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故事‧下册

清代文学故事‧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清代文学
  • 文学故事
  • 古典文学
  • 清朝
  • 文学
  • 历史故事
  • 文化
  • 小说
  • 传统文化
  • 故事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清兵入关后,以边塞异族的身份入主中原,加速了满汉的民族融合。在封建统治达到顶峰之时,文学艺苑也绽放出别样的风光,催生了《红楼梦》等一批杰作。
《盛世烟云:清代社会风貌与文人生活画卷》 一卷繁华落尽,半生风云际会。本书以恢弘的笔触,深入清代社会肌理,透过那些鲜为人知的侧面,重构一个既有帝王气象,又充满市井烟火的生动时代。 本书并非聚焦于传统的文学典籍赏析,而是旨在描绘一个更为广阔的清代文化生态圈及其下的人物群像。我们试图剥离教科书上凝练的史实框架,将焦点投向那些塑造了清代文化氛围的日常细节、制度变迁、以及地域风情之中。全书分为上下两册,本册(下册)主要侧重于中晚期(乾隆朝至光绪末年)社会生活与思想变迁的交织。 第一部分:京畿与地方的声色犬马 清代的社会结构是一个由中央集权辐射至广阔疆域的复杂网络。本卷开篇即探讨了京师北京作为权力中心的独特文化现象。我们详细考察了紫禁城内外,从宫廷的祭祀礼仪、陈设艺术,到官僚阶层的俸禄体系与交际模式。 一、 官场百态与士绅阶层的生活艺术: 清代的“士”阶层,既是儒家传统的继承者,也是在科举制度下不断流动的社会精英。本书并未过多论述八股文的僵化,而是深入描绘了官员在地方任上的“治世”与“理财”之道。如何通过捐输、幕僚制度,乃至地方性的人脉网络来巩固权力,成为影响地方稳定的关键。例如,对漕运、盐务等关键经济命脉的管理细节,以及官员在赈灾、水利工程中扮演的角色,都有细致的描摹。我们借用大量的幕府档案和地方志中的零星记载,还原了官员家庭在不同地域间的迁移与适应过程,以及他们如何通过修建园林、收藏书画来彰显其社会地位。 二、 繁荣的市井与新兴的商业文化: 清代中后期,商业资本的积累催生了空前的城市繁荣。本书特别辟出一章,细致梳理了商业行会的形成及其对社会秩序的约束力。从扬州、广州到上海、天津,不同地域的商业气质迥然不同。例如,广州十三行在对外贸易中的垄断地位如何塑造了一种特殊的“洋货”文化;而江南地区的丝绸、茶叶贸易,如何影响了当地士人的消费观念。我们考察了茶馆、戏园、酒楼等公共消费空间的兴起,它们不仅是娱乐场所,更是信息流通、舆论形成的重要枢纽。阅读这些描写,读者将看到一个充满活力,而非一成不变的商业社会。 第二部分:思想的暗流与民间的信仰世界 在高度集权的统治下,思想的表达往往需要巧妙的伪装和隐晦的载体。本部分旨在揭示清代思想文化领域那些不易察觉的脉络。 三、 经学研究的新转向与“汉学”的转向: 乾嘉年间的“汉学”并非简单的复古,而是一种对“实学”的追求。本书考察了阎若璩、胡渭、毕沅等考据学大师的治学方法,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对古籍的辨伪和考订,间接地对宋明理学的主导地位构成了挑战。我们重点分析了“乾嘉之学”对清代政治实践的影响,比如在修订律例、勘定地舆方面的贡献。这种对“证据”的强调,实际上为后来的社会改革思潮埋下了伏笔。 四、 天地人间的信仰交织: 清代的宗教信仰是多元而复杂的。除了官方推崇的儒释道三教,民间信仰的力量空前强大。本书细致描绘了关帝信仰、妈祖信仰在不同地域的辐射范围和组织形式。我们关注了秘密宗教(如白莲教、太平天国思想的源头)如何在底层民众中传播,以及官府如何通过设立义仓、修建庙宇等方式,将宗教活动纳入国家治理的视野。这种对民间“信仰共同体”的考察,有助于理解清末社会动荡的深层心理基础。 第三部分:生活中的器物与艺术的传承 文化并非只存在于纸面之上,它更沉淀在日常使用的器物之中。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侧重于艺术与物质生活的互动。 五、 家具、服饰与生活哲学的对应: 清代的家具制作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特别是苏式、京式家具的风格差异,反映了南北方生活情趣的不同。我们从圈椅的结构、书案的制式中解读出文人对“简朴中的精致”的追求。服饰方面,则分析了从朝服的严格等级制度到民间服饰的色彩变迁,尤其是旗装与汉装在特定场合的相互渗透与影响。 六、 地方戏曲的兴盛与艺术的下移: 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戏曲艺术不再仅仅是宫廷的消遣。昆曲的典雅、弋阳腔的粗犷、徽班的形成,共同构成了清代多姿多彩的声腔图景。本书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戏班故事,展现了艺人在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如何在地方士绅的资助下,将艺术推向更为广阔的观众群体。这种艺术的“下移”现象,是清代文化生活市民化的重要标志。 结语: 《盛世烟云:清代社会风貌与文人生活画卷》意图构建一个立体、有机的清代社会图景。它关注制度下的个体挣扎,关注繁华背后的思想张力,为我们提供了一扇更接近真实历史脉搏的窗口。本书提供的是历史的肌理,而非文学的剖析,它是一部关于生活、权力、信仰与日常艺术的社会史观察手记。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桃花扇》:孔尚任因戏丢官205
·《女仙外史》中的唐赛儿212
·蒲松龄毕生心血着《聊斋》217
·奇人石成金与奇书《传家宝》224
·桐城士人方苞的人生经历230
·尽显才艺的郑板桥对联234
·扬州怪杰,书画双绝244
·徐大椿:名医、诗人、水利家249
·即兴成文、到处留墨的干隆254
·沈德潜:深受干隆喜爱的诗友262
·《雷峰塔》讲述的民间故事267
·吴敬梓写《儒林外史》反君权276
·屡试不中的学士刘大櫆286
·名学者与古文大家全祖望290
·似梦非梦的《红楼梦》295
·大语宝玉、黛玉与宝钗303
·袁枚:奇男子,真性情312
·「绝世奇文」《歧路灯》318
·骈文大家,大才子纪晓岚326
·纪晓岚楹联多奇趣331
·《阅微草堂笔记》:才子笔下的狐鬼340
·刘墉:浓墨宰相、风趣学士344
·王文治:出使琉球的探花349
·夏敬渠与《野叟曝言》356
·《蜃楼志》:开谴责小说先河367
·舒位:妙写奇文退苗兵373
·《浮生六记》:半世才情一生恨379
·通才李汝珍和《镜花缘》385
·承前启后的《楹联丛话》392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入手这本《清代文学故事‧下册》是抱着一种“姑且看看”的心态,但没想到它带给我的惊喜是如此之大。我一直觉得清代文学有些距离感,直到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这些古人的思想和情感,很多地方都和我们现代人有着共通之处。尤其是书里关于女性文学的篇章,让我看到了许多被历史长河淹没的才女们,她们的诗词才情,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挣扎与坚持,读来让人心生敬佩。例如,书中对顾贞观和他那位才女妻子徐灿的描写,让我看到了在那个时代,女性依然可以拥有独立的思想和才华,并且能够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这种对历史缝隙中人物的挖掘,非常有价值。而且,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对于人物内心的描摹,以及对社会背景的还原,都做得非常到位。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清代文学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也更加珍惜那些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评分

我一直对历史上的文学家们的生活很好奇,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在那个时代创作出流传千古的作品的。这本书的讲述方式真的让我耳目一新!它不像一般的文学史那样枯燥地罗列年代和作品,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甚至有点像是说书人的口吻,把清代那些大文豪的故事娓娓道来。我读到袁枚的那些趣事,感觉他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位博学又风趣的长辈,他的饮食之道、他的交友哲学,都写得特别吸引人。还有蒲松龄,书里描述了他当年为了生计,一边教书一边写《聊斋志异》的艰辛,我读得都替他感到不易,但又佩服他那份坚持。这种写法,真的让我感觉那些文人墨客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大人物”,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喜悦和无奈。我尤其喜欢书里对他们创作环境的描述,比如某些文人的书斋布置,或者他们经常光顾的茶馆酒肆,这些细节都非常有画面感,让我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清代社会,感受那种浓厚的文学氛围。

评分

我是一个对文学史的“背景故事”情有独钟的读者,所以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仅仅是讲故事,更是把故事和当时的社会风貌、思想潮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比如,书中在讲到龚自珍的时候,不仅讲了他的生平,还深入分析了他“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那句诗背后的时代背景和他当时的政治抱负。这种解读方式,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思想,他的诗歌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此外,书里对一些文学流派的演变,比如从桐城派到阳湖派的论争,也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通过讲述一些具体人物的观点和论战,让整个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仿佛就在眼前。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置身于那个时代的研究者,通过这些故事,一点点拼凑出清代文学发展的全貌。这本书的知识密度很高,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沉闷,是一种非常享受的学习过程。

评分

坦白说,我最近工作压力很大,一直想找一本能让我暂时逃离现实,沉浸在另一个世界的书。这本《清代文学故事‧下册》完美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坐上一条时光机,直接穿越回了那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清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文人雅士的描写,他们的生活方式、社交圈子,甚至是他们的情感纠葛,都写得津津有味。比如,书里描绘了和珅这样一位权臣,他其实也很有文学才华,他的诗词歌赋,他与当时文人的交往,都展现了一个与我们刻板印象中不同的他。这种立体化的呈现,让我觉得历史人物更加鲜活,也更加具有吸引力。每当我翻开这本书,都能立刻进入那个慢节奏、充满人文气息的世界,忘记现实的烦恼。它就像一杯香醇的普洱茶,越品越有味道,让我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和滋养。

评分

这本书的插画真的太美了!我一直很喜欢古籍善本,这本《清代文学故事‧下册》的插图部分完全满足了我对精美古籍的所有幻想。每一页都像一幅精心绘制的工笔画,人物神态栩栩如生,服饰纹样细致入微,就连背景的山水亭阁也充满了古典韵味。我特别喜欢其中描绘《红楼梦》场景的那几幅,曹雪芹笔下的繁华景象,通过画师的妙笔,仿佛穿越时空呈现在我眼前,那些黛玉葬花、宝玉和黛玉共读西厢的场景,真是让人心神俱往。而且,画风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有的线条细腻柔美,有的则笔触粗犷有力,每一幅画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看得出来编者在选图上花了很多心思,绝对是下了功夫的。作为一名对传统艺术和文学都颇有研究的读者,我必须说,这本《清代文学故事‧下册》的视觉呈现,绝对是市面上同类书籍中难得一见的精品,它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可以欣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都能增添不少文化气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