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腳:看見證嚴法師的慈悲與智慧〈珍藏版〉

隨師行腳:看見證嚴法師的慈悲與智慧〈珍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每一天,我們一舉手、一投足都是在消耗時間;
若是懂得把握,將秒秒都換成善行,便可為自己纍積福德。
――證嚴法師
 
  二○一六年適逢佛教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五十週年,隆重推齣《隨師行腳:看見證嚴法師的慈悲與智慧》攝影文集。

  走過五十個年頭,慈濟功德會的發展過程纍積許多曆史照片,背後記錄的不僅僅是人生當下,更是一個個感人的事件與艱難的考驗。

  阮義忠自二○○○年起跟隨證嚴法師,於全颱行腳時擔任攝影工作,以精湛技巧,記下證嚴法師與慈濟會眾的寶貴瞬間;袁瑤瑤以動人文字,替每個瞬間做齣精湛註解。

  剎那即永恆,恆持五十年的一念心,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延續至下一個五十年。全書精選八十三篇文章與八十九張照片,是證嚴法師的寶貴身影,也是慈濟大藏經的珍貴史料。《隨師行腳:看見證嚴法師的慈悲與智慧》不僅僅是一個佛教慈善團體的發展曆史紀錄,更是人間善美的最佳詮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阮義忠(Juan I-Jong)


  一九五○年齣生。四十年來先後齣版《人與土地》、《颱北謠言》、《四季》、《告彆二十世紀》、《恆持剎那》等十本攝影集,並在世界多國舉行個展。作品為法國巴黎現代美術館、尼普斯攝影博物館、水之堡攝影藝廊、英國維多利亞暨亞伯美術館、颱北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典藏。論著《當代攝影大師》、《當代攝影新銳》、《攝影美學七問》被視為華人世界的攝影啓濛書;所創辦的《攝影傢Photographers International》雜誌被譽爲攝影史以來最具人文精神的刊物之一。一九八八年至二○一四年於颱北藝術大學美術係任教。一九九九年颱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後,為慈濟希望工程援建的五十所學校作重建紀錄,並與夫人袁瑤瑤閤作為慈濟誌工作傳。二○○七年獲頒颱灣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人文奬。二○一三年獲頒第一屆全球華人傳媒大奬「攝影文化貢獻奬」。二○一五年獲頒《生活》月刊年度「國傢精神造就者」榮譽。

袁瑤瑤

  一九五四年生於颱灣省颱南市。一九七六年畢業於靜宜文理學院外文係。一九七七年與阮義忠結婚,一九八一年兒子阮璽齣生。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九二年於貿易公司擔任英文祕書,翻譯大量攝影資料及書籍,其中《當代攝影名傢暗房技巧》、《安瑟‧亞當斯迴憶錄》、《黑白攝影的技術與藝術》、《攝影的發展與市場》的中文版由攝影傢齣版社發行。一九九○年至二○○四年與阮義忠共同創辦攝影傢齣版社、攝影傢雜誌社。二○○三年至二○一五年與阮義忠閤作《慈濟月刊》之「隨師行腳,攝影筆記」專欄、慈濟誌工列傳《看見菩薩身影》,負責撰稿。二○一三年至今,隨夫婿至大陸各大城市講座、教學。

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序 ◎ 阮義忠
 
心如春田
開展慈濟新年輪
勤行道,人間路
活功德
添丁
大圓鏡智
五代同堂的濃濃年味
萬物親大地
到處可過年
心如春田
視訊拜年
菩薩在雲端,靈山在高空
 
安定的力量
第一道曙光
安定的力量
全然無我,至大禮敬
慈濟是怎麼來的
跟緊足跡學簡單
令人驚喜的訪客
發心如初
師徒對話
齣傢功德
眷顧
如來齣世大因緣
時間的長河
在分秒、方寸中感恩
不適應社會,無法度人
 
真實道,人間路
唯有愛
盡人事,聽天命
慈航啓動
人生無常,國土危脆
在苦難中長養慈悲
一脈相承
用智慧付齣
嚮善的可能
人人的世界都明亮
有情天地
慧命師父給
真實道,人間路
菩薩世界的美妙
 
大愛遍娑婆
火車裏的上人
秒的軌跡
三個好
業障如何消
提天下的菜籃
大愛遍娑婆
初發心
關於三

法如流水無空隙
被需要的人
碰到無常怎麼辦
調人心調自然
身教
循步前進
捨小取大實行道
 
環保之道
無言的感恩
環保站像莊頭
剋難救眾生
無處不可說法
環保之道
老兵
開闊人生
從自己齣發
歡喜到不會講
所有東西都有用
 
耕一池蓮花
佛陀精神在人間
大愛世界
未來的「因」,過去的「果」
一性圓明自然
水懺演繹
留下感人的曆史
師父永遠在心中
靈山法會不散
耕一池蓮花
逆風而上
教育像種樹
上人在我們後麵
「傢人」華會
如沐春風
剋己復禮的氣象
親師
樹立校風
禮就是理
未來的傳法人

圖書序言



  拍照四十多年,我一嚮最在意的就是錶達日常生活中的感動與啓發。迴首來時路,深覺自己的人生與創作道路有一座極其重要的分水嶺――那就是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發生的颱灣集集大地震。

  當時我正在籌備一個十分盛大的展覽,取名為「告彆二十世紀」,包括〈失落的優雅〉、〈正方形的鄉愁〉、〈有名人物無名氏〉、〈手的祕密〉等四個主題,親手放大瞭兩百多張巨幅照片。展覽開幕前的兩週,處於興奮狀態的我被這突如其來的大浩劫重重地撼動瞭。

  我的攝影作品幾乎都是關於颱灣農業社會的平凡人物,背景就是那純樸的鄉村、沒有被濫墾破壞的土地。那是人與人互相信任、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黃金年代,我所記錄的就是好人、好山、好水。然而,那些美麗的地方卻是災情最嚴重的所在。在那個當下,把它們過去的美好影像當藝術品陳列,實在於心不忍;想來想去,隻有把作品義賣賑災,展覽纔辦得下去。

  就在那時,我跟慈濟結瞭緣。為瞭拍攝慈濟重建災區學校的募款短片,大愛電視颱找我去與師生們互動。受邀期限隻有一個月,被所見所聞感召的我卻自行將工作計畫延長到兩年多,一一走遍「希望工程」援建的五十所學校,從師生們在帳棚上課,到孩子們從新建的學校畢業。

  慈濟誌工無私的大愛、全然的付齣,開瞭我的眼界、啓瞭我的心門,更讓我對佛教慈濟基金會的創始人證嚴上人産生瞭無比的敬意與好奇。二○○○年的一月一日,我首次有幸隨法師行腳。那是我刻意挑的「跨世紀的一日」。

  隻要有緣,就不怕緣來得遲。不久後,我與內人袁瑤瑤開始有機會偶爾隨師,雙雙皈依後,漸漸成為證嚴上人齣門行腳時的固定隨師成員,一跟就是十來年,親眼見證瞭他的慈悲與智慧。我拍照,她寫文章,每個月將親近上人的心得發錶於《慈濟月刊》的「隨師行腳,攝影筆記」專欄。本書即二○○三年到二○一五年的專欄摘選。

  曆史上有許多偉大的人物,或以思想,或以力行啓迪、影響、造福著一代又一代的後人。而證嚴上人不啻為思想與實踐的完美結閤,既是宗教傢、慈善傢,又是瞭不起的教育傢。我們夫妻得以常年跟隨,不敢自恃福大,隻有無限感恩,僅能自許將師父濟世救心的精神理念消化一、二,傳播給更多有緣人。

  兩年多來,由於經常往返兩岸,在大陸各大城市講學,又有許多攝影活動及新書發錶,無法每月隨侍上人之側,實感歉疚。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欣逢慈濟五十周年慶,特以本書作為獻禮,祈願師父法體安康、法輪常轉,慈濟法親福慧雙修。

阮義忠

圖書試讀

慈濟是怎麼來的
 
二○○三年十月三至五日的「全颱委員慈誠閤心精進三日」,是非常特彆的活動。不僅因為這是靜思精捨自一九八八年暫停打佛七後,首度舉辦的「法華經佛會」,也因為學員都是追隨上人最久的,負有承先啓後的重任。
 
四日從颱北搭早班機來花蓮,一踏進山門就聽到渾厚的誦經聲,大殿滿是肅穆拜佛之人。稍後得聞上人首日開示的錄音帶,句句感人肺腑、扣人心弦。
 
老人傢開宗明義,要弟子們清楚記得慈濟是怎麼來的,將所聽、所學銘刻心版,傳給未來的代代慈濟人!
 
「我們的佛七是從靜思精捨啓用那天開始的。大殿纔蓋好,大傢趕工打掃搬進去,因為寮房也在這裏。」上人細說從頭,將數十年一路戰戰兢兢走來的坎坷娓娓道來:「一九六九年農曆三月二十四日,天沒亮,我們開始瞭佛七的第一支香,所有人算算不到十個。」
 
從這一年開始將近二十年間,精捨幾乎年年打佛七,並把每年的三月二十四日訂為慈濟日。這一天也是上人的母難日,上人說,自己在齣生不久後,就過繼給瞭親叔叔。
 
「以前的人很保守、很守規矩,孩子如果給瞭人,就不能再認生傢的人。懂事以後,我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親生父母,想上前說一句話而不可得。」
 
從小到大,上人始終有父母恩未報的情懷,齣傢受戒後在普明寺後麵的小木屋住瞭六個月,每天看經、抄經,清晨一、兩點起來禮拜《法華經》。
 
「在小木屋裏,我的心靈得到解脫,覺得這是我的時間、我的空間,我要把握機會。每個月二十四日,就是我燃香供佛、報父母恩的時候。
 
我那個時候很窮,連吃飯都有睏難;有時從花蓮市區迴來,連一塊半的車資都沒有,就用走路的。生活那樣刻苦,根本買不起任何花果來供佛,惟有用父母賜給我的身體。天未亮之前,我在自己的身上燃香供佛……」
 
精捨開始打佛七後,人數年年增加,大殿逐漸無法容納,便在戶外搭帳棚;天氣太熱,便把冰塊放在大風扇前吹。那時上人事情沒那麼多,所以能很專心地照顧大傢,對行住坐臥以及學佛規儀要求非常嚴格,甚至會到寮房突擊檢查。
 
每年佛七打完,有人想皈依,上人的條件就是「佛心己心,師誌己誌」,必須內修外行。「行住坐臥、語默動靜,都能顯示內心是否在修行。心如果記得,行動就會如規如矩。若要堅定菩薩心誌,威儀必定要固守。」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