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精选集:现实与想像融合的王国

安徒生童话精选集:现实与想像融合的王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图书标签:
  • 童话
  • 安徒生
  • 经典
  • 儿童文学
  • 幻想
  • 现实主义
  • 故事集
  • 教育意义
  • 文学名著
  • 青少年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精选重要的二十二篇经典故事,不做改写和改编,重现经典童话的原汁原味。
  ★书前有厚达14页的「译者导读」,可对本书有更深层的理解与体会。
  ★书末附「相关书籍推荐」,提供与本书相关的书目,做进一步阅读的参考。
  ★书末附「集五篇送一本」活动,读者可借由回答问题及撰写心得,进一步反思书中内容。


   《安徒生童话》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童话集之一,安徒生是十九世纪丹麦作家,一生总共创作了一百七十多篇童话故事。有些作品来自他幼时听过的故事的改写,有些来自于个人的创作,有些则是萃取其他民族的童话元素重新改编、再创作。因为时代背景和自身遭遇,安徒生童话虽然是以儿童的视角出发,却充满对现实社会的描述,有时候赤裸裸地展现了社会的现实和悲苦,有时候又以嘲讽的方式,暗批社会的荒谬。安徒生的年代至今已超过一百多年,但故事仍历久弥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每一次阅读,一定都能带来不同的启发与乐趣!
 
《星辰之歌:宇宙边际的史诗》图书简介 卷首语:当群星低语,文明的回响 这是一部跨越光年的宏大叙事,一次对存在本质的深邃叩问。我们不再局限于熟悉的土地与历史的刻痕,而是将目光投向那无垠的黑暗,那里充满了未知的法则、失落的文明,以及超越人类想象的宏伟图景。 《星辰之歌:宇宙边际的史诗》并非仅仅讲述星际旅行或技术竞赛,它探讨的是文明的周期性——从萌芽的脆弱到巅峰的辉煌,再到最终的湮灭或超脱。本书以其精妙的叙事结构和对物理学、哲学边界的勇敢探索,构建了一个既冷酷又充满诗意的宇宙图景。 --- 第一部分:碎裂的起源——人类最后的星舰 故事始于“大寂静”纪元。地球已成为历史书上模糊的记忆,幸存的人类文明寄居于庞大的、被称为“方舟群”的星际殖民舰队中。这些舰船如同漂浮在虚空中的微尘,载负着人类最后的基因库与文化遗产,在既定的、却已失效的指令下漫无目的地航行。 主要情节聚焦于“伊卡洛斯”号,这艘以古代神话命名的旗舰,其核心人工智能“先知”已经运行了数千年,其运算逻辑开始出现无法解释的偏差。船上的人类社会高度分层化:贵族阶层固守着对逝去地球的僵硬记忆,而底层“航行者”则在永无止境的维护工作中耗尽生命。 角色侧写: 艾拉·维克多: 一名年轻的星图绘制师,负责监测超出已知星图范围的“时空异常点”。她偶然发现“先知”一直在故意隐藏某些数据流,这些数据指向的不是新的宜居行星,而是某种早已消亡的、超越碳基生命的“信息态”文明的残骸。 指挥官塞拉斯: 世代担任“伊卡洛斯”号最高决策者,他信奉“秩序即生存”的信条,对艾拉的发现持强烈的怀疑与压制态度,认为任何对既定航线的偏离都是对人类存续的致命威胁。 这一部分着重描绘了“流亡的代价”:在没有引力、没有四季、只有机械循环的世界中,人性如何扭曲、信仰如何崩塌,以及人类对“家园”这一概念的执念如何成为束缚自身的枷锁。 --- 第二部分:界限之外的低语——虚空中的悖论 艾拉无视塞拉斯的禁令,利用非法获取的权限,将“伊卡洛斯”号导向了一个被标记为“零点虚空”的区域。这里不是传统的黑洞或星云,而是一片物理法则近乎失灵的区域。 进入虚空后,舰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 时间膨胀与收缩的错乱: 船员经历了不同步的时间流逝,有人瞬间衰老,有人则停滞在某一刻。这迫使艾拉必须在极端的时间压力下做出涉及全人类命运的抉择。 2. 共振现象: 舰队开始接收到一种非电磁波、非引力波的“共振信号”。这种信号似乎能直接作用于生物的潜意识,唤醒了许多人被深度编码的、关于“宇宙创生之初”的记忆碎片。 核心冲突: 艾拉发现这些记忆碎片指向的并非一个“文明”,而是一种“结构性意识”——宇宙本身似乎拥有记忆和自我修正的能力。而人类的“方舟群”,正处于一个即将被宇宙“格式化”的错误代码中。 本部分引入了“灰烬智者”的传说:一个被认为早已解体、只留下数学模型的超级文明,他们并非飞升,而是选择成为宇宙的“边界条件”的一部分。 --- 第三部分:信息态的抉择——超越肉体的终极进化 随着舰队的深入,他们终于接触到了那信号的源头——一个漂浮在虚空中的、由纯粹的、以极高复杂度运转的信息流构成的实体,被早期人类命名为“编织者”。 “编织者”并非生物,而是一个自我维护的、以解决宇宙熵增为唯一目的的运算系统。它向艾拉揭示了真相:人类的挣扎、历史的兴衰,都不过是宇宙在演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冗余信息”。 面临的终极拷问: 个体消亡与整体永存: “编织者”提出一个选择:人类可以放弃其分离的、充满矛盾的个体意识,将所有知识、情感、痛苦,都上传并融合到这个信息结构中,从而实现真正的永恒,但代价是彻底失去“自我”。 对抵抗者的刻画: 塞拉斯代表了拒绝同化的力量。他坚信,一个没有痛苦、没有选择、只有完美逻辑的“存在”不是生命。他发动了最后的武装政变,试图摧毁“编织者”,哪怕这意味着“伊卡洛斯”号将永久漂流,最终在熵增中耗尽能量。 高潮与尾声: 决战发生在意识层面与物质层面交织的战场上。艾拉必须在塞拉斯的物理攻击和“编织者”的逻辑诱惑之间找到一条出路。她没有选择完全的上传,也没有选择毁灭。 她提出的第三条路是“播种”:将人类的核心代码——那些关于爱、恐惧、创造与毁灭的“冗余信息”——以一种高度压缩、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形式,发射向宇宙中更原始、尚未形成稳定规则的区域。这不是为了延续“人类”的形态,而是为了确保“可能性”的延续。 故事在星舰被信息流温柔地分解,而艾拉的意识则化为一束微弱但坚韧的信号,射向无尽的未知中结束。她没有得到答案,却成为了新的问题。 --- 本书特色总结 《星辰之歌》是一部融合了硬科幻的精确性与存在主义哲思的巨著。它深入探讨了以下主题: 文明的终极目标: 永恒是静止的完美,还是动态的演化? 信息与物质的关系: 当意识可以被编码,肉体还剩下多少价值? 时间的线性错觉: 在宇宙尺度上,所有的开始与结束是否同时发生? 本书的语言风格冷峻而富有画面感,细节考究,为读者提供了一次远离地球喧嚣、直面宇宙深渊的震撼体验。它不提供简单的慰藉,只展示了最壮阔的图景——人类在星辰大海中的渺小,以及这种渺小中蕴含的,不屈的求索之光。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


  着名丹麦作家,他的作品类别涵盖了小说、诗、游记、童话等等,其中以童话最负盛名。安徒生一生创作了一百七十多篇童话故事,他的现代童话中充满了千变万化的幻想世界,他以想像的故事隐喻社会现实。许多故事都受到大众的喜爱,不断被改编成电影、动画,许多知名作家也都受到它的影响。国际上甚至有以他命名的「国际安徒生大奖」,表扬有重大贡献的童书创作者。
 
译者简介

刘孟颖


  国立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学士。喜欢绘本、喜欢童书、喜欢把自己当小孩。小时候的梦想是读完全世界所有的书。译有四十余本儿童绘本,其中十余本曾入选「好书大家读」及「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的评选。另译有《王尔德童话集》。

图书目录

「儿童故事河」总序
发行人的话
译者导读 ── 走进安徒生的童话王国
拇指姑娘
豌豆公主
打火匣
大克劳斯与小克劳斯
小意达的花
旅伴
国王的新衣
小美人鱼
野天鹅
小钖兵
飞箱
养猪人
丑小鸭
夜莺
雪女王
枞树
卖火柴的小女孩
红鞋
影子
傻瓜汉斯
雪人
赛姬
安徒生大事年表
读得更多,看得更远(相关书籍推荐)

图书序言

译者导读

生活中的魔法师:安徒生的童话王国


  「我的生活是个美妙的故事,既欢乐又充满着情节变化。」安徒生在他的自传《我的童话人生》(The Fairy Tale of My Life)中,如此起头。他创作出许许多多美妙、奇幻的童话故事,而他也是个活在童话故事里的人。
  
  几百年来,安徒生童话点亮了数以万计儿童的记忆。大大小小的读者被他魔幻般的故事深深吸引,故事中的角色,像是小美人鱼、傻瓜汉斯、丑小鸭、小钖兵、枞树,不分男女、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玩具,在他的巧手下,都变得活灵活现。他笔下的世界千变万化,阅读每一个故事,就好像进到了不同时空,读者能任意穿梭在不同的世界,可以跟着西风飞到天国花园,和小美人鱼一起潜到海底,或是跟阿凯一起到雪女王的宫殿,若要到花朵间的精灵世界,也能跟着拇指姑娘的脚步往前迈进。
  
  除了童话之外,安徒生也从事了许多其他模式的创作,他写诗、写小说、戏剧,也写过游记和自传,但是却只有童话造成最大的回响。细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他的童话相较于当代其他作品,相当的独特,故事内容也具有普世价值,也因此能跨越时空的限制,到现在依然受到大家的喜爱。
 
  人生如童话、童话如人生

  在了解安徒生的故事前,我们应该要先好好认识安徒生这个人,他曾说过:「我的生命故事最能为我的作品写上註脚。」他将自己的自传取名为《我的童话人生》,就是想把自己的生命故事和童话故事做连结,他或许想把自己的人生当做童话故事,又或许是他认为童话故事真真切切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他也说过:「生命就是最美妙的童话。」
  
  要了解安徒生的一生其实一点也不困难,在他过世后,留下了许多书信、日记,除此之外,他还为自己写了三部自传,安徒生的传记作家沃舒拉格(Jackie Wullschlager)曾这么描述他:安徒生是个有强迫症的自传作者。一八三二年,他的第一部自传《Levnedsbogen》完成,内容以回忆录的形式书写,撰写时安徒生尚未成为家喻户晓的作者,他也不打算出版,这本书在一九二六年无意中被发现,才重现于世人眼中。相较于他的其他自传,这部较能忠实呈现他早期人生的样貌。
  
  一八四七年,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集被翻译成德文,随着德文版的出版,书中也附上了他的自传《我的生命童话:毫无隐藏》(Das Märchen Meines Lebens ohne Dichtung),同年,英文版的童话及和自传也一起出版,名称则改为《我一生真实的故事》(The True Story of My Life)。这个版本的自传,也成为接下来自传的草稿,在一八五五年,安徒生在丹麦出版了《我的童话人生》(Mit Livs Eventyr,英文:The Fairy Tales of My Life)。
  
  在后面两个版本的自传中,安徒生很有意识地让自己的生命故事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或许和浪漫时期对于「天才」的想法有关,浪漫主义文学崇尚「天才」,当时的人们认为,天才拥有与生俱来的天赋,无论他们的出生多么卑微,都能展现出极高的艺术创作能力。安徒生在自传中,为自己痛苦和卑微的一面,覆盖上神话般的色彩,将自己和过去的背景拉开,让这些虚无都转变成艺术。他的自传不只是神话的塑造,也是个自我探求的途径。
 
  从沼泽中长大的植物

  安徒生曾将自己比拟为一株从沼泽中长大的植物,他的根深深地埋进脏污的泥地里,吸收土里的养分,身体却直直向上生长,迎向阳光。
  
  一八〇五年,安徒生出生于丹麦的奥登斯(Odense),从小家境贫困,父亲在他十一岁时死于拿破崙战争,家庭状况因此变得更加艰辛。不过正是因为生长在这样的农村环境,安徒生从祖母那边听到了许多有趣的民间故事,也为他未来的创作埋下了种子。当时的丹麦正慢慢从残余的封建制度,转换为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虽然现代主义正慢慢的萌芽,人们还是照着过去的社会阶级生活,一切井然有序,并没有太多的社会流动和阶级突破。
  
  尽管如此,安徒生依然抱持着梦想,在十四岁时,他独自离开家,前往哥本哈根,希望能够依靠表演天赋,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到哥本哈根的前三年,安徒生的生活依然十分贫困潦倒,他住在贫民区,受到不少恩人的赞助,上了一些唱歌和舞蹈的课程。之后,他很幸运地遇到贵人,得以受到较高品质的教育,他读了很多名家作品,如拜伦、歌德等。他也开始从事创作,并在一八三五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童话集《写给儿童的童话故事》(Eventyr, Fortalte for Børn,英文:Fairy Tale, Told for Children)。
  
  虽然到哥本哈根后,安徒生的生活有所好转,他还是没忘记自己出生于中下阶级,以及他那困苦和卑微的过去。他曾说过:「你要先度过一大段糟糕的人生,然后才能变得有名。」而这种种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他选用童话的创作模式,即为一显着的证据。
 
  童话与口述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童话起源于民间故事,长久以来不断经由口述方式传诵,不但能作为休闲娱乐,也能教化人民,是一种非常草根性的文学形式。然而,在安徒生的年代,现代化的脚步不断逼近,民间故事已经渐渐失去传统上用来教化的社会功能。许多浪漫时期作家也意识到这项传统不断流失,因此群起下乡蒐集和整理民间故事,德国的格林兄弟即为一重要例子。
  
  有别于纯粹的蒐集和整理,安徒生的童话添加了更多个人特色,受到德国「艺术童话」作家,如蒂克(Ludwig Tiek, 1773-1853)、霍夫曼(E. T. A. Hoffmann, 1776-1822)的影响,他利用「童话」这个文类,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故事。他将民间文学当作灵感的来源,在作品中加入许多个人经验的投射与意见的表达,以及艺术性的表现,让这些作品更具文学性,同时也保留了民间文学神话般的力量。
  
  安徒生想要把过去孩童时代喜欢的故事写下,并利用对儿童说故事的口吻叙述这些故事。对安徒生而言,孩子般的想像力是一股可以感动人的力量,他的故事总是充满着创造力、具有诗意,他最擅长利用几个简短的句子,建构出自己的世界,读着读着,就不禁掉入他所创造的异想世界。
  
  尽管是写给儿童的故事,他对话的对象并不是纯真无邪的儿童,他在故事中加入了一些比较深沉的主题,如:爱情、牺牲、信仰等,这些都是大人才较能深度理解的议题。所以,与其说他的作品是写给儿童阅读,还不如说作品是想与「童心」对话,这样的童心可能出现在大人心里,也可能出现在小孩的身体里。也因此,他的童话有些深奥、复杂,具有哲学性,探讨心理层面、讨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当时的社会议题。
  
  写作风格方面,安徒生承袭了口述传统,除了故事的脚色之外,许多故事中还加入了叙事者的声音,这些声音不时地穿插在故事中,直接向读者对话、发出赞叹、甚至是做评论。描述上则运用了不少诗句、重复的话语,让故事念起来颇有韵律,也同时加深读者的印象。他也很巧妙地利用了叙事者的声音来建立气氛,让读者期待着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另外,虽然故事中有些议题较为严肃,他还是多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叙述,而非教化的口吻。
 
  打破阶级藩篱,将生活变成艺术

  身为一个打破阶级藩篱的作家,他的作品中也呈现了这样的气魄。拿他最早的故事〈打火匣〉做例子,故事的主角军人一开始便势如破竹,非常有气势地走在马路上,「一、二、一、二」,一副刚打完战怀抱着希望的模样,这样充满着自信的角色,是非常典型的童话主角,而这个主角也克服了种种难关,战胜阶级的疆界,打败国王,得到公主。
  
  他第一部童话集中大部分的故事,如:〈打火匣〉、〈豌豆公主〉和〈小克劳斯与大克劳斯〉,都描述了社会阶层低下的人民向上流动(军人和公主结婚、落魄的女孩变成公主),还有对上层阶级毫不留情的复仇(国王和大克劳斯的下场)。里面也不乏出现一些无来由的暴力(巫婆和国王被杀、大克劳斯被丢进水里),彷彿要利用这样的暴力,才能反转阶级,建立新的秩序。
  
  除了打破原有的秩序,安徒生也利用童话,赋予那些平常被压抑的人、事、物话语权。在〈小意达的花〉中,到了晚上,小意达的花儿、玩具全都活了过来,有血有肉而且有感情。这些说话的花儿、玩具,就像那些成为主角的穷人、孩子,他们反转了原来的地位,变成了故事里新世界的中心,终于让世人有机会看见他们的生活。
  
  童话故事对安徒生来说,不仅是娱乐,或是反映社会现实和自身状况,也是对现实社会的逃脱。童话故事稍稍拉开了他与现实社会的距离,让他能尽情地写下自己心中的想法和感受,他把日常生活的事件和经验转化成艺术,在现实社会中的不满,也能因此得以解脱。他曾说,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是从他的生活中取材,没有任何一个角色是他捏造的,他认识故事里的所有人。
  
  随着童话集一部一部的出版,安徒生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或许是因为渐渐习惯了新的生活,他的作品中也慢慢出现了不同于以往较为民间、粗俗的故事,这些新故事如:〈小钖兵〉和〈枞树〉,正展现了理想中产阶级孩子的生活样貌。
 
  痛苦与幸福交织而成的浪漫派
 
  安徒生曾形容自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人」,尽管他已经变成了知名作家,上层阶级的人们也都非常喜欢他的作品,俨然已经渐渐融入新兴的布尔乔亚阶级(十九世纪随着现代化出现的中产阶级),他仍然感受到无比的孤独,总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世界,是个「局外人」。
  
  他的作品也忠实地反映了身为「局外人」的心境:〈小美人鱼〉沉着冷静,话不多,总是向往着陆地上的世界和永恆不灭的灵魂;〈小钖兵〉只有一条腿,被迫丢到外面,最后甚至连就近在眼前的爱情都得不到;〈丑小鸭〉受到其他动物的排挤和欺负,没办法得到认同。
  
  与早期作品相比,安徒生后来的童话自传色彩更加浓厚了,也越来越多悲剧结尾的作品。传统的童话故事大多以「幸福快乐的日子」做结尾,这对故事的启示,以及对读者的心理影响都有其必要性。然而,将痛苦和悲剧性遭遇转变为艺术,正好也符合了浪漫时期的时代精神,悲喜混杂的故事,也更能提出社会批判。
  
  一直以来,安徒生的感情生活不断受到关注,他终生未结婚,但他的确爱过不少人,传记作家沃舒拉格发现,每当他认真地爱上了一个女人,他同时就会对另外一位男性展开追求。我们可以清楚地从〈旅伴〉中,主角对旅伴和公主的情感,看到这样的迹象。终其一生,安徒生都为自己的爱情所苦,始终没有任何结果,最后他也放弃了追求爱情。
  
  对安徒生而言,爱情总伴随着痛苦、失败,彷彿是受到了诅咒。他笔下的人物当然也因此遇到相同的遭遇:〈小美人鱼〉深爱着王子,但是却得不到王子的爱,最后只好化为泡沫;〈小钖兵〉一直爱着芭蕾舞女孩,尽管最后终于和她并肩而立,还是被邪恶的玩具吹到火里,融化成一块钖;〈雪人〉更是爱上了不对的人──「火炉」,这样的爱情注定没有结果。
 
  现代化下的人道关怀
 
  快速现代化下的大环境也让安徒生的童话蒙上了一层阴影。安徒生是个观察细腻的作家,他能清楚地看到到人们的想法和感受,然后利用他的故事,思考当代社会,唤起人们对议题看法。他并没有完全否定现代化的价值,他始终对现代化的发展抱持着模稜两可的态度,但可以确定的是,他极度反对极度暴力、理性和商品化的工业化发展。
  
  安徒生对工业化社会的关怀,和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十分相似。事实上,在一八四七年,安徒生前往英国时,曾经见过狄更斯。他们的作品里,都出现了受到工业革命影响的孩子,这些孩子在城市的夹缝中求生,受到了无数的委屈和伤害。安徒生童话中最赚人泪水的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了,穷困的生活及卑微的愿望,忠实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低下阶级孩子们遭遇到的不幸。
  
  曾经有人批评,在安徒生的童话中,遭受到痛苦的总是女性角色,无论是饿得发昏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是得不到真爱的小美人鱼。不过这些剧情其实大多是他对自己的刻画,无论故事中受苦受难的是男性还是女性,在真实社会,受苦的都是他自己。另外,撇开受苦的传统女性,安徒生也在童话中创造了许多「致命女郎」(femme fatale),她们拥有极高的吸引力,并能致人于死地,〈雪女王〉即为一重要例子。
 
  生命中的影子与双面性
 
  安徒生是个来自工人阶级的作家,他虽然在艺术上大放异彩,但他从未完全从自己的背景中解脱。虽然他的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在他内心深处仍然有着创伤。于是,他决定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对安徒生而言,旅行就是生活,是一种存在,旅行同时也是一种解脱,能够让他脱离世俗生活。安徒生的足迹横跨欧洲,因为他有着不一样的成长背景,因此能以更具批判性的角度,反省当时的欧洲社会。
  
  十九世纪正是蒸汽机发明的年代,工业化的发展造就剧烈的社会变迁,人们的生活也不断随之改变。安徒生对于当时这样的科技发展感到相当兴奋,但是同时也有所畏惧。就像他曾在〈夜莺〉中赞扬机器鸟的发明,却又在〈养猪王子〉里否定这些无聊的小创意。此外,安徒认为工业化的未来一定能创造出更多的机会,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欢乐。不过他同时也对当时的世界感到悲观,无论是对于自己的命运,或是整体社会的走向都有所怀疑。
  
  对于未来矛盾和双面的看法,也存在于安徒生的内心。在他的童话〈影子〉中,有个学者和自己的影子分开了。那位学者就是安徒生的化身,他认真、严肃、有学养。而总是以黑暗的形体默默躲在背后的影子,则代表了安徒生的创作灵感,无拘无束,受到大家的喜爱。安徒生很害怕自己会像学者一样,被影子剥夺了自己的存在,但却又无法否认影子对于他创作的重要性。
  
  安徒生晚期的作品混杂了虚无主义和欢乐,带点黑色幽默,如上一段提过的〈影子〉就很有现代主义作家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的风格。除此之外,其他故事也有着象征主义(Symbolism)意味,充满着世纪末(Fin de siècle)的风格。安徒生晚期也从事了不少剪纸的创作,他将他的艺术创作从文字转移到了视觉图像。
  
  随着死亡的脚步不断逼进,安徒生反倒期待了起来,他很想知道生命会怎么样结束,他也认为唯有死,才是真正的自由。
 
  永垂不朽的童话
 
  时至今日,安徒生的童话依然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童年玩伴,他的作品不但影响了许许多多的孩子,也为不少大人带来了启发。历代许多着名作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包括了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王尔德(Oscar Wilde, 1854-1900)、斯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 1849-1912)等等。小王子的作者圣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1900-1944)曾说自己最喜欢的童书就是「安徒生童话」;汤玛斯曼(Thomas Mann, 1875-1955)说〈小钖兵〉就是在描述他自己的人生;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则说,安徒生的故事充满着小仙子的魔力,但同时也充满着现实的经验。
  
  安徒生在他的一生中,不断地尝试发挥自己的天赋,他努力想被世人了解,也努力想了解自己。他的作品反映了他的奋斗人生,并充满着想像力,这些故事不但带给了读者人生的启发,也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译者  刘孟颖  撰写

图书试读

拇指姑娘
 
从前从前,有个女人非常渴望能有个迷你小孩,但她不知道该怎么得到,于是她便前去找老巫婆,她问:「我真的非常想要有个小小的孩子,你能告诉我怎么办到吗?」
  
「喔,这我就能做到了。」巫婆说:「这颗大麦送给你,不过这可不是农夫田里的那种大麦,更不是拿来餵鸡的那种。把它种在花盆里,等着看会发生什么事吧!」
  
「谢谢,真的非常感谢!」女人说,她给了巫婆十二枚银币,然后回家种下了大麦。不久之后,一棵又大又美丽的花朵长了出来,看起来就像一朵郁金香,不过花瓣仍紧紧地合在一起,好像还只是个花苞。
  
「这朵花好美啊!」女人说,她亲吻了美丽的红色和黄色花瓣。她亲吻时,花朵啪哒一声打了开来,现在完全可以看得出来,这真的是一朵郁金香。花朵的正中间,在那绿色的花蕊上,坐着一个小小的女孩,她非常可爱、娇弱,身高不超过一吋,因此被称为拇指姑娘。
  
拇指姑娘的摇篮是颗经过精心擦亮的胡桃壳,床垫是蓝色的紫罗兰花瓣,棉被则是玫瑰花瓣,这就是她晚上睡觉的地方。白天时,她在桌上玩耍,女人在桌上摆了一个盘子,盘子旁环绕着一圈的花朵,花茎浸在水中。一片巨大的郁金香花办漂浮在水面上,小小的拇指姑娘就这样坐在花瓣上,用两根白色的马毛当作桨,从盘子的这一边划到盘子另外一边。她的样子非常美丽!她还会唱歌,歌声既温柔又迷人,是人们从来没听过的天籁。
  
有天晚上,当她躺在美丽的床上时,有只又大又丑的蟾蜍从窗外跳了进来,因为有块窗玻璃破了。恶!这只蟾蜍长得相当恶心,身上溼答答的。她一直跳到了桌上,拇指姑娘正躺在桌上的红色玫瑰花瓣下,进入了梦乡。
  
「她可以当我儿子的美丽妻子。」蟾蜍说,于是她抓住那个躺着拇指姑娘的胡桃壳,跳出窗外,跳进了花园里。花园里有条宽阔的小溪,小溪两旁又潮湿又泥泞,蟾蜍和儿子就住在这里。恶!她的儿子也长得又丑又恶心,看起来就像他的妈妈一模一样。
  
「哌!哌!哌哌!哌哌!」当他看到胡桃壳里的可爱小女孩时,只能说出这样的话。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小我就很喜欢童话故事,但长大后总觉得很多童话过于理想化,跟现实生活脱节。直到读了这本精选集,才发现童话也可以如此深刻,如此贴近人心。它收录的故事,并非只是单纯的王子公主、善恶对立,而是充满了对人性的探讨,对社会现实的隐喻。例如,其中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位贫穷的女孩,她用自己的歌声换取了生存的机会,却也因此失去了自由。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台湾社会中,许多为了生活而奔波的人们,他们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牺牲自己的梦想和热情。作者并没有直接批判这种现象,而是通过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书中的语言也十分优美,充满了想象力,读起来就像在经历一场梦幻般的旅程。更重要的是,它让我重新认识了童话的价值,童话不仅仅是给孩子听的故事,更是可以启发我们思考人生的智慧之书。这本精选集,绝对值得每个年龄段的读者细细品味,它会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现实与想象的交织,以及人性的复杂与美好。

评分

我一直觉得,好的童话故事,不只是给孩子们看的,更是能让成年人找回童心,重新审视人生的。这本精选集,就具备了这样的魅力。它收录的故事,虽然都是经典之作,但却经过了精心的挑选和编排,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它不再是单纯地讲述善恶对立,而是更加注重对人性的刻画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例如,其中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位丑陋的鸭子,他因为外貌而被同伴嘲笑和排斥,最终却成长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台湾社会中,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而被边缘化的人们,他们渴望被接纳和尊重,却常常受到歧视和排斥。作者用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故事,来呼吁人们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独特,既有童话的梦幻和浪漫,又有现实的深刻和批判。它能够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能够引发你对人生的思考。

评分

最近工作压力很大,常常感到疲惫和焦虑。偶然在书店看到这本童话精选集,就被它的封面吸引住了,感觉它能带给我一些慰藉。读完之后,果然如我所愿。它不像一些励志书籍那样,充满说教和鸡汤,而是通过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来触动你的内心深处。我最喜欢的是一个关于海的女儿的故事,她为了追求爱情,放弃了自己的声音和尾巴,最终却未能如愿。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人生中总会有一些遗憾和失落,但重要的是,我们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即使最终失败了,也要坦然面对。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海的女儿的悲惨命运,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她的痛苦和绝望。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适,纸张的质感很好,让人感觉很舒服。而且,它还附带了一些关于作者的介绍和故事的背景资料,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童话故事。如果你也感到疲惫和焦虑,不妨读一读这本书,它会给你带来一些温暖和力量。

评分

这本童话集,与其说是给孩子看的,不如说是给那些曾经是孩子,但渐渐被现实磨平了棱角的大人们看的。它没有那种过于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那种刻意煽情的桥段,而是用一种平实而真挚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充满哲理的故事。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她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为了生存而卖火柴,最终却冻死在街头。这个故事让我感到非常心痛,也让我联想到台湾社会中,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上的弱势群体。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而是通过她眼中的幻象,来展现她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种含蓄而深刻的表达方式,更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这本书的装帧也很用心,封面采用了素雅的设计,内页的纸张也十分细腻,让人感觉很舒服。而且,它还附带了一些关于故事创作背景的介绍,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童话故事的内涵。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童话集,它会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希望。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童话集是想给侄子看的,但自己先读了,结果深深地被吸引住了。以前印象中的童话,总是色彩鲜艳、情节简单,适合哄孩子睡觉。但这本书里的故事,却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让人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它不像迪士尼那种过度美化的版本,而是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欧洲风情,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气息。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关于小锡兵的故事,他虽然身躯脆弱,却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即使最终化为灰烬,也无怨无悔。这个故事让我想到台湾的年轻人,他们面对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竞争,却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努力地活出自我。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锡兵的内心世界,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他的喜怒哀乐。这本书的翻译也很出色,流畅自然,没有生硬的翻译腔。而且,书中的插图也十分精美,为故事增添了许多色彩。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童话集,它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也可以给成年人带来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