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任何人都理当可以在金融市场赚大钱,却有很多理由让多数人实际上没办法办到这点。就如同生命中的许多尝试一样,成功的关键在于知识和行动。本书宗旨是希望就市场内部运作提出某些说明,借此扩展知识的成份。至于行动的部分,则有赖各位投资人的耐心、纪律和客观判断。
1980 年代中期到末期之间,不论现货市场或期货市场,都出现许多全球化的投资/交易机会。1990 年代,随着通讯产业的创新发展,任何人只要愿意,很容易就能取得盘中资料,运用于相关的分析。目前,网际网路上有无数提供绘图服务的网站,几乎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技术分析。事实上,自从本书首版发行于 1979 年以来,技术分析知识传授方面的技术显着进步。1980 年代中期,我们开始尝试透过影片格式从事教学,但我相信随着科技进步,以及人们对于新媒体格式的普遍接受与认同,本书新版的电子书销售量,将超越传统的实体书籍。所以,任何书面的东西,势必都会面临来自声音/影片呈现格式的竞争—譬如我最近在 pring.com 引进的线上互动式技术分析教学影片,相信其他人也会跟进。
科技方面呈现的革命性突破,促使投资交易的时间刻度变得愈来愈短,我不确定这究竟是不是好现象,因为短期趋势蕴含着更多杂讯。这意味着技术指标虽然还是最有效的分析工具,但运用于短期趋势的效果,将不如运用于长期趋势。《技术分析精论》第 5 版为了因应这些变化,内容篇幅和结构都做了重大调整,增添本书第 4 版发行以来的许多创新技巧,以及我个人想法的演变。本版每章内容都彻底重新整理和扩增。基于效率考量,有些内容被删掉,有些被取代。
本书讨论重点仍然摆在美国股票市场,但很多范例涉及国际股市的股价指数、外汇、商品和贵金属。另有章节专门谈论信用市场和全球股票的技术分析。我们的讨论重点也经过扩张而包含股票、债券与商品的极长期(secular)趋势的分析在内。书中的范例说明,多数做了更新,但少数仍然引用先前版本的例子,目的是让本书呈现历史深度。这些历史案例也凸显一项事实:过去 100 多年来,很多东西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变化。真理禁得起时间考验,目前跟过去没有什么两样,真理同样适用。我相信将来还是会继续如此。
所以,技术分析理论适用于 1850 年的华尔街,也同样适用于 1950 年的东京,相信也会适用于 2150 年的莫斯科。为什么呢?因为金融市场的价格行为,所反映的是人性,而人性基本上不会随着时间经过而出现重大差异。凡是在自由市场进行交易的股票,不论时间架构如何,技术分析原理都一体适用。对于相同的技术指标,5 分钟走势图上呈现的反转讯号,基本上和月线图上的讯号相同;差别只在于讯号的重要性不同。短期时间架构反映的是短期趋势,因此比较不重要。
本书最初几章的时代顺序排列,稍微不同于过去的版本。我在 2005年出版的《马丁‧普林论价格型态》(Martin Pring on Price Patterns, McGraw-HIll)一书,我先处理价格排列建构积木、峰位/谷底分析、支撑/压力、趋势线与成交量性质。本书也引用相同的逻辑顺序,所以任何人如果想要处理价格型态,将更容易了解这些排列的建构,以及内容解释。
本版新增添两章新内容。一是前文已经谈到的极长期趋势。极长期趋势是所有趋势之母,而且普遍存在于三种主要资产类别:债券、股票与商品。我愈是深入研究,愈发现极长期趋势性质的重要性,这些性质将影响其他较短期趋势。对于极长期上升趋势,(经济循环相关的)主要多头趋势的震盪幅度与存续期间都超过空头市场,反之亦然。所以,本书第 23章的主要目标,是要了解极长期趋势的性质,以及如何辨识其反转。
第二个新增添章节,内容是讨论美国股票市场的各种信心衡量指标与其关连。这部分讨论显示,股票市场实际发生趋势反转之前,投资人信心通常都会预先呈现微妙的变动。既有章节部分,我们也增添其他重要内容,包括我的特殊 K 指标(Special K indicator)。这项动能指标是取自短期、中期与长期「稳当」(KST)指标之加总循环性质,其呈现之峰位/谷底位置,经常会和价格数列相互对应。本书第 5 版的另一特色,是引用许多集中市场挂牌基金(ETFs)做为说明范例。透过这种创新产品,投资人与交易者得以购买某常用大盘指数、类股指数或其他国家指数的整篮成分股—而且这还只代表刚开始的情况。事实上,很多积极管理型态的ETFs,譬如:普林-透纳经济循环 ETF(Pring Turner Business Cycle ETF,报价代码 DBIZ),允许投资人参与各种策略(譬如本书第 2 章讨论者)。
由于 ETF 市场的创立与普及化,一般人很容易就得以投资个别国家股票市场、信用交易工具,也可以参与类股轮替,甚至如果认为行情即将下跌,还可以购买逆向基金。
另外, 近年来还有所谓的集中市场挂牌债券(exchange-traded notes),让投资人得以追踪特定商品组合的行情。可是,投资人必须先检视这类交易工具可能造成的税金问题,而且也要确定这些期货市场的持有成本波动,是否都确实反映相关商品。
1970 年代以来,几乎所有投资人的时间架构都大幅缩短。因此,技术分析经常被运用于判定短期时效。这种运用方式衍生的问题,可能导致严重失望: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技术指标的可靠性与所观察的期间长短之间,存在显着的关连。所以,本书讨论主要是以长期和中期趋势为导向。
即使是持有时间为 1 ∼3 星期的短期交易者,他们也需要了解主要趋势的发展方向和阶段。投资与交易上的很多失误,经常是因为部位方向背离了主要趋势;换言之,讯号如果发生反覆,通常都是逆趋势的讯号。
想要成功的话,技术分析应该被视为评估特定市场之技术状况的一门艺术,然后配合几种由科学角度研究的指标。本书探讨的许多机械性指标,虽然都能可靠显示市况变动,但它们都存在一种共通特性:效果可能、实际上也经常令人不满意。对于纪律严格的投资人来说,这种特性不至于构成严重威胁,因为只要掌握金融市场主要趋势的根本知识,再配合整体技术情况的平衡观点,便足以建构成功运作的卓越架构。
然而,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独立思考的功能。技术指标虽然可以显示市场的根本性质,但如何把种种资讯拼凑成为可以实际运作的假说,则是技术分析者的责任。这方面的工作绝不简单,因为初步的成功可能导致过份自信与傲慢。
技术分析之父道氏(Charles H. Dow)曾经说过,「执着观点在华尔街导致的失败,多过其他观点的总和。」确实如此,因为市场基本上是反映人类的行为。一般来说,这种市场行为的发展,会按照可预期的途径进行。然而,由于人们可以—也确实会—改变心意,所以市场价格趋势可能意外偏离当初预期的途径。为了避免发生严重亏损,当技术面状况发生变化,投资人与交易者也必须调整立场。
除了金钱报酬之外,对于市场的研究也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人性,包括观察他人的行为,以及自身发展的省思。一旦踏入金融市场,投资人无疑必须不断接受挑战与考验,并做出适当的反应,这使我们得以更了解自己的心灵。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曾经说过:「肤浅的心灵将因为遭受打击而变得消沈,伟大的心灵却会因此而昇华。」这句话应该非常适用于市场技术面的挑战。
马丁‧普林
2013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