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植物学

成语典故植物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跨界奇才「植物文学侦探」潘富俊2017又一杰作。
  
  柳暗花明、沧海桑田、瓜田李下、胸有成竹、昙花一现,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有什么共同点呢?薛涛笺、姚黄魏紫、东箭南金都是和植物有关的典故?「杏坛」代表学术教育界,据说典故来自孔子喜欢杏树。「桑梓」成为故乡的代称则源自古代民宅四周多种植桑树和梓树。这些言简意赅就能传达曲折幽微意涵的成语典故,是悠久历史淬鍊出的文字艺术与文化瑰宝。
  
  成语典故或从历史事件、诗词名句,或自话本俗谚凝鍊而得,不只台湾、中国大陆,甚至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越南等国,也都有使用成语典故的习惯。十余万条成语、俗语及谚语中,含有植物的成语约有上千条。

本书特色
  
  一、精选383则成语典故,理解植物特性,灵活运用
  
  古人运用对植物的理解,观察到的不同特性,发挥想像力,赋予丰富的意象。如「李代桃僵」源自植物遭受虫害时,李树往往比桃树先被啃食的现象。「藕断丝连」以植物特性象征情意难舍不是极为贴切吗?「青出于蓝」描述从染料蓼蓝萃取出颜色胜过母色的靛蓝,也是先民得自日常生活的经验。
  
  二、40年钻研、300幅精细摄影、上百幅古代植物图谱,赏心悦目、轻松学习
  
  作者精选109种植物,推敲古今对应名称。举例来说,「兰」在成语中,通常指有香气的泽兰,而非现代人熟悉的兰花。而「竹」,或指桂竹、毛竹、斑竹或箭竹,皆需根据成语典故的用意,才能推敲出确切的植物种类。作者四十年来两岸多地上山下海累积的珍贵摄影,搭配筛选自古代精绘的植物图谱,古今对照,相映成趣。
  
  潘富俊是两千年来第一位运用现代植物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跨界学者,让科学印证文学的匠心有所本,赏析文学也能获得扎实的科学知识。衷心期望读者认识成语典故中植物的特性,可以更深刻领略古典文学的精华,进而开启创作的泉源。

名人推荐
  
  ◎特邀黄秋芳(作家,专业读书写字的时间痴人)专文醉心推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潘富俊


  左手文学,右手科学,在看似无关的两个领域摸索潜行,编枝结草搭建起一座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的鹊桥,为古典文学赏析增开了一扇视窗。所学与植物密切相关,所爱与中国古典文学密不可分,田野工作与古典文学都是他的最爱。

  台大森林研究所硕士、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学博士,历任林业试验所生物组组长、恆春研究中心(原恆春分所)主任。曾任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东华大学自然资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医学院(高医大前身)生物系、福建闽江学院环境规画系兼任教授,教授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等。现任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教授,开授景观植物学、植物与文学、台湾的植物文化等课程。

  十多年前的文创思维,成功转化台北植物园,从研究用植物园变身教学园及市民优质游憩点,建立了「诗经植物区」「唐诗植物区」等,让民众在林木花草之中,悠哉吟哦古典诗文。着有《中国文学植物学》、《草木》、《福尔摩沙植物记》、《诗经植物图鑑2.0版》、《楚辞植物图鑑2.0版》、《红楼梦植物图鑑2.0版》及《成语典故植物学》等。

  相关着作
  《楚辞植物图鑑2.0版》
  《红楼梦植物图鑑2.0版》
  《诗经植物图鑑(2.0版)》
  《中国文学植物学(全新修订版)》
  《中国文学植物学》
  《唐诗植物图鑑(嘉惠学子版)》
  《成语植物图鑑(嘉惠学子版)》
  《楚辞植物图鑑(嘉惠学子版)》
  《诗经植物图鑑(嘉惠学子版)》

图书目录

推荐序/从尘埃里开出花来/黄秋芳
自序/在古典里映照科学之美
第一章/乔木类──如:木兰舟、甘棠遗爱、柳暗花明、百步穿杨、松风水月等
第二章/灌木类——如:人面桃花、投桃报李、杏林春满、望梅止渴、沧海桑田等
第三章/藤本植物——如:瓜田李下、匏瓜空悬、菟丝燕麦、茨棘之间等
第四章/竹及棕榈类——如:罄竹难书、乘车戴笠、蒲扇价增等
第五章/双子叶草本类——如:兰艾难分、出水芙蓉、一芹之薇、蓼莪之思等
第六章/单子叶草本类——如:茅塞顿开、良莠不齐、未辨菽麦、荳蔻年华等
第七章/低等植物——如:芝艾俱焚、松罗共倚等
后记
学名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推荐序
  
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黄秋芳

  
  典故是柔软的生活,不是生硬的知识
  
  我们不一定要知道成语、典故,没有了这些,生活还是可以好好继续。
  
  只是,每一天上班、上学,睡觉、醒来,偶尔觉得无聊、寂寞,有种无从突破、整个人都被「困住了」的淡淡悲伤时,打开书,理解一点点成语、认识一些些典故,让不同时空的一些人、一些事,成为话题、酿造记忆,形成丈量生活的崭新依据,实在是有趣又有意思的事。
  
  比如说,学生送我一对宜兴杯,宜兴就是古时候的阳羡,我们就这样聊起〈阳羡书生〉。传说,许彦挑着鹅笼穿过阳羡山路,遇见一位因为脚痛跌坐在地上的书生向他求援,可不可以让他坐进笼子里搭个便车呢?这是个多么奇怪的问题啊!许彦还在发傻,书生已经钻进笼子里,咦?书生没有缩小,鹅没有惊吓,笼子没有变大,也没有变重,这个发生在西元三百年前后的玄奇故事,换现代语气来读,应该有机会挤进像《盗墓笔记》、《鬼吹灯》这一类的畅销书系里吧?
  
  如果拍成电影,一开场就很搞笑。接下来,许彦挑起鹅笼上路,直到中午才靠在大树下休息,那书生从鹅笼子里钻出来,决定招待许彦吃个大餐。许彦当然得负责扮演目瞪口呆的啦啦队小配角,看神祕又帅气的大魔术师表演「荒郊野外吃大餐」这种让人又惊奇又开心的大戏,只见他从嘴里吐出铜盘,装着各种世上罕见的美馔佳餚,接着又吐出个心爱的美女陪两个人开心地大吃大喝,直到书生累了,就大方地躺下来,舒舒服服地睡起养生午觉。
  
  美女看书生睡着了,也吐出个小祕书,和许彦一起说说笑笑。没想到,书生翻了个身,好像要醒过来了,她急忙吐出一道锦屏遮住小祕书,想办法安抚书生,为他拍拍背、唱唱摇篮歌,让他好好再睡一会。这时,小祕书也想表演「吐人魔术」,果然又吐出一个很小很可爱的小姑娘,这三个人都很寂寞,所以特别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忽然,一听见书生传出即将醒来的声音,小祕书急忙吞下小姑娘;锦屏后的美女也警觉地提早起身,吞了小祕书。这时,书生也起床了,他吞掉美女和整桌酒席盘碟,最后才不好意思地向许彦道歉:「本来想小睡一下,没想到睡这么久,你一定很无聊吧?这样好了,我把这个大铜盘送给你当纪念。」这个下午,好像只是许彦的一场大梦,只剩下这个大铜盘上刻记的「东汉永平三年」,权威得好像做过古董鑑定。
  
  在宜兴杯里注入茶水时,温暖的烟气,让我们想起亲朋好友间餽赠的牵恋。这些美好的记忆,如果融进更多一点点典故,从许彦和他的鹅,想起爱鹅的王羲之;从鹅这个字拆开来的「我」和「鸟」,联想到「天空没有侷限,我想要飞」的渴望,甚至延伸到「和我同飞」的浪漫期待;也可能因为这个人吃人、每个人藏着祕密,你不了解我、我也只能远远猜测你的荒凉世界,对照起眼前简单平凡的小日子,更能发现各种值得我们珍惜的美丽。
  
  一段又一段小典故,烘焙着各种关于生活的理解和联想,像走过神祕花园,记忆夹在流光皱折里,有时对照、有时比较,还有更多握紧又松开的了悟。每一个日子的刻痕,像一颗又一颗小种子,黏附着生活土壤,有一些曾经以为珍惜的,静静消失了,有一些不经意的偶然,却悄然种植在心里,慢慢发了芽,这样阅读、写字的过程,多好啊!
  
  成语是连续的线,不是破碎的点
  
  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在成语、典故的异时空里,发现一般人很难做到的心志、毅力和典范。习惯在阅读时建立起不同面向的立体视角,常拼贴着从春秋、战国到三国的离乱和奋斗,这些时空人事,简直就是成语典故的「大本营」。在白板上,列出「孟尝君;冯谖」、「董卓;吕布」和「司马懿」三个对照组,问一问孩子们认得谁?想透过各自分享的小典故,交错成一场不是计画得来的繁华,感觉自己也化身为阳羡书生,找一棵大树,坐下来,轻轻一张口,吐出漫天锦绣,和所有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办一场让人惊奇的宴会。
  
  没想到,无论是收集天下英雄的「国际学舍」大老板孟尝君,还是曾经是孩子们心目中「天下第一」的吕布,这些人,孩子们谁都不认得了。也许课业压力太大,或者是因为阅读模式改变,孩子们对世界的理解更浅化了,有孩子开心地说:「其中有一个人,打破过水缸。」
  
  啊,这孩子把司马懿当做司马光了。我们以前读书,从范仲淹「断虀画粥」、欧阳修「画荻识字」到司马光「破缸救友」;从曹操「狼顾」短评、「死诸葛吓跑活司马」到「司马昭之心」,总是一整面、一整面地认识「时空群组」,任何学习面的相交和碰撞,都将交会成美丽而充满个性的「连续的线」。现代孩子在学习单和测验卷的集体制约中,切碎了学习的整体脉络,任何交会,都只剩下一个又一个「破碎的点」,所以,当我们循着时间线,深入介绍「鸡鸣狗盗」、「长铗归去」、「焚债买义」、「狡兔三窟」和「高枕无忧」的小典故时,藏在「鸡鸣狗盗」里的微光,挑起孩子们恍然大悟的惊叹:「噢,一只鸡和一只狗的那个故事。」
  
  对照「孟尝君幸见冯谖」、「董卓知遇吕布」后,让孩子们分组讨论,为什么司马懿不能像孟尝君、董卓般高枕无忧时,有人问起:「孔庙盖于甚么时候?」这时,我的反应也「跟上新时代」了,立刻反问:「你知道孔庙是为了纪念孔子,不是为了纪念孔明吗?」
  
  「真的吗?」看着一双又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我想起很久以前喜欢追着我问:「诸葛亮和孔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的孩子们,多半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慢慢地,中高年级的孩子们也不知道诸葛亮就是孔明了,这时,忍不住对这些孩子又加问了一句:「诸葛亮和孔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在这个图像兴茂、字词崩解的世代里,能够和这本彩色精印的《成语典故植物学》相遇,真是桩关于甜蜜生活的好消息!仿如参加阳羡书生大树下的宴会,成语、典故,盛装在这个美丽、丰富又时尚的魔法盘里,变成活生生的语境。
  
  身在其中,我们和这些树、这些花、这些人、这些事纠缠在一起,随着季节流转,越来越深刻地连续成可以改变生命样貌的线。从连天拔起的乔木,慢慢降低姿态,靠近灌木,柔软成藤、竹、棕榈,历经双子叶、单子叶的各种草本形印,而后收束在覆地依存的芝萝,如张爱玲最美的情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遇见「文学植物园」的大魔法师潘富俊,我们也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清简地兜进大自然的神祕花园,感受天菁地润、春华秋实。
  
  翻着书页,联系起文学与科学、古典与现代、遥远的典故背景与真实的此时此地,这些花繁色艳,滋润着我们,让我们的每一天,新鲜灿亮,比「活得好好的」还要更好一点点,让疲惫重复的现实,装载着细细的欢愉,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