国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如何为自己的孩子写故事并朗读故事;看完了书稿,就想着等书出版后,在即将到来的圣诞节,我要送这本书给一些想给孩子说故事,尤其是觉得自己不会说故事的爸爸妈妈朋友们,因为狄更斯已经写了耶稣的故事,我们就直接朗读这故事吧!

  谢谢启示出版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可以先睹为快。这本书真的好看,可以成为如何说故事的范本和辅助。诚心推荐给想给孩子说故事的爸爸妈妈们!

文/唐立娟(资深主日学老师、主日学师资培训讲师)

专文推荐

让孩子从「听故事」中认识耶稣


  看到狄更斯家族的传家宝真是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作为一个曾经给四个孩子讲圣经故事的爸爸,如果我可以早一些拿到这本书,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就容易、轻松多了!

  狄更斯以其特有的文学家涵养,以十一个章节,将耶稣的一生以「故事般」的方式做了完整的叙述,让孩子从「听故事」中自然地认识耶稣。

  虽然只是十一篇短文,但故事的脉络十分清楚,不论是作为孩子的床前故事或是主日学教学,都十分恰当;借由这些短文,作者很清楚地传达了以下的讯息:「基督的精神是永远都要行善,就算是别人对我们很坏也一样。基督的精神是像爱自己一样地去爱邻人,并且要将己所欲的施于人。」

  最令人欣赏的是,狄更斯不只是关心自己家孩子的信仰,他在一开始就明确地表示他所要讲的耶稣故事,不是只给在教会里孩子听的故事,而是要给所有孩子听的故事,因为「每个人都该认识他,世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那么好、那么善良、那么仁慈,而且那么怜悯所有犯了错、生了病或受苦受难的人」。

  狄更斯自己有过艰困的童年,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总是满怀悲天悯人的心肠,唿吁世人多关怀那些受压迫者和穷困者,诚如他墓碑所写的:「他是贫穷、受苦与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故事中处处充满了他对穷困者的关怀,以及期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能善待自己身边的穷人:「我亲爱的孩子们,永远不要傲慢或刻薄地对待任何穷人……只要你们有能力,永远都要试着教导他们、救助他们。当有人在说穷苦人的坏话时,你们要想耶稣基督是如何走入他们之中,教导他们,并认为他们值得他的关照……」

  除了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之外,在故事中作者也运用了几项很值得我们在跟孩子讲故事时可以学习的技巧:

  一、说故事时要考虑到孩子的生活经验与理解力

  在第一章说到圣城耶路撒冷时,狄更斯立即加了个注解:「那个国家最大的地方是耶路撒冷──就像全英格兰最大的地方是伦敦──而国王就住在耶路撒冷」,所以当我们对台湾的孩子讲故事时,可就不要照着书唸,也可考虑改成「那个国家最大的地方是耶路撒冷──就像全台湾最大的地方是台北──而国王就住在台北」。

  又如第六章提到雇工的比喻,主人给工人的工钱时,狄更斯更直接就说了是「一便士」,便士是英国使用的币值,一便士是象征很低的工钱,所以当我们在和台湾的孩子讲到这里时,可考虑改成「两个十元铜板」。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第七章法利赛人质问耶稣是否该纳税给凯撒时,狄更斯描述耶稣说「你们何以这么问呢?拿出一便士来给我瞧瞧」,同样地,我们也可说「拿出一个十元铜版给我瞧瞧」。

  二、说故事时要注意的是故事的重点而非细节

  在第一章说到东方智者前来寻找耶稣圣婴时,狄更斯只是很简单地说到「他们很爱他,还给了他一些礼物」,完全没有提到是哪些礼物;在这儿可能会有些老师或家长忍不住要补充三位智者献上了那三样礼物:黄金、乳香和没药。是否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是那些礼物真的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们很爱他」,礼物是为了表达爱。

  在第三章提到有一位百夫长前来求耶稣治癒他的仆人,狄更斯写的是「有一个百夫长也来找他,说:『主啊!我的仆人在我家里,卧病不起。』」同样地,可能也会有老师或家长要质疑,认为作者写的和圣经内容不符,百夫长并非亲自前去找耶稣,而是託人前往。狄更斯在此想要强调的其实只有一点,那就是「百夫长是这么真心地相信他」。

  三、说故事时可适时地做补充,以帮助孩子更了解故事的内容

  在第六和第七章提到耶稣说的比喻时,为帮助孩子更明白比喻的意涵,狄更斯作了以下的补充:「我们的救主是想借此告诉他们,一辈子都行善的人死后会上天堂,但本来因为身世不幸或在小时候没有父母与朋友的照顾而变坏的人,无论多晚才悔改,只要真心忏悔并祈求神的原谅,都会得到宽恕,而且也都能上天堂。」、「我们的救主想说的是:那些做错事、遗忘了神的人,永远都会受到神的欢迎,也永远都能蒙受祂的恩惠,只要他们对自己所犯的罪怀着忏悔地回到祂身边。」

  期盼这个充满人道关怀的故事,能在更多的家庭、学校和课堂中被述说,引领更多的孩子学习「像爱自己一样地去爱邻人,且将己所欲的施于人」。

文/叶荣福(辅大全人教育中心兼任讲师)

图书试读

楔子

一八四九年,查尔斯.狄更斯为他最亲密的读者──他自己的孩子──写下了这份手稿。这是根据《圣经》福音书的记载,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写成的耶稣生平故事。

在这份手稿中,狄更斯将他高超的写作手法暂时放在一旁,纯粹从一位父亲的角度,以亲切的语调、质朴的文字,向孩子娓娓述说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福音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女谆谆善诱的关爱与期盼,希望他们永远行善、爱人如己,并永远怀有仁慈与宽恕之心。

每一年的圣诞节,狄更斯都会为孩子们朗读这份手稿,在他去世后,这个传统依然在狄更斯家族持续着。许多出版商希望这份手稿能够面世,但狄更斯在写作时并没有考虑要出版,他曾表示,自己只是想把一位父亲的思想,以他认为最适合他孩子的形式永恆地记录下来,留给狄更斯一家。

因此,狄更斯在世时便要求他的家人,在他的孩子全部离世之前,都不能公开这份手稿。于是,在长达八十多年的日子里,这份手稿一直被狄更斯的家人视为珍贵的传家之宝,只在家族里秘密地流传着,成为众多出版商与读者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之作。

直到一九三三年的圣诞节前夕,当时唯一在世的狄更斯之子菲尔丁.狄更斯爵士(Sir Henry Fielding Dickens)在遗嘱中写道,只要狄更斯家族成员完全同意,这份手稿就可以出版。在菲尔丁爵士的遗孀与孩子们,以及绝大多数家族成员的赞成下,出版之事终于达成了共识。

在手稿完成将近一百年之后,一九三四年三月,这份手稿最初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出来,之后由美国最大出版商Simon & Schuster以天价签下出版发行权利,一上市即引起全球轰动,成为该年的年度最佳畅销书。至今全球依然陆续出版不辍。

(插入图01)
图说:狄更斯在圣诞节给孩子们讲耶稣的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在琳琅满目的书架前,《听狄更斯讲耶稣》犹如一颗温润的珍珠,静静地闪耀着引人注目的光芒。我之所以被它深深吸引,并非仅仅是它那极具吸引力的书名,更是因为它所蕴含的、跨越时代与文化界限的巨大潜力。狄更斯,一个我始终心怀敬意的名字,他的文字如同精密的解剖刀,剖析着人性的复杂幽微,又如温暖的拥抱,抚慰着每一个时代的孤独灵魂。而耶稣的故事,更是人类文明长河中最耀眼的一颗星辰,其光辉早已超越了宗教的范畴,成为一种深刻的精神象征。 我无法想象,当狄更斯那惯有的、细腻入微的笔触,去描摹那位以爱与牺牲震撼世界的导师时,会碰撞出怎样令人惊叹的火花。我期待着,在他的叙述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更加鲜活、更加贴近人间的耶稣,一个不再仅仅停留在神坛之上,而是能够与我们一同行走在尘世间的存在。或许,他会像狄更斯笔下那些在困苦中挣扎的小人物一样,经历磨难,怀抱希望,用他独特的方式,传递着对生命最深切的理解和最真挚的关怀。 而书中那“名家插画”,更是为这趟心灵之旅增添了一份期待已久的视觉盛宴。我坚信,好的插画能够赋予文字以生命,让故事中的场景在读者脑海中变得鲜活立体。我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充满维多利亚时代独特气息的街景,与福音书中神圣而庄严的时刻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幅既古典又充满现代感的美丽画卷。画家的笔触,必将捕捉到狄更斯文字中的情感张力,将人物的喜怒哀乐,内心的挣扎与释然,都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在文字之外,也能获得更深层次的共鸣。 繁体中文版的首度面世,对于我这样一个钟情于中文传统之美的人来说,更是一份难以言喻的惊喜。我一直认为,文字的载体,同样承载着一种独特的文化韵味。繁体字的优雅,与狄更斯文字的深邃,将完美融合,为我呈现一个更加纯粹、更加原汁原味的阅读体验。我期待着,能够沉浸在这份充满墨香的文字海洋中,感受那份来自遥远时空的智慧与感动。

评分

《听狄更斯讲耶稣》这本书,就像是一扇通往未知领域的大门,在我面前缓缓开启。我的目光被它那充满吸引力的书名所牢牢吸引,狄更斯——这个名字代表着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的巅峰,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人性洞察、生动的人物刻画和对社会现实的尖锐批判而闻名。而他所要讲述的,是关于耶稣基督的故事,一位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塑造了无数人精神信仰的非凡人物。 我深信,当狄更斯,这位文学巨匠,将他饱含同情的笔触,他观察人性的敏锐目光,以及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投入到讲述耶稣的故事中时,必然会给我们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我期待着,在他的叙述中,耶稣的形象将不再仅仅是神圣的象征,而是会更加鲜活、更加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他的言行,他的教诲,或许会以一种更加贴近我们当下生活的方式被呈现,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也能找到指引和慰藉。 书中“名家插画”的点缀,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达到了新的高度。我坚信,好的插画能够赋予文字以生命,将那些抽象的意念具象化,从而极大地增强阅读的沉浸感和感染力。我猜测,这些插画将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画,更是画家们对狄更斯文字意境的深刻解读和艺术再创作。我期待着,那些充满细节和情感的画面,能够将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风貌,与福音书中的神圣场景巧妙地融合,为我们呈现一幅幅既古典又具有现代审美的视觉盛宴。 繁体中文版的首次面世,对我这个热爱中文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更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我一直认为,文字的形态,同样承载着一种独特的文化韵味。繁体字的典雅,与狄更斯文字的深邃,将完美地结合,为我带来一次纯粹、原汁原味的阅读体验。我期待着,能够在这份充满墨香的文字海洋中,感受来自遥远时空的智慧与感动,与狄更斯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刻对话。

评分

这本《听狄更斯讲耶稣》一经推出,就立刻在书架上吸引了我的目光。光是书名就充满了独特的魅力,狄更斯——这个以刻画维多利亚时代众生相而闻名的巨匠,竟然会讲述耶稣的故事?这组合本身就带有一种戏剧性的张力,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我一直很欣赏狄更斯小说中那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饱含同情的笔触,他笔下的那些小人物,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而耶稣基督的故事,更是人类文明中最深刻、最具有影响力的叙事之一。将这两者结合,我期待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一种或许比以往任何一次解读都更贴近人情,更富有人间烟火气的体验。 书中的名家插画更是增添了另一层吸引力。我深信,一部伟大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呈现,更是多感官的体验。《听狄更斯讲耶稣》在插画上的精雕细琢,预示着它将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那些画面,或许是狄更斯笔下充满细节的街景,与福音书中神圣的场景交织;或许是人物的表情,被画家的巧手捕捉得栩栩如生,呼应着狄更斯对于情感描写的功力。我期待这些插画能够成为文字的翅膀,带领我飞越时空的隔阂,更真切地感受到故事的温度与力量。繁体中文版的首度面世,也让我感到格外欣喜,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原汁原味地品味狄更斯的文字,感受那种独特的韵味,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偏爱传统中文表达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我购买这本书,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上的驱动。我一直认为,好的文学作品,能够跨越时代,触及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狄更斯的作品,总是能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人性的复杂与美好,他的故事里充满了对弱者的同情,对不公的愤怒,以及对希望的执着追求。而耶稣基督的故事,本身就蕴含着无尽的爱、牺牲与救赎。当狄更斯用他那饱含情感的语言,去解读这位改变了世界的人物时,我预感这会是一次极具感染力的体验。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种宁静而深刻的阅读体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洪流裹挟,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去思考一些更根本的问题。而《听狄更斯讲耶稣》,对我而言,就像是一股清流。我期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狄更斯式的温暖与洞察,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理解耶稣的故事,去体会其中蕴含的普世价值。 我对于这本书的期待,还包含了对文化交流的某种感触。将狄更斯这位西方文学巨匠的作品,以中文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融合的体现。而他所讲述的,又是关于一个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宗教人物的故事。这让我联想到,伟大的故事和伟大的艺术,终究是可以超越国界、语言和文化的藩篱,触动全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思考。

评分

初见《听狄更斯讲耶稣》这本书,我便被它背后所蕴含的非凡潜力所打动。狄更斯,一个我无比崇敬的文学巨匠,他的作品,总能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触及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柔软。他笔下的那些人物,无论是贵族还是乞丐,都栩栩如生,充满了生命力,他的叙事,更是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而他要讲述的,是关于耶稣基督的故事,一个震撼了世界、改变了无数生命的故事。 我一直觉得,看待伟大的事物,需要有不同的视角。而狄更斯,以他独特的视角来解读耶稣的故事,这本身就充满了颠覆性的魅力。我期待着,他能将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对苦难与救赎的感悟,融入到对耶稣生平的叙述中,为我们展现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更加立体、更加有人情味的神圣形象。我好奇,他会如何描绘耶稣与那些被社会遗弃的人们交流的场景,又会如何刻画耶稣在面对苦难时的坚定与慈悲。 书中的“名家插画”,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飙升。我一直相信,插画是文字的灵魂伴侣,能够极大地提升阅读的沉浸感。我猜测,这些插画将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画,而是画家们用他们的艺术语言,对狄更斯文字的深刻解读和再创作。我期待着,那些充满细节和情感的画面,能够将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风貌与福音书中的经典场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我们呈现一幅幅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艺术美感的视觉盛宴。 繁体中文版的发行,对我而言,更是一份莫大的喜悦。我始终认为,阅读繁体中文,能够更好地体会文字的韵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当狄更斯那些饱含情感和智慧的文字,以最纯粹的中文形态呈现在我面前时,我仿佛能感受到他穿越时空而来的气息,与他进行一场跨越时代的对话。

评分

《听狄更斯讲耶稣》这本书,在我眼前展开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与伟大灵魂跨越时空的对话。狄更斯,那个以其细腻入微的笔触、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底层人民深切同情的文学巨匠,他的名字本身就足以勾起我强烈的好奇心。而他要讲述的,又是关于耶稣基督这位极具普世影响力的精神导师。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传统,在同一本书中碰撞,其蕴含的能量,足以让我心生无限遐想。 我期待着,狄更斯能够将他观察人性的独特视角,他对于社会不公的深刻批判,以及他对于人性中善良与希望的坚定信念,巧妙地融入到对耶稣生平的讲述之中。我猜想,他笔下的耶稣,或许会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他的言行,可能会以一种更加朴实、更加感人肺腑的方式被呈现出来,让那些被社会边缘化的人们,也能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而书中“名家插画”的加入,则为这本充满智慧的文字注入了更强大的生命力。我始终相信,好的插画能够将文字的意境推向极致,让读者在视觉与心灵的双重冲击下,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我期待着,这些插画能够捕捉到狄更斯文字中那些转瞬即逝的情感,将那些充满时代感的场景,以及那些充满神性的时刻,用画笔赋予永恒的生命。 繁体中文版的出现,对我这个深受中华文化熏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我偏爱繁体字所带来的那种沉静而隽永的美感,它似乎更能承载文字背后深邃的意蕴。我期待着,能够在这份充满墨香的文字中,感受狄更斯穿越时空的智慧,品味耶稣那跨越国界与民族的博爱精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