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对美好生活的执着与向往
从「心」开始一场疗癒自我的「家」之旅
家,对你来说是什么?
是人,是物,是空间,还是生活的样貌?
两年前,《KINFOLK餐桌》将「慢活」带进我们的餐桌,在分享食物的同时也分享美好的生活。这一次,《KINFOLK》团队从美国、斯堪地那维亚到日本,拜访世界各地35个朋友,敲响他们的家门,想了解住在其中的人们如何透过家来体现生活的价值。
其中有设计师、摄影师、策展人的家,有仓库改造的住宅和彻底利用空间的小家,有充满记忆的老房子和隐身在喧闹城市的避风港,有好友相聚的窝居和充满孩子笑声的家。每一个家的坪数、地点、风格都不尽相同,却同样用心经营生活,展现慢活态度──慢活无关慵懒或奢华,也不是放弃喜爱的东西、将对于生活必需品的依赖减至最低;慢活是去芜存菁,认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事物。
家,让生活圈中的每个人结合在一起,家也可以完全属于你一个人。家中最重要的空间可以是凝聚情感的大餐桌,或是让人出神凝望的那扇窗。有人在家中工作,有人回到家寻求心灵的归属。有了孩子之后,一丝不苟的居家环境被四处散落的玩具取代,而家中每一道磨损的痕迹记录下生活的美好故事与回忆。居住其中的人们让家成为富有生命的个体,不仅顺应季节改变,也随着家人、朋友的需求而改变。我们的生活哲学塑造出了家的模样,家也影响并型塑出我们的生活。
翻开《KINFOLK家》,我们看见家的各种面貌,它不只是装点了时髦家具的空间,而是真实生活的所在。就让我们随着文字,从心发掘生活中简单却重要的东西。
【各界「爱家」人士美好推荐】(依姓氏笔画排列) BIOS Monthly执行长 白尊宇:「我一直很崇尚 KINFOLK 简洁的美学,翻开《KINFOLK 家》,生活的美好单纯映入眼帘,是那样纯净、舒适。我们应该不只是羡慕这样的生活品质,而是可以从他人生活的优美细节中,找到更多整理自我的灵感与动力。」
肯梦Aveda创办人 朱平:「Slow living isn’t about determining how little we can live with- it’s about working out what we simply can’t live without. 不可否认,会买《KINFOLK家》书的人,一定是《KINFOLK 》杂志的粉丝,我当然也不例外。基本上我是一个Hoarder(囤积者),但幸运的是我有Ming做我的导师,将家里定时清仓,才能有一个清新slow living 的家。我只有一件事想跟喜欢《KINFOLK家》的年轻朋友分享:不要等到拥有自己的房子时,才开始注重Interiors for Slow Living。我希望年轻人要打破『租屋者』心态或是『受害者』心态。虽然没有能力买喜欢的房子,仅能做无壳蜗牛,但这个壳却是您每天生活的家。您应该开始买会珍藏一辈子的桌、椅及有回忆的收藏品,用心地佈置不是自己拥有的房子。虽然每次租约到期后需要搬家,但自己用心收藏的家俱仍会跟着自己,仍可以用它们佈置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毕竟,slow living is not about style, but about intention. 谢谢三采文化继《KINFOLK餐桌》后,又出版 《KINFOLK家》, 非常喜欢他们的翻译及用心。」
富锦树执行长 吴羽杰
策展人 梁浩轩
小日子创办人 黄威融:「《KINFOLK》 这本杂志最厉害的,是内容多层面的有料:它选的人物职业有来历,它拍摄的场景有想过,它呈现的静物影像和主角的个性和身分有关。我总是跟编辑同事们说,学会《KINFOLK》的叙事方法,我们的杂志一定会变得更好看。感谢这本中文译作,通过我们熟悉的中文能够更完整地掌握它们的内容。今年推荐的编辑教科书它优先入列。」
APUJAN品牌设计总监 詹朴
台南谢宅创办人 谢小五:「透过一间间的房子跟人的故事,从建筑、光线、佈置、气味、绿意,层层堆叠,构筑出对于『家』的完美想像,绝对值得细细感受,保証回味再三。」
DOUCHANGLEE品牌总监 窦腾璜:「家之所在,心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