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台湾的创伤死亡率自从推动诸多重大公共安全政策后开始逐年下降,然而目前仍居国人十大死因之第七位,惟就年龄结构来看事故伤害死亡居青壮年人口之1、2 位,对于台湾经济结构动摇以及人力资本剥夺之重要性不言可喻。
台大医院位处台北市之博爱特区,自2011 年院方成立了多重相关科别共同支援的创伤医学部,二十四小时无时差完善提供创伤病患的医疗照护服务;另于2015 年规划创伤加护病房,与手术恢复室设置于同一区块,以作为紧急弹性调度之用,面对大量伤患之应变更可争取病患之最好的医疗照护。
我于2014 至2016 年间担任督导创伤医学部之外伤多重科别委员会之主任委员,除了创伤照护之品质管理外,并协调创伤照护各环节之流畅运行,以增加重大创伤病患之存活。由于医疗环境以及创伤机制的演变,陈晋兴主任带领创伤医学部团队对于创伤治疗有许多临床、基础、应用性等研究,也领导创伤医学的蓬勃发展。希望借此一手册介绍目前创伤照护之崭新发展以及创新变革,可让对创伤医学有参与之人员有所获得,并提供民众认识一个与科技接轨的创伤医疗团队。
台大医院院长
何弘能
谨志
序 自从民国55 年以来,意外事故一直徘徊于台湾民众十大死因的排名之中,可见外伤对于国人之冲击。外伤不但会造成日常生活之不便,甚或失去宝贵的生命,许多家庭对于突如其来的变化,往往措手不及,因此医疗团队对于伤患是否及时与全面性的照护,是很重要的课题。
本书特别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从医师、护理师等各种不同之专业角度探讨外伤处置的现况与未来发展,可说是一本全方位的外伤专书,从外伤发生后,到院前的救护、急诊医疗照护、外科手术照护、影像医学的判读,与加护病房与普通病房的照护,再到重大创伤后的器官捐赠、创伤系统的登录与资料库之大数据分析等等,深入浅出的为外伤相关医疗人员,阐明了新的观念与突破性的技术,希望能为外伤的医疗与救护带来新的进展。
外伤多因意外而造成,需要有系统的医疗体系来守护国人的健康与生命。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之下,我们期望能利用最短的时间来达到最适切的医疗与救援。我们本着及时救助伤患便是及时拯救了一个家庭的理念,希望能杜绝人球事件的再次发生,相信在所有医疗人员无私的奉献与努力之下,台湾的医疗品质必能不断地向上提升。
台大医院创伤医学部主任
陈晋兴
谨志
执行编辑的话 终于完成了! 经过了十几个月的努力,感谢各位台大医院同事与外伤医学会伙伴的帮忙,一起把这个艰鉅任务完成了。
2016 年初,陈晋兴主任提议由我们创伤医学部来主导编写一本外伤领域新进展的专书时,一开始我们都觉得是一件困难但是又有意义的事。困难的原因是因为外伤的领域遍及全身每个部位,各方面的专家又遍布全台湾,实在很难将所有的题材、人才都蒐罗齐全,而且若是全部的外伤题材都包括在内,恐怕要编成一本电话簿厚度大小的鉅着,
所以当时我们就聚焦在最近几年有突破的以及台湾没有写过的两部分;有意义的是,就记忆所及,台湾本土的外伤医学书籍,在最近十年来似乎没有新的专门着作出现,所以,我们才斗胆揽下这个工作来,以便为台湾引进的最新外伤知识尽一份心意。
就一般外伤临床医疗的领域而言,本次编写的内容除了以传统的身体分部位的方式论述之外,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专家撰写比较新颖的章节,比如说:林口长庚医院的傅志远医师跟本院的洪立维医师,分别从外伤科与骨科的角度来写骨盆腔骨折的处理重点;长庚大学职能治疗系的杨启政教授以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跟我们讨论头部外伤以后各种可能的认知能力评定与训练;本院的李柏居医师引介最新的腹腔镜技术应用在腹部外伤的进展;本院的林子忻医师简介未来几年,在外伤急救的领域最有可能突飞勐进的几项技术:止血材料、负压伤口治疗(NPWT)、EBOA;还有重症加护领域新进展的几个章节等等,都是一些比较新的发展。
由于本部的人力有限,我们在找题材时就想过要找其他科部的专家,但是在征得外伤医学会简立建理事长的协助之后,我们就将征稿人选扩展到学会里全台湾各大门派的顶尖外伤高手,也将题材从原本的临床医学推广到一些外伤医学界正面临的典章制度的问题,因而加入了各国外伤制度(引介有美国、德国、英国等制度)比较,跟不同教育训练方式(除了传统的住院医师教育训练之外,也包含实战训练如ATLS、DSTC、ETC,以及慈济医院的大体解剖实习课程)的讨论,另外还引入了外伤登录制度与外伤体系的实际运作探讨,这与之前的外伤书籍也是有相当大的分别的。
除了探讨临床医疗与典章制度之外,为了能够更完整的呈现整个外伤照护过程,陈主任特别指示我们邀请护理同仁们一起撰述,从重症、病房、安宁照护、出院规划到最终的器官捐赠,不论病房护理师、专科护理师、护长跟督导也都加入我们的行列,希望能提供给全台湾的护理人员一些外伤作业规范与转介资源的参考。
收稿过程中,仍免不了有一些遗珠之憾,比如与法律(医纠、医疗暴力伤害)、健保(DRG 的合理性、给付公平性、转诊的加成给付)、及评鑑相关议题、大数据资料的应用、叶克膜的应用、骨盆骨折的TAE 治疗等,这些部分只有留待下一版再改进,欢迎届时各方贤达能慷慨赐稿,同时也期待所有读者能不吝给予我们指正,将各种问题或意见反映给我们(email: jsl555@gmail.com ;beargo@gmail.com ),希冀未来台湾外伤医疗的知识库能愈来愈丰富,也期许这本献曝之作能对台湾外伤医界有一些小小的贡献,这是我们衷心之所盼。
执行编辑
林子忻
台大医院总院创伤医学部创伤外科主任
黄俊雄
台大医院新竹分院创伤外科主任
谨志于2016.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