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5G与物联网共同发展未来与趋势

4G、5G与物联网共同发展未来与趋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4G
  • 5G
  • 物联网
  • 通信技术
  • 无线通信
  • 网络技术
  • 未来技术
  • 技术趋势
  • 移动通信
  • 智能互联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4G在台湾发展已超过1年,用户数急速增加,运营商竞争也更为激烈,但目前似乎仍走3G时代的老路,创新应用和新型态商业模式也尚未明显,但不可否认4G的快速和方便已让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开始改变,消费者对网路的黏着度也更高。除了传统的游戏和影音外,已有许多生活化的应用融入消费者的生活当中,例如商办事项、运动与行动电子商务等,生活化的应用开发已成为显学;但对运营商而言,真正的商机还是得等待商业模式的确立,并加上大数据分析的结合,才有机会发扬光大,利用数据分析,才能发掘以往未发现的商机,且运营商本身已有庞大的用户数优势,若能结合各行各业,并提供数据分析得到的商业Know-How,将会成为运营商最强力的市场利器。

  MWC 2015展中,各网通厂纷纷推出5G技术示范,可看出厂商对5G的重视程度和5G对未来所有产业的重要性。5G标准预计将在2020年完成,并开始在各地进行部署,目前虽仍有许多技术仍需改善和突破,但各界对5G的规格已有大致共同的雏型,将比现有4G网路提升百倍,甚至千倍,为了达到如此的高效能,异质网路融合、先进天线技术、讯号抗干扰技术与高频段大频宽的使用等多种技术,都已成为各厂商和联盟努力精进的目标。

  此外,5G最大特色就是跟物联网息息相关,多元多样的讯号来源和资料特性是物联网最大特色,复杂度也会大幅上升,但目前物联网发展就已遇到许多问题,例如底层通讯标准就有相当多选择,Wi-Fi、Bluetooth与ZigBee等多种技术就已让市场议论纷纷,甚至多种联盟也随之组成,不论是依循现有技术或自行创造新技术,主要目的都在于佔据市场地位和扩大市场版图,不论是联盟或採取直接併购,更成为许多厂商的重要手段,预计未来该现象将会持续发生,物联网的市场竞争也将持续白热化。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拓墣产业研究所


  「拓墣产业研究所」成立于1996年,总部设立于台北,上海、北京、厦门、美国硅谷设有子公司或据点,为台湾重要智库中,最大规模之民营调研机构,也是唯一在大中华地区完整佈局之专业产业顾问公司,客户遍及全球ICT大厂、金融单位与政府机关。

  拓墣产业研究所长期关注全球ICT产业趋势,研究主轴横跨半导体、光电、通讯网路、消费电子、车用电子、物联网、LED、环保节能等领域,近年并延伸至服务业、农业生技、数位内容、文化创意、国家策略发展、中国内需市场等非ICT产业,积极朝综合研究之方向迈进。

  为协助客户快速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趋势及动态,拓墣产业研究所针对17个产业主题,每年产出超过320篇以上研究报告,并辅以每日即时性的产业评析,和累积超过250册已出版的主题式专题报告及200多场次产业趋势研讨会,拓墣产业研究所建置的庞大历史分析与市场动态资料库,让订阅客户可借由个人专属帐号及密码,随时在世界各地上网查询。

  2006年拓墣产业研究所于上海成立全资子公司-「亚研信息谘询(上海)有限公司」,提供客户最即时深入之中国市场观察研究。长期支持的在地客户包括:上海宏力半导体、上海华虹NEC、中芯国际、天马微电子、北京电子控股、宇龙、京东方、海信、海尔、康佳、福建省电子资讯、华为、联想、龙腾光电等大型集团等,并为北京中关村、浦东新区发改委、上海积体电路协会、苏通科技产业园、钖山经济开发区、福建省电子资讯集团、福建省经贸委员会、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软体园、江门市高新区、南沙经开区、合肥发改委、合肥新站综合开发实验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西安高新区、咸阳高新区、重庆外经贸委、重庆经信委、重庆北部新区、重庆市巴南区、重庆高新区、重庆合川区等单位提供策略规划服务,且在台北成功举办多场两岸产业合作交流会。亚研信息未来将持续深耕中国各地,以提供广大客户零时差之资讯谘询服务。

图书目录

第一章 4G区域发展现况
一.日本
二.南韩
三.中国
四.印度

第二章 4G创新应用趋势
一.「流量经营」是运营商现阶段最重要考量
二.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才是4G精髓
三.车联网与车用4G
四.实体通路数位化与M2O结合

第三章 运营商Big Data商机
一.电信厂商投入Big Data优势
二.全球电信厂商Big Data投入状况
三.未来发展契机

第四章 5G发展进程与技术发展
一.LTE R13标准与衔接5G
二.未来趋势与障碍
三.接轨5G网路高低传输需求同时涌现
四.现今5G各组织推动状况
五.5G主要技术发展

第五章 物联网通讯技术与应用发展
一.无限通讯标准介绍
二.无线通讯技术优劣势比较
三.无线通讯技术标准应用
四.无线通讯技术标准组织与未来趋势

第六章 TRI观点
一.4G时代生活化应用将大幅增加,但创新商业模式的建立仍有难度
二.5G技术不断提升,频段需求也将增加,并与物联网紧密连结
三.物联网时代下,通讯技术成为必争之地,联盟将成常态,併购案更不会减少

图目录
图1.1 2013年全球LTE设备市占率统计
图1.2 NTT DoCoMo的LTE基地台建置目标数
图1.3 KDDI结合au与UQ基地台,扩大覆盖率
图1.4 LTE、LTE-A与2 Band LTE-A传输示意图
图1.5 LTE-A载波聚合技术
图1.6 SK Telecom Btv介面示意图
图1.7 2013年全球TD-LTE系统商用情况
图1.8 2013年印度行动用户市占率
图1.9 2014年Bharti Aircel 3G和4G的提供地区
图2.1 不同网路环境下的用户平均每月App下载金额
图2.2 不同网路环境下,用户花费于不同种类App的平均金额
图2.3 三大流量来源与转变
图2.4 3G与4G的关键成功因素
图2.5 Audi Connect图示
图2.6 O2O转为M2O
图3.1 2013~2020年全球Big Data市场规模预估
图3.2 美国Verizon精准行销洞察案例
图4.1 LTE标准订定时程与重要技术
图4.2 网路需求趋势与障碍
图4.3 5G发展时间轴与各组织技术分布
图4.4 5GPPP对5G时代的愿景
图4.5 2014年各国专利佔比
图4.6 低频段相当拥挤且少有连续频段可使用
图4.7 2013~2018年Small Cell出货量预估
图5.1 WLAN技术发展路线图
图5.2 蓝牙技术发展路线
图5.3 ZigBee的应用领域
图5.4 异质网路技术特性示意图

表目录
表1.1 4G LTE全球发展现况(2015年4月)
表1.2 2013~2015年全球TD-LTE基地台预估
表1.3 中国TD-LTE频谱分配表
表2.1 三大运营商应用服务主轴与内容
表3.1 Big Data对电信厂商的价值创造
表3.2 全球电信厂商Big Data投入情况
表3.3 电信厂商Big Data运用方向
表4.1 5G标准需求
表4.2 5G潜在发展技术
表4.3 各厂商于MWC 2015展中最新技术展示
表5.1 多种无线通讯技术协议比较
表5.2 多种无线通讯技术优劣势比较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哇,看到這本書名《4G、5G與物聯網共同發展未來與趨勢》,就讓我想起最近生活周遭的變化。每次出門,感覺手機的網速好像又更快了,網路上分享的照片、影片載入都超順暢,這應該就是4G、5G的功勞吧?以前出遊,找路、查資料還得找Wi-Fi,現在根本不用擔心,隨時隨地都能連上網路,隨時都能跟家人朋友分享即時動態。而且,我發現越來越多東西好像都能跟網路連線了,像是家裡的智慧家電,可以手機遙控開關,甚至可以設定定時啟動,回家就有熱騰騰的飯菜,或是涼爽的冷氣,真的太方便了!以前覺得物聯網聽起來很遙遠,像是科幻電影裡的場景,但現在看來,它已經悄悄地融入我們的生活,而且聽說未來還會更普及。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我充滿了想像,不知道書裡會怎麼深入探討這些技術的發展,以及它們如何互相影響,共同塑造我們的未來。很期待看到書裡對於這些趨勢的剖析,能不能給我一些對於未來生活樣貌更清晰的想像。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4G、5G與物聯網共同發展未來與趨勢》,聽起來就像是一本很有前瞻性的指南。我一直在關注新聞,知道5G技術的發展會比4G有飛躍性的進步,而物聯網更是現在非常熱門的議題。但老實說,我對這些技術的實際連結與未來影響,還是有些模糊的概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讓我了解4G、5G和物聯網之間是如何協同作用,互相促進發展的。例如,5G的高速傳輸能力,是不是就是物聯網設備能夠穩定、大量連接的基礎?而物聯網的數據,又是否能透過5G網路,即時地傳輸到雲端進行分析,進而產生更多元的應用?我特別期待書裡能探討這些技術的「共同發展」這一層面,而不只是單純介紹每一項技術。像是,當這些技術成熟時,會不會催生出我們現在還無法想像的新興產業?或者,會不會影響到我們的就業市場、教育模式,甚至社會結構?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覺得它能夠提供我一個觀察未來趨勢的全新視角,讓我對科技發展的脈絡有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

這本《4G、5G與物聯網共同發展未來與趨勢》的書名,真的讓我躍躍欲試!我一直覺得,科技的發展速度真的太快了,尤其是關於行動通訊和萬物互聯的議題,每天都在聽新聞、看報導,但總是有一種碎片化的感覺,抓不到全貌。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個導航系統,帶領我釐清這些複雜的關係。我尤其想知道,書裡會不會詳細說明,為什麼4G、5G和物聯網是「共同發展」,而不是獨立演進?它們之間是如何互相依存、彼此促進的?例如,5G的低延遲和高頻寬,對於需要大量即時數據傳輸的物聯網應用(像是自動駕駛、遠端手術)有多大的關鍵作用?而物聯網產生的海量數據,又如何反饋給5G網路,進一步優化其性能?我對於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未來應用場景的具體描繪非常感興趣,像是這些技術的結合,會如何改變我們的城市運作、企業經營,甚至是人際互動模式。如果書裡能包含一些關於產業鏈的分析,例如有哪些關鍵的技術參與者、市場的發展潛力,那就更為難得了。

评分

說實話,身為一個對科技有點好奇但又非專業人士的普通讀者,看到《4G、5G與物聯網共同發展未來與趨勢》這本書名,第一個念頭是:「這會不會太專業、太難懂啊?」我擔心書裡的內容會充斥著一堆技術術語,搞得我頭昏腦脹,看完還是霧裡看花。不過,仔細想想,現今社會的發展真的離不開這些技術。從我們每天使用的智慧型手機,到新聞裡常提到的智慧城市、自動駕駛,甚至到工業4.0,4G、5G和物聯網絕對是其中的關鍵推手。我很好奇,書裡會不會用比較貼近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這些技術是如何運作的?例如,5G的超高速、低延遲,究竟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具體的改變?而物聯網又是如何將各種設備串聯起來,創造出更多智能化的應用?我特別希望書裡能夠提供一些實際的應用案例,讓我知道這些看似抽象的技術,實際上是如何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提升工作效率,甚至是解決一些社會問題。如果能看到一些台灣在這方面的發展情況,那就更好了,畢竟我們也是在快速進步的科技環境中。

评分

拿到《4G、5G與物聯網共同發展未來與趨勢》這本書,我的心情是既期待又有點審慎。畢竟,這年頭談「未來」和「趨勢」的書不少,但真正能講得深入、有見地的卻不多。我通常會對這種涉及技術演進與產業發展的書籍,抱持一種「聽聽看」的心態。不過,書名中「共同發展」這幾個字,確實引起了我的興趣。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闡述這三者之間的有機聯繫,而不只是將它們拆開來論述。例如,4G技術的成熟,為後續5G的發展奠定了哪些基礎?而5G的出現,又如何為物聯網的爆發式增長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撐?更重要的是,書中會不會深入探討這些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挑戰與機遇?像是,在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農業等領域,4G、5G與物聯網的結合,究竟能解決哪些痛點,帶來哪些突破性的創新?我也希望書裡能夠包含一些關於未來發展的預測,但不是那種天馬行空的猜測,而是有數據、有邏輯支持的分析。畢竟,了解未來趨勢,才能更好地為自己的生活或工作做出規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