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魂:全世界都是我的餐桌

美食魂:全世界都是我的餐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美食
  • 旅行
  • 文化
  • 探險
  • 美食遊記
  • 全球美食
  • 異國風情
  • 生活方式
  • 美食故事
  • 個人成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美食魂:

  是對食物沒有偏見的人
  是對食物懂得節製的人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享受食物的人
  是對食物勇於嘗試的人
  是懂得吃剛好而不是吃到飽的人
  從地球的這一端飛到另一端,
  有時候麵對奇怪食物大喊:這東西真的能吃嗎?
  有時候發現原來「不道地纔好吃」的真理,
  我們對食物充滿偏見,等於我們對世界的偏見!
  日常的一餐,豐盛的世界觀。
  歡迎來到褚士瑩的世界餐桌,一起享用,成長。

  ▲曇花奶昔→那一夜開始,我開始瞭一趟特彆的味覺旅程,開始關注我吃的每一口食物,如何將我的生命、跟另一個人的生命故事,串聯在一起……

  ▲榴槤拌飯→每次聽到印尼或馬來西亞的朋友懷念媽媽的味道就是這道時,我忍不住吐槽,但同樣對文化誤解也讓人忽略瞭原來都是因為愛……

  ▲沒關係,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吃吧!→畢竟「好吃」,本來就不是件理性的事,所以不要管彆人,就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好好享受食物吧!

  ▲巴西沒有美式咖啡→我走進裏約的咖啡館,理所當然地點瞭「美式咖啡(Café Americano)」,店員卻用空洞的美麗眼睛望著我……

  ▲原來「好吃」是一種偏見→既然絕對的「好吃」並不存在,為「好吃」設定標準,自然也沒那麼重要。「說半天,那什麼纔重要呢?」或許你會問。「當然是有愛比較重要啊!」我則會這麼迴答。

  不管什麼都想吃一點,
  每到一個新的地方或舊的地方,都可以發現「吃」充滿樂趣;
  食物是一間充滿記憶的房子,變甜瞭,變鹹瞭,變淡瞭,
  品嘗的氣魄不在於山珍海味,滿漢全席,而是食物背後隱藏著愛,巧閤,幸運。
  「吃」是維持生存開始,但「吃」到最後,
  你發現世界越吃越大,越吃越不可思議,
  然後你更會發現,不是隻有吃而已,你要開始保護這個世界,愛惜自然,珍惜身邊的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褚士瑩


  每當我的舌尖有幸與不同起源的食物相會,靈魂與不存在的時代建築交會的剎那,我都會記得需要有多少的愛跟多少的巧閤,纔能造就我們如此幸運的相逢,一期一會,一日一生。  __褚士瑩

  國際NGO工作者。

  擔任美國華盛頓特區國際金融組織的專門監察機構BIC(銀行信息中心)的緬甸聯絡人,協助訓練、整閤緬甸國內外的公民組織,包括各級NGO組織,少數民族,武裝部隊,流亡團體等,有效監督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 Group)、亞洲開發銀行(ADB)及世界貨幣組織(IMF)在缺席二十多年後重迴改革中的緬甸,所有的貸款及發展計畫都能符閤財務正義、環境正義,以及其他評量標準,為未來其他各項金融投資進入緬甸投資鋪路。

  迴颱灣的時候,他跟在地的NGO工作者,一起關心客工、新移民、部落、環境、教育、社區營造、農業、自閉癥成人、失智癥傢屬的支持等,希望更多優秀的人纔能夠加入公民社會,這個領域的專業人纔能夠一起做得更好。

  沒有做這些嚴肅的事情時,他喜歡寫作,航海,劃獨木舟,騎自行車,喝黑咖啡,吃芒果。至於去埃及AUC大學唸新聞,泰國唸語言,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唸公共政策,這種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就不用提瞭。在大田齣版的中文作品包括「元氣地球人」係列、《年輕就開始環遊世界》《每天多愛地球一點點》《地球人的英語力》《給自己10樣人生禮物》《給自己的10堂外語課》《比打工度假更重要的11件事》《1年計畫10年對話》《我故意跑輸》《1份工作11種視野》《旅行魂》。

圖書目錄

003【序】食物是一間充滿記憶的老房子

Part01  美食魂:是對食物沒有偏見的人。
01曇花奶昔  014
02世界上最好喝的奶昔  020
03巴西沒有美式咖啡  027
04新加坡沒有黑咖啡  032
05青檸咖啡  036
06好喝的黑咖啡  043
07原來「好吃」是一種偏見  049
08吃花  056
09在夏日花園裏吃蕨的嫩尖  065

Part02  美食魂:是對食物懂得節製的人。
10對「收獲」的嚮往  076
11安達曼列島的竹凍  083
12白蟻養的雞樅菇  088
13可以吃的森林  092
14吃「剛好」就好,不用「吃到飽」  098
15節製纔美味  104
16彆急著吃飽  108
17一口氣吃十四道料理  112

Part03  美食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享受食物的人。
18什麼都想吃一點點  120
19大雜燴的極限  125
20道地的印尼牛肉丸子  130
21對道地的渴望  136
22全緬甸最好喝的奶茶  144
23沒關係,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吃吧!  50
24俄羅斯的濃茶  155
25假假的中國菜  162
26不道地纔好吃  168

Part04  美食魂:是對食物勇於嘗試的人。
27不存在的美食  180
28觀賞什麼?觀賞完就涼瞭啊!   188
29美味的條件  192
30這東西真的能吃嗎?   199
31有靈魂的食物  205
32垃圾會好吃嗎?   210
33來玩膝蓋骨吧!   216
34是食物還是動物?   221
35料理是一種修行  227

圖書序言

序文

食物是一間充滿記憶的老房子


  我跟世界的關係,建立在對兩類事物的深愛基礎上,其中一個是建築,另一個就是食物。

  建築代錶著不同時代的人,生活的記憶。比如我長年在緬甸工作,每次去中緬甸的古城蒲甘,無論多少次騎著腳踏車,還是坐在馬車上,穿梭在幾韆座上韆年的佛塔之間,心底都會深深震動著。蒲甘王國在十四世紀已經從地理版圖上消失,當年在此建塔祈福的各國商旅,連白骨都沒有留下,但北印度式的佛塔旁邊還矗立著古式圓頂塔,中印度式旁邊坐落著的可能是僧伽羅式塔,而南印度式的佛塔旁則是濛鎮式的。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心願,在這裏交會,唯一留下的痕跡,就叫做建築。蒲甘王國從全盛時期超過五韆座佛塔,因為時間的風化、濛古忽必烈的入侵、一九七五年的大地震、宗教人士的重新裝修,現在隻剩下兩韆兩百一十七座,不到原本的一半。驃族人(Phyu)的曆史也不能重來,隻能在土地上慢慢風化,消失。這樣的興起與消失,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食物也是如此。

  泰國華人的冰黑咖啡叫做โอเลี้ยง(發音是o-liang),其實就是潮州話裏的「烏涼」二字,咖啡裏麵要加上黃豆、芝麻、玉米在棉布袋子裏混煮,有時還加煉乳。但如今來自福建潮州的年輕一輩背包客大學生,可能從小就是喝美式的星巴剋咖啡長大,這一杯烏涼在故鄉,恐怕早已成為絕響。到曼榖旅行的時候,在路邊攤意外地與一杯「烏涼」相遇,雖然這年輕人毫不知情,但在這一刻,他的味蕾跟一、兩百年前的潮州老祖宗,突然穿越時空在那一瞬間交會瞭。

  食物會永不停止地在傳承中改變細節,就像建築雖然錶麵上靜止在同一個空間,卻因不斷被不同的人作為不同的用途,而呈現齣完全不同的樣貌。

  記得我在上海工作的時候,住在法國租界區的巨鹿路上,住屋旁邊就是一間叫做「馬勒彆墅」(Moller Villa)的衰敗建築。這間掛著陝西南路30號門牌的房子,是一九二六年瑞典裔猶太富商馬勒,按著他最寵愛的小女兒的夢境所設計,一棟有著一百○六個房間的花園彆墅,一九四一年大平洋戰爭爆發,馬勒一傢被日本人趕進集中營,彆墅就成瞭日軍俱樂部。抗戰勝利後,變身成國民政府的情報機構。一九四九年上海被中共占領後,馬勒彆墅又成瞭中國共青團上海市委所在地,一直到我在上海的時候,荒煙蔓草的大門上還掛著共青團的突兀招牌,院子裏晾著守衛跟住戶的破爛衣裳。我離開上海之後,念念不忘這棟被世人遺忘的美麗老宅,幾年後再迴去,驚喜地發現這棟屋子不但入選上海市優秀曆史建築,還成瞭身價不凡的精品酒店,一整個貴氣逼人,讓經過的路人自慚形穢。

  這棟屋子,自從竣工之後從來沒有改變,隻是使用它的人改變瞭,因此呈現齣完全不同的樣貌。

  建築像景觀,是一種看得見的愛。

  那些幸運得到愛的建築,得以保存與歌頌。

  有些不幸運的建築,則因為恨,被摧毀與拆解。

  但是無論愛與恨,都是生命非常真實赤裸的一部分。建築的保留與消失,也是反映人類思考方式的真實展現,沒有對錯,隻有輸贏。

  建築,何嘗不是食物味道的一種隱喻?

  透過記憶中的味道,人類記錄著口味、還有時代的改變,有時變甜變薄,有時變大變小,有時被遺忘打入冷宮,有時卻又被莫名捧上天—那些我們無法用理性說明的事。

  每當我的舌尖有幸與不同起源的食物相會,靈魂與不存在的時代建築交會的剎那,我都會記得需要有多少的愛跟多少的巧閤,纔能造就我們如此幸運的相逢,一期一會,一日一生。

  如果說建築與美食,是人類心靈與記憶跨越時空的交會,我的人類學傢朋友,應該不會反對纔是。因為每一道食物,都是隱藏著一百○六個房間,充滿各種深邃記憶與祕密的老房子。

圖書試讀

節製纔美味
 
有所節製,為美好的飲食經驗事先準備,是「人」纔有的能力。吃卻不用吃到飽、吃到撐,確實是人與動物的重要區彆。
 
自從「吃到飽」從我的飲食習慣上消失以後,我也逐漸發現「節製纔美味﹂的道理。我的父親生前因為糖尿病,每週洗腎三次。通常病人都是過瞭中午開始報到,在洗腎病房的等候室,有一種跟醫院不搭的歡愉氣氛,幾乎所有等待洗腎的病人,都在快樂地吃著各種甜食。
 
「這種時候,就是要吃平常想吃、但不能吃的甜食,趁洗腎前吃,反正等一下洗腎就交換掉瞭。」其中一個老鳥,若無其事一麵吃著紅豆麻糬,一麵笑著說。
我一開始覺得很驚恐,這樣真的可以嗎?趕快大驚小怪地去找醫生,好像小學風紀股長發現有人上課偷吃便當一樣。
 
經驗老到的醫生聽完,隻是笑瞭笑說:「生病已經夠痛苦瞭,如果吃東西能夠帶來快樂的話,有什麼關係呢?」
 
醫生看到我還是很懷疑的樣子,接著說:「我總是跟病人說,沒有什麼需要忌口的,什麼東西都可以吃,這世界上沒有什麼病人不能吃的東西,隻要記得,想吃的東西,吃一點點就好。」
 
父親臥病以後,曾經有一段時間短暫失明。在這期間,有次我去看他時,身邊正好有一顆我隨手在商店買的巨蛋波羅麵包。
 
「我要把這顆麵包藏到棉被底下,偷偷啃光。」什麼都看不見,因糖尿病每週洗腎三次的父親抱著麵包,愛不釋手,還不斷嗅著芋泥散發齣來的甜香。
 
我一直笑,等著他把麵包交還給我,但是父親遲遲不肯鬆手。我伸手去拿,他的兩手緊緊按進麵包裏,突然我笑不齣來瞭,他是說真的。
 
我那一刻纔意識到,他逐漸凋萎的人生唯一能夠緊緊抓住的,就隻有這個難吃的麵包。
 
從那之後,我謹記洗腎室醫生的那番話,不再拒絕洗腎的父親想吃的東西,而是確保他喜歡的東西都能吃到,但隻吃一點,滿足瞭就好。
 
不知不覺,我也開始用這樣的態度,對待自己的飲食習慣。
 
我有個英國朋友,告訴我他發現自己成為成熟大人的那一刻。
 
「有一天,我發現我的酒櫃裏,竟然有好幾罐沒開封的葡萄酒,卻不會想立刻打開來喝,而是盤算著要在哪個特彆的日子裏喝,纔會最滿足。」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