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上的极地:新加坡微民族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
简体网页||
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行人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6/09/23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1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从李光耀逝世到建国五十週年,吴易叡旅居新加坡的时光,正好见证了这个国家的重要转折关头。但他关注的不是国庆或国丧,而是在大叙事之外,那井然秩序背后的忧郁与骚动,因此成就了一幅慧眼独具的城邦浮世绘。」——涂丰恩( 故事网站创办人、哈佛大学历史博士候选人)
新加坡最进步?移居花园城市最幸福?
可曾听说北纬一度的忧郁、为灵魂自由而远走、想离却离不开的人?
岛民的认知幸福和情感幸福的距离,到底多么近,多么远?
本书用研究者的敏锐之眼,文学家的细腻之笔,
带你深探变动中的南洋一隅,旅游书里看不见的新加坡。
文字反思的深刻性,融入了作者医学史伦理背景的关怀,
正是一份慧诘的邀请,值得打开。
「若要我带你寻找最好吃的鸡饭档,可能会力有未逮,因为我终究不是个称职的导游。但我愿意带你航向水泥丛林和花园绿地交错的小岛深处展开行脚,寻索在如此自我标榜的社会底下最基本的人类形貌。」一位来自台湾的学者,同时是新加坡客座教授,跟新加坡的多元民族、移民社会相遇了!超过一百个星期的在地观察,非刻意的田野调查,凭着一颗好奇心与号称资深文化人类学学徒的训练,对岛国周遭的人和事观察细致入微,漂鸟心情之外,真诚用心的记录了狮城鲜少为人注意的一面。
〈Part 1 变与不变 #观点〉、〈Part 2 狮城之歌 #文化〉、〈Part 3 城市呢喃 #现象〉、〈Part 4 昔年往事 #故事〉四大部分,包含教育、艺术、语言、宗教、饮食、生活议题、公共政策、竞争力、民族性等二十三个值得一探究竟的小主题,尽是精采扎实的人文实况报导,如一幅慧眼独具的城邦浮世绘。并特别收录两篇深入访谈「1.对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公共行政学系助理教授陈重安」、「2.专访新加坡国际新锐导演巫俊锋」。在在引领读者看见新加坡人既忧郁又自傲的矛盾之处,以及岛国如何一次次寻求蜕变来因应时势。
本书不只是一本赏心悦目的文化之旅、人在他乡的拚搏历程,更处处写出作者批判的政治观察与议题思索、挖掘生活中被忽略的节制与牺牲,而书中好多发声位置甚至是罕见的从狮城的艺术行动场域切入。如果邻近的新加坡是你愿意关心的国度,如果想了解花园城市的土壤从何而来、甚至如果想知道自己是不是适合移居新加坡?何妨用这本书打开自己可以思考的方向、用这本书测试一下自己的底线!
注目推荐
吕美亲| 台语诗人、小说家、一桥大学语言社会学博士
李威宜| 国立清华大学人类学所副教授
巫俊锋| 新加坡国际新锐导演
涂丰恩| 故事网站创办人、哈佛大学历史博士候选人
花亦芬|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
陈重安|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公共行政学系助理教授
曾柏文| 端传媒评论总监、华威大学社会学博士
黄浩威| 新加坡作家、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高级授课导师
张铁志| 政治与文化评论人
(以上依姓氏笔画排列)
各界佳评
研究者的敏锐之眼,文学家的细腻之笔,带你深探变动中的南洋一隅,旅游书里看不见的新加坡。
吕美亲( 台语诗人、小说家)
身处在一座记忆消散的科技城市当中,细腻观察日常生活的多重意义,具有一种进入时间跨度、来回敲击过去人文厚度的探索能力。
李威宜( 国立清华大学人类学所副教授)
从李光耀逝世到建国五十週年,吴易叡旅居新加坡的时光,正好见证了这个国家的重要转折关头。但他关注的不是国庆或国丧,而是在大叙事之外,那井然秩序背后的忧郁与骚动,因此成就了一幅慧眼独具的城邦浮世绘。
涂丰恩( 故事网站创办人)
在思索人与制度、现代性、权力本质等主题时,新加坡经验更是提供极其珍贵的参照。《赤道上的极地》,正是一份慧诘的思考邀请,值得打开。
曾柏文(端传媒评论总监)
感受到你对岛国生活状态种种弔诡的参透。文字反讽的深刻性,融入了作者医学史伦理背景的关怀。
黄浩威(新加坡作家)
易叡有诗人的笔,学者的深刻思索,他在这本书中,带我们穿透新加坡的光鲜亮丽,看到那些彷彿被岛屿上巨大烟霾遮蔽住的不安与压抑,以及刻板印象之外更繁复而真实的生活面貌。
张铁志(政治与文化评论人)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吴易叡
台湾彰化人。中山医学大学毕业,曾任职马偕医院、玉里医院精神科。牛津大学卫康医学史研究所博士。从医院出走之后埋首档案,但一直想用人类学方法摸索历史。曾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历史系及医学系,目前为香港大学医学伦理及人文学部专任助理教授,仍不时下南洋访学研究。
教学研究之余喜欢到处闲晃,观察人群。课余从事文学与音乐创作,曾出版诗集《岛屿寄生》(春晖2003)、音乐专辑《河,赖和音乐专辑》(风潮2005)、译写《自由背包客:台湾民主景点小旅行》(玉山社,2014)。(註:近期文章散见「历史学柑仔店」、「报导者」等专栏。)
赤道上的极地:新加坡微民族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推荐序 日常生活的诗意批判/李威宜(国立清华大学人类学所副教授)
․推荐序 新加坡,不是容易看懂的地方/曾柏文(端传媒评论总监)
․推荐序 相遇,福尔摩沙的呆囝仔/黄浩威(新加坡作家)
․自序:北纬一度的忧郁/吴易叡
Part 1 变与不变 #观点
․不拔
一辈子「坚忍不拔」的强人,到头来仍无法掌握自己的生命自主权。
․谁知是寒食
农历三月三日。强人殁后隔日,微雨,开清明。铺张扬厉的祭余溢满整座岛屿,谁记得此时应为寒食。
․意想不到的愤怒少年
严刑峻法虽然让岛国看起来干净整洁、遵纪守法、安居乐业,但有时法律写在那里,怎么用它,端赖执法者的好恶。
․重如鸿毛:致年轻而陌生的你
在这座岛上,资讯不曾公开透明,真理从来无法成为无力者能够自拥的盾牌;冰冷的法律当前,无力者者更为疲弱。
․第五度空间
空气是凝滞的,在场的人都摒息凝神,但冷气房里发酵的汗酸味却盖不住压抑多时的愠火。
․安安静静狮城人
狮城人一向还是务实而安静的,群情激愤也不过这九天。
Part 2 狮城之歌 #文化
․咖啡乌口诵
kopitiam不是都市计画的产物,而是随着南洋人作息型态逐渐形成的饮食聚落。
․味道文庆鸡
真正鸡饭的味道,只有人到了当地,在不同的小贩中心、商场里不断地流连悛巡之后,才能够体会那不同鸡饭档微小而细致的差别。
․捞起的传统
原来我是华族的。我花了点时间适应这个新的身分,下一步便是上街寻找与自己相近的口音。
․却向静中消
新加坡人对于HDB有爱有恨,但过了半世纪,人们对于组屋也还是有所感情。
․你好,芳林
政府其实心知肚明,铁碗政策的压力锅里势必得装上一个出气阀,让人民能够一吐苦水。但公园里的集会通常不若一般的群众运动那么热火朝天……
․关于跑步,我从没想过的其实是……
运动是强国、防老、是休闲,也是阶级制造。
Part 3 城市呢喃 #现象
․移动的家
对我这位陌生客而言,计程车是最快掌握当地生活现状的讯息库。
․Kaypology
新加坡人们早已习惯自擅自利的国情之下,任何对分外之事的参与或理会,都不免被标签为「鸡婆」。
․蜂巢里外
在样板的教育系统和僵化的思维模式还没彻底松动之前,一座新颖的硬体设计能够多大程度翻转教室?
․盛夏光年:关于历史系入学面试的两三事
大学入学面试了无新意的作答,却夹带着不知来自何处的自信。自信的背后则隐约又透露着更深远的惶惑。
․头等舱女孩
我一边听着阿桃这几年的飞黄腾达,一边盘算着怎么带她见识最道地的新加坡。
․ 智慧之国
在忐忑得发烫的岛屿上,我总是好奇拥有、生产智慧的是国家,人民,还是不断被人们寄予厚望,甚至疯狂迷恋的科技物?
Part 4 昔年往事 #故事
․Tissue Paper的母语
tissue paper,没有人叫它纸巾或是放屎纸。它在新加坡的经济物质条件和全景敞视的公共空间里有着独特的存在功能。
․舌上的刺青
长久以来隐没在语言政策底下的基本命题,是岛民的文化认同。
․挣扎多年以后的挣扎
后郭宝崑的年代,批判的声音零零落落。斯人已杳,人们颂扬他,却早无法在已物换星移的政治经济条件和语境里追随他。
․死人街的絮聒
除了对死亡意象的恐惧,应该还包含着无法决定在这个地景变动急遽的家园里如何死、死在何处的深层焦虑吧。
․进击的「安乐岛」
半世纪前安乐岛上的暴动真正原因,是马失前足的意外,还是想当然尔的官逼民反?至今依然众说纷纭。
Special Interview 对谈
․1 对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公共行政学系助理教授 陈重安
<打开眼睛,看清楚新加坡―认知幸福vs.情感幸福>
․ 2 专访新加坡国际新锐导演 巫俊锋
<在胶卷里虚构真实>
图书序言
[推荐序]
新加坡,不是容易看懂的地方
曾柏文/端传媒评论总监、华威大学社会学博士
新加坡不大,却不是一个容易看懂的地方。
这种理解上的阻碍,部分来自于其历史轨迹的独特——其是一个始于英国殖民经略,结合当地土着、中国码头工、印度军队、多国政商菁英的「不自然」人口组合,在战后亚非解殖浪潮中想併入马来亚联邦未果,在创伤中被迫独立,并在「人少国小,没有天然资源」巨大的生存焦虑中努力站起来的蕞尔小国。
为了这个「站起来」,新加坡执政者大胆採用了,许多罕见于世界其他地方的作法——例如强势国族建构工程;持续在后殖民时期拥抱殖民符号;大规模以政府组屋回应居住需求,并以住宅供给作为种种社会工程的手段;扶植国家资本,让政联企业垄断多数主要产业,并在总体经济中佔有高比例;拥抱在纳粹主义后被视为禁忌的优生学(eugenic)论述作为政策基础;严密的社会与政治控制;与高比例仰赖外来劳动力等等。
前述每个政策轴线,都有其光彩的一面,与争议甚或幽暗的一面;但或许也正源于站起来的生存焦虑,新加坡对「外界评价」显得十分敏感,新国政府也在致力展现前者的同时,或多或少不乐意外界对后者的凝视。
因此,新加坡光彩的书店中,罕见对新国历史社会批判讨论的书籍;其影响媒体的企图,也早不限于对国内媒体的控管,更及于对国外媒体关系的戮力经营。即便新国每年迎来大量外籍旅客,其中绝大多数足迹也都侷限在包含中国城、克拉码头、滨海湾、布吉士、小印度等光鲜打造的历史景点的核心地区,多数连八成国民居住的 HDB (政府组屋)都不曾履及,更不用说藏身在岛屿角落的移工宿舍。
而在新加坡外籍学者圈内经常私下流传的两个话题,分别是研究新加坡本身在取得资料的困难,以及没有人真的清楚画在哪里 OBMarker ——意指某种万一越界(out of bound)就可能会惹麻烦的红线。
这些,都更增加了前述理解的阻碍。
二○○八年我第一次到新加坡,当时原本预计停留几个星期,完成十几个访谈。结果一位我欣赏的青年学者回信拒绝,质疑我对新加坡「怎么可能以为短暂停留,做几个访问就以为能理解新加坡?」
图书试读
None
赤道上的极地:新加坡微民族志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赤道上的极地:新加坡微民族志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赤道上的极地:新加坡微民族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赤道上的极地:新加坡微民族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