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旅:李前总统2012~2015台湾深度访察实录暨言论集

生命之旅:李前总统2012~2015台湾深度访察实录暨言论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李登辉
  • 台湾历史
  • 政治回忆录
  • 国父
  • 民主化
  • 两岸关系
  • 访察实录
  • 言论集
  • 台湾政治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名人推荐

  李登辉先生九秩人瑞,月日需医事保健,身携多枝「心管支架」,乃于二○一二年至二○一三年作环岛国生命之旅,是怀昔日艰苦建设现况,也是亲近同心同胞致意与期盼,本书记载政治哲人登挥先生其拥抱大地的心灵形而上之旅。——李乔
 
  李前总统思考的是台湾整体的发展:「二十一世纪台湾要往哪里去?」企图寻找台湾新生命与新契机,我认为这是李登辉的「生命之旅」。本书充满着哲人登挥先生对台湾的疼惜与愿景。——陈菊
 
  这是一本李先生晚年最珍贵的纪念册。他是当代难得诚实自然的哲人政治家。——民主视野总编辑许龙俊
 
  李先生如日的温暖、如山的厚重,年复一年,在他身旁久久不愿离去。而李先生呢,倚着台湾这片土地,痴痴的爱,一日日、一年年、一辈子,最后,还是想再深深地凝望着,将她永恆地印在心底,这开始了晚年的生命之旅。本书让人深刻体会不同的生命视野。——总策划王燕军
 
  晚年可以说是以生命完成了艰困的台湾深度探察,他是国医,走这一圈是为台湾把脉。一生忧国忧民,真实体现了马偕精神「宁愿烧尽,不愿锈坏」。本书除记录李先生行脚台湾所思所感外并蒐录其近年来关注于政治、人权、信仰、人道关怀、农经、产业、教育等各层面所发表的言论,是登辉先生晚年完整厚实的记行。——总编辑朱孟庠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一 寻找台湾新生命与新契机 ◎李登辉
序二 煦日衔山不遽去 ◎王燕军
 
第一部 意义-生命之旅之侧写

这个人,这趟旅程
他的生命之旅,我的人生启发 ◎王思捷
永恆的传道身影 ◎陈文信
用脚爱台-李登辉的执着与意志力 ◎邹丽泳
与民众互动真情流露, 忆八田与一哽咽感念 ◎徐子晴
我向总统学到的第一课 ◎徐子晴
跟着「总统」看历史 ◎陈佳雯
阿公嘴角的微笑,亲切真挚 ◎陈怡秀
老李的牛奶 ◎苏芳禾
身体力行,活到老学到老 ◎洪欣慈
不老的民主斗士 ◎邱议莹
老当益壮,下乡环岛展现过人意志力 ◎周佩虹
体察民意,与时俱进 ◎蔡煌瑯
永远战斗,生涯现役 ◎佐佐木宏
值得追忆的美好年代 ◎郑闵声
 
发现台湾新生命
土地与人民 ◎郭昆文
跨越藩篱,真正的政治家 ◎苏龙麒
 
第二部 纪实-生命之旅探访纪录
屏东高雄2012.4.18.~20
台南嘉义2012.5.16.~18
云林2012.6.19~20
云林彰化2012.7.31~8.2
南投. 台中2012.9.11~13
苗栗 2012.10.31~11.1
新竹 2013.4.10~11
桃园 2013.5.17
台东2013.6.18~20
花莲宜兰2013.10.23~25
环岛生命之旅-媒体座谈会2013.10.25
 
第三部 领航-台湾从政者的标竿
疼惜土地及农民 ◎屏东县长 曹启鸿
以人民为中心,重视地方发展 ◎高雄市长 陈菊
视民如亲,民胞物与 ◎台南市长 赖清德
以爱和正义走向民主未来 ◎ 嘉义市长 黄敏惠
跨越世代的传承 ◎嘉义县长 张花冠
一位始终心系台湾的长者 ◎云林县长 苏治芬
老成谋国之衷溢于言表 ◎彰化县长 卓伯源
民主哲人 ◎苗栗县长 刘政鸿
 
第四部 体现-深度的人文关怀

人权、民主、政治
一国两区是民主反动 ◎李登辉
见证台湾民主 ◎李登辉
建立台湾主体性之道 / 脱古改新 ◎李登辉
人权至上,永远的台湾总统 ◎李欣芳
几十年的秘密都被你挖出来了 ◎林朝亿
大时代政治受难者的无奈 ◎林修卉
民之所欲,长在我心 ◎曾盈瑜
格局开阔的政治家与哲学家 ◎柯建铭
 
信仰、医疗及弱势族群等人道关怀
神爱世人,医疗无国界 ◎李登辉
我是不是我的我 — 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的我 ◎李登辉
圣经中母亲的故事 ◎李登辉
信仰的意义 ◎李登辉
「睡不着的一晚」— 信仰对领导者的重要 ◎李登辉
关怀弱势者的社会良心 ◎李登辉
当以基督的心为心 ◎李登辉
李前总统的牵挂 ◎陈佳雯
 
产业
全球化虚拟现时下的台湾 ◎李登辉
打破经济困境、展望台湾未来 ◎李登辉
从改善基层民众的生活出发 ◎李应元
用生命关怀地方产业 ◎王文萱
不畏风雨,以行动为产业发声 ◎王文萱
爱台湾的路会一直走下去 ◎王贝林
 
农经
正确因应经济变局,寻找台湾经济永续发展的道路 ◎李登辉
如何提升农业竞争力 ◎李登辉
农经人肩负的时代责任 ◎李登辉
云彰农业探访之旅,直攻农业最核心 ◎李彦谋
 
校园传承
总统与学生的问与答 / 中央通讯社等
李登辉的人生哲学 / 环球科技大学、台湾大学
李登辉的政治哲学 / 云林科技大学、中正大学
人类的意识生活与科学、艺术、宗教问题 / 台北艺术大学
新时代台湾人/ 我的「脱古改新」 / 中央、台湾师范、交通大学
领导能力的修练 / 东华、长荣、中山、屏科、彰化师范大学
何谓台湾经验? / 中兴大学
第二次民主改革与领导能力的修练 / 东吴大学
李登辉的政治哲学 / 中正大学二十五週年校庆专题演讲
建立台湾主体性之道 / 中正大学
人的意识与科学宗教问题 / 华德福教育学校
台湾唯一的路 / 逢甲大学
超越自我,认同台湾 / 成功大学
全球化下台湾的希望与青年的责任 / 民主斗阵
 
第五部 典范-阿辉伯的生命情调
李登辉的书 ◎李彦谋
从「我是谁」到「我不是我的我」 ◎王美琇
论功业谁堪列昆仲 ◎李乔
千风之歌 ◎陈玉峰
 
第六部 启动-不停止的爱,不停止的改革
健全地方发展与治理研讨会开幕致词 ◎李登辉
健全地方发展与治理研讨会闭幕致词 ◎李登辉
启动第二次民主改革宣讲 ◎李登辉
宪改蓝图,全民参与 ◎李登辉
 
本书记录了台湾政治哲人李登辉,晚年以生命完成深度的关怀之旅。李安曾说:「世上唯一扛得住岁月摧残的就是才华。」登辉先生一生用心阅读,视野广博,这胸襟与爱,是年逾九十的老者,仍是那
样动人、那样有魅力的原因。

图书序言

序一

寻找台湾新生命与新契机 ◎李登辉

 
  二○一一年十一月动完大肠癌手术后,医生嘱咐我要休养半年,在医院休养期间,登辉开始思考二件事,首先是思考总统大选后,无论谁当选,都会面临国家经济发展的挑战;另一方面就是思考着台湾政治改革的方向,过去台湾的民主改革虽然有成果,但并没有直接协助到地方的发展。因此,我有了出院后要到台湾各县市走走看看的想法,希望借由走入基层,寻找台湾将面对的发展问题。有人说我是在进行生命之旅,是的,动完大手术,还不知道会不会再复发,就想再看看台湾,看看过去的老朋友,看看以往我所推动改革的现况如何?看看百姓的生活好吗?也看看母土台湾……把握剩下的生命,要将台湾的美,深深印在心底。除此之外,我认为这也是找寻台湾新生命与新契机的开始,二十一世纪台湾要往哪里去?希望借着这个行动,与国人一同找出国家发展的方向!
 
  二○一二年四月起,这一年从高屏地区展开环岛旅程,接着嘉南、云彰,再到中投、苗栗地区;二○一三年四月则从新竹县市启程,接着走访桃园、台东,甚至到了绿岛,最后看了花莲、宜兰。政治、人权、民主化、地方产业、农业发展、医疗、信仰、育幼、社会救助、校园传承……台湾社会的一点一滴,登辉都想看尽,而我最想和年轻人说话,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登辉所到之处,都尽量能和当地的大学生们见面。两年来走着走着,我的心里也不断地悸动着,我看到了许多问题,也忧心着怎么做,台湾才能更好。
 
  回顾台湾所经历的转型过程,有历史以来很少国家能从威权体制顺利走向民主和平。台湾的民主化极具革命性,却是在经济成长与社会安定的基础上,逐步达成的。改革过程中,尽管也出现社会紧张甚至冲突,但最终仍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结构性的改变,成就了珍贵的「台湾经验」,也就是所谓的「宁静革命」。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要扪心自问:台湾的民主或政党政治真的已然成熟?人民的生活和地方发展都能享有民主的果实?这次的台湾行脚,登辉知道,纵然第一次台湾的民主改革是成功的,但现在也到了非再进行第二次民主改革不可的时刻。
 
  早年国民党政府为了反攻大陆,国家资源过度集中在中央,民主改革后虽经过冻省,但是地方的财源以及可利用的资源还是不多,也因此产生很多问题,例如:中央权力过度集中,地方无法有效发展、地方企业的扶植以及财政税收的分配不均、城乡发展失衡、地方教育无法培养地方发展所需人才、未善用地方资源如台糖土地休耕……于是,登辉开始有了很多想法如地方政府人事职等应该提高,才能吸引人才回流、台电和中油的体制落伍,应该进行改革等等。
 
  二○一二年五月,为因应新政局的开始,基金会举办「台湾国家经济发展系列研讨会」,探讨台湾经济发展的前景与挑战。登辉认为国家经济的发展,除中央政府外,地方政府才是落实产业发展,提升人民就业与生活水准的重要基础。再加上登辉深入基层观察后,面对种种地方发展的困境,要求基金会在二○一三年十一月举办三场「健全地方发展与治理」研讨会,邀请学家专家以及政府主管单位,针对「当前区域发展的困境与未来发展」、「地方分权与治理」、「地方经济开发与产业发展」三大主题进行探讨。讨论的内容非常全面,同时,也邀请地方首长来分享执政的经验。
 
  两年来的生命之旅,登辉走遍台湾各县市,深入基层的所在,面对着民众,所看、所听到的,都是对当前国家发展的失望。因此,无论是下乡的观察心得,或是研讨会的探讨成果,目的就是找出问题,并提供中央以及地方政府领导者思考解决的方法及政策的方向。同时唿吁中央能够下放权力,而地方政府能团结,拓展地方发展的力量。
 
  二○一三年的宜花之旅绝不是生命之旅的终点。隔年的三一八太阳花学运后,登辉真是欣喜,看见年轻一代的学生用行动实践民主改革,公民运动蔚为风潮,并深化台湾新世代的自我认同,让国共两党不敢漠视台湾人的权益。接续登辉启动了第二次民主改革宣讲, 一场接着一场。二○一四、二○一五……,还要再走再看,一直到我生命的终点,我对台湾的爱都不会减少。我虽老矣,心仍温热,马偕博士的名言「宁愿烧尽,不愿锈坏」,未来也许岁月不多,也要继续打拼,在我的心中一直都记得长老教会钉根本地、认同住民,以焚而不毁的宣教精神,建立出新台湾的价值,因为那也正是登辉的理念。

序二

煦日衔山而不遽去  ◎王燕军

 
  日复一日,暖阳总是依着山升起。李先生如日的温暖如山的厚重,年复一年,在他身旁久久不想离去。而李先生呢,倚着台湾这片土地,痴痴的爱,一日日、一年年,一辈子,最后,还是想再深深地凝望着,将她永恆地印在心底。这开始了晚年的生命之旅。
 
  永远记得这一天,那是二○一○年六月十四日,我人在天津,接到总统的电话:「你现在做什么?」我向总统报告:正带领着工程人员拿技术,挺先进的水库清淤技术。
 
  没有人像我这样贴身而长久的在李前总统身旁。应该要回溯至民国七十七年八月,年仅二十六岁的我,在总统官邸,作了他的贴身随扈,一年,就进了他的车里,他从头教,我从头学,总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关怀,慢慢地对他起了敬意。以我纯粹外省血统的出身和思维,跟在这第一位台湾人总统的身旁,他不但不介意,还用尽心思,希望我能更了解台湾。渐渐地台湾意识在我这外省第二代的心田里扎根,而且扎地很深。我惊见着李先生在强敌环伺下,从蒋经国手中接下的可说是危机四伏的弱势总统,此后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惊涛骇浪般的政治斗争,最终竟成为引领台湾走向民主化的强势总统。这与今日的马总统由六百多万选票的强势总统,做到今日这般气虚的弱势总统,真是天壤之别。他充满了智慧、勇气,性格坚毅、勤奋、果决,最重要的是爱台湾的心,使他永远有着使命感。在耳濡目染下我快速地成长,而台湾也快速地改变着,十二年任内,在他睿智的领导下,一场不流血的宁静革命,竟在经济起飞下完成。李先生可说是台湾最具指标性的政治人物,短短几年达成台湾解严后民主化的阶段性任务,这对台湾是了不起的贡献,不管是学术、政治、经济……都真正让台湾在二十世纪产生了大变化,并深深影响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令我钦佩的是:在位期间的民主转型中,在台湾的历史上留住了和谐,没有对抗。
 
  总统在电话的那端,低沉的说着:「事情若办完了,就回来帮我啊!」就这样,十六日我即离开中国,十九日便回到台湾见了总统,我一直猜想着总统当下的心情,这一路走来,我总是跟着学,卸任后也继续跟着他,因为我由心底敬佩他为台湾所做的一切,但令人痛心的是马先生继任后,几乎抹灭了李前总统所有的作为。当然我也知道,李先生再也不可能重新掌握权力了,现在的他,只能做些基础工程,为台湾的民主扎根,这就像我在做工程般,在水面下或在路面下的工程,虽然看不到,但那基础工作才是重要的。他问我: 基金会在台湾正名制宪,阶段性的目标完成后,还有存在的价值吗?我知道李先生正思考着基金会的转型,我坚定地回答:「当然有存在的必要,未来目标即在深化民主,让民主加值、转型。」经过一番讨论后,我接下基金会秘书长兼卸任总统办公室主任。
 
  忧国忧民的心思没有因为总统卸任后而减退,基金会也一直忙着。李总统曾经凌晨两点还因忧心国事,打电话来交办,一早六点似乎怕我忘了,又再询问。只要他早晨六点打来,我就知道他昨晚应该没好好的睡。我想很多人心里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李先生年纪这么大了,好好的养生不就好了呀!但我了解他,诚如马偕博士所言:「宁愿烧尽,不愿锈坏。」即使已年过九十岁,答应去学校演讲,就算急性痛风发作,脚肿疼痛难耐,也赶紧请医生来打针,然后全程站着演讲。夜晚睡不着,还忧心的问:明天演讲的稿子改好了吗?他燃尽生命的每一刻,不论在位与否,年轻与否,都是这么用心,从不敢懈怠。
 
  总统在病榻上抱着枕头说着:如果复发,不要再救。大肠癌开刀后,他的身体虚弱得很,只是才没休养多久,就提出了新的构想:要全台走一圈。我知道他想把美丽台湾的意象,牢牢地印在脑里,藏在心底,如痴情的男子,想再看看心爱的女子一眼般。我支持他情感上的依恋:看看过去在农复会时期,走过的乡村,推动过的政策、看看在总统任内的改革施行的状况?也看看过去的老友、看看政治犯的冤屈平反后,他们过得如何?还有人民生活得好吗…他充沛的活力,这一生已活出别人七世的能量,可想而知有多少关怀难以割舍?当然我清楚明白,他还想着最后能为台湾做些什么?只是我真的不愿意他太劳累和忧心,情感上的缅怀外,说实话不希望他涉入太深的政治,或见太多的政治人物。然而,李登辉就是李登辉,以台湾为己任,走着看着,发现问题,心思便不停地转动着,这个岁数了,他已然没有权力了,却还是心心念念着老百姓过得好吗?
 
  两年的生命之旅,走入台湾最基层:看灾难后南投、小林村等地复原和建设的情况,了解各乡镇的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关怀弱势者的社会救助和医疗照顾,走入校园和年轻人对话,发掘地方资源运用的问题,关心政治、民主、教育与人权…等议题。九十岁高龄下乡是艰辛,但他以意志力完成了。并不断勉励从政者:政治如从利益开始说,是作呒代志,是骗人的。但要是从疼惜开始,不管如何,这个政策也是对的。
 
  李先生思考的是台湾整体的发展,二十一世纪台湾要往哪里去?企图寻找台湾新生命与新契机,他像医生一样,走这一圈是为台湾把脉,之后,他要求基金会于二○一三年十一月连续三个周六,举办三场「健全地方发展与治理」研讨会,将下乡的观察心得及研讨会的探讨成果,提供给中央及地方政府领导者作为解决问题或政策方向的参考。
 
  燕军何其荣幸,从年轻时就跟着这位台湾近代最了不起的政治家学习,看着他处事与谋国,真是点滴在心头。和李先生的互动超越一般幕僚,这二十多年来,常忘了去思考自己要干嘛,而是想着李先生要做什么? 他是这样关心百姓,小至怎样养猪,饲料波动对猪农的损失,进口农产品对农民的影响,大至国家重大的公共政策,无一疏漏。慢慢着,我也随着他看问题的角度去思考,他教我如何透视问题,印证假设,解决问题,渐渐的在各领域,我看问题更深入,视点也不同于他人。看着他从眼睛睁开起,就忙着、累着、到病倒,全部的心思都是疼惜、同情、关心着台湾,潜移默化中,才发现自己的情感与这块土地紧密连结得这么深,而对台湾的了解,也更深刻全面。年迈的他,要我作他的眼睛,当他的脚,去了解、去调查,然后向他报告,就这样多年来从参与农民困境,了解基层的辛苦,到农业改良运销等各项领域等,我将他所教的加以应用,将我所看的向他报告、反应,之后他会要求我再去看去调查,然后静心思考策略。我学得太多太多了,更心疼他忧思绵绵,一生操劳,我希望能分担,也传承李先生的志业,持续关怀台湾各角落。
 
  晚年的生命之旅,就是他热爱母土这生命情调的体现,在深入最基层后,看见了问题,也发现了台湾各角落里动人的生命力,他有喜有忧,至情至性,再喊出了第二次民主改革,要将民主深化,让全国人民及地方乡镇都能享受民主的果实。未来台湾该往哪里去?也许还没有解答,也许答案要留给后人去寻找,但李先生总是比别人早些看到,今天台湾所面临的困境,其实都已应验了他几年前所忧心的。此刻,手术后还艰苦下乡,他仍然希望提醒着我们该注意或应注意的事。在民主之旅后,开花结果了,二○一四年三月欣见由年轻人发起的民主运动太阳花学运,唤醒了台湾社会的公民意识,也开启台湾宪政改革之路。年迈的登辉先生又启动了一场场的第二次民主改革宣讲,他仍如太阳般,发出光热照耀着台湾,也许太阳也要下山,但煦日衔山而不遽去,他就是这样痴爱着、疼惜着台湾这片土地与人民。
 
  生命之旅一书出版前,真挚感谢各方协助。感谢基金会同仁下乡前的前置作业,各媒体随行採访,并提供照片、访问记录和为文撰写心得,同时更感恩地方人士及县市长、立委们的热诚接待并赐文,最后谢谢朱孟庠老师及允晨文化的用心编辑,让本书能诞生。它记录了台湾政治哲人李登辉,晚年以生命完成深度的关怀之旅。李安曾说:世上唯一扛得住岁月摧残的就是才华。登辉先生一生用心阅读,视野广博,这胸襟与爱,是年逾九十的老者,仍是那样动人、那样有魅力的原因。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