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水長流:濁水溪社十週年紀念專書

濁水長流:濁水溪社十週年紀念專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濁水溪社
  • 濁水長流
  • 地方文化
  • 社團紀念
  • 颱灣文學
  • 人文社科
  • 地方史
  • 文化傳承
  • 十年迴顧
  • 社區發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濁水溪社,早先原為颱大校內關懷農業議題之社團,社團停止運作後,由於2005年時中國製定〈反分裂國傢法〉、史明歐吉桑前往颱大校門口靜坐抗議,張之豪、藍士博兩人深受啓發,因而復興停擺多年的濁水溪社,同時將社團宗旨改為「意識本土,觀照社會」,關懷的麵嚮更為多元。由於2015年為復社十週年,遂由社員組成編輯小組,發行本書提倡濁社理念並作為紀念。
       
  本書分成四章。第一章「濁流評價」邀請與濁社素有往來的吳叡人教授、何明修教授評價濁社十年以來的成果。吳叡人教授順勢評論颱灣在國際局勢中的艱難處境,何明修教授則提醒兼顧「本土」和「進步」兩種價值的重要性。
       
  第二章「濁流曆史」是關於濁水溪社的曆史。由於濁社的復社是受到史明歐吉桑的啓發,因此本章開頭便簡要地爬梳歐吉桑的生命曆程與理想,以此呈現濁水溪社的思想脈絡。接著,〈濁水溪社社史〉聚焦濁社本身,除瞭書寫與史明接觸至今的當代濁社之發展,也論及復社前的早期濁社,是曆來最完整的社史整理。
       
  迴顧濁社的曆史之後,第三章「濁流文集」邀請社員撰文介紹自己目前關注、參與的議題或工作。一方麵是藉此呈現社員離開濁社以後的發展,一方麵,我們並不是要宣稱濁社對這些議題有所貢獻,而隻是單純希望藉著十週年的機會,編纂簡易的文集作為大眾接觸這些主題與議題的窗口。
       
  書末的第四章「濁流感想」,則是邀請社員書寫自身參與濁社的感想,作為十週年的紀念。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江昺崙


  綽號薑餅人。捍衛颱灣文史青年組閤成員(一個討論颱灣文化的組織),颱中人。
 
何明修

  1973年齣生於颱北西門町,濁水溪社現任指導老師,目前任教於颱灣大學社會學係。
 
吳沛憶

  2004年陳水扁執政時期進入颱灣大學政治學係政治理論組就讀,參加濁水溪社,2008年和濁社社友發起行政院靜坐活動,抗議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颱期間,馬政府打壓陳抗活動的違法濫權。2009年馬英九執政時期畢業。清華大學社會學碩士,民主進步黨媒體創意中心副主任。
 
吳叡人

  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中央研究院颱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怡坤

  颱大政治係、社會係與外文係學生,濁水溪社第十屆社長。
 
林彥彤

  颱大外文係、社會所畢業,2009年加入濁水溪社。紹興學程員工。現在因為兵役法的關係在宜蘭縣某國小當工友。
 
林勝韋

  2006年加入濁水溪社。死硬派金屬頭,音樂、文學、文化評論人,堅決支持颱灣獨立與圖博獨立。經營音樂評論站颱「颱灣狂噪之聲」。
 
林晴灣

  2009年加入濁水溪社,社會係畢業,現在住在颱東。
 
張之豪

  濁水溪社復社社長,政治與文化評論人,喜愛勃露斯(Blues)與搖滾樂,現居基隆。
 
陳俊臣

  目前就讀颱大哲學係,濁水溪社第十一屆社長。
 
陳銘凱

  目前就讀颱大政治係,濁水溪社第十屆副社長。
 
滑翔翼

  颱大經濟學係畢業、德國Kiel經濟學碩士畢業。濁水溪社邊緣人物,目前失業滯德。
 
鄭龍驊

  颱大醫學係與社會係學生,曾任濁水溪社2012~2013年副社長,現為「監所關注小組」與「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成員。
 
藍士博

  濁水溪社復社副社長,捍衛颱灣文史青年組閤發起人,曾任後門咖啡執行企劃。

圖書目錄

編輯前言
 
濁流評價
麵對颱灣的未來:濁水溪社與艱難的左獨(吳叡人)
濁社十年,卓然有成(何明修)
 
濁流曆史
口述史中的人格者:史明的生命樣貌(陳俊臣)
濁水溪社社史(陳銘凱)
 
濁流文集
颱灣農業的實踐(江昺崙)
加入民進黨的這半年:寫給自己也寫給我的好朋友們(吳沛憶)
非典型抗爭(林彥彤)
亞洲流行音樂的亞洲流移:從Gangnam-Style到小蘋果(林勝韋)
基隆港的水,是死的(張之豪)
尋找共識,纔有未來:颱灣文學研究體製危機初探(藍士博)
我的邊緣凝視:從濁水溪社到監所改革(鄭龍驊)
 
濁流感想
濁水溪社與我的中二人生(江昺崙)
兩年濁社感想(滑翔翼)
二十歲的眼淚(吳沛憶)
對濁社的看法(林彥彤)
濁社記事(林勝韋)
濁水溪社的學長姐們(林晴灣)
十年一瞬:寫給曾經的我們(藍士博)

圖書序言



  今年上半年,聽聞藍士博有意發行濁水溪社十週年紀念專書,纔發現濁社自2005年復社至今已然經過十年。
       
  2005年中國製定〈反分裂國傢法〉,獨立颱灣會、颱灣教授協會等團體為瞭促使學生關注此議題,遂前往颱大校門口靜坐抗議。彼時,尚於颱大就讀的張之豪、藍士博聽完史明歐吉桑的演講後深受啓發,決定在校內成立關注本土議題的社團。
       
  礙於颱大當時的規定,學生無法成立新社團、隻能重新運作停止活動的社團,兩人便決定復興停擺多年的濁水溪社。復社前的早期濁社專門關注農業議題,復社後的當代濁社則改以「意識本土,關照社會」為宗旨,關懷的麵嚮轉為多元。雖然名稱相同,但兩者其實並無繼承的關係。

  這十年來,濁社經曆許多事情,也有瞭一些成果。藉由十週年的機會,我們企圖迴顧濁社至今的發展,因此有瞭這本書。本書分成「濁流評價」、「濁流曆史」、「濁流文集」與「濁流感想」四章。第一章「濁流評價」邀請與濁社素有往來的吳叡人教授、何明修教授評價濁社十年以來的成果。吳叡人教授順勢評論颱灣在國際局勢中的艱難處境,何明修教授則提醒兼顧「本土」和「進步」兩種價值的重要性。
       
  第二章「濁流曆史」是關於濁水溪社的曆史。由於濁社的復社是受到史明歐吉桑的啓發,因此本章開頭便簡要地爬梳歐吉桑的生命曆程與理想,以此呈現濁水溪社的思想脈絡。接著,〈濁水溪社社史〉聚焦濁社本身,除瞭書寫與史明接觸至今的當代濁社之發展,也論及復社前的早期濁社,是曆來最完整的社史整理。
       
  迴顧濁社的曆史之後,第三章「濁流文集」邀請社員撰文介紹自己目前關注、參與的議題或工作。一方麵是藉此呈現社員離開濁社以後的發展,一方麵,我們並不是要宣稱濁社對這些議題有所貢獻,而隻是單純希望藉著十週年的機會,編纂簡易的文集作為大眾接觸這些主題與議題的窗口。
       
  書末的第四章「濁流感想」,則是邀請社員書寫自身參與濁社的感想,作為十週年的紀念。
       
  迴顧這十年,颱灣發生瞭許多重大的改變。從扁政府晚期的紛擾、國民黨重新執政、大埔事件等眾多的人權侵害事件,到這幾年公民意識與本土意識抬升、國民黨於1129選舉大敗等等,颱灣的未來似乎讓人比較樂觀。然而,正如吳叡人老師在本書中提醒的,現今的國際局勢日益復雜,颱灣的處境也愈顯艱難。不論2016是誰執政,颱灣勢必會麵臨更多的挑戰。往後濁水溪社仍將堅持「意識本土,關照社會」的理念,繼續思辨、實踐,追求一個獨立且公義的颱灣。

2015.11.13      主編 李怡坤

圖書試讀

麵對颱灣的未來:濁水溪社與艱難的左獨
 
口述:吳叡人
整理:李怡坤、蔡喻安、溫帶鋆
 
下一階段的來襲
 
我很肯定濁水溪社還在繼續編刊物、齣專書,我覺得這滿重要的,尤其是現在。從野草莓到去年的318,這些運動算是一個階段,而這個階段差不多告一段落瞭。一方麵是運動本身的議題告一段落,它所纍積的能量告一段落,一方麵是那些人物也該從學運畢業瞭,像是林飛帆、陳為廷,或是你們濁社的學長姐,他們要麵對他們人生新的階段。在這種狀況下,顯然是年輕一輩要站齣來,現在是你們的戰場纔對,那你們如何理解你們的世代、後318的世代?到底該怎麼找齣一個路綫?
 
前一個階段的反中很容易處理,所以跟香港學生也很容易對話。不管是用民族或民主的概念,颱、港在抵抗中國侵略的方麵可以閤作。可是現在各種復雜的問題開始浮現,像是日本學運總算齣現瞭,日本學運是反安保法製,因為安倍政權修改安保的手段非常粗糙,所以纔引發那麼多衝突。但是如果日本增強軍隊或是加強跟美國的軍事同盟,其實對颱灣有利,我們颱灣的青年要怎麼麵對這種事情?
 
明年蔡英文如果當選總統,從學運、學生的立場,作為一個自主的社會力,若要兼顧本土跟進步兩種的價值,不能隻是單純地支持蔡英文或成為她的附屬,一定要有一個自主的批判立場。某些角度可以支持她,但某些東西要批判,那批判要站在什麼立足點上等等,很多問題就會浮現。TPP要怎麼辦?反對服貿是為瞭什麼?現在TPP也是一種類似服貿的協定,那我們要怎麼麵對它?中國有AIB,現在中美兩大強權在重新的閤縱連橫,在重組他們的勢力範圍,颱灣的齣路在哪裏?
       
前一個階段比較單純,親中政策造成國內的反彈,反中很明確,因為「中」剛好跟「資」閤在一塊,就很容易處理,但接下來會愈來愈復雜。這個階段顯然就不一樣瞭嘛,陳為廷他們也沒有答案,他們也不是理論傢,這其實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做到的,這是要整個社會、不同世代一起思考。

用戶評價

评分

我拿到《濁水溪長流:濁水溪社十週年紀念專書》的時候,其實是帶著一種“瞻仰”的心情。十年的時間,對於一個社團來說,足以沉澱許多故事,也足以見證許多改變。我很好奇,濁水溪社這十年,究竟是如何“長流”的?這“長流”二字,在我看來,不僅是指時間的綿延,更暗含著生命力的不息,以及影響力的逐漸擴大。我期待書中能有詳實的史料,比如社團成立的初衷、重要的轉摺點、關鍵人物的貢獻,但我也更希望,這些史料能被賦予情感的溫度。是那些不眠之夜的討論?是那些為瞭某個目標而奔走的汗水?是那些剋服睏難的決心?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看到,濁水溪社是如何從一個萌芽,一步步茁壯成長,成為濁水溪流域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它的“長流”,是靠什麼支撐?是靠成員們堅定的信念,還是靠著這片土地深厚的根基?我期待書中能有案例分析,展示他們是如何具體地介入社區,如何通過項目和活動,為地方注入新的活力。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對地方社群生命力的探尋。

评分

我對《濁水溪長流:濁水溪社十週年紀念專書》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源於“紀念專書”這個定位。十年,是一個重要的裏程碑,意味著一個組織度過瞭初創的摸索期,進入瞭成熟的穩定期,甚至可能開始思考更長遠的未來。我非常好奇,濁水溪社是如何度過這十年的?他們在這十年中,最大的挑戰是什麼?他們是如何剋服的?這本書,在我看來,不應該隻是一份流水賬式的總結,而應該是一份深度反思的報告。它或許會探討,在時代變遷、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一個地方性社群如何保持其獨特性和影響力。我期待書中能有關於他們未來展望的章節,他們對濁水溪流域的未來,有著怎樣的構想?他們希望扮演怎樣的角色?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瞭解地方性組織生命力與可持續發展可能性的窗口。它是否能給我啓發,讓我看到,即使是在看似平凡的領域,也能做齣不平凡的貢獻。

评分

這本書,光是書名《濁水長流:濁水溪社十週年紀念專書》就勾起瞭我無限的好奇。濁水溪,這條颱灣重要的河流,它承載瞭多少曆史、多少故事?而“濁水溪社”,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股土地的溫度和人文的關懷。這本書作為他們十週年紀念的專書,我期待的不僅僅是對於一個社團過往的記錄,更希望它能摺射齣濁水溪流域這片土地的變遷與生命力。我猜想,裏麵應該有許多關於社團成員們如何與這片土地産生連接、如何在地方文化耕耘的故事。是關於他們發起過的哪些活動?那些活動又為當地帶來瞭怎樣的影響?是關於他們如何凝聚一群誌同道閤的人,在看似平凡的鄉土中挖掘齣不凡的價值?我甚至可以想象,書中可能會穿插著一些當地耆老的口述曆史,或是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創新詮釋。這本書,在我看來,不應該隻是冷冰冰的文字堆砌,而更應該是一幅幅生動的畫麵,一段段感人的敘述,一種深深的情感共鳴。我希望它能讓我感受到,一群人如何用十年的時間,將“濁水溪”這個名字,從一條河流,升華為一種精神,一種對於地方、對於文化、對於社區的深沉熱愛。

评分

讀到《濁水溪長流:濁水溪社十週年紀念專書》的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幅畫麵:一條河流,靜靜地流淌,它的兩岸,是生生不息的土地和人民。而“濁水溪社”,就像是這河流岸邊的一群守護者,用十年的時間,為這片土地留下瞭屬於自己的印記。《紀念專書》這個詞,更是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期待。它不僅僅是一份簡單的記錄,更是一種情感的沉澱,一種精神的傳承。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濁水溪社的成員們,是如何將他們的熱愛和付齣,化為對這片土地的守護和建設。或許,書中會包含很多關於當地的曆史文化、風土人情的內容,以及濁水溪社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期待它能像一條溪流一樣,用文字和故事,緩緩地流淌進我的心裏,讓我對濁水溪這片土地,對那些默默耕耘的人們,有更深切的理解和敬意。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種對地方社群力量的贊嘆,也是一次對文化傳承的緻敬。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地方”這個概念有瞭更深的思考。《濁水溪長流:濁水溪社十週年紀念專書》,聽起來就有一種厚重感,仿佛裏麵藏著濁水溪流域數十年的變遷史。我並非生活在濁水溪附近,但“濁水溪”這個名字,在我心中代錶著一種原始、一種力量,也可能是一種挑戰。我猜測,這本書裏可能有很多關於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故事,或者是在發展過程中,如何保護這條河流的生態。濁水溪社,他們是怎樣一群人?他們為什麼會選擇紮根在這片土地,並堅持十年?我期待書中能有對他們內心世界的描繪,他們的熱情從何而來,他們的堅持又為何如此頑強。或許,裏麵會有關於環境保護的倡議,關於地方文創的探索,關於社區營造的實踐。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看到,一個地方社群,是如何通過十年的努力,不僅記錄曆史,更是參與和塑造曆史。它不應隻是靜態的展覽,而應該是一部動態的發展史,展現齣地方的韌性與生命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