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落花水面皆文章 电视手机电冰箱 有时候跟朋友聊诗,我会说我喜欢有血肉、有生活感的诗,当前阵子大家哄哄地聊起余秀华,我总忍不住要一下推荐许立志。早前我以为血肉是像吴晟那种诗,一读你便知道他有在种地;后来我以为生活感顶多是像许立志那样写诗,一读你就知道他上工上得所剩无几。现在,我知道许赫家里有哪些家电了。
《来电》的书名起得相当得体,外以来电器材为体,内以来电感应为用,二十七首诗写了二十七种电器,一种观照万物的心。观照万物说起来轻巧,只因「万」字在中文逻辑里往往是虚数,虚数代表难以想像的数目,我看到「万物」便寄情于「很多」不再往下想。「万物」随着生活而伸展,也随着生活凝聚;它可以是见多识广人士眼中上万之物,也可以是许赫的二十七样电器。
这二十七首诗以爱情的进程为题材,从激情的肉慾写到磨合过的相处,一气呵成。可以消遣地读过,但很难不注意到许赫的用心:当网路上的乡民早不再信奉「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成了块又冷又硬的石头。与梦想无缘的鲁蛇世代,对远在天边的意象冷眼以待,许赫选择普罗的手法告诉他们:你的电器也能代表你的心。例如来电11写出家中无人冰箱的运转声更添寂寞,与鸟鸣山更幽的情境暗合。
曾听说进入后工业时代后,几乎所有的制造商理论上都有办法制造出极为耐用的电器,但因利益考量,他们不一定会在电器的耐用度上追求完美,还可能自行限制该器材的使用次数。而我们也慢慢习惯了,习惯一个家要有电灯、电视、冷气、冰箱、热水器……习惯了一个人就是要有手机,习惯了大厂每年出好几款新品,习惯手机用得再习惯,也就是两三年的光景。当消费被当成习惯置入生活,许赫以近乎原始付丧神信仰的手法提醒我们,再怎么短命的器材也有神,何况陪着你长大的大型家电。2014年10月开播的日本动画《我家浴室的二三事》中有一台老而成精的热水器Q,热过主角从小到大洗澡用的热水,这种物品成精的信仰,谦卑且美。
说起许赫,不免提到告别好诗,或许这已成为许赫的老哏,但还是提一下。过去的告别好诗对于普罗大众展示了诗的亲切;对于读书人或许不值一晒,只验证了一些他们早知道的事。但许赫毕竟亲力亲为,实践在漫长的创作计划中。当然许赫不完全背弃自己对诗的向往,而是在戴着镣铐的情形下,展现诗在日常生活的可能。这本《来电》更亲切地贴近了电器时代的生活,并再次提醒我们,落花水面皆文章 电视手机电冰箱。
诗人喵球
序2
这就是爱情 爱情,是个千古的主题,它随着时代有着不同面貌,却守着亘古不变的心情,猜测的,不安的,压抑的,歇斯底里,不按牌理出牌的,各有各的故事。
阿赫的诗中的爱情,在戏谑里带着平实的色调,日常的生活中的事件都变成了主角,以为平淡无奇,轻薄如烟,像日复一日的生活,却有感到一种恼人的碎念,隐藏着浓郁的生理慾望,隐动的不安焦虑,讽刺的自我幽默,与冷调的真诚坦白。
爱情,如今已经不再天长地久了。太过认真,显得老派,过于浓郁,让人喘不过气来,经典是一种过于讲究的东西,融入现代,才有微感情的feel.
阿赫的诗就那么刚好。刚好到无理头的让人会心一笑,刚好到略为露骨的肉麻,有着故作轻松的不轻松,逃避着认真的很认真,就如同他的笑容与停不下来的动。
疏离的影像带着清新的风格,爱情的黏腻换成了一种亲密,失意的光均匀地洒在所有的照片里,每一张都若隐若现的闪烁着青春的记忆,许赫的诗充满了生活性,而方峻的摄影则是在充满着生活性的影像里洋溢着诗意。
轻薄的影像是这个时代年轻的样貌,看着这样的作品就觉得是这个时代的情感逻辑,方峻的影像有几分川内伦子的纯静与日常,却少了忧郁与残酷。干净的疏离,只是纯粹,没有戏谑,没有情慾,像是无印良品架上的商品,带着日系的青春样貌,又薄又轻。
也许,爱情就是在这样的日常里开始,柴米油盐与青春记忆的不协调在方峻的影像里看不出违和感,是被美化的洁白所统一,又或是因为伤感的诗意掩盖了生活中无奈而令人厌烦的平庸。
画面里的淡然,带着符号式的架构,撑起了一场场看似电影场景的少女时代,细致的手臂所撑住的莲蓬花洒感觉就要坠落在无力里。方峻的影像里有着系列式的干净,整齐与画一,带着川内的微光,伤感演着青春的少男少女,却在伤感中带着稚嫩的幻想诗意。
也许,爱情就是从这样的表征里开始的,以为是成熟的熟男熟女谈着酷炫的都会式爱情,以为是老夫老妻,不再有任何激情,爱情早已成了务实的生活交替,以为是白马王子遇见了落难公主,无二独一,以为爱情有多么的现实诗意残酷或美丽,最终,也许在一切的外表之下,我们都不过是在当初那个青春年代里,追求着纯粹的莫名悸动而已。一切的开始,都在毫无料想的平常里,而结束,也在那里。
也许,这就是爱情。
影像艺术家 王怡人
序3
像电器一般日常的爱情谁信 我是一家盐水鸡的老板。和方峻是当兵时认识的,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虽然大家的工作和生活领域不尽相同,但是始终维持着当年的袍泽之谊。当他找我写这序的时候,我觉得很奇怪,他应该有更多文化圈的朋友帮忙,至少可以找到摄影圈的人,但是他说没关系,他不想拜託名人来来给自己背书,何况这些名人也未必看得上他幼稚不成熟的作品,我虽然不是文化圈的人,可是我们有二十多年的交情,何况我在摊贩中,也是事业有成(有妻有子,有车有房,比很多文青混得更好),找我写序,再适合也不过。于是我便答应了。
"来电" 通俗语言中常被用以比喻双方情投意合,但诗人又进一步的以来电才能驱动的电器,来比喻情人间的各种互动,举凡插头果汁机电锅音响除湿机熨斗....都能透过作者的联想去叙述某种爱情的风格。要说这是情诗吗?与其他风花雪月浪漫到死的诗相比,很明显其蕴含的元素绝不搭嘎,我不相信会有人读完后 能感觉到丝毫的浪漫,况且这诗中描述的也不是缠绵悱恻凄美绝伦的故事,而是让人感觉很平实、很生活,就如同是电器一般生活化的东西。或许平淡如水,但阅读过程中总能让人会心一笑,好似诗中叙述的,就是读者自己的切身体验。
想到跟内人一起走过的这些岁月虽然不算长,却让我深深地体会轰轰烈烈通常就是无法长长久久,干材烈火很快就会成为一堆灰烬...难道这位诗人与我有同样的体悟?所以应该才会写下这样不浪漫的诗篇。表面看似不浪漫的浪漫,不但未成年不宜,未成年也不可能理解,甚至就算是老练深沉世故圆滑的社会老鸟 也不见得能欣赏。
希望有更多人能欣赏这本书里要表达的趣味,也许,会有与我类似的感受。
欲罢不能盐水鸡老板 谭国瑞
序4
原来阿北也会谈情说爱 自从出版了《原来女孩不想嫁给阿北》之后,许赫的阿北身分几乎无庸置疑,而他的告别好诗行动,也让现代诗从印象中风流雅士的美文,逐渐贴近阿北的日常。
所谓的日常,无非柴米油盐开门七件事,以及寻常生活中的小确幸和小哀伤,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关于爱情与慾望。然而,阿北的爱情观察,不是老派的风花雪月,反而无论在题材和用语上都有许多现代感,甚至很多直觉式的口语表现,但有趣的,用「来电」象征爱情关系,似乎又让人回到当电视还在播《来电50》、公共电话亭还贴着「男来店,女来电」小纸条的从前从前──阿北的少男时代?──可又换个角度来看,这样读来让人会心一笑的时代共感,或许正是阿北之所以为阿北的超强原因。
作为一名主动参与者或观察者,许赫的诠释有些少男的矜持与自嘲,也有些成熟男子的世故,像是「电力恢复以后/电灯电视电脑大献殷勤/手电筒/收到/一张好人卡」不禁让人想到许多男孩们在读书期间的羞涩恋爱手段,以为对女孩鞠躬尽瘁淋漓尽致,确只是偶尔寂寞黑夜的小小亮光,换得女孩一句:「你人真好!」或是「我们是好朋友。」而另一首却像周旋于爱情中的老经验者,「如何让起司融化/烤箱表示:用我的热情/如何让面团变成饼干/烤箱表示:用我的热情/可以软可以硬/是烤箱很忙的爱情」。
然而,若只说爱情里的精神层面或社会意涵,可又小觑了阿北这几年吃过的盐走过的桥。爱情,就算再怎么克制要发乎情止乎礼,无疑的都包含了慾望的成份,只是时间早晚或者是否能在现实中发生的问题。于是,这二十七首小诗,如果别有用心去看(有些甚至一目了然),不难发现一些暧昧的情色桥段,例如:「插座/问拔出来的插头/那是什么感觉/插头喘着气说/就电流通过的感觉」或是,可能让女性觉得被阿北用男性视角去观看(意淫?)而感到不舒服的部分:「妳有一个习惯/在打报告的时候/会无意识的拿着USB/像涂口红一样/在嘴唇上揩几下/然后妳的唇色就会/忽然变得非常的迷人/身体于是产生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及如上一段所述的「手电筒」诗,配以另一位阿北(大叔?)拍摄的年轻女性(女高中生?)握住手电筒放在两腿间的照片,这些似乎指涉男性(或是所谓的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看待女性,或是男性自身对于女性的奇妙想像──也许,我们可以当成阿北在故意讽刺两性关系中的刻板印象,或只是单纯呈现一名生理男的爱情欲想吧!
此外,除了爱情与情慾,这二十七首诗还有可爱的一面──唿应「来电」这个主题,里面将各种小家电和3C产品的特性与爱情联想在一块,也像写尽了各种爱情/情人类型,例如:「一直转圈/一直转圈/遥控车无从察觉/活在任人摆佈的爱情里」
虽然女孩不想嫁给阿北,但阿北还真的很会谈情说爱!最后,私心盼望,哪一天可以见到以花美男为观看对象的爱情系列诗啊!
诗人廖之韵
序5
读许赫带电的爱情 于生活的细微处发现事物的脉络,注之以情,赋之以生命,这是诗人该有的情怀和才气。许赫的<<来电>>正是如此。<<来电>>是一本摄影诗集,它将诗歌和摄影相结合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念,此中,诗歌便有了点睛之大用,它既点出了摄影作品的欲言又止,又恰到好处的将这种美点到为止。这是我第一次读台湾诗人许赫的诗,我便被他的细心,奇思妙想,以及风趣幽默的风格所折服。他将他的思想不动声色地隐藏在那平易的、简约的、朴素的诗句当中,通过生活普通的场景、事物,挥洒自如地展现出他那不显山露水的才情。且看以下几段﹕
『插座
问拔出来的插头
那是什么感觉
插头喘着气说
就电流通过的感觉』([来电02])
『吹风机的悄悄话
很大声
很大声的
耳边风』([来电12])
『电力恢复以后
电灯电视电脑大献殷勤
手电筒
收到
一张好人卡』([来电16])
诗人生活在细节之中。他笔下的插座,吹风机,手电筒忽然也有了情,有了被电到的感觉,它们就好像曾经一直生活在被幽闭的黑盒里,突然有一天,被诗人悄悄地打开了一个缺口,于是阳光照进来了,事物变得明朗了,天地变得辽阔了,无情的也都有了情,无声的也会发音了,这一切都变得更美好了。
对,就是有了美感!只有诗人心中有美,才会赋予无情事物以美!我们经常生活在格局当中,在一拨又一拨冗长的琐事中消耗所剩无几的激情,再也难以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美,难而,生活的细枝末节却是无比丰富,在每一个角落,每一次转折,都可见精心雕刻的美好。这些也许粗糙,也许精致的美好,形成在漫漫生活长河里闪烁的光芒,宛若夏夜的星子。
而爱情是这摄影集的主题。爱情的产生,就像电源接通了来电,正反两极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不断地试探,不断地摸索,终于,接通了。世上的人千姿百态,各人有各人的风采,各人有各人的爱情,在诗人的轻描淡写中,爱情是『浓郁』的,是『顽强』的,是『纠缠不清』的,虽然有时也会『过了头』,有时也『需要明示』,甚至会让人『头晕』,令人『疯』,但它的本质还是『干爽』的,是『不迟到』的,在你需要时会出现在你身边,半夜里为你『深情地望着守着』的。许赫对爱情的解读,是易懂的,是耐读的,虽然诗篇短小精简,但就像一杯酒,一曲小调,值得浅浅品尝,反覆低吟。且看﹕
『在嘴巴里
搅拌
搅拌
搅拌
果汁机浓郁的爱情』([来电01])
『啊
我们崇拜的熨斗啊
无论遇上多顽强的情人
在熨斗的面前
都只能躺平』([来电04])
『如何让起司融化
烤箱表示:用我的热情
如何让面团变成饼干
烤箱表示:用我的热情
可以软可以硬
是烤箱很忙的爱情』([来电21])
『在情人睡了之后
仍深情地望着守着
半夜里情人醒来
担心地问怎么还不睡
夜灯说
如果说因为爱你
会不会太乡土剧了一点
不过那是事实』([来电27])
爱情是主题,而隐喻就是诗集中用来表现爱情的手法,生活里的各种来电便成为这个隐喻的载体。没有接通电源的冷冰冰的电器,只是一件物,陈设在那里,一点用处也没有,不会被人记得,甚至也很快会被遗忘,它就像没有情感交流的陌生人,激盪不起任何的火花,也没有任何的幻想存在。世间最让人艳羡的爱,不是寄託于人的两情相悦,心意相通来展现,而是通过电器来表达,是此诗中一大惊喜之处。或者不妨说,往往有人的地方,就有冲突,就有充满张力的对峙,然而电器如此单纯,只要接通,便可抵达,可抵达目的,抵达对方的心,抵达最初的本质。诗人在诗中这样写﹕
『在一个陌生的浴室里
某人扭开水龙头
遥远而隐蔽的热水器
点火
有热水流出来
有一个控制阀
负责阻断往水龙头的水流
输送到莲蓬头
会有一个开关启动这个控制阀
某人找到这个开关
某人微抬起头
看见莲蓬头
的头
抖了一下
然后喷出水来
淋在某人
满是洗面乳泡泡的脸上』([来电03])
诗人精心地写一场水的到来,闭上眼,好像听到开关被启动的声音,齿轮开始转动了,隐藏在事物背后的真相慢慢地要浮出来了,等水的到来,冲破一层层阻碍,就像涉过一条佈满漩涡的河,终于,落下来了,以此荡涤所有虚浮的表象。
诗人巧用电器这个隐喻,将人的情感置换成一个替代物,即电器的日常运作,令人在熟知的生活中,慢慢停下来思考,它不是要我们相信,而只是提醒我们,用直白坦诚的态度面对生活,透过生活的表象去识别出隐藏其后的点点蛛丝马迹。
诗人洛书
序6
用最单纯的方式讲的,通常都不是爱情 2013 年齐东诗舍开幕典礼,艺文界耆老及诗人们轮番致词,场面温馨和谐,没想到里面有位大叔不知哪来的感伤,说着说着便慢慢陷入自己青春时光,唸出「这首诗二号」,会场突然变得好安静,长官们都快翻白眼啦。
/
有一首诗
坐在熙来攘往繁忙的路口
滔滔不绝跟大家说话
很多人
停下脚步
很有耐心地听完
表情兴味盎然
会拍拍这首诗的肩
或者比大拇指
其他人
面无表情经过
一整天
没有人跟这首诗说话
一整个礼拜没有人跟这首诗说话
一整个月没有人跟这首诗说话
一整年没有人跟这首诗说话
我有点担心这首诗
会不会
闷
坏掉了
/
诗以文字打造地基,读者则用自身想像筑巢于其上,人生各异,建物长相也多所不同,许赫今天先把他的房子盖出来给我们看,甚至将外观细节拍出照片,只留下家俱供大家摆设,主要目的在聚焦。他盖好房子但不锁门,要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把累积的怒气洩出,发火大喊“这他妈什么鬼东西!"因为不满,就会有"这个东西我来做一定明天会更好"的念头,于是有机会可以跳出原本的阅读框架-别人告诉我们的那种。诗文配图本已涉险,何况书里照片直接就是文字显影,还用女性身体做诱发因子,阿北你真是坏透了。
许赫喜将日常琐事入诗,用说故事的方法包装人生观察,信手捻来毫不费力。这次他将叙事主体压缩在有限空间中,使之轻薄短小,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让作品在保有诗性本质的同时,又充满实用性,让读者无痛进入他所打造的世界。
採用家电作为人与人、读者与作者间唯一的情感交流媒介,许赫试图以最单纯的做法,重新探索诗与生活共存之流动平衡,拆解我们对诗的传统感知及阅读模式,在持续不断移动的人生风景中,许赫拍下他日常活动的精鍊世界,选择为诗的型态转换承担风险,冀能实践本质,并发酵普罗大众对诗的接受度,产生继续探究的动力,这是许赫的温柔。
诗人生奶
序7
致电与触电 如果我们仔细注意,大抵上一个好的现代、当代男性作家,包括诗人在内,怎样的指标可以被拿来认为他们的文章写得好呢?
看他们怎么书写女性,尤其是年轻的女性。
青春期对女孩子来说,尤其是发育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无论本人有没有意识到--大抵上都是灿烂到不可思议的,相较起来,同时期的男孩子,要不是身体刚刚开始转变,要不是心理还没有成熟,再不然就是整体能力不如已经长成了的成年人(包括性能力中细微可以吸引女性的部分)。
男人在这个时候,是生命中最没办法了解女性的时期之一,只能眼睁睁看着年轻的母兽们摆出一付「你正百无聊赖而我正美丽」的样子,一面看着她们近在眼前的青春在彼此间快速地消逝。
但其实,谁没有在这个时期被「电」到过?就算真的没被电到,多少也曾经想过自己是不是该要被电到吧!(好吧,有些高傲的家伙或许真的没有想过)
特别是电话--人类守在这个装置旁边,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那个女人为什么就是不肯接呢?尤其在还没有脸书、LINE的年代,虽然不用再等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的「限时批」,但永远不肯接通的电话,彷彿让人堕入无限拉长的折磨之中,焦急起来,灵魂似乎就一点一点被磨成细细的粉末那样。(到底是谁讲的?「等待」对妇女怎么会是好的?)
许赫这次的诗作,依旧游走在现实与不现实的遐想之间,用那些已经附身在我们日常中的家电用品,去譬喻一个又一个可能的暗示与关系,文字本身就已让我们看到简单的破碎、单纯的思念、轻易的分离以及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的憧憬,再加上方峻的摄影,强化了两者的故事性,画面中那个(或那些)穿着水手制服的年青女孩,彷彿如陈黎〈香客〉中的女性那样,自书页中飘出只有年轻女性才特有的体香,加上长度刚好到达「绝对领域」的裙摆,那些过往的一切,惨绿的少年,彷彿又活生生地走到我们的面前来。
告诉我这次,你又被谁,狠狠惨电了?
诗人谢予腾
序8
高中男生在女生家里打电动的时候 这组照片的缘始,是由于有天许赫告诉我,他的诗集要拍一组「富有感情的」家电照片,你就帮我拍吧?于是,我就开始构思,电器是怎么样和情感产生连结。
在家电与情感的连结上,我想到了偶像剧常有的画面,在对于爱情憧憬而懵懂的年龄里,高中男生与女生在谁的家里打电动或看光碟时,因为不经意地触碰产生的火花,过程纯真而自然,源自于生命的本能与感动.......好吧。家电的形象在这背景下成为了各种的符号,控制与被动、精与血的融合、性爱与亲吻、生育与死亡,因为暧昧不明,于是简化成了国小时「插头与插座」的性暗示冷笑话。
在这个「数位化」的时代里,人们离关雎或采葛这样的符号已远,因为生活已经远离了草木、远离了江流、甚至远离了诗、远离了歌唱。虚拟的影像比真实的世界更加真实,冰冷的机械比温热的血肉更加贴近我们的生命。这没有好不好,这就是我们的时代,如同上古时纸本替代了竹帛,宝剑替代了石斧。
当然,这组照片没有表现出那么伟大的感叹,最多不过是灵机一动的小聪明,与其说是艺术摄影更不如说是外拍照。毕竟我不是个有才华的人,也只是年轻时代赖着电视机玩游乐器与看DVD的家伙。
方峻
序9 爸爸说带你去海边玩
你们就坐车
坐很久
你们就在沙滩走
走很久
你们就看海
看很久
你回家一直哭
跟妈妈讲根本没有玩
妈妈安慰你
你爸爸中文程度不好
不知道玩是什么意思
许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