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起爐竈:遷颱初期的《中央日報》(1949-1953)

重起爐竈:遷颱初期的《中央日報》(1949-195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史
  • 新聞史
  • 媒體研究
  • 政治史
  • 冷戰史
  • 中央日報
  • 遷颱初期
  • 中華民國史
  • 文化史
  • 社會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1949年《中央日報》搬遷至颱灣後,報務發展迅速,於1954年便超越《颱灣新生報》,成為五○年代颱灣第一大報。五○年代《中央日報》在颱穩定、生根、茁壯,彷彿見證當年國民黨在風雨飄搖的環境下,重新站穩腳步的過程。

  因此本書將迴溯《中央日報》在大陸時期的發展,作為在颱發展的比較樣本,並試圖從兩岸政治環境的不同、報社本身所具有的優勢地位以及新聞管製等層麵,說明《中央日報》如何褪去舊有包袱,在颱重生。國民黨掌握瞭重生的《中央日報》,纔有辦法在政府風雨飄搖之際,藉由「改造」與「自由中國」的宣傳與建構來突圍脫睏,並進一步求取外援。國民黨在颱政權的穩固,作為宣傳喉舌的《中央日報》,功不可沒。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誌昌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曆史學博士,師承中國現代史大師呂芳上教授。在學期間發錶《中央日報》相關研究論文,連續兩年榮獲逯耀東紀念奬學金。研究領域為民國政治史、新聞文化史、民俗文化史。曾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曆史學係兼任講師,現任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文化創意事業係、亞洲大學、朝陽科技大學、南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的提齣
第二節  研究迴顧與檢討
第三節  史料介紹與資料運用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處理

第二章  遷颱初期《中央日報》的發展與優勢地位
第一節  中國國民黨的「中央黨報」──《中央日報》
第二節  《中央日報》遷颱前的發展與遭遇的問題
第三節  政府遷颱初期的颱灣報業
第四節  自說自話:《中央日報》遷颱初期的睏境
第五節  從睏境中見優勢
第六節  結語

第三章  新聞管製政策下《中央日報》的發展
第一節  政府遷颱初期的新聞管製政策
第二節  新聞管製下《中央日報》的逆勢成長
第三節  黨、政資源對《中央日報》的扶掖與補助
第四節  結語

第四章  風雨時局下的言論喉舌:以國民黨「改造」與「自由中國」的宣傳為例
第一節  《中央日報》對黨「改造」的宣傳
第二節  《中央日報》對「自由中國」形象的塑造
第三節  結語

第五章  結 論

參考資料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重起爐竈”這四個字,不僅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更傳遞齣一種堅韌不拔的生命力。《中央日報》在遷颱初期的這段經曆,無疑是中國現代史上一個值得深入挖掘的課題。我最感興趣的是,這本書會如何呈現《中央日報》在颱灣社會的定位和影響。 它不僅僅是一份報紙,更是承載著特定政治意識形態的載體。在新的政治環境下,《中央日報》是如何與颱灣社會進行互動?它在塑造公眾輿論,引導社會思潮方麵,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書中是否會探討,《中央日報》的報道內容,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瞭當時國民黨政府在颱灣的政策目標,以及它在如何構建新的國傢認同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例如,關於當時的經濟政策、社會改革、以及兩岸關係等話題,《中央日報》的報道是如何展開的。

评分

這本書的副標題“遷颱初期的《中央日報》(1949-1953)”精準地勾勒齣瞭研究的聚焦範圍。這段時間,國民黨政府從大陸撤退到颱灣,一切都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中央日報》作為官方喉舌,其報道內容、版麵設置、乃至編輯方針的調整,都必然會摺射齣政權的生存壓力和戰略重心。我尤其想知道,在如此劇烈的環境變遷下,《中央日報》是如何保持其新聞專業性(如果還有的話)?它在報道“反攻大陸”的決心時,其筆調是激昂還是務實?在處理颱灣本地事務時,又如何平衡大陸來的精英與本土力量之間的微妙關係? 讀到這本書的名字,我就聯想到那個時代信息的傳播有多麼不易,也多麼關鍵。一份報紙的影響力,在那個信息相對閉塞的年代,可以說是巨大的。那麼,《中央日報》在“反共救國”的大背景下,是如何進行宣傳的?它塑造的“敵人”形象是怎樣的?它所宣揚的“三民主義”在颱灣落地生根的過程,又與報紙的報道有什麼樣的互動?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具體的案例和文本分析,讓我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那個時代宣傳的邏輯和效力。

评分

作為一名對曆史充滿好奇的讀者,這本書的書名立刻抓住瞭我的注意力。“遷颱初期”是一個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的時代,而《中央日報》作為國民黨政權的重要宣傳陣地,它的經曆無疑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我非常好奇,在1949年到1953年這短短幾年裏,《中央日報》是如何在新的環境中重新找準自己的定位和聲音的? 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中央日報》在內容生産上的轉變,例如,它如何從大陸的報紙轉嚮適應颱灣的讀者群體?它在報道國傢政策、經濟發展、社會民生等方麵,會有怎樣的側重點?同時,我也想知道,報紙的編輯和記者們,在麵對新的政治局勢和信息限製時,他們的創作心態和錶達方式是怎樣的?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當時報紙排版、新聞圖片選用、以及讀者來信等方麵的分析,從中展現齣那個時代信息的傳播特點和社會的多元聲音?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重起爐竈:遷颱初期的《中央日報》(1949-1953)》瞬間抓住我的眼球,仿佛我能感受到那個時代媒體從業者的不易與決心。1949年,曆史巨變,國民黨政府播遷颱灣,《中央日報》也隨之開始瞭在海島的新篇章。 我特彆好奇的是,在這四年間,《中央日報》作為國民黨政權在颱灣的重要宣傳工具,是如何在新的環境下“重起爐竈”的?它在內容上是如何調整的?是否更加關注颱灣本地的民生、經濟發展,還是繼續以“反攻大陸”為主要基調?書中所呈現的史料,能否讓我們窺見報社內部的運作機製,編輯記者的工作狀態,以及他們所麵臨的挑戰?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挖掘《中央日報》在塑造颱灣社會認同,鞏固國民黨統治方麵所起的作用,是否會包含一些當時頗具影響力的社論或評論文章的分析?

评分

“重起爐竈”這個詞,在我看來,是對《中央日報》在遷颱初期艱苦卓絕的境遇的一種形象概括。1949年至1953年,這五年時間,對於一張報紙,對於一個政權,都是充滿未知與挑戰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中央日報》在內容生産策略上的調整。 它如何平衡大陸撤退後的政治宣傳需求,以及如何適應颱灣當地的社會文化現實?書中是否會提及,《中央日報》在處理與颱灣本土精英、民眾關係時,所采用的新聞敘事方式?我尤其想瞭解,在那個信息傳播相對單一的年代,這份報紙如何影響和塑造瞭當時颱灣社會的政治認知和價值觀念。是否會有對當時報紙版麵設計、照片使用、乃至廣告內容的分析,從中摺射齣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和媒體生態?

评分

“重起爐竈”這個詞,在我的腦海中勾勒齣一種艱辛而又充滿力量的畫麵。這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遷移,更是思想、製度、和文化的重建。《中央日報》在颱灣的“重起爐竈”,絕不是簡單的復製粘貼,而是要在新的土壤中生根發芽。我猜想,這本書會細緻地梳理《中央日報》在報社組織、人事架構、乃至印刷技術等方麵所經曆的變革。 更重要的是,這種“重起爐竈”必然伴隨著內容上的調整和適應。在颱灣,它如何繼續扮演“精神支柱”的角色?它對於颱灣本土文化的態度又是如何?書中是否會探討《中央日報》在塑造“颱灣意識”或“中國意識”在颱的新形態中所起的作用?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論述,揭示齣隱藏在官方話語下的復雜現實,以及媒體在社會轉型期所扮演的微妙角色。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眼前一亮,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重新開始的希望。《中央日報》在遷颱初期的那段歲月,無疑是中國現代史上一段極其關鍵的時期。從1949年到1953年,這四年充滿瞭動蕩、重塑和艱辛。想象一下,在一個新的土地上,一個曾經叱吒風雲的報紙,如何麵對截然不同的政治、社會和文化環境,如何“重起爐竈”,重新尋找自己的定位和聲音,這本身就充滿瞭戲劇性。 我特彆好奇的是,這本書會如何描繪《中央日報》在那個特殊時期所扮演的角色。它不僅僅是一份報紙,更是國民黨政權在颱灣站穩腳跟的重要宣傳工具。它又是如何與當時的颱灣社會進行互動?是單方麵的灌輸,還是也在傾聽和迴應?書中的史料會揭示多少當時不為人知的細節?例如,報紙的內容會如何反映戰敗退守的心理,如何塑造新的國傢認同,又如何處理與當地颱灣民眾的關係?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其社論、新聞報道、以及可能包含的評論文章,從中窺見當時政治精英的思維方式和宣傳策略。

评分

“重起爐竈”這四個字,充滿瞭象徵意義,它不僅僅指物理上的重新開始,更意味著精神層麵的復蘇與再造。《中央日報》在遷颱初期的這段曆史,對於理解國民黨政府在颱灣的鞏固統治和早期建設至關重要。我特彆關注這本書會如何呈現《中央日報》在意識形態宣傳方麵所做的努力。 它是否繼續沿用瞭在大陸時期的宣傳模式,還是進行瞭調整以適應颱灣的社會環境?在“反攻大陸”的政治目標下,報紙是如何塑造和傳播其政治理念的?書中是否會深入分析《中央日報》的社論,以及其對社會輿論的引導作用?我想瞭解,在那個信息相對封閉的年代,一份官方報紙如何能夠有效地影響民眾的思想,以及它在構建新的國傢認同過程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

评分

書名《重起爐竈:遷颱初期的《中央日報》(1949-1953)》讓我立刻聯想到曆史的洪流和個人命運的交織。1949年,中國大陸發生巨變,《中央日報》作為國民黨政權的官方報紙,其在颱灣的“重起爐竈”,無疑是一個充滿故事的起點。 我迫切想知道,這本書將如何呈現《中央日報》在那個特殊的政治氣候下,其新聞內容是如何展開的。它在報道“反攻大陸”的軍事行動,以及國民黨政府在颱灣的施政方針時,其語言風格和宣傳策略有何特點?書中是否會揭示,當時報紙是如何處理與颱灣本土社會的關係,以及如何在新的土地上,重建其作為“國傢喉舌”的權威性?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文本分析,例如,對當時社論的解讀,或者對新聞報道中特定詞匯和敘事的考察,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央日報》在颱灣早期曆史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重起爐竈:遷颱初期的<中央日報>(1949-1953)》立刻勾起瞭我對那個動蕩年代的好奇心。1949年,國民黨政府撤退到颱灣,這是一個巨大的轉摺點,《中央日報》作為其重要的喉舌,其在颱灣的“重起爐竈”過程,無疑是一段充滿挑戰和變革的曆史。 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細緻地描繪《中央日報》在內容上的調整和發展。它在報道時事、評論政策、以及傳播文化方麵,是否會展現齣與大陸時期不同的風格和側重點?尤其是在初期,如何麵對資源的匱乏、人纔的流失,以及政治環境的巨大變化,《中央日報》是如何剋服睏難,重新發齣自己的聲音的?書中是否會引用當時具體的報紙內容,例如新聞報道、專欄文章、甚至漫畫,來佐證其分析,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脈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