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读前,京都徒具皮相;读后,京都血肉俱全 日本职场观察家、网路作者_老侯 井上章一先生的几部作品,如《美人论》、《爱的空间》、《灵柩车之诞生》,皆可谓是研究日本文化、对日本民俗感兴趣的人,必读的经典。《美人论》谈美女,《爱的空间》谈情人宾馆,《灵柩车之诞生》谈灵车,每本着作都是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引经据典,让人叹为观止。尤其2002年出版的《见到内裤―羞耻心的现代史(朝日新闻社出版)》,从一缕亵裤出发,谈出整个社会风气的演变,妙趣横生,拍案叫绝。
我本人出于民俗比较的兴趣,对于井上先生的大作,本本必读,几近蒐罗,从当中获益匪浅。这本井上章一先生的最新力作:《讨厌京都》,付梓未久,即一跃成为日本书市畅销书榜首,我也立刻买来拜读。井上先生的文章,向来以论点新颖着称,本书自然也不例外。
话说,「京都」在东亚汉字国家,本意是一国首都,不该是日本的专利。如有名的「京都念慈庵川贝枇杷膏」,指的是北京故都,也与日本「京都」毫不相关,但今人谈「京都」,似乎只有「日本京都」如雷贯耳,其他国家京都相形失色。就连外文翻译也只採日文发音(Kyoto)。「京都」二字,从一个汉字国家首都的泛称,一变而为日本专有地名,本身即是这个日本古都魅力的明证。但这都不免是外人雾里看花的结果。
「京都」建都,自比中国洛阳,市中心则称「洛中」,边陲则称「洛外」。井上先生本籍「京都市」,却又出身边陲地带的「嵯峨」地区,感受得到洛中人对洛外居民的优越感,又深觉外地人对于这种京都内部情事不甚了了,椽笔一挥,成就了这部「洛阳纸贵」的大作。谈和尚,则和尚风流;谈寺院,则寺院市侩;谈艺妓,时尚新潮;谈人情,光怪陆离,样样都谈得别开生面。井上先生笔中夹杂着对于自己出身地的复杂情绪,把京都种种,良莠并举,让人总算得以一窥日本古都阃奥。可以说,读前,京都徒具皮相;读后,京都血肉俱全。凡此,只有对京都又爱又恨者,才能胜任。
本书自从上市以来,除了畅销之外,也因为其话题的「颠覆性」,言人所未言,引来了各类评价。无论如何,这本书已然成为理解京都者必然要做的功课。井上先生金针度人,非井上,无以语京都,相信您读完之后,必不以我言为河汉也。
老侯 识于二〇一六年十月 东京
推荐序
翻开它,定深爱! 日本自助旅游中毒者 林氏璧 如果您和我一样是位日本旅游中毒者,这将是一本你翻开后便难以离手的奇书。
『噼头就这样写教人迟疑,不过京都是个讨厌的地方。』
开门见山第一句,就已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一位一九五五年生于京都府,居住在京都近六十年的日本人,却说京都是个讨厌的地方,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呢?我抱着一探究竟的心情往下看,却见作者依然语出惊人:
『我并非追查到什么无人发现的现象。我的文章所聚焦的,就是每个人都隐约察觉,却刻意不去提起的部分。说好听叫有胆,说难听就是白目、破坏世人的默契。』、『整本书都是一贯作风,百无禁忌。』
我在过去接触过不少日本人,单刀直入绝对不是他们的人格特质;传统的日本人讲话拐弯抹角,迂回曲折,往往让人搞不清真正的语意;但这本书就像童话故事中说出国王没有穿衣服的白目小鬼,从宗教、历史及人文等各种角度,篇篇直指骄傲古都不为人知的真实面相。
真诚的笔触、犀利的语句,读来真是拍案叫绝、痛快淋漓啊!推荐对于有兴趣对于日本了解更深入的朋友,这本书是你不得不看的好书!
前言
京都,有什么了不起?! 市面上探讨京都的着作汗牛充栋,本书也在谈论京都,主题难说新鲜,读者看了可能要厌烦:哎,又来一本讲京都的。不过,请容我在开头吹嘘一下,本书有别于过去的同类书籍,与其他剖析京都的书籍几乎没有雷同之处。光凭这一点,本书就值回票价。
但是,太想在内容上标新立异,也是我的毛病。我的作品或多或少都秉持这种特色,本书也以独到的角度去捕捉京都,因此做为探讨京都的书借或许新颖,但就我个人的作品来说,似乎略嫌老套。
有些读者称赞我,说这个作者敢于挖掘别人不敢碰触的题材;当然也有不少人厌恶我,说我个性太强,无法接受。站在我的立场,只能不去在乎后者,为前者继续写作。恕我夸张点说,往后我也将继续珍惜这些硕果仅存的支持者。这次探讨京都的作品,我也自认为不同于我惯常的写作模式,独树一格。
但我并非以异于其他论者的扭曲观点来写作,也并未挖掘出无人发现的京都,只是陈述我在京都的见闻,并兼谈历史背景。只要是实际认识京都的人,应该都会认同本书的内容都是京都特有的现象。「对,没错!就像你说的,这个都市常有这种事。
不过刻意把它写出来,或许会惹来批评:就算是事实好了,但这种事情有什么好写出来的呢?例如五年前,我曾在《京都新闻》写了篇在KBS表演厅观赏职业摔角赛的心得。我举了在该表演厅目睹的、京都以外不可能见到的情景为例,谈论这座城市(二○一○年三月十四日)。
《京都新闻》是京都的大报,所以文章触及率颇高,许多人赞赏内容有意思,说那的确是只有京都才可能见到的情景,鲜明地反映出京都人的一面。然而另一方面,我也接到当地读者的批评,像是:写那什么东西,你是在挑衅咱们京都吗?《京都新闻》怎么没退你的稿!世上一堆对京都说三道四的文章,但从来没有人敢那样写……
我并非追查到什么无人发现的现象。我的文章所聚焦的,就是每个人都隐约察觉,却刻意不去提起的部分。说好听叫有胆,说难听就是白目、破坏世人的默契。顺带一提,这本书里也提到了KBS表演厅的事,但我下笔时并未因此而有所顾忌,我维持一贯的作风,百无禁忌。
本书就像是一幅洛外居民眼中的「洛中绘卷」。若说这触犯了什么禁忌,就只能说洛中人的价值观在京都横行无阻,一直以来都打压着洛外人。
这本书的编辑是朝日新闻的田岛正夫先生,二十多年前,《灵柩车的诞生》出版时我还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写手,但仍受到田岛先生多方关照。至今,田岛仍对我鼎力相助,甚为感激。也许是这个缘故,我想起了许多年轻时候的回忆,当时在京都洛中饱尝的种种屈辱也浮现脑海。相较之下,或许受此影响,导致本书下笔时所添加的辛香料或许过重了些,请读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