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必得挨饿才能成为一位艺术家!
数位时代改写了创作生态,主动出击,让粉丝军团找到你。
这样真的会饿死吗?
◆不想进公司上班,想搞创作维生?
◆才发现自己有创作天分,好想做作品?
◆很想把兼职创作升级为全职事业? 谁说创作就一定得勒紧裤带?但若只是端着作品,眼巴巴等着慧眼独具的经纪人看上你,那裤带勒多紧都没用。
许多创作者都曾在「想要以创作谋生」和「相信它可能实现」两种心态之间紧张拉扯:心理素质够不够坚强、作品怎么被看见、怎么找到买家……一个人好像无法既创作又卖作品。
但网际网路时代的潜力与可能性,却已经改写了创作者的发展路径。本书作者以其特殊的经历──不是所谓的「天生艺术家」,投入创作的起步很晚,也没受过太多正式的训练,却可以全职创作者的身份赚取优渥的收入──提供读者越过传统守门人(经纪人)、直接面对买家的各种建议与做法:
◆如何拍好作品的照片、在网路平台上做最佳展示?
◆如何忠于自己、写出动人部落格,让人们知道你在做什么?
◆如何挑选适合的平台贩售作品?
◆如何完美的包装好作品、送到买家手上?
◆如何与出版社谈授权?如何向艺廊毛遂自荐?
◆如何策划个展?如何撰写创作自述?
◆如何找经纪人,或不找经纪人?
作者整备了必要工具,让你以自己的标准来定义成功;你不必再等着被物色、被挑选,只为了某些特定喜好。你可以建立自己的全球数位艺廊,培养一大批疯狂粉丝,每个人都是你服务的对象……最后,你通常都不必找他们,而是他们来找你!
【给未来艺术家的一段话】 在成为一个艺术家前,想想「艺术家」对你而言是什么?我喜欢以「身份」而非「职业」去看待我正在做的事情。
身份的建立过程包含了内与外两个面向:向内是你怎么发现自己的本质,向外是与他者互动中,确立前者。因此当今艺术创作,如何让自己和作品保有灵活的对话情境是重要的。艺术家是个身份,你必须走向自己,也同时走向人群。——牛俊强,当代艺术家
生在台湾的艺术家们,很不幸的这里没有像样的官方美术馆/学院/媒体/评论/策展/研究/画廊/艺术市场……,但没关系,我们有着充满创造力的心灵,可以借着新的观念和技术,卷起衣袖重新塑造艺术世界,而这本书会是发展职业艺术生涯颇实用的参考资料。——吴季璁,艺术家
艺术家是一个职业身份,也许你不想主动去街头拉客,但你得在当有人走过来询问你的名字时,能够立刻拿出自己的名片,并且随时准备好一个可长可短的自我介绍。机会常常就是这样来的。——庄志维,新媒体艺术家
艺术的无用在于它的精神性,艺术的有用在于它的影响性!
每个时代的艺术家都在找寻这时代的艺术精神,也同时在找寻这时代的艺术生存之道。——郭奕臣,艺术家
各界推荐 如果你想靠艺术维生,最好尽可能从这本书中偷走每一个点子。——奥斯汀.克隆,《点子都是偷来的》作者
丽莎.康顿努力想拆穿这项过时而具有毒害性的说法:「赚钱营利和艺术创作是完全相悖、无法并存的成果,要做到这件事就毫无例外地得对另一件事妥协让步。」这也是重挫创作者自我意识的主要原因。从心理建设到实务执行,康顿为初出茅庐的艺术家们装备了各种必要工具,让他们以自己的标准来定义成功,然后根据个人的主张来缔造成功。——玛丽亚.波波瓦,数位媒体BrainPickings创办人和编辑
《一人艺术无限公司》是一份启示。长久以来,终于有一项资源能够帮助创意人清楚表明自己的美学价值,成功建立自己的事业品牌,同时管理自己的艺术家收入。丽莎.康顿以高明的洞察力,揭示了想开创、发展和维持一项坚实稳固、策略灵活和获利可期的艺术事业所需要付出的一切努力。无论你是刚踏入这个领域、正在草创事业,或是想让习以为常的职涯更臻发展成熟,你都会从这本由当前最成功的艺术家之一所撰写的全新作品中,得到无穷的启发与激励。——黛比.米曼,「纯银」品牌顾问公司负责人、美国视觉艺术学院品牌研究硕士学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