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事件法之理论与实务(三版)

家事事件法之理论与实务(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家事法
  • 婚姻家庭
  • 亲子关系
  • 离婚
  • 扶养
  • 继承
  • 财产分割
  • 法律实务
  • 民事诉讼
  • 家庭纠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家事事件法为一程序新法,诉讼非讼交错,法理新旧更替,非理论与实务印证,难窥堂奥,明其要义。本书作者从事法学研究多年,讲授着述不断,家事行政与审判经验丰富,理论与实务兼具,且于本法施行后参与相关家事事件之行政规划与法律讨论,对于本法之立法政策与法律实践有深刻了解与掌握。本书内容架构清晰,细目完整,对于重要学说与实务发展,尽可能纳入,力求完备,适合大学用书及实务参考。

  本次改版配合105年1月最新修法调整内容,以及加入新近重要文献与实务案例,以丰富本书内容。
法律实务前沿:家事纷争解决机制的深度解析 本书聚焦于当代家庭法律关系的复杂性与新型争议的解决策略,为法律专业人士、法官及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套前沿且具有操作性的理论框架与实务指引。 随着社会结构变迁,家庭内部关系的法律形态日益多元化,传统的婚姻家庭法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书并非停留在对既有法条的简单梳理,而是深入剖析了家庭纠纷的社会学、心理学成因,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更具人本关怀和实效性的司法应对之道。 第一部分:当代家庭关系的法律画像与挑战 一、家庭形态的多元化及其法律定性 本部分首先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非传统家庭结构进行了详尽的法律考察。从事实婚姻的认定标准、同居关系的财产分割,到重组家庭中继子女的权利义务界定,均进行了细致的辨析。特别关注了新兴的“共享父母”模式(Co-parenting Models)在不同司法管辖区下的法律适用性与伦理考量。我们探讨了传统家庭法中关于“婚姻的本质”这一核心概念在面对当代事实状态时的弹性边界。 二、代际冲突与弱势群体权益保障 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老年人的赡养权、残障子女的照护责任,以及受虐待未成年人的保护机制,构成了家事审判中的敏感焦点。本书详细梳理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具体家事案件中的交叉适用难题。例如,在处理涉及高龄当事人“意愿能力”的财产处分或监护权授予时,如何平衡“尊重个人意愿”与“防止被利用”之间的矛盾,我们引入了跨学科的评估模型,以供实务参考。 三、婚姻财产制度的动态演变与司法应对 在离婚案件中,财产分割仍然是争议的重中之重。本书不仅涵盖了对法定夫妻共同财产的清理与分割,更将笔触伸向了更隐蔽、更具挑战性的领域:家族信托在婚姻中的风险隔离、企业股权在离婚中的估值难题,以及虚拟资产(如加密货币)的认定与分割。我们引用了近年来多个具有指导意义的判例,对“隐性贡献”的价值认定标准进行了批判性分析。 第二部分:诉讼前和解与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ADR) 本书坚信,最佳的家庭争议解决,是当事人在充分理解法律后果和情感影响后,通过自主协商达成的方案。 因此,我们投入大量篇幅探讨了如何有效引入和运用ADR机制。 一、家事调解的专业化路径 调解不再是简单的“劝和”,而是需要高度专业化的介入。本书系统阐述了“支持性调解”(Supportive Mediation)与“评估性调解”(Evaluative Mediation)的适用场景。尤其强调了“情感创伤处理”在调解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我们介绍了如何识别案件中的“高冲突父母”(High-Conflict Parents)特征,并采用专门的调解技巧来稳定对话,避免调解过程本身成为二次伤害。 二、修复式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在家庭中的实践 超越传统的对错判断,修复式司法旨在修复受损的关系和信任。本书探讨了“家庭会议”(Family Group Conferencing)等修复式工具在处理监护权争议和代际矛盾中的应用潜力。这要求法律工作者不仅要懂得法律条文,更要理解冲突背后的权力动态和沟通障碍。 三、融合诉讼与非诉程序的“分流”策略 面对家事案件数量的激增,如何科学分流至关重要。本书提出了基于案件复杂性、情感强度和当事人合作意愿的“三维风险评估模型”,以帮助法院和律师决定案件应进入快速审理、专业调解,还是需要引入专家辅助的深度审理程序。 第三部分:审判实践中的证据规则与程序创新 本部分着重探讨了在家事审判中,如何克服证据获取的天然困难,并运用创新的程序设计来保障公正。 一、特殊证据的采信与审查 家事案件中,许多关键证据是“隐性的”或“非书面的”,例如:一方长期以来的家庭贡献、精神损害的程度、或对子女的实际照护情况。本书详细分析了社会工作报告、心理评估报告的证据效力及其审查标准。同时,针对电子通讯记录(如微信、邮件)的保全、鉴定和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进行了详尽的实务指导。 二、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程序保障 在涉及子女的案件中,确保“儿童最佳利益”(Best Interests of the Child)的实现,是法官的最高准则。本书深入剖析了“听取儿童意见”的程序设计,包括如何通过专业人员以适合儿童理解的方式获取其真实意愿,并界定了哪些情况下可以适度“稀释”儿童的意愿,以避免其受到外界压力影响。我们还讨论了“儿童代表律师”(Guardian ad Litem/Child Lawyer)制度的引入与本土化实践的必要性。 三、临时性保护措施与紧急干预 面对家庭暴力、紧急人身安全威胁或财产转移风险,快速反应至关重要。本书系统梳理了临时限制令、人身保护令的申请要件、审查流程及执行难点。特别关注了跨区域执行和科技手段(如电子监控)在保障令执行中的应用前景。 结语:面向未来的家事法律职业伦理 本书的最后,是对法律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伦理要求。家事案件的处理,其影响是深远的、代际的。专业人士必须超越纯粹的法律角斗士思维,培养高度的同理心和跨学科的合作能力。本书旨在引导读者,在法律的框架内,寻求最大化家庭福祉、最小化冲突创伤的解决方案,真正实现“定分止争、安顿人心”的司法目标。 (本书内容全面、论述深入,是研究和处理复杂家事案件的必备参考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太正


  现 职
  苗栗地院少家庭庭长

  经 历
  法务部调办事检察官
  司法院调办事法官

  学 历
  政治大学法学硕士

  着 作
  「法学入门」、「民法入门」(合着)
  「民法物权争议问题研究」
  「民法裁判百选」(参与撰写)
  「医事专业伦理规范之研究」
  家事事件法之理论与实务及各类法学与外国法学译述

  讲授科目
  育达科技大学讲授强制执行法
  少年事件处理法

图书目录

三版序
二版序
自 序
 
第一编 总 论
第一章 法律施行及立法争议
壹、法律施行/4
贰、立法争议/5
 
第二章 重要立法原则之形成
壹、家事事件法制定缘由/8
贰、家事事件法名称由来/8
参、少年及家事法院合併/9
肆、少年及家事法官同一/11
伍、社工师与调解委员/12
陆、家事谘商程序专编/12
柒、家事服务中心/13
捌、家事事件分类/14
玖、程序监理人制度/15
拾、DNA之血缘鑑定/18
拾壹、家事法院之权限/19
拾贰、家事与民事法院/19
拾参、程序不公开原则/20
拾肆、本人到庭之义务/21
拾伍、法律用语之改变/22
 
第三章 行政法令与变革
壹、相关法规之订定/26
贰、沟通式家事法庭/28
 
第四章 家事服务中心
壹、家事服务中心立法/30
贰、家事服务中心定位/32
参、家事服务中心运作/33
 
第五章 家事事件之定性
壹、概 说/36
贰、民事或家事事件/36
参、家事诉讼或家事非讼事件/41
肆、饶富争议之定性事件/41
伍、结 论/42
 
第六章 诉讼与非讼分类
壹、前 言/44
贰、法律规定(第3条)/44
参、立法考察/46
肆、分类标准/46
伍、分类争议/47
陆、争议解决/50
柒、个案法理/54
捌、其他家事事件/56
 
第七章 诉讼与非讼区别
壹、概 说/60
贰、非讼法理/60
参、家事非讼种类/62
肆、程序转换/65
伍、调解程序/67
陆、裁判效力/67
柒、暂时处分与保全程序/68
捌、救济程序/69
玖、简易与小额诉讼/70
拾、假执行/71
拾壹、第三程序事件/71
 
第八章 法院管辖与权限
壹、专业法院/74
贰、处理权限冲突/74
参、处理权限划分/75
肆、管辖有无与移送/76
 
第九章 总论之特别规定
壹、概 说/80
贰、专业法官遴选/80
参、程序不公开/81
肆、辩论主义之限制/82
伍、远距讯问/85
陆、本人到场/85
柒、程序能力/87
 
第十章 程序监理人
壹、概 说/90
贰、法律规定/90
参、法律疑义/94
肆、实务运作/103
伍、外国法制/111
陆、结 论/116
 
第十一章 家事调查官
壹、法律规定/118
贰、角色定位/118
 
第十二章 子女利益保护
壹、概 说/122
贰、法律规定/122
参、实务运作/124
肆、结 论/127
 
第十三章 家事事件法之缴费与退费
壹、前 言/131
贰、诉讼或非讼同等退费标准/132
参、和解退费不分诉讼与非讼/135
肆、诉讼、非讼与调解费用计算/136
伍、诉讼事件非讼化后之影响/137
陆、各类事件缴费举例与说明/140
柒、结 论/146
 
第二编 调解程序
壹、概 说/149
贰、法典编排/149
参、调解新制/150
肆、调解程序/159
伍、调解之救济/162
陆、结 论/162
 
第三编 家事诉讼程序
第一章 甲类家事事件研析
壹、法律规定/166
贰、原则说明/166
参、逐款研析/166
 
第二章 乙类家事事件研析
壹、法律规定/176
贰、原则说明/176
参、逐款研析/176
 
第三章 丙类家事事件研析
壹、法律规定/188
贰、原则说明/188
参、逐款研析/189
 
第四章 家事诉讼程序通则
壹、概 说/202
贰、通则规定/203
第五章 家事诉讼程序分则
壹、概 说/220
贰、分则规定/220
 
第六章 家事事件之合併
壹、前 言/239
贰、24种合併类型与举例/239
参、合併之程序阶段/247
肆、诉讼併入非讼争议/250
伍、民事併入家事争议/251
陆、家事併入民事争议/257
柒、合併之管辖阶段/258
捌、合併审理与管辖移送/260
玖、合併裁判之方式/261
拾、合併裁判之法理交错/263
拾壹、简易与小额事件之合併/264
拾贰、合併裁判之假执行/266
拾参、合併裁判之暂时处分与保全程序/266
拾肆、合併裁判之救济/267
拾伍、合併裁判之分案/268
拾陆、合併裁判之缴退费/268
拾柒、合併裁判之救济教示/269
拾捌、别请求禁止主义及失权效/270
拾玖、合併之程序公开/271
贰拾、结 论/271
 
第四编 家事非讼程序
第一章 丁类家事事件研析
壹、法律规定/276
贰、原则说明/276
参、逐款研析/277
 
第二章 戊类家事事件研析
壹、法律规定/298
贰、原则说明/298
参、逐款研析/299
 
第三章 家事非讼程序通则
壹、概 说/318
贰、通则规定/320
 
第四章 家事非讼程序分则
壹、概 说/336
贰、分则规定/336
 
第五章 暂时处分
壹、暂时处分与各种保全处分/376
贰、暂时处分之规范/378
 
第五编 家事事件之执行
壹、概 说/391
贰、履行之确保/392
参、扶养费及其他费用之执行/394
肆、交付子女与子女会面交往之执行/399
伍、结 论/400
 
第六编 附 则
壹、少年及家事法院案件受理/403
贰、程序从新原则与例外规定/403
参、保全、救济、管辖及执行程序之新旧法适用/404
肆、审理及施行细则/404
伍、施行日期/406
 

图书序言

三版序

  家事事件法第一次修正计五个条文,于105年1月15日施行,包括通译之使用(第19条)、调解委员之选任及准用(第32条)、撤销婚姻及否认子女之诉承受诉讼期间之延长(第60条、第64条),及程序监理人之「应」选任改为「得」选任(第165条);而民事事件可否併入家事事件审理之争议,最高法院亦于104年第15次民庭会议中作成决议;此外,新近重要文献与实务案例,均丰富本法之研究,借此新版为适当补充,以求全求新。
 
李太正
105年6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