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版独家收录,四位重量级历史学者对谈!★★★
〈国史馆馆长〉吴密察
〈辅仁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林桶法
〈东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蒋竹山
〈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副教授〉蓝弘岳
★探究日本学者如何养成以东洋(亚)史出发的史观,
循着他们的研究脉络,重新认识这个21世纪的中国。
臣属、遣使、侵略、征服──
位在东亚末梢的日本,四度与改朝换代的中国激起火花,
从倭王到天皇,万世一系的大和民族,
如何看待一海之隔的汉族风土更迭? 「对于日本人来说,中国早已不再是那片孕育出中国文明与中华帝国的遥远大陆世界,也不再是书本中的那个想像的世界。日本人必须要有接受中国目前这个样貌的气度,相互理解、彼此往来,才能有所进步与成长。」
中国的改朝换代,并非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验证,而是确保皇帝能专制的新陈代谢;以地形解构中国文化发展,可以验证文明并非野蛮的对应,而是人类与自然间的角力;辈分、祖先与姓氏,中国的父系社会结构,如何影响汉人社会的自我认同?
◎集合中日六位史学大家,从三国到明清、从自然地理到人文社科,以崭新角度解构前所未见的中国历史。 ‧以二十一世纪初的「三农危机」,回顾中国历代王朝更迭的原因,竟源自于是否做好农业社会的产业危机管理。
‧从料理、生活、服饰、音乐中,循线拆解出由各个区域合成现今中华文明的多元文化。
‧从宗族辈分的称唿和祠堂的来历,剖析汉人文化为何习惯透过寻根访祖来寻找自我认同。
‧以「中国」一词的出现,论东西方政经交流的脉络。
‧用中国史中出现的日本记述,细数四段中日关系变化的关键。
◎同处东亚,同样受过中华汉族文化洗礼,日本这样看待过去和现在的中国。 评价过去文明中国的美好,同时抱持对现代中国的负面印象──日本和台湾,对于中国的情结如此相似,在谈论过去的历史时,无法去掉中国不谈、无法切割汉文化带来的影响。
撰写〈中国‧历史的长河〉系列的当代日本史学家们,有别于他们的上一代师长,不仅熟悉外文文献,更能讲得一口道地中文,不仅能直接检视中国史册中的记载,更跳脱文字的平面感受,实地到中国当地考察,接触当地风土,验证史册上的记述,得以从各个角度,分解出历史中尚未被论证过的脉络。
一直以来,台湾对于中国的认识,都是透过教科书的条列叙述,片面且不切实际的神话描述,居于二十世纪以来不断变动的全球局势之后,也让台湾人难以跳脱台湾海崃的两岸观点,无法从亚洲、甚至从全世界的视点发现现代的中国。
以政治学科、地域研究、社会科学、人文思想等不同的面相解读中国历史,当我们能用这种全方位的观点解读带状的历史事件时,也就更具备宏观未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