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后汉书的100个故事

关于后汉书的100个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后汉书
  • 历史故事
  • 历史人物
  • 东汉
  • 历史传记
  • 古典文学
  • 中国历史
  • 历史读物
  • 文化经典
  • 故事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起于刘秀起兵,终于献帝禅位,
东汉195年的兴亡成败、人物悲喜,尽在100个故事里。
 
  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
  把历史当故事来读,
  就是讲历史人物的工作、生活、爱情和八卦趣事。
 
  流水线上的短命帝王,治世和乱世里的文臣武将,
  轮番登场的外戚和宦官,游走在生死边缘的非常女人,政治夹缝里的文化绽放……
  一个个关于政治、关于军事、关于阴谋、关于爱情、关于文化的故事,
  有的令人发笑,有的令人沉思,有的令人惊讶,有的令人惋惜。
  情节曲折生动,语言流畅风趣,时不时调侃一下,
  真可谓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
 
  对于一个存在过两百多年的王朝来说,无论怎样评价都无法准确地记录曾经所发生的事情,只有《后汉书》里的一段段故事留给后世,或启迪、或借鉴。
 
  有人说,东汉是个悲情的王朝,因为前有西汉的壮丽,后有三国的耀眼,整个东汉完全被这一头一尾给掩盖了;也有人说,东汉的政治是历史上最混乱的政治,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皇帝一个个都沦为了傀儡,党锢之争搞得乌烟瘴气。

  然而,对于一本具有传承性的史书来说,在当今快节奏阅读习惯下,人们未必能够仔细品读。

  故此,作者从全书中甄选出一百个重要的故事,无论是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还是闲余生活的调剂都是有益的。

  这也是《后汉书》在二十一世纪的另一种意义。
江南旧事与风物志:一座城市的呼吸与记忆 引言: 本书并非史籍的严谨考据,亦非宏大叙事的波澜壮阔。它更像是一本泛黄的笔记,记录了江南一座古老城池——姑苏(化名)——在近现代百年间的琐碎日常、人情冷暖、以及那些被时光冲刷却依然鲜活的风物。我们聚焦于市井烟火,探寻那些隐藏在青石板路、斑驳的黛瓦白墙、以及吴侬软语背后的生命韧性与文化脉络。这不是一部关于帝王将相或重大事件的编年史,而是一部关于“活过”的证据。 第一章:水巷深处的低语——姑苏城的地理与肌理 姑苏,依水而建,水是这座城市的血脉。本章细致描绘了姑苏城的空间结构,从横穿城区的京杭大运河支流,到深入居民生活的蛛网般的水巷。我们深入探访了十条最具代表性的水巷,如“香樟巷”与“米行弄”,记录了它们名称的由来,往往与古代的漕运、手工业的兴衰紧密相关。 巷道中的尺度美学: 探讨了江南建筑的“退让”哲学。房屋紧贴水岸,但不完全占据,留出晒衣、停船、甚至邻里闲谈的空间。这些空间的尺度,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平衡。 渡口与摆渡人: 记录了二十世纪中叶,城中近百个渡口的功能与日常。讲述了几代摆渡人的故事,他们不仅是交通的提供者,更是邻里间信息的传递者和情感的见证者。一次清晨的摆渡,可能载着新嫁娘、药材,也可能载着被时代洪流裹挟的失意者。 第二章:米与薪的哲学——市井生活的日常纹理 民以食为天,姑苏的饮食文化是其生命力的核心体现。本章不着眼于宫廷菜肴的精致,而是细致描摹了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烟火气。 清晨的“头汤”: 详细记录了清晨第一锅馄饨汤的熬制过程,从选料到调味,这碗汤的味道如何定义了一天的开始。我们走访了三家坚持使用传统方式熬制骨汤的老店,他们的秘诀往往藏在那些被反复使用的老锅和慢火之中。 季节的餐桌: 重点描绘了春天的糟货、夏日的薄荷糖水、秋季的桂花糕与冬日的腌制品。这些食物不仅是果腹之物,更是季节更迭的无声宣告。例如,对苏式糕点中“松仁小肚”的制作工艺的追溯,揭示了古代手工业者如何利用有限的食材创造出复杂的口感层次。 集市的声响: 重现了老城厢“十全街”集市的喧闹场景。记录了鱼贩的叫卖声、蔬菜的独特气味,以及不同行当(如磨剪子的、收破烂的)彼此之间的默契配合,描绘出一幅活态的商业生态图景。 第三章:器物的情感——手工艺人的坚守与传承 姑苏自古是手工艺的重镇,但本章关注的并非博物馆中的珍品,而是那些日复一日被使用的、带有生活痕迹的“器物”。 苏绣之外的“针脚”: 探讨了普通百姓服饰和家居用品上刺绣的实用性与装饰性结合。采访了几位年迈的家庭妇女,她们在灯下缝补旧衣的场景,讲述了每一针一线中蕴含的对家庭的期许与无奈。 竹篾的韧性: 关注竹编匠人。记录了一位传承了五代人的竹编家庭,如何从制作大型的米篓、鱼篓,逐渐转向制作精致的灯罩和收纳盒,以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他们面对机器化生产时的挣扎与适应,展现了传统技艺的脆弱与坚韧。 旧家具的“过继”: 收集了关于老家具流转的故事。一把樟木箱子如何从一个大家族嫁妆,流落到小店作为储物柜,再被一位喜爱老物件的年轻人购回,重新赋予其意义。这些器物,成为了家族记忆的无声载体。 第四章:戏台下的悲欢——民间曲艺与俚语 文化生活是城市的灵魂,姑苏的民间戏曲和语言习惯,是理解其民族性格的钥匙。 花腔与腔调: 深入研究了昆曲在平民阶层的传播方式。许多普通百姓并非欣赏完整的剧目,而是热衷于流传在茶馆和酒肆中的“小段”或“散板”。记录了几位社区票友的排练日常,他们的演唱,是生活压力的出口。 “打油诗”与市井哲学: 收集并分析了当地流传的各种顺口溜、打油诗以及俗语,例如“宁吃开水泡饭,不吃硬心肠官”,这些语言片段是民众对社会现实最直接的幽默化表达。 节日的仪式感: 以端午、中秋、冬至为例,详细描述了姑苏城如何在不同节日中,保留并微调其特有的民间仪式,如端午节的“沐汤避邪”以及冬至夜的“搓圆子”,这些仪式性行为强化了社区的凝聚力。 结语:时间的沙漏与回声 本书的最后,我们回望那些在水巷中行走过的人们。他们经历了战争的阴影、建设的热潮、以及全球化的冲击。他们没有留下宏伟的丰碑,但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劳作、对美食的坚持、以及对邻里的关照,构筑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城市侧影。这些故事,是关于生存、适应与铭记的微小史诗,它们共同构成了姑苏这座城市永不褪色的底色。翻过书页,仿佛依然能闻到雨后青苔和老茶馆里飘出的淡淡茶香。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江辉


  史学硕士,以研读历史为喜好,以剖析历史为主业,现从事史学研究工作。

  自小对历史充满兴趣,从事史学研究后曾在相关杂志上发表过多篇史论文章,近几年来潜心研究"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着有《关于史记的100个故事》等,期望给大众树立「悦读」的历史观。

图书目录

前言 .......................... 002
自序 .......................... 004
第一章 历史洪流中的帝王
故事1. 庄稼汉的逆袭人生—光武帝舂陵起兵 ........ 012
故事2. 抽签来的好运—刘盆子称帝 ............ 015
故事3. 皇帝不是好当的—公孙述兵败族灭 ......... 018
故事4. 好母生好儿—尊重师长的汉明帝 .......... 021
故事5. 写得一手好字—汉章帝独创「章草」 ........ 024
故事6. 外戚手里难夺权—汉和帝的自治之路 ........ 027
故事7. 不满周岁的百日皇帝—汉殇帝因此得名 ....... 030
故事8. 父凭子贵—被废太子遭诬陷 ............ 033
故事9. 唯独成全父亲 —内忧外患的汉安帝 ......... 036
故事10. 阎显兄妹的政治秀—汉前少帝自身难保 ....... 039
故事11. 宦官的傀儡—汉顺帝的屈从 ............ 042
故事12. 两岁能执政?—汉沖帝的黄泉路 .......... 045
故事13. 此跋扈将军也—汉质帝童言无忌 .......... 047
故事14. 厕所政变为红颜—汉桓帝为爱诛权臣 ........ 050
故事15. 后宫里的「开裆裤」—汉灵帝荒唐取乐 ....... 053
故事16. 皇帝也做不了主—汉少帝无法自主的人生 ...... 056
故事17. 末代皇帝落难记—汉献帝不甘做傀儡 ........ 059
故事18. 别开生面的送别仪式—学驴叫的曹丕 ........ 062
第二章 开国与守成中的武将文臣
故事19. 只动口舌不动刀兵—岑彭劝降朱鲔 ......... 066
故事20. 躲不过的对手—延岑投降灭族 ........... 069
故事21. 将军还是好厨子—冯异与刘秀的好交情 ....... 072
故事22. 请不要「网开一面」—吴汉的临终遗言 ....... 075
故事23. 贤妻有贤戚—阴兴与刘秀的秦晋之好 ........ 078
故事24. 人红遭嫉妒—身死蒙冤的马援 ........... 081
故事25. 云台第一将的失败—邓禹的污点 .......... 084
故事26. 一人胜过百万兵—「战神」耿弇 .......... 087
故事27. 预言里的富贵—李通辅江山 ............ 090
故事28. 无颜守印绶—马成平夷无功 ............ 093
故事29. 渠成水不流—王梁开渠失败 ............ 096
故事30. 搏命无大功—不远征的贾复 ............ 099
故事31. 反被聪明误仕途—陈俊怀才不遇 .......... 102
故事32. 选择的代价—傅俊回乡殓亲属 ........... 105
故事33. 比不过的智商—寇恂智取高平 ........... 107
故事34. 失联没什么大不了—坚镡孤军守南阳 ........ 110
故事35. 和胡人较上了劲—王霸越界打强盗 ......... 113
故事36. 抄文书不是我的志向—班超西域修好 ........ 116
故事37. 不要母亲和老婆—李忠公而忘私 .......... 119
故事38. 来去也潇洒—朱祐功成身退 ............ 122
故事39. 回到故乡去炫耀—景丹封地波折 .......... 125
故事40. 最后倒下的旗帜—李固亡,精神亡 ......... 128
故事41. 生错了年代—李膺的党锢之祸 ........... 131
故事42. 难以争辩的命运—杨秉辩护无果 .......... 134
故事43. 大丈夫当扫除天下—陈蕃收拾残局 ......... 137
故事44. 慧眼识木头—蔡邕救琴 .............. 140
故事45. 乞丐进化论—曹嵩位列三公 ............ 142
故事46. 赤壁之战的幕后操盘手—鲁肃坐观成败 ....... 145
故事47. 区区寒舍有高人—诸葛亮躬耕自娱 ......... 148
故事48. 聪明反被聪明误—杨修之死 ............ 152
第三章 不是外戚掌权,就是宦官乱朝
故事49. 政治暴发户—窦宪绝处逢生 ............ 156
故事50. 皇帝年幼谁当家—邓氏的权力之路 ......... 159
故事51. 当个皇帝不容易—刘懿与阎氏戚族的交易 ...... 162
故事52. 太监推来个汉顺帝—宦官粉墨登场 ......... 165
故事53. 不顾身分的结盟—梁商明哲保身 .......... 169
故事54. 东汉的十年黑暗—梁冀的跋扈统治 ......... 172
故事55. 容不得外戚再放肆—汉桓帝封侯宦官 ........ 175
故事56. 外戚与宦官的鹤蚌相争—袁绍渔人得利 ....... 179
故事57.「和平期」的到来—汉灵帝的荒唐剧 ........ 183
故事58. 最差劲的计策—何进死,天下乱 .......... 186
第四章 天下乱世,群雄割据
故事59. 兄弟的背叛—隗嚣的致命败局 ........... 190
故事60. 忍不了的委屈—彭宠自立为王 ........... 193
故事61. 没了粮食丢了兵—刘永部将造反 .......... 196
故事62. 要不得的野心—张步东山再起 ........... 199
故事63. 占了皇室血统的便宜—卢芳继承宗庙 ........ 201
故事64. 用全家性命来赌气—公孙瓒兵败自焚 ........ 204
故事65. 斗气不是好兄弟—刘虞恩怨难了 .......... 207
故事66. 把握不住的机遇—刘表难有作为 .......... 210
故事67. 引狼入室—刘璋乱世难倖存 ............ 213
故事68. 宁为曹公奴,不为刘备客—张鲁择主 ........ 217
故事69. 一会儿仇人,一会儿亲家—张绣袭曹也降曹 ..... 220
故事70. 自导自演,逆转人生—袁绍名动天下 ........ 223
故事71. 众叛亲离的结局—袁术的称帝丧身 ......... 225
故事72. 英雄难过美人关—吕布乃一介武夫 ......... 228
故事73. 名将再强,也难防暗箭—孙坚的陨落 ........ 232
故事74. 可怜霸王命不长—孙策脱离袁术 .......... 234
故事75. 赤壁大火稳江东—孙权与刘备的联盟 ........ 237
故事76. 君无实权—董卓的政治投机 ............ 240
故事77. 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的阴谋 ........... 243
第五章 红颜浮生录
故事78. 不一样的废皇后—郭皇后的政治姻缘 ........ 248
故事79. 万千宠爱于一身—娶妻当得阴丽华 ......... 251
故事80.「不留名」皇后约束外戚—马家有位三小姐 ..... 254
故事81. 开外戚专权之先河—窦太后横刀夺爱 ........ 257
故事82. 都是嫉妒惹的祸—阴皇后巫蛊之祸 ......... 260
故事83 .「灰姑娘」成长记—邓太后的逆袭 ......... 263
故事84. 到底是亲哥哥—梁太后与她的外戚集团 ....... 266
故事85. 给女人定规矩的女人—班昭与《女诫》 ....... 269
故事86. 不爱华服爱穷郎—桓少君简朴从夫 ......... 272
故事87.「丑女」也有春天—孟光人丑心不丑 ........ 275
故事88. 要钱不要命—最贪董太后的敛财之路 ........ 278
故事89. 被抢去做老婆—蔡文姬的三次婚姻 ......... 281
故事90. 再婚不如要我命—皇甫规妻大骂董卓惨被杀 ..... 284
故事91. 半途而废可不行—乐羊子妻的人格魅力 ....... 286
故事92 . 可怜佳人迟暮—红颜薄命的甄宓 ......... 288
第六章 政治夹缝里的文化绽放
故事93. 废物利用的成就—「蔡侯纸」的发明 ........ 292
故事94. 科学的集大成者—「木圣」张衡 .......... 295
故事95. 藏在朝廷的文学家—断代史从此兴起 ........ 298
故事96. 经学家的政坛风波—马融剃发流放 ......... 301
故事97. 留下一句座右铭—崔瑗坐牢始末 .......... 304
故事98. 中国有了「汉字学」—许慎「说文」又「解字」 ... 307
故事99. 夜梦金人向西去—佛教传入中国 .......... 310
故事100. 老师也有年轻时—贾逵隔篱偷学 ......... 313

图书序言

前言

  《三国志》作者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三国蜀《后汉书》是南北朝时南宋人范晔所着。虽然在范晔着《后汉书》之前,已经有好几个版本的《后汉书》问世,不过受连年战乱的影响,保留下来的书籍史料并不多。而范晔则集百家观点并以班固的《汉书》做蓝本,写成了《后汉书》。

  由于范晔本人思想开明、进步,因此在《后汉书》的写作方式上虽以班固的《汉书》为主要参考,但又不像班固那般以「正统」形式记戴。加上范晔生活在一个骈文逐步兴盛的时代,而史汉的优良传统也并未中断,因此,《后汉书》的语言是融骈散于一炉。从梁启超建议读史自《后汉书》为始这点来看,就足以证明《后汉书》的语言特色了。

  除了写作手法比较有特色以外,范晔在思想上亦与其他史学家有所不同。他敢于揭发和抨击封建统治者的暴政以及腐朽的行为,如在党锢、独行、逸民列传中,对那些高风独行之士採用歌颂的方法;而在宦官和外戚等人的列传中,便採用了批判的方法,尽情地予以揭露。另外,在书中的排列和分章上,也改变了史书那种专为帝王、将相立家谱之风气,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从文学方面来看,《后汉书》的成就也很高。范晔在自序中很自豪地说:「详观古今着述,班氏最有高名」。吾书『博瞻不可及之,而整理未必愧也。』

  这里他明确说明,他的书不如班书博大深远,但在文字方面却不比他差。虽然此话未免有些不够谦逊,但从实际来说,也确是如此。接着他又说:「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循吏以下诸序论,笔势纵横,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论》。方班氏所作,非是不愧而已。赞是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且奇变不穷,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上述之话,说明范晔对此书很满意,基本上也确如其所言,和班书大体是伯仲之间。

  《后汉书》在论的方面,确实写得好。由于作者思想开朗,不受拘束,纵横捭阖,大气磅礡。其文如行云流水,读之深有玩味,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不像班固那样谨慎小心,过于拘谨。所以他自诩是「无一字空设」,也不是虚言的。由此种种原因,自范书问世以后,遂逐渐取代他书,成为和《史记》、《汉书》及陈寿的《三国志》合称的「前四史」,也一直流传于世。

  而对于这样一本具有传承性的史书来说,在当今的快节奏阅读习惯下,人们未必能够仔细品读。故此,作者从全书中甄选出一百个重要的故事,无论是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还是闲余生活的调剂都是有益的。

  这也是《后汉书》在二十一世纪的另一种意义。

图书试读

抽签来的好运
—刘盆子称帝
 
刘盆子何许人?他的祖上是平定「诸吕之乱」的刘章,而刘章的爷爷正是汉高祖刘邦。
 
论汉室子弟亲疏远近,按理说刘盆子也是正统的皇亲国戚,无奈生逢乱世,在他出生的年代已不是当时全盛的大汉王朝了,而是盛极而衰的末路国家。
 
在封建社会,刘盆子这种身世註定他的人生无法由自己掌控,因此他的命运在家天下的捆绑下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固定模式。如果生对时间,赶上汉武盛世,刘盆
 
子什么也不用做自然有千百人簇拥他、讨好他,但他恰好生在末世,夹在西汉东汉两个朝代之间,刘姓对于他而言着实成为难以摆脱的负担。
 
刘盆子虽然不走运没能享受皇
 
亲国戚的富贵与权势,却也在乱世里做了几天的皇帝。以刘盆子的出身和才干,在当时群雄并起的情形下,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来称帝,但年幼的刘盆子偏偏就是有这种好运气。
 
而他能在四方战乱的烽火狼烟中成了九五之尊,的确是依靠运气,因为他这个皇帝是抽签得来的。
 
试想,靠抽签当上皇帝,即使在割据混战的乱世,也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自古多少豪杰为了这个名称拼死拼活也没能称心如意,但刘盆子偏偏得到了。不仅如此,他的好运在于他不但做了皇帝,更重要的是在他短暂的帝王生涯结束后还富足地过完了余生。这是多么平稳与跌宕的人生,想想也令人觉得羡慕。
 
回到刘盆子称帝的正题,这要从农民起义军「赤眉军」经过式县说起。当时,刘盆子家族受到王莽篡位建立新朝的影响,原本的世侯爵位被废黜,成为了普通的百姓。赤眉军经过式县时,恰好得知了在此的刘盆子一家。
 
赤眉军的首领一想,自己毕竟是农民出身,想要从众多农民起义军中脱颖而出必然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有了刘氏子弟,自然会变得师出有名。于是,便将刘盆子和他的两个哥哥刘恭、刘茂劫掠到军营当中。刘恭和刘茂都是自小读过书的,聪明人懂得看形势,很快就为自己在赤眉军谋到了职位,而年少无知的刘盆子看到赤眉军有一群牛需要人照顾,便愉快地放起牛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关于后汉书的100个故事》这本书,我带着一种将信将疑的心情去翻阅。说实话,市面上关于历史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只是在炒冷饭,或者故弄玄虚。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开篇就给了我极大的惊喜。作者似乎有着一颗非常细腻的心,他没有急于抛出那些赫赫有名的大事件,而是从一些非常生活化、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切入,让我瞬间就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旁观的“读者”,而是能够走进故事的“参与者”。比如说,书中讲述的关于某个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或者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宫廷小插曲,这些细节虽然琐碎,却无比真实,让我窥见了那个时代更深层次的肌理。我尤其喜欢它在叙述过程中穿插的那些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比如人物的表情、动作,甚至是当时的气味和声音,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画面感和沉浸感。我一直在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将《后汉书》这样一本宏大的史书,提炼出如此多贴近人情世故的“故事”的?这需要何等的功力,又是如何打破了历史的冰冷感,让那些久远的灵魂再次鲜活起来?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那些被大众熟知的历史人物,展现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例如某个看似冷酷的君主,或许也曾有过温情脉脉的时刻;某个声名狼藉的权臣,也可能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做过一些善事。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历史人物有一个更立体、更 nuanced 的理解。

评分

我抱着一种探索的心情打开了《关于后汉书的100个故事》这本书。一直以来,我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汉朝的政治和文化都颇感兴趣,但《后汉书》原文的阅读对于我这个历史爱好者来说,有时确实显得有些晦涩和难以消化。这本书以“100个故事”的形式,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平易近人的《后汉书》。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将那些复杂的历史事件,那些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通过故事化的叙述,变得鲜活起来。我希望书中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复述,更能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人物决策的动机,以及这些故事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历史的意义。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讲述一些关于东汉时期名臣良将的智谋对决,或者是那些在乱世中崛起的英雄人物的传奇经历。又或者,书中会关注到那些在历史舞台上默默无闻,但却构成了那个时代社会肌理的小人物的命运。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能够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故事的趣味性,能够让我沉浸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经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

评分

我一直对历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史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但很多时候,阅读原著的史书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门槛还是有点高。《关于后汉书的100个故事》这本书,我刚拿到手里,就被它的名字和封面所吸引。它承诺用“故事”的方式来讲述《后汉书》,这让我觉得非常接地气,也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那个遥远的时代,不仅仅是那些大事件的脉络,更想了解那个时代的人物,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感,他们的选择。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讲述一些关于东汉时期那些充满智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的决策是如何影响了当时的局势,他们的策略又是如何成为了后世的典范。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了解一些在史书中可能被忽视的小人物,他们的命运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作者能否用生动的笔触,将那些文字中的人物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他们不再是冰冷的史书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个体?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处理那些历史上的争议性事件和人物,是否会给出一些新的解读,或者是仅仅是对原有史实的梳理?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后汉书》这样一本厚重的史书,提炼出100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的。

评分

读完《关于后汉书的100个故事》这本书,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平静。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的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波澜壮阔的东汉时代。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史情有独钟,尤其是汉朝,但《后汉书》原文的阅读门槛着实不低,常常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为我这样的普通读者量身打造的。作者以“故事”为切入点,将那些原本可能枯燥的史实,转化成了生动鲜活的情节,让我得以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领略到那个时代的精髓。我尤其欣赏作者的叙事方式,他并没有刻意去拔高或者贬低任何历史人物,而是用一种更加客观、更加人性化的视角去解读他们。那些曾经在史书中仅仅是寥寥数语的人物,在这本书中都拥有了鲜活的生命,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抉择,都仿佛呈现在我眼前。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一些被人们忽视的细节,例如当时的社会风貌、百姓生活,甚至是某个重要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隐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对东汉这个朝代有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立体的认识,不仅仅是那些表面的政治斗争,更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

评分

拿到《关于后汉书的100个故事》这本书,我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我一直对东汉这段历史充满了好奇,但《后汉书》原著的阅读难度,常常让我望而却步。这本书以“100个故事”的形式,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那个时代的新窗口。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用生动有趣的笔触,将那些原本可能枯燥的历史片段,变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得以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略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挖掘那些被正史所忽略的细节,展现那些在历史大潮中沉浮的小人物的命运,以及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讲述一些关于东汉时期著名的家族故事,例如“四世三公”的袁家,或者是一些在关键历史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文臣武将的传奇经历。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更加人性化的视角,去解读那些历史人物,让他们不再是冷冰冰的史书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个体。这本书能否真正做到“故事化”,让我感受到历史的鲜活与温度,是我的最大期待。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汉朝的历史非常着迷,《后汉书》更是我想要深入了解的史书之一。然而,原文的阅读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有时候会觉得有些吃力。《关于后汉书的100个故事》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书名本身就承诺了故事性和易读性,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将《后汉书》中那些精彩绝伦的历史片段,提炼成一个个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故事,这样不仅能让阅读过程更加有趣,也能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政治格局和人物命运。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东汉末年,那些英雄辈出、群雄逐鹿的精彩篇章,例如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崛起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同时,我也想了解一些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中,那些被我们忽视却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的故事。这本书是否能让我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东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课本上那些干巴巴的史实,是我最大的关注点。

评分

拿到《关于后汉书的100个故事》这本书,我内心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汉朝的历史,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后汉书》原文的阅读,对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而言,有时会显得有些晦涩难懂,难以深入。这本书以“100个故事”的形式出现,这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加轻松、更加生动的方式去了解那个遥远的时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将东汉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展现在我眼前。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那些被正史所忽略的细节,那些在历史洪流中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小人物的故事,亦或是那些足以影响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曲折。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富有感染力的笔触,将那些历史人物鲜活地呈现在我眼前,让他们不再是冰冷的文字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鲜活个体。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否能够带领我穿越千年,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去体会那些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去理解他们所面临的抉择与困境。

评分

我是一个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平日里喜欢通过阅读来了解不同时代的故事。《关于后汉书的100个故事》这本书,在拿到手的那一刻,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大气,透露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让我对即将阅读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觉得,历史不应该只是冰冷的文字和枯燥的年代,它应该是由无数个鲜活的生命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构成的。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历史阅读的这种期待。书中并没有直接罗列史实,而是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后汉书》中的精彩片段,打磨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那个遥远的时代,感受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如何奋斗的。我尤其好奇,书中会不会讲述一些关于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故事,那些英雄人物的传奇经历,他们的智慧与勇气,他们的爱恨情仇,都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将这些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与那些历史人物一同经历那些波澜壮阔的岁月。

评分

刚拿到这本《关于后汉书的100个故事》,就迫不及待地翻开。我一直对汉朝历史,尤其是东汉这段波澜壮阔的时期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后汉书》原文有些晦涩难懂,枯燥的年代和人物关系也常常让我望而却步。所以,当看到这本书名时,我简直欣喜若狂,仿佛找到了通往那个时代的一把金钥匙。拿到书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它非常有分量,纸质厚实,印刷精美,封面设计也古朴又不失格调,一看就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快餐读物。翻开内页,排版舒适,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一点都不费眼。我最看重的是故事性,毕竟名字就叫“100个故事”,它承诺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历史,而不是枯燥的史实堆砌。我尤其期待它能挖掘出那些被正史淹没的细节,那些鲜活的人物,那些令人扼腕叹息或拍案叫绝的事件。我希望它能带领我穿越千年,置身于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感受那些人物的悲欢离合,体味那个王朝的兴衰更迭。如果它真的能做到这一点,那我绝对会毫不犹豫地向所有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推荐它。我还在想,这本书会不会包含一些关于“四世三公”的家族争斗,或者是宦官弄权的黑暗时期,亦或是那些名垂青史的将领和文臣的精彩人生故事?我迫切地想知道,那些我们只在课本上耳熟能详的名字,在作者的笔下会展现出怎样不同的风貌。

评分

拿到《关于后汉书的100个故事》这本书,我内心充满了期待。我一直以来都对汉朝历史,尤其是东汉这段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期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后汉书》原文的阅读难度,常常让我止步于门外。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那个时代的新窗户。我非常欣赏作者采用“故事”的形式来解读历史,因为我深信,历史的魅力往往蕴藏在那些生动的人物传记和跌宕起伏的事件之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跳脱出枯燥的史实罗列,而是用一种更加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个时代的风貌、人物的命运、社会的变迁,生动地展现在我眼前。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那些在《后汉书》中可能被一笔带过,但却对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细节和人物。比如,那些在政治斗争中默默无闻,却又至关重要的小角色;或是那些在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悲欢离合。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细腻而深刻的笔触,将这些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不仅能够了解历史的“大势”,更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和生存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