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好汉忠义豪杰:水浒传

一○八好汉忠义豪杰:水浒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古典名著
  • 水浒传
  • 英雄传奇
  • 忠义故事
  • 古典文学
  • 宋代文学
  • 梁山好汉
  • 武侠小说
  • 民间故事
  • 中国古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流传全世界,一辈子必读的文学经典
你,还记得多少精彩情节?

  没读过的人、想要重温精彩故事的人、想在短时间内了解经典的人、年轻时读了却半知半解的人──
  ── 此生唯一必收藏版本!──

  ▍名家编撰群 ▍浅白传神的故事描写 ▍一天内彻底了解传颂数百年的世界经典 ▍
 
  带领你走进经典殿堂,
  书迷引领期盼,四大名着全新风貌──家中书架必收、青年学子必读的文学读本!
 
  与腐败对峙,加入英雄好汉阵列──水浒传
 
  四海豪杰聚集上梁山,反抗腐败政治,后又为国效力;以宋江、晁盖为首的一○八位好汉的故事,让《水浒传》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全书分为十五章,保留原书的精神与文字气韵,以故事情节与人物为考量,以微幅的改写与重新拟题,让古籍经典有了新涵义。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傅钖壬


  学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国家文学博士
  曾任:台湾大学、中山大学、东吴大学兼任教授。淡江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教务长等职。
  现任 :淡江大学 中文系荣誉教授
  着作:《楚辞读本》、《楚辞古韵考释》、《楚辞语法研究》、《山川寂寞衣冠泪---屈原的悲歌世界》、《水浒传》、《乐府》、《历代乐府诗选析》、《中国神话与类神话研究》、《李清照》、《牛李党争与唐代文学》、《白话山海经》、《中国文学史初稿(合编)》。
 

图书目录

【导读】英雄好汉上梁山 傅钖壬
第一章 心魔
第二章 祸根
第三章 缘
第四章 逼上梁山
第五章 宝刀、市虎、功名
第六章 生辰纲
第七章 紧急追缉令
第八章 招文袋
第九章 景阳冈
第十章 人头祭
第十一章 黑牛和白鲨
第十二章 劫法场
第十三章 天性
第十四章 刽子手
第十五章 尾声
总结

图书序言

导读

英雄好汉上梁山 傅钖壬

  
  阅读《水浒传》和研究《水浒传》是两种不同的途径。但必须先对《水浒传》的故事产生兴趣,则是两者都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我之所以改写《水浒传》,让它变成《梁山英雄榜》这本小书,就是想让第一次接触《水浒传》的读者,引发兴趣。
  
  一般《水浒传》的通行本是明末清初的时候,金圣叹推出的,并自称为古本的七十回《水浒传》,他自己评点,也称「第五才子书」。其实,它已经把《水浒传》中最精彩的故事都保存了,从此七十回本就成为《水浒传》的定本。后来胡适的朋友汪原放用新式标点符号把《水浒传》标示一遍,由上海亚东图书馆排印出版,因为有了标点,就更便于阅读。
  
  一、拟话本的小疵
  
  不过这部书保持不少话本的面目,话本是说话人赖以谋生的工具,所以就必须具备若干说书的技巧,毕竟与小说的写作技巧不尽相同。它的瑕疵是:
  
  (一)重要情节与对话的一再重复:例如王婆设计潘金莲的杀亲夫武大郎。先用王婆的口气叙述,再以潘金莲的行动描写,在小说处理上,破坏了悬疑的气氛。这种描述的方法,对说书人来说,自有其临场的需要,但对成功的小说而言,则是败笔、赘笔。
  
  (二)人物刻划的分散和多歧:这种情形有二:一是故事情节中几个性格较为突出的人物,如鲁智深、李逵、武松、宋江、林沖几乎在许多章回中都出现,使读者在阅读中,必须不断重组对他们的描述印象。二是人物太多,自然描写上不能周到。胡适说:
  
  倘使施耐庵当时能把那历史的梁山泊故事,完全丢在脑后;倘使他能忘了那「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的故事;倘使他用全副精神来单写鲁智深、林沖、武松、宋江、李逵、石秀等七、八个人,这部书一定格外有价值。
  
  但是,毕竟《水浒传》是长篇拟话本小说,有它的时代性。如今既要缩减又改写长篇拟话本为中篇小说,胡适的意见是可以尝试让它实现的。所以我把七十回本,约五、六十万言的《水浒传》改编成十五万字左右的今本,确实是一种野人献曝的大胆尝试。
  
  二、《梁山英雄榜》的改编重点
  
  我首先拆散了原书章回的划分,纯以故事的情节、人物做整体的考量。但为保持原书的精神和菁华,仍旧利用《水浒传》中原有文字所表现的神韵和气势,故事的情节只作若干轻微的变更。每篇新的章节,都另拟新的题目,以点化出若干新的主题与新的涵义。
  
  第一章「心魔」:也就是原书的楔子。所谓「魔由心生」,洪信到龙虎山求张天师时,所遇到的龙(蛇)、虎种种幻象,都是由于洪信的内心不诚敬所引起。而且从镇魔殿中,由于洪信的内心不诚敬而放出去的魔君,虽然杀人不眨眼,却在全书中没有杀过一个善人,所以这些魔君,是恶人心目中的强盗,却是善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魔」之是否被视为「魔」,也因心之所向而定。
  
  第二章「祸根」:也就是原书高俅发迹的部分。高俅是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中的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自小不守家业,结果因为踢毬踢得好被端王看中而发迹。端王就是宋徽宗,徽宗朝宣和末年,各地人民困于苛政,时有暴动。所以高俅的发迹,显然是暗示「乱由上生」。自高俅引出王进,从王进引出史进,再写一百零八人,如果说梁山泊一百零八人是祸,那么高俅的发迹就是「祸根」。
  
  第三章「缘」:也就是原书中有关鲁智深几个章回的总和。从鲁达打死镇关西、出家为僧、大闹五台山、怒打小霸王到火烧瓦官寺等。鲁达出家时,长老就说「智深与我佛有缘」,后来智深离开文殊院,长老送他四句偈子是:「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不也正暗示他与梁山泊也有「缘」吗?而且鲁智深打小霸王也是以「说因缘」为借口,所以鲁智深的故事脱不了一个「缘」字。
  
  第四章「逼上梁山」:也就是原书中有关林沖的几个章回。林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只因妻子漂亮,被高俅的螟蛉子高衙内看上,而无端敕配沧洲。高俅父子仍不放过,派人尾随,要置他于死地,于是林沖被逼杀人,最后投奔梁山。这是《水浒传》主题—官逼民反—的典型例子。
  
  第五章「宝刀、市虎、功名」:也就是原书中杨志卖刀、比武等情节。杨志一心想求取功名,金银花罄时,只得卖刀凑集盘缠,结果偏偏遇上无赖的市虎牛二,被逼杀人。但杨志对求取功名的慾望未减,遂为梁中书所用,表现得更为积极。卖宝刀、杀市虎皆因热中功名而引起,所以命篇为「宝刀、市虎、功名」。
  
  第六章「生辰纲」:这是《水浒传》中一场计划周密的好戏,表示梁山英雄已经不是乌合之众,也是军师吴用第一次显露才华。「纲」是古人担纲运送货物之意。「生辰纲」是梁中书送给岳父蔡京的生日礼物。杨志的功名美梦,就在这一役中破灭。杨志的命运好像跟「纲」结了缘,先是失了「花石纲」,再是失了「生辰纲」。
  
  第七章「紧急追缉令」:这一章是上一章故事的延续。「生辰纲」被劫是一件大事,所以告示的「追缉令」一道接着一道,先是大名府梁中书的书札,再是东京太师府的专差,逼着何涛循线索追查,也是梁山泊英雄第一次与官兵的正式接触。石碣(碣)村中的一役,使梁山威名远播,奠定了它的霸业基础。故事中何涛的侦查方法有一点像刑警的查案。
  
  第八章「招文袋」:也就是原书中宋江杀阎婆惜的故事。宋江所以要上梁山也植因于此。宋江先是把晁盖的书信和金子放在袋里,后来却又把这么重要的袋子遗忘在阎婆惜家中,所以这招文袋是造成小说步入高潮的关键。「招文袋」之对阎婆惜而言,竟成了「招魂袋」。
  
  第九章「景阳冈」:是原书武松打虎的部分。《水浒传》中不包括「市虎」在内,就出现过许多次打虎的故事,有李逵杀四虎、解珍猎虎、武松打虎。其中以李逵杀四虎最为感人,而武松景阳冈打虎最为脍炙人口。
  
  第十章「人头祭」:也就是原书中武松杀了西门庆、潘金莲,取了人头祭祀武大郎的情节,是武松投奔梁山的远因,也是《水浒传》中最精采的部分。因为「枭首」是我国古老的刑法,而「馘(馘)耳」更是充满血腥与神祕的祭典。武松这种原始性的复仇心态,震撼人心,也具有小说惊悚的效果。
  
  总结我改写《水浒传》的企图有三:(一)能否有一本文字比七十回本更简洁,而又能引起读者对全书的兴趣?(二)能否赋予该书新的主题与新的评价?(三)能否借此与电影艺术结合,以吸引更多的爱好者?

图书试读

第一章 心魔
 
宋仁宗嘉祐三年的春天,江南流行着一种怪病,罹患的病人,先是恶寒,全身战慄,随之又发烧而全身冷汗直冒,发病时间有周期的间歇性。经过长时期安居乐业的百姓,都像失去了抵抗力似的,纷纷病倒。蔓延的速度像一阵春风,从江南直吹到河南的开封、洛阳一带。各州县由于医疗设备不足,都纷纷向朝廷请求救援。
 
在开封府衙门的廊庑下、屋檐旁,已躺满了呻吟哀号的病患,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汤药味。包拯—这开封府的青天大老爷,亲自坐镇,用尽了自己的俸禄,不断地添购药材,可是怪病的传染似已不可遏止,开封城里、城外的军民已死亡大半。
 
嘉祐三年三月的清晨,天刚破晓,待漏院前车水马龙,冠盖相属,但文武百官面部的表情都十分严肃而凝重,气氛也显得格外阴霾、沉重。五更三时,天子痴肥的身躯刚出现在紫宸殿上,阶下的人丛中已响起一阵骚动。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都已双双并肩跪在阶下,口中齐声奏道:
 
「目前天下瘟疫盛行,军民病死大半,请陛下急颁大赦令,减轻赋税、禳除天灾,救济苍生百姓。」
 
天子听后,大为震惊,立刻下令翰林院起草诏书,一面大赦天下,一面免除赋税。并且指示在京师的所有宫观寺院中修设禊(禊)事,禳除天灾。不料,瘟疫反而流行得更为猖獗。
 

 
仁宗皇帝眼看百姓的痛苦哀号,心如刀割,终日忧郁,几番卧病,一再地召集百官议事。一日,正在和百官计议时,班列中走出一员大臣,天子细看,原来是参知政事范仲淹。他奏道:
 
「依臣子愚见,恐怕只有宣召张天师到京师,修设三千六百份罗天大醮,奏闻上帝,或能解救天下百姓的灾难。」
 
天子应允点头,立刻叫翰林院起诏,天子御笔亲书,并附了御香一炷,命令殿前太尉洪信,星夜前往江西信州的龙虎山,请张天师来朝廷禳除瘟疫。
 
洪太尉领了圣敕,背了诏书,盛了御香,带了随从数十人,离开了京师的南门,马不停蹄地奔向信州的贵溪县。整整走了三天两夜,才到了信州。当地的大小官员听说了,都到城郭外列队迎接,并且急忙派人通知龙虎山上的上清宫主持道人,准备接诏。
 
第二天,洪太尉和相随的大小官员,在许多上清宫道众的鸣钟击鼓、香花灯烛、幢幡宝盖的迎接下,直到了宫门前才下马。而上清宫中的主持更亲率着道童、侍从,前迎后引,把诏书接到了三清殿的中堂供奉着。洪太尉高声朗道: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