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架构一个治理众人、本身又由人来管理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
你首先得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治理者;然后你又得强迫这个政府能控制它自己。
──詹姆斯.麦迪逊,《联邦论》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民对一个理想国家的想像是:政治要民主、经济要成长、社会要安全、教育要普及、阶级要平等、族群要和谐,以及等等、等等。这使得民选政府演变成不断膨胀以因应日益繁复的日常运作,也使得政治人物演变成不断开支票以便下次还能胜选,结果就演变成政府越来越大、赤字越来越高、效率越来越差、人民越来越不满。
为了说明现代国家有必要进行第四次的革命,本书带领读者回溯前三.五次的革命历史:第一次是为了维持法律与秩序所诞生的民族国家;第二次是让个人免于专制压迫的自由主义国家;第三次是提供给每个公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福利国家;第三次半则是为了让过于膨胀的现代政府减肥但结果却失败的新自由主义国家。
两位出身《经济学人》的作者毫不避讳他们支持「小而美政府」的古典自由主义(Liberalism)意识型态,但他们绝非支持自由至上主义(Liberitarianism)。他们虽然主张政府要减肥、要有效率,但他们也认为所得税制不应继续优惠富人,公共补助应花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大企业与政府单位长期勾结的权贵资本主义应予摒弃。
书中讨论了曾经广受推崇的加州模式:大量公共补助的典范,如今却面临破产的困境;书中也讨论了新加坡如何透过菁英统治成为亚洲最让人羡慕的政府管理模式,而中国模式正在急起直追。然而,两位作者并没有唱衰西方式的政府体制,毋宁是透过亚洲选择了威权体制来提醒西方人:如果我们再不推动第四次革命,那么利维坦很可能不再是我们的仆人,而是变成我们的主人了。
得奖与推荐记录 本书的论点有二:首先,(国家的)改革是必要的。其次,改革是可能的,因为全世界都在发生而且有新技术可资利用。——《泰晤士报》
两位作者诉求更多改革的宣言,这一次所得到的启发来自其他国家正逐步迈向改革,以及资讯科技已经得以掌握。——《每日电讯报》
本书的讯息简单而严肃:如果国家承诺过多,不信任就会变多,民主就会受到伤害。——《华尔街日报》
两位作者对亚洲正在进行现代化的独裁政体进行了精采的描述。这些国家的政府在某方面看来比西方国家的政府更为进步;但某方面看来又更为保守。——《纽约时报》
两位作者所指出的政府肥大无可置疑;科技与管理的创新也是势在必行。政府确实已经过度发展到侵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了。两位作者说得好,在科技的创新之外,我们必须思考的是:我们到底要我们的政府做什么。──Roger Berkowitz,政治与人文学部落格,汉娜.鄂兰研究中心
美国政治的重大失败不是茶党想要缩限政府,也不是民主党想要保留每一个福利方案;而是这个国家的领袖人物似乎无法针对二十一世纪的美国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进行真正的辩论。他们只是吵着要把所有的预算砍掉或守住每一分钱,而在这样没有辩论的缝隙中,各式各样的寻租者就把政府的正当性给吸食殆尽。我们应该要倾听第四次国家革命的唿吁。──Elaine Kamarck,布鲁金斯研究中心
适读年龄 大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