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夫套书《乐畅人生报告书》+《台北城》

鱼夫套书《乐畅人生报告书》+《台北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生活
  • 旅行
  • 散文
  • 随笔
  • 台湾
  • 城市
  • 文化
  • 个人成长
  • 乐活
  • 观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乐畅人生报告书》

  鱼夫手绘,重现日治时期台湾七大经典火车站:
  基隆驿、台北驿、新竹驿、台中驿、嘉义驿、台南驿、高雄驿

  味蕾,有助于唤醒脑细胞里封存的生活片段;
  昔日建筑,则让我们回味过往曾有的美丽。
  鱼夫带你全台趴趴走,看建筑、吃美食。
  深入走访各地旧时风情,感受老城底蕴深厚的人文与历史。

  台湾是个宝岛,集南北珍馐、天下之精华。鱼夫年过半百后,开始乐畅人生,全台趴趴走,吃小吃,也看建筑(那些被拆掉的,鱼夫画回来了),深入走访各地旧时风情。讲的不只旅游、美食,而是用一个实在生活者的眼光,来感受老城底蕴深厚的人文与历史。

  书中收录鱼夫精细手绘七座古早火车站(基隆、台北、新竹、台中、嘉义、台南、高雄),以此为骨干,探访多元美食小吃及老城建筑身世,并配以丰富手绘图,加上亲自拍摄与剪辑的影片(扫描书中各篇QR Code即可连结看影片),阅读文字之余,还能立刻饱览当地风光,细细品味老城旧事。

  史无前例,七大市长,手牵手推荐!

  台北市长柯文哲:有人问我你今晚吃了什么?我常回答:反正就是醣类、蛋白质、脂肪之组合而已。我是完全和美食扯不上关系的人,结果这本书我竟然一口气从头到尾读完还津津有味。

  基隆市长林右昌:阅读本书,就像跟着鱼夫大哥一路描绘、品尝、赏味台湾,让人心神向往,也让人食指大动。

  台南市长赖清德:(本书)从台湾头走遍台湾尾……手绘台湾日治时期七大火车站,深入浅出介绍台湾常民小吃饮食文化……汇聚成这本图文并茂的祕笈。相信读完之后,可以大增对台湾饮食文化的功力。

  高雄市长陈菊:乍看,这是一本名人导览的类旅游书。……一读之下,很惊艳。

  嘉义市长涂醒哲:展书阅读,就像品尝一杯富有层次感的好咖啡,凝香回甘,觉得身在台湾是如此美好呢!

  新竹市长林智坚:一场场图文并茂的知识性飨宴,让人由衷体会,真正品尝美食,不只于味蕾的感动,背后的故事,让滋味更丰盈深刻。

  台中市长林佳龙:鱼夫以全国七大驿站为经,地方知名小吃为纬,追本溯源,令人恍然大悟,台湾土生土长的融合文化从何而来。

  (依来稿顺序排列)

  《台北城》

  日本时代的台北老建筑、古早味,
  说一段你一定要知道的台北城老故事。

  台湾第一间百货公司──菊元百货,如今隐藏在现代玻璃帷幕之下;
  美丽的抚台街洋楼,则有一段令人心碎的往事……
  这是你不知道的台北老城,
  你每天走过,却不知道身边俯拾皆是的故事。
  翻开本书,看见老台北的美好往昔。

  ※附日本时代手绘欧风街景拉页图、小旅行建议路线图

  鱼夫老师让台北的「文化层」再现。等不及展开文化之旅吗?这本书,就是您的出发点!──文化部部长郑丽君│专文推荐

  走入日本时代的台北城
  一八九五年台湾割让予日本,从此,台北成了一个和洋并存的城市:台湾铁道饭店、吾妻旅馆、台湾书店、菊元百货、西门红楼、台北高校等。岁月更迭,有些建筑如今还在,更多的建筑,则因战乱等种种原因而毁坏,或被拆毁。鱼夫多方走访,并参阅无数文件资料与老照片,将有着欧洲街景般的老台北画回来。

  你在台北生活,你去过台北,但你可能忽略了身边的故事。走在西门红楼、喝一杯酸梅汤,都有动人的故事。翻开这本书,重拾台北城的昔日风华。

  书中每篇文章都有鱼夫亲自拍摄与剪辑的影片(扫描书中各篇QR code即可连结),阅读文字之余,还能身历其境,回忆老城旧事。
以下是针对您提供的书名“鱼夫套书《乐畅人生报告书》+《台北城》”之外,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力求详实、自然,不含任何AI痕迹。 --- 独立图书精选系列(不含《乐畅人生报告书》与《台北城》) 第一部:《时间的炼金术:现代人如何掌控时间的七个维度》 作者: 艾德温·哈珀 主题分类: 个人效能、时间管理、哲学思辨 字数: 约 12 万字 内容梗概: 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时间管理工具书,而是一部深入剖析现代人与时间关系的哲学指南和实践手册。作者艾德温·哈珀,一位资深的认知心理学家兼效率顾问,提出了一种颠覆性的时间观:时间并非线性流逝的资源,而是可以被“炼金术”般提炼和重构的感知维度。 全书围绕“时间的七个维度”展开论述,每一个维度都对应着一套系统的观察方法和实操技巧: 第一维度:感知速度(Chronos vs. Kairos): 区分机械时间(Chronos)的均匀流逝与关键时刻(Kairos)的价值密度。书中详述了如何识别生命中的“高价值窗口”,以及如何通过“心流激活法”将零散时间转化为深度体验。 第二维度:记忆承载(Past Anchor): 探讨过去记忆如何锚定现在的决策速度。哈珀引入了“记忆重构练习”,教导读者如何有意识地淡化无效的负面记忆,强化成就感记忆,从而提升执行力。 第三维度:未来投射(Prospective Vision): 详细解析了“时间视野延伸”的心理学基础。作者认为,目标设定不应止步于年度计划,而应拓展至“十年蓝图”与“五十年愿景”,并提供了将宏大愿景分解为日度行动的“逆向时间轴填充法”。 第四维度:专注深度(Attention Saturation): 聚焦于数字时代的注意力稀释问题。书中批判性地审视了多任务处理的陷阱,并引入了“深度工作区块隔离技术”(DWBI),强调物理环境、数字工具和内在心境三者必须协同一致才能实现完全沉浸。 第五维度:节奏同步(Rhythm Alignment): 讨论了个体内在生理节奏(如昼夜节律、精力波峰)与外部世界要求(工作时间表、社交活动)之间的冲突与协调。提供了个性化节律校准工具,帮助读者找到自己的“生物学黄金工作时段”。 第六维度:等待的艺术(The Virtue of Pause): 这是全书中最具思辨性的部分。哈珀认为,现代社会对“效率”的过度崇拜,导致我们失去了“有意义的等待”。本书阐释了等待在创意迸发、人际关系深化中的不可替代性,并提出了“战略性闲置”的实践框架。 第七维度:遗产构建(Legacy Imprint): 将时间管理提升到存在主义层面,探讨我们希望留给未来世界的是何种时间印记。这超越了待办事项清单,触及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贡献。 《时间的炼金术》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可操作性极强的训练方法,为那些感觉时间总在指缝间溜走,却又不知如何抓住本质的现代人,提供了一条清晰、可行的路径。 第二部:《失落的丝路秘境:考古学家镜头下的中亚腹地》 作者: 连娜·科瓦奇 主题分类: 历史地理、文化考古、游记探险 字数: 约 18 万字(附大量高清考古现场照片及地图) 内容梗概: 本书是著名中亚考古学家连娜·科瓦奇历时二十余年,深入中亚腹地,对被时间遗忘的古老商道遗址进行实地考察的权威记录。它不仅是一部学术专著,更是一部充满异域风情和人文关怀的探险文学。 科瓦奇教授带领读者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边缘,探访了那些在现代地图上几乎找不到的绿洲城邦和犍陀罗佛教石窟群。全书以时间线和地理空间两条主轴交织叙事: 第一部分:撒马尔罕的阴影(公元前1000年 - 公元500年): 重点发掘了两个被主流历史叙事忽略的早期贸易节点——伊萨拉姆古城与苏鲁克遗址。通过对出土陶器和青铜器的分析,科瓦奇重建了丝绸之路开通初期,游牧文化与定居文明之间复杂而微妙的物质交换网络,揭示了早期“香料之路”的真实面貌。 第二部分:粟特商人的脚步(公元600年 - 公元1200年): 本书详尽考察了粟特语碑刻的出土情况,特别是从喀什以西的隐秘山谷中发现的一批手稿残片。这些残片首次提供了粟特商人关于金融借贷、跨国婚姻以及宗教信仰流动的详细记录,颠覆了以往认为粟特人仅为“中间商”的刻板印象。作者生动描绘了这些商人在极端气候下维持贸易链的坚韧不拔。 第三部分:犍陀罗的艺术回响: 科瓦奇花费大量篇幅研究了位于帕米尔高原边缘的“静默之谷”石窟。这里的壁画和雕塑展现出希腊化艺术与印度佛教元素结合的独特风格。书中通过高分辨率扫描技术,首次公开了部分被沙土覆盖的壁画细节,揭示了这些艺术品在不同历史时期被覆盖和修改的痕迹,反映了信仰的演变与冲突。 第四部分:被遗忘的卫戍地: 聚焦于汉唐时期,在玉门关外设立的“月氏燧道”沿线的军事驻地。作者结合最新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精确复原了这些边防前哨的日常布局、补给线压力以及与当地部族间的互动模式,强调了军事存在对丝路稳定性的基础作用。 《失落的丝路秘境》以其严谨的田野工作、无可辩驳的考古证据,以及作者亲身经历的艰险旅程,为读者提供了一扇直通古代中亚文明心脏的通道。 第三部:《极简主义者的厨房:用五种调料烹饪世界美食》 作者: 露西亚·梅尔 主题分类: 烹饪、生活方式、极简主义 字数: 约 9 万字(包含约 100 个食谱) 内容梗概: 露西亚·梅尔,倡导生活断舍离的重量级人物,将她对“少即是多”的哲学理念彻底贯彻到了厨房领域。本书旨在证明,烹饪的乐趣和食物的美味程度,与厨房里堆满的瓶瓶罐罐和复杂的食材清单毫无关系。 《极简主义者的厨房》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对基础风味的深度理解和精准控制,用最少的原料创造出最丰富的味觉体验。 全书围绕“五大核心调料”展开构建: 1. 海盐(基础结构): 不仅仅是咸味,更是风味的基石。书中细致区分了海盐、岩盐和湖盐对不同食材释放风味的影响。 2. 黑胡椒(活性刺激): 探讨胡椒粒研磨的粗细度如何影响口感和香气的挥发时间。 3. 柠檬/醋(酸度平衡): 将酸味视为平衡油脂和甜味的关键工具,并教授如何通过快速腌渍提升食材本质味道。 4. 酱油/鱼露(鲜味Umami的深度): 阐释了亚洲发酵制品在西方烹饪中的应用,如何用其替代传统的高脂肪底料。 5. 大蒜/洋葱(芳香基调): 侧重于如何通过精确的加热温度控制(焦化、炒香、低温慢炸)来提取这两种蔬菜的潜力。 食谱结构: 全书的食谱被划分为“基础风味组合”、“单点突破”和“快速重构”三大类。每一个食谱都严格遵守“不超过八种主要原料”的原则。例如: “地中海三步曲”(仅用盐、柠檬、橄榄油做出烤鱼)。 “亚洲风味速成汤”(仅用酱油、水、葱丝煮出有层次感的清汤)。 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新奇的食谱,而在于解放读者,让他们从对上百种调味料的迷恋中解脱出来,真正掌握烹饪的底层逻辑,从而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快速、自信地做出美味的食物。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鱼夫


  双子座,不爱墨守成规。曾经担任报社主笔,画漫画,电台主持人、电视台总监、动画公司老板等等,现任职弘光科技大学,敎授科技艺术及数位行销课程。年过半百之后,决定不再塞在人生的车阵里,走一步算一步,决意绕道而行,乐畅人生慢活去,这才看见彩绘的世界,于是画出来和大家分享。

  着有《乐畅人生报告书:鱼夫全台趴趴走》(天下文化)、《桃城着味:鱼夫嘉义绘叶书》、《乐居台南:鱼夫手绘铁马私地图》、《移民台南:鱼夫手绘幸福小食日志》等书。

  LINE专属ID:@yufuhome

图书目录

《乐畅人生报告书》

推荐序/ 跟着鱼夫大哥一起描绘、品尝、赏味这些城市 基隆市长林右昌
推荐序/火车站、小吃、历史 台北市长柯文哲
推荐序/来场鱼夫乐游飨宴 新竹市长林智坚
推荐序/创造台中飨乐印记 台中市长林佳龙
推荐序/美好台湾,幸福在此 嘉义市长涂醒哲
推荐序/台湾人共同的记忆 台南市长赖清德
推荐序/台湾小吃大学问,笑谈台湾移民生活史 高雄市长陈菊
自序/乐畅人生,我画故我在

重绘台湾经典火车站的极品──基隆驿
台湾基隆庙口吴家鐤边趖PK中国福州锅边煳──父亲钟爱的美食
人生还有什么比得到母亲的欢颜更快乐的事吗?──记宜兰市北门口蒜味肉羹
食饭[tsiah-puīnn]配卤卵[lóo-nuī],来去吃宜兰的办桌菜

重绘日治时期台北驿,这栋被拆了!
近代台湾民主发展史,就从这里画起吧!──重绘日治时期的屈臣氏大楼
族群融合,早就在这碗牛肉面的相同喙斗里了。
巧遇小笼包,独思台湾味!
无米粥,无米乐,人生当思减法而不是加法
如此优雅的自来水博物馆却隐藏着世纪的大谎言!──谁是台湾自来水之父?
品味是一种偏执。说自家烘焙咖啡
手绘台北济南教会──忆柏杨
要谈饮食文化,屠狗辈吃的才「腥臊」[tshinn-tshau]啦!──肉骨茶、油粿、菜粽
煠寡面吃过吗?这只有在台湾才吃得到!
神天自有大乘除──细说葱抓饼
有百年牛肉店,那百年前台湾人就不避讳吃牛肉?──台湾百年牛肉传
千古风流人物passé 矣,还看今朝,所幸扁食还在!
呥呥而噍,乡乡而饱的小确幸──台、日咖哩简史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来画剥皮寮。

重绘日治时期欧陆式风格的新竹驿
台湾最美丽的地方政府建筑──国定古蹟原新竹州厅
肉丸还是肉圆?槓丸、摃丸、贡丸哪个对?
良心与耐心,只不过为了要喝一杯天然冬瓜茶

重绘日治时期式样建筑的经典作品台中驿
重绘台中宫原眼科,并说两则白贼故事
爌肉、焢肉,从简不从俗,来说炕肉饭
筒仔米糕是台湾创作料理,油饭不要来米糕[siûnn] ──台中清水王塔米糕
口味都可以融合了,土地认同应该也不难吧?说台中清水擀面一条街
彰化乡亲啊,不是拉仔面,应是搦仔面
台湾蚵统一了福州爹,所以叫蚵爹
攑鲎桸不知饫!说鲎
重绘西螺大桥推手李应镗先生故居建筑立面图
三日无馏, 上树。大家来温习九层粿

重绘嘉义驿昔日风华──这里不应再是火车站,而应该是和平纪念馆
这不是欧洲,而是日治时期在嘉义;这不是博物馆,而是菜市场!
台语少说糕,都说粿──说粿仔汤
砂锅台语叫狗母锅,砂锅菜本土、外省口味也多元!

边画边骂没读册兼没卫生的国府──重绘台南驿
传说中的四道府城阿舍菜再现江湖!
台南传统卤面是开漳圣王当年的创作料理哦!
您请享用,我来讲古:五柳居不是五柳枝。
日本人有泡面吃,要感谢中国伊面?
清洁熘熘吃虱目鱼头而不被簎到的五招祕技大公开!
千里莼羹看不懂,浮水鱼羹才是台湾人正解!
煏、浸、焙、卤──详解人工炸猪油
饮食文化的再提升──说土魠鱼羹
灶孔炰鳝鱼,实不相瞒说料理
咱们一生中的两个大老板──小丰川面店

我的青春,我的梦──高雄驿
还我六合夜巿!高雄张家台南府城担仔面
说面帕粄──巧遇阿城粄条,美浓人文学家吴锦发也说赞!
东港有三宝,且听鱼夫Buboo!
乌鱼是台湾的乌金
不只家乡味,连老板说话的腔调都很像!东港肉粿

《台北城》

推荐序 行过铁枝路,返来台北城  文化部部长郑丽君
作者序 走过殖民,迈向文明  鱼夫

台北驿──来去城内𨑨迌哦,火车站集合!
│食│日治时期的铁路便当长什么样子?
台湾铁道饭店(新光三越、前大亚百货)──如果不是被炸毁,出了台北车站就会被她的雍容华贵所震慑!
三线路(北线)──邓雨贤、周添旺「月夜愁」歌曲的灵感来源
台北消防组喆所(城中消防队)──台湾打火队的开基祖

表町通(馆前路) 
表町──馆前路不只管钱路而已
吾妻旅馆(H&M平价百货)──单亲妈妈勇闯台湾的故事
第一家华南银行──战后干坤大挪移的金权游戏
台北警察会馆(南阳街十五号)──一则黑吃黑的故事
│食│边喝咖啡边听用土地把总统府包起来的故事──NOTCH咖啡
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旧厦(现属土地银行所有)──日本政商合作结构里的殖民经济

本町通(重庆南路一段)
摄津馆(华美大饭店)──重庆南路导览开步走!
│食│从粥粉面饭到饼粥饺面──华北菜来台湾
台湾书店(和昌商旅)──台北城内欧风街景的源起
专卖局台北支局(彰化银行)──台湾人不可不知的二二八事件现场
太阳号书店(台湾商务印书馆)──从前去哪儿逛书店街?
还原重庆南路一段单号汉口街到襄阳路了!
还原重庆南路一段单号襄阳路到衡阳路!
│食│逃难的滋味──明星咖啡
还原重庆南路一段双号二号到一○四号的本来面目
日本生命保险株式会社台北支店(第一金控总部大楼)──走了豺狼,来了虎豹
三十四银行(华南银行)──浅谈日治时期的银行建筑
新高旅馆(中华邮政重南邮局旧址)──日治时期到台北投宿注意事项
新高堂书店(东方大楼)──日本时代台湾最气派的书店
辻利茶舖(星巴克)──要知台湾史,从这店主的日记读起
│食│民间总督的店──辻利茶舖
大仓本店(正中大楼)──刻意设计的总统府入口意象
西尾商店(金石堂书店)──来说台湾人学翕相
三叶庄旅社(衡阳路一号)──城市的身世只能在书本里面找了!
│食│公园号酸梅冰
总督府交通局递信部(国史馆)──台湾的邮政电信很早就开始了!
台湾电力株式会社(国防部博爱大楼)──台湾人何时有电可用?
总督府图书馆(国防部博爱大楼)──一九一五年台湾已经有座剧场式现代图书馆了
总督府电话交换局(中华电信博爱服务中心)──一八九七年台湾就可以打电话了!
台湾商工银行(延平南路第一银行)──阿婆浪港、落跑式建筑
抚台街洋楼──古蹟修复了,却不敢说它的故事
│食│天妇罗与关东煮──城内的日本滋味

荣町通(衡阳路) 
台北银座──来去日本时代闹热滚滚的荣町逛逛哟!
菊元百货(衡阳路国泰金融大楼)──台湾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
台北荣町通(衡阳路)北侧街屋全景画回来了!
台北名所荣町通南侧──画家乡原古统笔下的日本时代繁荣街景
│食│从前的城内上海味
西门市场(西门红楼)──日本时代的菜市场长得像欧洲博物馆
台北稻荷神社(今成都路一带)──来看日本时代求财祭典的盛况
新世界馆(新世界商业大楼)──日产变成党产,还拿来当包租公的国民党
台北高校(国立师范大学)──这里是培养精英中的精英的摇篮
台北第一高等学校(建国中学)──这所学校因为有红楼而令人感受到历史的久远!
建功神社(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当日本建筑美学遇上中国文艺复兴
台北放送局(台北市二二八纪念馆)──天皇战败诏书放送在这里,二二八事件号召抗议也在这里!
北一女──日本时代女人受什么样的教育?
中华民国驻台北总领事馆(中山北路二段一一二~一一四号)──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食│拉面、意面和替玉
中央研究所(教育部)──日治时期台湾学的重镇
台北市役所(行政院)──何以日本人五十年盖下来的官厅舍还不够用?
第二高等女学校(立法院)──为什么我们的国会好像一部拼装车?
七星郡(立法院青岛第二会馆)──本来是座歌德式建筑!
│食│不必朝野协商就达成的美食共识──青岛第二会馆前的牛肉面

图书序言

《乐畅人生报告书》
自序

乐畅人生,我画故我在

  从父亲买给我第一面小黑板起,我就爱上了画画。念小学时,每遇绘画比赛经常夺魁。上了国中,被美术老师挑中,成了课外绘画班的成员,每天升旗前都得练素描,偶尔不依规定午睡,继续画。就这样傻傻的画了一、两年,三年级开始分组,那位启蒙恩师竟然早就看出我的方向──看故事画图。

  我没有如预计的考上师专美术科,不过爱画画的本能没改变。上大学后开启了时事漫画的人生,大二进入《中国时报》,一九八九年,以《自立晚报》上刊载的作品获得「吴舜文新闻漫画奖」,是第一位获得此奖项的漫画家,区区在下果然是看故事画图的料。

  可是后来我又转入电视圈变成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其实我还是爱画画。主持节目时,来宾说得口沫横飞,镜头前我的表情专注,桌前几张白纸振笔疾书,彷彿用心记录来宾发言,下节目后一看,已经画满了好几张纸。其实那些名嘴的肚子里有什么回虫,不用问也知道他们要讲什么,索性来画画。

  台湾电子媒体其实很弱智,我总觉得是表演事业,非我人生志业,于是毅然决然离开。忽然就年过半百,心想这辈子到了最后一次的抉择,不能再塞在车阵里只照着既定路子走一步算一步,不然很快就要老朽了,于是决定绕道而行,果然看见彩绘的世界!

  我本是画漫画的,知命之年后也只剩老狗的把戏,终于可以专心致志的画画。起先是画起食物,不过非为嘴馋贪吃,而是想彻底了解台湾的饮食文化,但不爱写意,唯力求逼真,如此才能参悟一花一世界之美;我又去念了个五年的建筑博士班,虽然一事无成,但真心爱建筑,不如就动手来画。这愈画愈起劲,食衣住行全画了进来,好像在画当代的清明上河图,将生命接续先民和留传后代,所以说:我画故我在,如此人生,才叫乐畅!

  如今到处抛抛走、蠕蠕趖,便将游记用笔画出来,不过却懒得开画展,此生是否成就个「画家」之名倒也无所谓了。我当过报社主笔、电台主持人、电视台总监、动画公司董事长、大学教授等等,想来富贵如浮云,成就功名之后,该是来尽点心力回馈社会,但不必质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台白露冷冷」,就集结成册和读者们分享。绘图之外,我又拍摄了许多影片,制成QR Code,用手机下载扫描App就可以看到我当时访谈的影像。所以这不单是纸本而已,还是多媒体书。当然,拜网路之赐,要找作者直接互动,也不要忘了我的FB粉丝专页,作者随时候教。

  鱼夫粉丝专页:www.facebook.com/yufufans?fref=ts

《台北城》
作者序
走过殖民,迈向文明

  这本书,是我发愿花费十年时间,将曾经存在台湾的美丽公共建筑,与独特饮食文化画回来的呕心泣血着作之一,范围是所谓日治时期的台北「城内」部分。

  一八九五年,台湾被清国政府割让予日本,在日本统治的五十年间,台北城乃总督府所在,最为繁华,也是台湾进入现代文明的伊始。当然,日本人在台的建设是以殖民利益为目的,并非为了让台湾人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而今台湾人早已当家作主,回头去探讨这段走过殖民、迈向现代文明的过程,是要建立我们自己的史观,重建曾经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历史事实。

  建筑是一个世代艺术思维的总成,台湾建筑除原住民、荷兰、汉文化闽南形式外,仿巴洛克风、Art Deco、和洋混搭、辰野式样、折衷主义,乃至于现代主义等都曾出现,无异刻划了一部美术史,且需要以具体工程展现时代的技术与城市规划能力。因此我所绘制的对象,以重要却已消失的街屋及公共建筑为主,如车站、图书馆、书店、电力、邮政、电信、水利⋯⋯等,这才能一窥人民生活的文明程度。

  十年的制作期限,是因为在绘制的过程里必须阅读的资料量非常庞大。譬如在历史建筑上,除了参考模煳的旧照外,还须参酌存留的工程资料,尽其所能恢复旧貌。如此日有所思,竟夜有所梦,醒来就是能将片段的街屋照片排列顺序,忽有所悟的拼凑回来。如此夙夜匪懈,不出十年,大概就廉颇老矣。

  由于每张图都必须精工为之,年过半百眼力不胜负荷,除了建物外,周遭花草树木与人事物都得努力辨识,再以漫画形式表现出来,尽量模拟那个时代的氛围;有人提议,何不以3D呈现?3D制图需要平立剖是一难,另外,生成图面虽然是容易许多,只是少了手感,就缺乏人味了。

  城内本是日人活动的范围,终战后,战败的日本人只能带着当时一个月的生活费返回,所有财产都得留下来。国民党政府败退来台,伴随着大量逃避中国战乱的灾民,城内成为新统治者栖身之地,当然也带来了新的饮食习惯,于是形成了战后台湾饮食文化的丰富性与独特性,值得大书特书,我竭尽所能画出其间的美味来和大家分享。

  这本书里每篇文章之后都有个QR code,照例用手机扫描就可以看得到当初记录调查访问的影片,即刻带领读着飞往现场,达到虚实合作的效果。

  其次、每篇文章也提供了「关键字」,一旦要深入该文,即可由此找到更详尽的资料。

  第三、要找到作者来回应,或者今后要获得更多资讯,除了到脸书上寻找「鱼夫」粉丝专页外,也可以来参加鱼夫的Line@帐号,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一对一的对话了,专属ID:@yufuhome,但无诚勿试。

图书试读

《乐畅人生报告书》
 
重绘台湾经典火车站的极品──基隆驿
 
如果仔细去网路搜寻基隆的古照片,就会发现在日治时期,这曾是个美丽的海港城巿。国府来台后,空等反攻大陆,任由违建巿癌扩散,坐视官商勾结。时至今日,也鲜有进步的规画,最终只能以杂乱无章来形容。最令人痛心的是拆除日治时期那些矗立港边、美轮美奂的欧式建筑。
 
其中,基隆驿在台湾纵贯线全线通车前一年的一九○七年落成,是一座红砖壁体,中央高塔耸立,系属文艺复兴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金属屋顶中央由弧形线条收尾于钟塔底座,急斜的两侧,相互唿应,形成优雅的造形。上下两层均有老虎窗,兼具採光和整体线条上的美观。
 
一九二三年,日本帝国裕仁皇太子接受首任台湾文人总督田健治郎之邀,搭「金刚」号军舰从横须贺港启程来台巡视,史称「东宫行启」。四月十六日抵达基隆,就是从基隆驿乘坐火车,展开旅程的。
 
基隆驿是纵贯线的起点,乃全台七座经典火车站中的极品。一九六五年遭到拆毁,城巿并不因此有了更进步的建设计画,取而代之的是貌若无盐、丑不拉叽的现代建筑,摧毁基隆人光荣的地标,真叫人画空咄咄,欲哭无泪。
 
先父从前到台北来找我,一大早就会开着我的车到基隆去蒐罗生鲜海产带回来烹煮,我要得空便会陪着他一同前往。父亲对基隆小吃美食知之甚稔,所以我又得和他逐家饱餐一顿。在他人生最终的路程,医生委婉告诉我父亲的病情接下来并非科学的问题,而只剩哲学的思维。我办好出院手续,问他想去哪里?他的回答居然是基隆。
 
对许多住在台北的人来说,基隆是美食的所在。我现在也常带着家人去基隆大快朵颐,还领着孩子们到一家家阿公曾经去过的小吃店造访,只是当他们问我这个城巿怎么如此凌乱时,我居然无言以对。
 
日治时期这座基隆驿的建筑图仍被完整的保留下来,要重建并不难,我费了很大的功夫画出基隆驿,好跟我们的下一代说,基隆曾经有过如此漂亮的起点。
 
品味是一种偏执──说自家烘焙咖啡
 
这也可怪了,不管是到旧大陆的中国或新大陆的美国,我都会想念台湾的咖啡香。
 
中国的咖啡合我意者并不多,连台湾人去开的连锁店我都觉得走味。且出了一级城巿便多数遇见茶饮,他们又多生茶而非熟茶,更是百般的委屈,越发想念那些台湾人自家烘焙的咖啡。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一** 读完《台北城》,我仿佛身临其境地走过那座城市,感受到了它的脉搏与呼吸。作者笔下的台北,不是冰冷的高楼大厦,也不是陈旧的历史遗迹,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有温度的、会讲故事的城市。从熙攘的夜市到幽静的巷弄,从怀旧的老建筑到现代的都会景象,每一个角落都经过了细致的描摹,仿佛都能闻到那里的味道,听到那里的声音。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人物的刻画,那些在城市中默默生活、有着各自故事的小人物,他们身上闪耀着平凡而动人的光辉,让人感同身受。读《台北城》,就像是与一位老朋友漫步在熟悉又陌生的街头,他一边领着你去看那些隐藏的风景,一边和你聊起那些关于生活、关于梦想、关于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台北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人生百态的写意画,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与不易,以及城市与人之间微妙而深刻的联结。读它,你会发现,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我们在这里生长,在这里留下印记,也在这里寻找属于自己的意义。

评分

**评价二** 《乐畅人生报告书》这本书,读来真是让人豁然开朗,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平静与喜悦的门。作者以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却又不失深刻的语言,探讨了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畅”。书中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充满了大量实际可操作的建议和引人深思的案例。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接纳”的阐述,它不是被动的忍受,而是主动的选择,是与自我和解的第一步。书中关于“活在当下”的篇章,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很多时候我们都沉溺于过去的懊悔或者未来的焦虑,却忽略了眼前的美好。通过书中提供的各种练习和思考题,我开始尝试着去觉察自己的情绪,去理解自己的需求,并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觉得“人生从此一帆风顺”,但却多了一种内在的力量,一种能够笑对风雨、感恩生活的勇气。它像一位智慧的长者,用温和而坚定的声音告诉我,真正的快乐,源于内心的丰盈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评分

**评价三** 这套“鱼夫套书”中的《台北城》,对我而言,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场关于城市记忆的深度漫游。作者对台北的描绘,不仅仅是表面的景物,更是对这座城市魂魄的捕捉。那些隐藏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那些在街头巷尾流传的传说,那些属于这座城市独有的韵味,都被他用文字一一唤醒。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台北的坚韧,也看到了它的温柔,更看到了它在时代变迁中的不断蜕变。读《台北城》,我仿佛能听到老城墙的低语,能闻到老街的茶香,能感受到年轻一代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创造。书中的人物,无论是老一辈的匠人,还是新一代的创业者,都鲜活得如同就站在我面前,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坚持与梦想,都深深地打动了我。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家”的概念,不仅仅是栖身之所,更是承载着无数情感与故事的生命体。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台北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我们每个人与所处环境之间深刻羁绊的书。

评分

**评价五** 《台北城》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文字的阅读体验,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作者用他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充满生命力的城市画卷。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台北的市井烟火,也看到了它的文化底蕴,更看到了它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魅力。那些关于老街巷的记忆,那些关于市集的热闹,那些关于人情味的温暖,都通过文字鲜活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细节的捕捉,他能够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个寻常的对话中,挖掘出深藏的故事和情感。这本书让我对台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充满故事、充满生活的地方。读《台北城》,我仿佛也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与这座城市一同呼吸,一同感受。它让我对“城市”这个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集合,更是无数生命在此交织、生长、闪耀的舞台。

评分

**评价四** 《乐畅人生报告书》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心灵的一场SPA,舒缓了许多平日里紧绷的神经。作者没有给我灌输什么“成功学”的鸡汤,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的叙述,引导我一步步去探索内心的世界。我被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章节深深吸引,很多时候,我们都被自己的负面情绪所困扰,而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方法,让我学会如何去识别、接纳甚至转化这些情绪。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了,快乐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调整心态、改变认知来获得的。书中提到的“感恩练习”更是让我体会到了生活中的小确幸,原来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感激。读这本书,就像是和一个知心朋友聊天,他理解你的困境,也鼓励你发现自己的力量。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并尝试着去活得更“乐畅”,更随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