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经典平装书盒版)

红楼梦(经典平装书盒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古典名著
  • 红楼梦
  • 中国文学
  • 小说
  • 经典
  • 平装
  • 文学
  • 曹雪芹
  • 文化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梁文道推荐,白先勇心中最好的《红楼梦》,胡适、林语堂、钱钟书一生推重的「程乙本」。

  「程乙本」最初源自程伟元、高鹗整理出来的一百二十回全本,干隆五十六年(1791)萃文书屋以木活字排印成书,题《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世称「程甲本」。翌年(1792)程、高两人再作精修,印行为「程乙本」,终结了曹雪芹(1715—1763)逝世后三十年来《红楼梦》手抄本繁乱的局面,此为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让中国人有幸读到全貌问世的《红楼梦》。

  今《红楼梦》(程乙本修订版),为多年的台湾桂冠版经典复刻,桂冠版以古文大家启功注释本为底本,配以唐敏等红学专家所作详尽注释和诗词翻译,重新整理而成;参校七种重要版本,撰写详细校记于每回中。插图完整选用清朝工笔画家改琦《红楼梦图咏》五十幅人物线描画,清秀简丽,工致严谨,为读者提供别一种美学想像。为读者重建《红楼梦》书里书外的时代背景,本书收入《红楼梦》人物表、四大家族关系表、曹雪芹家族关系表、大观园平面示意图等资料。

  《红楼梦》因年代久远,版本众多,文字出入甚大,又有后四十回续书争议,使得读者在阅读选择上极为混乱。开启新红学研究风潮的胡适先生,一生重视「程乙本」的出版和发行,促使其成为影响力极大、读者面极广的《红楼梦》普及本,并成为现代中国人的传家之书。不同于坊间的通俗本子,此版《红楼梦》今已是名家课堂指定教材,是华文世界诸多版本中原文精良、资料详备、校记权威的上佳读本。

本书特色

  ‧原文精良:以干隆壬子(1792)程伟元、高鹗最早印刻一百二十回全本、二次精修后的「程乙本」为底本。

  ‧专家推荐:新红学开山人物胡适一生推重「程乙本」,白先勇心中最好的桂冠版经典复刻。

  ‧校记权威:参校脂评庚辰本、程甲本等七种重要版本,撰写详细校记于每回中,可品味不同版本遣词用句的微妙意蕴。

  ‧注释详备:以古文大家启功注释本为底本,并有详尽诗词白话翻译和注评,适合学生和普通读者阅读。

  ‧插图精美:清代画家改琦《红楼梦图咏》五十幅人物线描画,清丽婉约,唯美经典。

  ‧作家解读:文学大师白先勇撰写前言。

  ‧资料丰富:收入《红楼梦》人物表、四大家族关系表、曹雪芹家族关系表、大观园平面示意图等资料。
好的,下面为您呈现一本名为《红楼梦(经典平装书盒版)》的图书的详细简介,但内容将完全不涉及《红楼梦》本身,而是构思一本可能与《红楼梦》书籍设计、文化传承或相关主题的另一本图书的详细介绍。 --- 图书名称: 《雅集锦绣:清代文人生活与艺术探微》 ISBN 暂定: 978-7-5327-XXXX-X 定价: 128.00 元 开本与装帧: 16开,精装,附函套,内含多幅高清复制彩图与手工描金装饰页。 页数: 480页 出版时间: 2024年秋季 --- 内容简介:雅集锦绣:清代文人生活与艺术探微 一卷穿越时空的雅致画卷,一次探寻传统审美旨趣的深度考察。 本书并非一部枯燥的学术论著,而是一部融合了严谨考据与诗意描摹的文化指南。它带领读者走入中国清代(1644-1912)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精神世界与物质生活图景中,细致剖析了那个时代“雅”是如何被定义、实践和传承的。我们将焦点投向那些在文人圈层中被奉为圭臬的生活艺术:从精致的文房清玩到雅集的组织筹划,从园林山水的审美取向到诗词唱和的社交礼仪。 【第一部分:案头乾坤——文房器具的哲学意蕴】 清代是文人对器物品鉴达到极致的时代。本书开篇即聚焦于“书房”,这一方寸之地,承载了文人的全部抱负与心性。我们不仅会详细介绍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的精细工艺——例如徽墨的配方演变、澄心堂纸的模仿与超越——更深入探讨了这些工具如何成为文人表达个性的媒介。 端歙之辩与赏石之道: 深入对比端砚与歙砚的石品特征、雕刻风格,分析它们如何成为地位与学养的象征。同时,本书辟出专章讨论“供石文化”,从太湖石的自然美学到灵璧石的“瘦、皱、透、漏”原则,阐述文人如何将自然界的残缺视为完美的体现。 清玩杂项的流变: 竹雕、木雕、牙雕、玉器在清代文人手中的地位,远超实用价值。本书通过对多件馆藏级精品(如竹刻山水笔筒、象牙插屏)的摹拓与解读,揭示了匠人如何将宏大的山水画意境浓缩于案头,以及文人对这些“小品”所寄托的隐逸情怀。 【第二部分:风雅集会——社交与审美的交融场】 清代的“雅集”活动,是文人社交、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的核心载体。本书通过重构数个著名的文人聚会场景,展示了礼仪、诗歌、音乐、茶饮在集体活动中的相互作用。 结社与唱和的规范: 详细梳理了当时的诗社组织章程、活动频率,以及“联句”、“飞花令”等游戏性与文学性并存的互动方式。我们力求还原彼时文人对格律的苛求与对即兴才情的推崇。 园林与宴饮的艺术: 选取北京恭王府花园、苏州拙政园等典型范例,分析清代园林设计如何从宋元文人追求的“真山真水意境”进一步转向“精巧雅致的世俗化表达”。宴饮部分,则聚焦于茶道(点茶法与泡茶法的复兴)、素食美学以及餐具的等级区分,展现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生活哲学。 【第三部分:丹青心迹——绘画与书法中的时代精神】 清代画坛流派纷呈,本书着重探讨了“四王”的宫廷审美标准与“四僧”的叛逆精神,以及扬州画派的世俗化倾向。 笔墨的传承与变革: 探讨了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在清代的实际影响,以及金石学兴起对书法篆刻艺术带来的冲击。我们对比了早期清代画家对元代遗韵的恪守,与中晚期画家对民间审美和个性的解放之间的张力。 版画的普及与审美下移: 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本书详细介绍了清代木刻套色版画(如姑苏桃花坞年画的精致版本)的制作工艺,以及它们如何将传统的绘画元素通过更具商业化的形式传播到更广阔的社会阶层,体现了审美趣味的复杂性与多元化。 【特色与价值】 《雅集锦绣》的价值在于其跨学科的整合能力。它不是单纯的艺术史或器物志,而是将历史语境、社会结构、哲学思想与物质文化熔铸一炉。全书配有百余幅高清细节图版,部分图片为首次公开发表的私人收藏文物的高清照片。装帧设计上,我们采用了仿古锦缎函套,内页采用高克重特种纸张,力求在视觉和触感上,提供一种与清代文人雅致生活相匹配的阅读体验。 适合读者: 对中国古典美学、器物收藏及清代文化史感兴趣的专业人士与爱好者。 希望深入了解传统文人精神生活形态的读者。 寻求高品质、具有收藏价值的文化艺术类图书的读者。 本书承诺: 绝无空洞的辞藻堆砌,只有经得起推敲的历史细节与审美洞察。跟随本书,您将有机会亲身领略那个时代,文人是如何将生活本身,打磨成一件件永恒的艺术品。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曹雪芹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约生于康熙五十四年(一七一五),卒于干隆二十八年(一七六三)。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多才多艺、工诗善画,着有中国长篇名着《红楼梦》。

  曹氏家族曾极为显赫,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曹颙、叔曹頫祖孙三代四人,世任江宁织造长达六十年。曹寅藏书甚丰,擅长诗文,并撰写传奇剧本,曹雪芹受祖父影响甚深。曹雪芹青少年曾目睹曹府之繁华,享受过锦衣玉食的生活。雍正六年(西元一七二八年)曹府获罪抄家,由是衰落。曹雪芹大约十二、三岁,举家回到北京,晚年穷困潦倒,靠卖文卖画和亲友接济。这位旷世奇才,把他大半生的生命都灌注到《红楼梦》中,写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


 

图书目录

前言      白先勇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 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第五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第八回 贾宝玉奇缘识金锁 薛宝钗巧合认通灵
第九回 训劣子李贵承申饬 嗔顽童茗烟闹书房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鑑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十四回 林如海灵返苏州郡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 通灵玉蒙蔽遇双真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二十八回 蒋玉函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多情女情重愈斟情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椿龄画蔷痴及局外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第三十三回 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苔挞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院夜拟菊花题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河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遗音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第四十六回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第四十七回 獃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第五十回 芦雪亭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孔雀裘
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
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叱燕 绛芸轩里召将飞符
第六十回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玖瑰露引出茯苓霜
第六十一回 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第六十四回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
第六十五回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第六十七回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
第六十八回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第六十九回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第七十二回 王熙凤侍强羞说病 来旺嫂倚势霸成亲
第七十三回 痴丫头误拾绣春囊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
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避嫌隙杜绝宁国府
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第七十九回 薛文起悔娶河东吼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第八十回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
第八十一回 占旺相四美钓游鱼 奉严词两番入家塾
第八十二回 老学究讲义警玩心 病潇湘痴魂惊恶梦
第八十三回 省宫闱贾元妃染恙 闹闺阃薛宝钗吞声
第八十四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第八十五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
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旧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第八十七回 感秋声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第八十八回 博庭欢宝玉赞孤儿 正家法贾珍鞭悍仆
第八十九回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
第九十回 失绵衣贫女耐嗷嘈 送果品小郎惊叵测
第九十一回 纵淫心宝蟾工设计 布疑阵宝玉妄谈禅
第九十二回 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玩母珠贾政参聚散
第九十三回 甄家仆投靠贾家门 水月庵掀翻风月案
第九十四回 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通灵知奇祸
第九十五回 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癫
第九十六回 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洩机关颦儿迷本性
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第九十九回 守官箴恶奴同破例 阅邸报老舅自担惊
第一百回 破好事香菱结深恨 悲远嫁宝玉感离情
第一○一回 大观园月夜警幽魂 散花寺神签惊异兆
第一○二回 宁国府骨肉病灾祲 大观园符水驱妖孽
第一○三回 施毒计金桂自焚身 昧真禅雨村空遇旧
第一○四回 醉金刚小鳅生大浪 痴公子余痛触前情
第一○五回 锦衣军查抄宁国府 骢马使弹劾平安州
第一○六回 王熙凤致祸抱羞惭 贾太君祷天消祸患
第一○七回 散余资贾母明大义 复世职政老沐天恩
第一○八回 强欢笑蘅芜庆生辰 死缠绵潇湘闻鬼哭
第一○九回 候芳魂五儿承错爱 还孽债迎女返真元
第一一零回 史太君寿终归地府 王凤姐力诎失人心
第一一一回 鸳鸯女殉主登太虚 狗彘奴欺天招伙盗
第一一二回 活冤孽妙姑遭大劫 死讐仇赵妾赴冥曹
第一一三回 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释旧憾情婢感痴郎
第一一四回 王熙凤历幻返金陵 甄应嘉蒙恩还玉阙
第一一五回 惑偏私惜春矢素志 证同类宝玉失相知
第一一六回 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乡全孝道
第一一七回 阻超凡佳人双护玉 欣聚党恶子独承家
第一一八回 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
第一一九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绿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第一二十回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附录】
一、红楼梦人物表
二、红楼梦四大家族关系表
三、曹雪芹家族关系表
四、大观园平面示意图
五、程甲本序 程伟元
六、程甲本叙 高鹗
七、程乙本引言 程伟元、高鹗
八、「桂冠版」出版前 徐半痴

 

图书序言

前言

白先勇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十九世纪以前,放眼世界各国,似乎还没有一部小说能超过这本旷世经典。即使在二十一世纪,要我选择五本世界最杰出的小说,我一定会包括《红楼梦》,可能还列在很前面。如果说文学是一个民族心灵最深刻的投射,那么《红楼梦》在我们民族心灵的构成中,应该佔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生于康熙五十四年(一七一五),先祖原是汉族,后被后金军俘虏,编入满洲正白旗,曹家成为内务府包衣。曾祖父曹玺曾任内廷侍卫,其妻孙氏是康熙玄烨的保母,曹家因此受到康熙特殊的眷顾,康熙二年,曹玺出任江宁织造,负责主管採办皇室江南地区的丝绸,并监视南方各级官吏,充当康熙耳目。祖父曹寅作过康熙的伴读及御前侍卫,深得康熙宠信,曹玺病故,曹寅继任江宁织造,康熙南巡,曹寅在江宁织造府主持四次接驾大典,此时曹氏家族极为显赫,曹寅二女并被选为王妃。

  曹寅是着名的藏书家,精通诗词戏曲,撰写《续琵琶》传奇。受命康熙纂刻《全唐诗》、《佩文韵府》。曹寅病危,康熙亲自赐药抢救。曹寅死后,康熙特命其子曹颙(曹雪芹的父亲)接任江宁织造,康熙五十三年,曹颙突然猝死,康熙体谅曹家后继无人,又特命曹寅胞弟曹荃之子曹頫过继给曹寅之妻,继承织造之职。曹家在江南祖孙三代四人,先后继任江宁织造长达六十年。

  雍正即位,曹家卷入皇室政治斗争,雍正六年(一七二八),曹頫获罪革职,第二年即被抄家,此时曹雪芹约十三岁,随全家迁回北京。曹家从此一蹶不振,家势败落。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落魄潦倒,甚至过着「举家食粥」的穷困日子。干隆二十七年(一七六二),曹雪芹的幼子夭亡,他伤心过度,卧倒不起。翌年(一七六三)除夕,中国最伟大的小说家,凄凉病逝。

  曹雪芹的个人资料留下不多,但从他晚年来往的朋友如敦敏、敦诚这些没落的皇室贵族赠诗中,看出一个轮廓:曹雪芹为人狂放不羁,个性傲岸卓荦,有魏晋名士阮籍之风,故取「梦阮」为字。敦诚〈赠曹芹圃〉:「步兵白眼向人斜。」曹雪芹能诗善画,诗风近李长吉,留下「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的嵚奇诗句。他喜欢画嶙峋怪石,寄託胸中磊落不平之气。敦敏〈题芹圃画石〉:「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相当生动的刻画出曹雪芹的不群风骨。

  《红楼梦》有曹雪芹自传的成分,他的身世对他的创作当然有决定性的影响。曹雪芹出身诗礼簪缨之家,从少年的「锦衣纨裤」堕入晚年的「绳床瓦灶」,家世的大起大落,促使曹雪芹对人生况味的体验感悟,远超常人。曹雪芹是不世出的天才,他身处在十八世纪的干隆时代,那正是中国文化由盛入衰的关键时期,曹雪芹继承了中国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的大传统,可是他在《红楼梦》中却能样样推陈出新,以他艺术家的极度敏感,对大时代的兴衰,大传统的式微,人世无可挽转的枯荣无常,人生命运无法料测的变幻起伏,谱下一阕史诗式、千古绝唱的輓歌。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艺术价值、美学成就最高,哲学思想、文化意义最深刻丰富的一本小说,有几点值得提出来讨论:

  《红楼梦》的神话寓言,架构恢宏。一开始曹雪芹便写下女娲补天、顽石历劫、绛珠仙草下凡还泪这几则神话作为引子,第一回由跛足道人唱出了《红楼梦》的主题曲〈好了歌〉替整部小说定了调;第五回曹雪芹更进一步创立了一个五色缤纷的「太虚幻境」,掌管「孽海情天」中「痴男怨女」的命运。这些超自然的因素,使得《红楼梦》在写实框架上面,形成另外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神秘宇宙。

  《红楼梦》的底蕴其实从头到尾一直有儒、释、道三种哲学思想的暗流在主控着这本小说的发展,曹雪芹却能以最动人的故事、最鲜活的人物,把这三种形而上的玄思具体的表现出来。例如贾政与贾宝玉相生相克的父子关系,其实也就是儒家经世济民的入世思想,与佛道镜花水月、浮生若梦的出世思想之间的冲突与辩证。《红楼梦》因为有深刻的哲学底蕴,其份量自然厚重。

  《红楼梦》当然是一本了不起的写实小说,曹雪芹的写实功夫无出其右,他以无比细致精确的笔调把十八世纪干隆盛世贵族之家的林林总总,巨细无遗的刻画出来,如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把北宋汴梁拓印了下来,《红楼梦》也是曹雪芹用工笔画下的「神品」。

  众所公认,人物塑造是《红楼梦》最成功的一环,书中人物大大小小,男女老少,个个栩栩如生。曹雪芹有撒豆成兵的本事,人物一出场,他只要度一口气,便活蹦活跳起来。他塑造人物,运用各种手法,最常用的是对比:贾政—宝玉,黛玉—宝钗,袭人—晴雯,凤姐—李纨,贾母—刘姥姥;但对比并非单线进行,宝玉与薛蟠、与甄宝玉却形成另外一种对比。曹雪芹同时也用类比手法,宝玉的名言:「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但他与柳湘莲、蒋玉菡这两个男子却关系不同,这两个人的名字都有莲花的意象,有化身的象征。柳湘莲剃发出家,对宝玉是一种指引,最后宝玉也踏上了柳湘莲出家的道路。第一百二十回蒋玉菡与花袭人最后完婚,其实这是宝玉替蒋玉菡聘定的,蒋玉菡替宝玉完成了世上最后的俗缘。这两朵莲花可以说都是宝玉的化身。宝玉周边这些对比、类比的人物,如同面面镜子,把他映衬得多姿多彩,加上他与黛玉︱他的另外一个类比认同的人物,宝钗、袭人、晴雯千丝万缕的关系,《红楼梦》的男主角成为一个最多面、最复杂而又最教人难忘的小说人物。

  最后归根究柢,《红楼梦》之所以能在中国文学史上出类拔萃,一览众山小,主要归功于曹雪芹的文字艺术。《红楼梦》是一部集大成之书,兼容中国文学各种文类,浑然一体。其风格,既有金陵姑苏杏花烟雨的婉转缠绵,亦有北地燕都西风残照的悲凉苍茫,文白相间,雅俗并存。《红楼梦》的对话艺术,巧妙无比,每个人物说话都有个性,一张口,便有了生命,这是曹雪芹特有的能耐,他对当时口语白话文的灵活运用,到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红楼梦》是一本天书,有解说不尽的玄机,有探索不完的密码。自从两百多年前问世以来,关于这部书的批注、考据、索隐、研究,汗牛充栋,兴起所谓「红学」、「曹学」,各种理论、学派应运而生。一时风起云涌,波澜壮阔,至今方兴未艾,大概没有一本文学作品会引起这么多人如此热切的关注与投入。但《红楼梦》一书其内容何其丰富,版本问题又特别复杂,任何一家之言,恐怕都难下断论。

  《红楼梦》的版本研究是门大学问,这本书的版本分两个系统:一个是前八十回的脂评抄本系统,这些抄本因有脂砚斋等人的评语,简称「脂本」。到目前为止,发现的「脂本」有十二种,比较重要的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甲辰本」、「戚序本」(一称「有正本」,由上海有正书局刻印)。这些抄本虽然标有年代,但皆非原来版本,乃后人的过录本。据红学大师俞平伯的版本研究(〈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序言〉),这些抄本流行的年间大约四十年不到,从一七五四到一七九一,程伟元、高鹗的初次排印本出现为止。俞平伯认为「这些抄本,无论旧抄新出都是一例的混乱」。原因是这些抄书的人,程度水平不一定很高,错误难免,有的可能因为牟利,竟擅自更改,「故意造出文字的差别来眩惑人」。「脂本」中,又以「庚辰本」比较完整,共七十八回,中缺六十四、六十七回,但也有不少讹文脱字,因为全书抄写,非出一人之手。这些手抄「脂本」,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许多异文讹误,却是研究者头痛的问题。

  另一个系统便是程伟元、高鹗整理的一百二十回印本。干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萃文书屋採木活字排印《红楼梦》一百二十回,题「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首程伟元序,次高鹗序。程序称「原目一百二十卷,今所传只八十卷,殊非全本。」「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二十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榫,然漶漫殆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釐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梦全书始自是告成矣。」世称「程甲本」,成为以后一百二十回各刻本之祖本。

  继「程甲本」之后,紧接着于次年干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程伟元与高鹗不惜工本修订后,再版重印,世称「程乙本」。前面有程伟元、高鹗一篇引言,其中透露几项重要讯息:

  「因急欲公诸同好,故初印(指「程甲本」)不及细校,间有纰缪。今复聚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

  「书中前八十回钞本,各家互异,今广集核勘,准情酌理,补遗订讹。其间或有增损数字处,意在便于披阅,非敢争胜前人也。」

  「书中后四十回,系就历年所得,集腋成裘,更无他本可考,惟按前后关照者,略为修辑,使其应接而无矛盾。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为釐定。且不欲尽掩其本来面目也。」

  程伟元、高鹗整理出版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中国最伟大的小说乃得以全貌问世。综合程伟元序及程伟元、高鹗引言有如下几个重点:

  一、后四十回本为曹雪芹散佚的原稿,由程伟元各处搜得,因原稿残缺,所以程伟元邀高鹗一同作了一番修补工作,「细加釐剔,截长补短」。引言更进一步申明,对于后四十回,只是「略为修辑」「至其原文,未敢臆改」。

  二、在程伟元与高鹗的时代,当时流行的《红楼梦》八十回抄本,一定远比现存的十二种要多,而且比较完整。程高本前八十回是程伟元和高鹗下了一番功夫把当时的各种抄本仔细比对后整理出来的。

  三、「程甲本」印行后,程伟元和高鹗发觉「程甲本」印得仓促,有不少「纰缪」,因此不到一年又出「程乙本」,把甲本的错误都改正了。因此「程乙本」是「程甲本」的修正本。这两个本子都是白文本,「脂批」一律删除。

  「程甲本」一出,因是一百二十回足本,即刻洛阳纸贵,风行一时。此后以「程甲本」为底本的各种刻本纷纷出现,其中又以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双清仙馆刊行的王希廉评本《新评绣像红楼梦》,简称「王评本」,流传最广,影响很大。

  民国十年,近人汪原放校点整理,以「王评本」为底本,加新式标点,并分段落,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印行,书前并附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亚东本」《红楼梦》问世,象征着《红楼梦》出版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程乙本」初印行时,没有像「程甲本」那样受到注意,发行不广。胡适自己却收藏了一部「程乙本」,并且十分推崇这个版本,认为这个改本有许多修正之处,胜于「程甲本」。民国十六年汪原放重排「亚东本」,便改以胡适收藏的「程乙本」为底本,把初版「亚东本」标点错误、分段不当、校勘不精、错字不少等多种毛病改正过来。胡适颇为赞许汪原放这种不恤成本、精益求精的精神,又为新版写了一篇〈重印干隆壬子本《红楼梦》序〉。以「程乙本」为底本的新版「亚东本」《红楼梦》从此数十年间大行其道,风行海内外,影响极大。中国大陆直至一九五四年,在全国发动了对胡适派《红楼梦》研究问题的批判后,「亚东本」《红楼梦》才开始失势,被其他版本所取代。在台湾如远东图书公司等所印行的《红楼梦》基本上仍是翻印了亚东重排本。

  一九八三年,台北桂冠图书公司出版了《红楼梦》,(注:原由里仁书局出版,后转由桂冠出版)桂冠版在《红楼梦》出版史上应该是一道里程碑。

  这个版本经过极严谨的校读,系以干隆壬子(一七九二)的「程乙本」作底本,并参校以下各个重要版本:「王希廉评刻本」、「金玉缘本」、「藤花榭本」、「本衙藏版本」、「程甲本」,这些都是一百二十回本。「脂本」有「庚辰本」、「戚蓼生序本」。每回后面并列有比较各版本的校记,以作参考。亚东版「程乙本」的校对只参考了「戚蓼生序本」,桂冠版自然优于亚东版。

  这个版本的注释最为详备,是以启功注释本为底本,配以唐敏等以上书为基础所作的注释本,重新整理而成。书中的诗赋,并有白话翻译。对于一般读者,甚有助益。我在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红楼梦》二十多年,一直採用桂冠这个本子。作为教科书,桂冠版优点甚多,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本文节录自《红楼梦》前言)

图书试读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己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裤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后,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所以蓬牑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
 
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起?──说来虽近荒唐,细玩颇有趣味。却说那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衆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来到这青埂峰下,席地坐谈。见着这块鲜莹明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甚属可爱;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灵物了!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几个字,使人人见了便知你是件奇物,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里去走一遭。」石头听了大喜,因问:「不知何镌何字?携到何方?望乞明示。」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说毕,便袖了,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向何方。

用户评价

评分

這套《紅樓夢(經典平裝書盒版)》的精緻程度,真的超乎我的想像。從書盒的材質到裡面的每一本書,都看得出出版社的用心。封面的設計很典雅,沒有過多的花哨,卻能讓人一眼感受到那種古色古香的韻味。翻開書頁,紙張的觸感非常細膩,閱讀時不會有刺眼的感覺,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我之前看過一些電子書版本,總覺得少了點什麼,但這套實體書,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符號,都散發著一種踏實的生命力,讓人更能沉浸在曹雪芹構築的那個繁華而又無奈的寶玉、黛玉、寶釵的世界裡。

评分

這次入手的《紅樓夢(經典平裝書盒版)》,真的是一次非常愉快的購物體驗。從收到書盒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的精緻所吸引。書盒的設計很有質感,看起來非常大方,擺在家裡很有品味。打開書盒,裡面的平裝本更是讓人驚喜,紙質很好,印刷清晰,字體大小也剛剛好,閱讀起來非常舒適。我一直對《紅樓夢》充滿興趣,但總覺得它是一部比較「嚴肅」的作品,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讀。這套書的出現,恰好鼓勵我開啟這段文學之旅。

评分

我必須說,這套《紅樓夢(經典平裝書盒版)》的包裝和內容呈現,簡直就是為像我這樣「外貌協會」的讀者量身打造的。光是那個書盒,就足夠讓人驚豔了!沉穩的色調,搭配燙金的書名,放在書架上就是一件藝術品。打開書盒,裡面的幾冊書也同樣精緻,尺寸適中,方便攜帶,而且紙張的質感非常好,摸起來很舒服,閱讀起來也很有沉浸感。我個人非常注重閱讀的儀式感,而這套書恰恰滿足了我對「儀式感」的所有想像。每次翻開它,都覺得自己正在觸摸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

评分

我對這套《紅樓夢(經典平裝書盒版)》的評價,可以說是從「顏值」到「內在」都非常滿意。首先,書盒的設計和質感,就足以讓人愛不釋手,送禮自用兩相宜。打開之後,每一冊書的裝幀和紙質也都很不錯,閱讀體驗極佳。更重要的是,這套書讓我重新拾起了對《紅樓夢》的興趣。我之前總覺得這本書太厚重、太難懂,但這次拿到實體書,卻激發了我一探究竟的衝動。書中的人物、情節,仿佛都因為這套精美的書而變得更加鮮活,更加觸手可及。

评分

這次買的《紅樓夢(經典平裝書盒版)》,真是個意外的驚喜!一直以來,對這部傳奇巨作都有著一股莫名的嚮往,但總覺得它高高在上,遙不可及。收到書盒的那一刻,那沉甸甸的質感,彷彿承載著數百年的歷史與風華,立刻就讓我心生敬意。打開書盒,精美的平裝本躍然眼前,紙質溫潤,印刷清晰,字體大小適中,讀起來格外舒服。我特別喜歡這種設計,既保留了經典的莊重感,又兼具了日常閱讀的便利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