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外科医师要花十五年才能成熟:
五年学习开刀,五年学习什么时候开最好,
还要再五年的磨练,才知道何时不要开。
《外科大历史》讲述了现代外科的发展故事,
并描述各种医学创新,包括:麻醉问世、感染的预防、
抗生素、胰岛素和现代药物的发展运用,
以及现代医学教育与各种手术方法的改革,
外科医师的能力因而提升到前人无可想像的地步。
「所有成功的外科医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
也就是在开刀房中充满自信的站在病人旁边。
病人全心全意相信你能救他,而且已接受麻醉。
你用稳定的手在无菌的皮肤上划下切口,
接着打开病人的体腔,执行手术。
有时,你要是不开,病人就没有存活的希望。
你得时时提醒自己,你正在用刀侵入病人身体,
而病人跟你一样,是有血有肉、有情感也有灵的人,
绝非标本或只是一个病例。」
——第十章〈一位外科医师的养成:今昔之比〉
好评推荐 惕尔尼医师独具慧眼,能挖掘出有趣的细节,
看穿一般人无法预期的连结。他更是说故事的高手。
外科百年来的演进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之下,教人不忍释卷。
—— 葛文德,《一位外科医师的修炼》、《凝视死亡》等书的作者 《外科大历史》细数外科医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史。
书中描述的各种手术场景栩栩如生,让人神往(或许有人会看得胆颤心惊),
但只要对自身皮囊有点兴趣的人,绝对难以释手。
—— 潘震泽,曾任阳明大学生理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从不讲究卫生的理发师、到手术机器人,作者上穷碧落下黄泉,
追寻外科医学不断演化的轨迹,描述外科专业的养成,
包括立下各项里程碑的先驱、最新的医学科技,以及这个专业的未来……
不管一般读者或医学专业人士,应该都会深受吸引。
—— 麦克威尔(Dick Maxwell),《图书馆期刊》 惕尔尼医师鉅细靡遗的讲述医学的演进、
心脏外科手术、器官移植手术与人工心肺机的发展。
书中有不少真实手术的例子,包括作者自己的手术经验……
他也为现代医疗费用不断高涨、就医机会的不平等,提出针砭。
关心医疗保险改革的人士,都该重视他的建言。
——拜能(William Bynum),《华尔街日报》 着名的美国外科医师惕尔尼,在这本书中历数外科生涯难忘的经历,
交织外科的发展史──从古代酷刑式的手术到今日精细的无痛微创手术,
并以引人入胜的写法描述麻醉、药物发展、无菌技术、医疗保险改革、
战时与太平时期的手术、脸部移植等层面。
——《自然》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