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萐父評傳

蕭萐父評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十年浩劫的睏境中,有時想起明清之際學者們『鋒鏑牢囚取次過,依然不廢我弦歌』的堅貞風範,也是一種無形的精神激勵。」──蕭萐父

  蕭萐父(一九二四 - 二○○八),四川齣身的中國哲學史傢。抗戰期間就讀於西遷四川的武漢大學哲學係,一九五八年重迴武漢大學任教,替哲學係的重建和發展打下基礎。本書主要從人文學傢角度追溯蕭氏的傢學淵源、求學生涯和學術人生,依據其主要論著敘說其多方麵的學術觀點和學術貢獻,通過蕭氏個案展現民國時期的中學、大學教育以及學生的成長,聯係蕭氏所處當代中國大環境而展現其學術人生的悲壯!

  他是開創中國哲學珞珈學派的優秀學者,在文革浩劫中奮起抗爭,在牛棚勞動中研究不輟

  他匯聚中西思潮、精通詩詞、書法、哲學與史學,是替中國現代化開闢思想蹊徑、集文史哲於一身的人文學傢

本書特色

  ●本書為中國哲學史傢、哲學教育傢蕭萐父之紀念文集,引領讀者領略蕭萐父這位「民國造就、兼修四部、文采風流、善寫古體詩詞、精於書法篆刻、富有文人修養與氣質」的學術人生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湘人


  人文學者,專治中國現代哲學思想史。
 

圖書目錄

捲首語
第一章 齣生與求學
第二章 學術人生(上)
第三章 學術人生(下)
第四章 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五章 王夫之研究
第六章 明清啓濛研究
第七章 中國文化研究
第八章 古史與史料源流研究
第九章 詩人哲學傢
附錄

圖書序言

【第九章 詩人哲學傢】(節錄)
 
晚年馮友蘭不無自豪地說:「我有一個偏見,認為作詩必須有一點天賦纔行。」馮氏能詩的天賦來自於其傢的詩風薰陶,他的祖父、伯父、父親和少慧夭摺的姑母都能詩,都有詩稿遺世。馮氏自少即能詩,其四○年代悼母《祭文》和為西南聯大所作的《校歌》與紀念碑《碑文》,均為絕好的詩賦。蕭氏同樣齣身書香之傢,其父母也都是詩傢,並以和詩成就姻緣,以吟詩唱詞為一生之情趣。在傢庭的詩風薰陶下,蕭氏亦是少時即有《黃口吟哦》詩稿,高中又有《寥天鶴映》詩詞集,讀大學還與同學聯詩。
 
更為重要的是如許蘇民所言:「人文學科內在精神相互貫通的特點,使得學者們往往具有哲學傢、史學傢和詩人(文學傢之泛稱)等多重身分,尤以哲學傢而兼詩人者為多,這一點也是中西所同。」就是說,「哲理、史慧、詩心,具有內在精神相互貫通的特徵,無論中西,概莫能外。」蕭萐父正是這樣一位具有「哲理、史慧、詩心」、哲慧詩情相輝映、求真求美相結閤的詩人哲學傢。鄧曉芒也說,蕭氏「深受中國傳統禪境詩的影響,充滿靈氣和妙悟。尤其是他早年(上個世紀四○年代)的詩作,融哲理於意境,堪稱齣神入化」。「詩與哲在他身上達到瞭幾乎渾然一體的化境」。
 
蕭氏對哲學的詩化與詩的哲學化的理解與追求,還體現瞭他獨特的學術風格與人生境界。在他身上,「雙L情結」與「曆史情結」相涵互動。他拆解「曆史情結」,將自己的人生與追求民族文化復興相聯結,凸顯他學術人生的普遍價值;他追求哲學的詩化與詩的哲學化,以《傅山三百年祭》、《湘西草堂雜吟十首》等詩作展現自己的「雙L情結」,將民族的文化傳統與個人的學術追求相聯係,則體現瞭他學術生涯中的個性與自我。他曾深有感悟地說:「詩的滲透力,錶現在它彌漫於民族生活的方方麵麵,無論是廟堂雅頌,軍旅鐃歌,摺衝樽俎之間的應對,男女怨慕之情的錶白,直到山村民謠,野老踏歌,市井俚麯,小紅低唱,無處非詩。而在文化深層次則突顯在兩個方麵。一方麵,錶現在『詩教』對社會政治生活的全麵滲入……另一方麵,也深刻地錶現為詩心對哲學文化的滲入。許多哲人認定哲理與詩心的閤一更能達到形而上學的內在超越,因而特彆強調哲學的詩化與詩的哲學化」。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