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独白:一位民国史学者的自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
简体网页||
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新锐文创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7/03/22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1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民国史学家治史六十年的经验谈
收录七十多年来珍藏的百张照片
「这是一个动乱的时代,也是一个复杂的时代。故国变客地,一切我无有。江山虽美好,可惜非我留。」────────蒋永敬
本书是民国史学者蒋永敬从出生迄今九十五年来的回忆录。作者蒋永敬早年生于战乱时代,历经军阀混战、中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从避难、流亡、求学、从军,而至辗转来到台湾。在台将近七十年,由国民党党史会「学徒」而至大学教授,从事民国史的研究和教学五十余年,期间研究不缀,着作等身。本书的前半部是作者记述从青少年时期避难、流亡、求学与从军的经过;后半部则描述作者治学、教学与两岸史学界的交流活动,以及对两岸政局的杂感。前后两部足以反映作者对这一时代变化的感受。是对民国史、近现代史有兴趣的读者所不可多得的参考文献。
本书特色 一本历史学者的回忆录,更是一本侧记民国史与民国史学家的参考文献
●民国史学家治史六十年的经验谈
○收录七十多年来作者珍藏的百张照片
著者信息
九五独白:一位民国史学者的自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自序
01 家世及故乡
(一)先世考查
(二)幼年家庭
(三)童年生活
02 就读学校及抗战避难
(一)小学与初中
(二)家乡陷敌开始避难
(三)战时临中流亡学生
03 就读大专青年从军
(一)絃歌不辍抗战精神
(二)敌犯立煌「鸡飞狗跳」
(三)青年从军赴滇入伍
(四)移驻曲靖调任政工
04 抗战胜利随军出关
(一)出滇开赴东北
(二)快速部队归来复员
05就学东大与任职公教
(一)在学一年拜访女友
(二)结束学潮被当砲灰
(三)参与选务祕密开票
(四)回任军职困在危城
06 离沈南归随军来台
(一)战乱婚缘形同「私奔」
(二)敌来我走别矣上海
(三)来台服务警总被特务钉稍
(四)「光复」有望高考登榜
(五)任职党工「军统」为伍
(六)辞「小吏」入政大教研所
07 党史会「学徒」十年「出师」
(一)草屯乡下分管史料
(二)「纠谬」与「谬纠」之纠缠
(三)利用「宝藏」大做研究
(四)识韦慕庭教授鼓励有加
(五)胃裂穿孔转危为安
(六)赴美一年带职研究
08 在党史会三级变:总干、闲人、元老
(一)党史会之「总干」
(二)党史会之「闲人」
(三)迁居台北
附录:荔园杂忆
(四)党史会之「元老」
09 任教政大古稀退休
(一)告别党史会
(二)政大历史所之点滴
(三)「当」人者人恆「当」之
(四)古稀退休仍留兼课
10 研究与撰写史着之回顾
(一)研究辛亥革命的微观与宏观
(二)研究国民党改组与「三大政策」问题
(三)研究抗战史事
(四)以「三权论」研究民国政局
(五)为中山舰事件与西安事变之「揭谜」而喝采
(六)参与《中华民国建国史》之编撰
(七)高中历史教科书民国史部分之编写
(八)「批李、非独」之「清议」
11 「三老」中之「老友」
(一)何谓「三老」
(二)党史会时期之「三老纂」
(三)南港学术之友
12 初次返乡景物全非
(一)幼年故居
(二)沈阳、北京探文桂之亲
(三)翠亨、香港之会
(四)印象与感想
13 频繁的交流与旅游
(一)参加夏威夷及沈阳学术会议
(二)骨痛渐愈再游北京
(三)台儿庄、黄山之旅
(四)三崃、武昌之旅
(五)广州、香港、苏州、乌鲁木齐、昆明之旅
14 南京别居-金宝花园
(一)遇吴相湘与南大演讲
(二)二度返乡不豫之恼
(三)天伦乐趣同游江南
(四)合肥陈独秀思想研讨会
(五)东京之会有火药味
(六)金宝两月渐多体会
15 和统会访北京及长春
(一)和统会之成立
(二)和统会组团访问北京
(三)和统会转访长春
(四)参加长春及北京学术研讨会
16 退而不休享受人生(一)
(一)广西及中越边境之旅
(二)旅游归来忙撰稿
(三)新同盟会访问大陆
(四)金宝小住旅游名胜
(五)沈阳参观
(六)香港和平统一大会
17 退而不休享受人生(二)
(一)宁波、合肥、皖南之旅
(二)台湾大选之旁观
(三)撰文、评文、出书之忙
(四)旧金山中日关系会议
(五)柏林和平统一大会
(六)香港渡中秋品尝「一国两制」
(七)翠亨、广州之会与演讲
18 退而不休享受人生(三)
(一)南京建设与长江二桥
(二)珠海座谈会-「一中」我见
(三)东京和平统一大会
(四)南京沈阳之会冷暖有别
(五)武汉之会名流云集
(六)南大演讲发问踊跃
(七)香港之会主题演讲
(八)为周美华新着作序
19 八十初度友好祝之
(一)台北及大陆友好之祝
(二)李云汉「戏笔」之祝
(三)祝贺论文集《史学的传承》
附录(一):论文集序
附录(二):论文集目录
附录(三):论文集之蒋传
附录(四):蒋永敬教授着作目录
附录(五):蒋永敬教授指导之博、硕士论文目录
附录(六):论文集作者与蒋教授因缘
20诸友对《浮生忆往》之反应
陶英惠、陈三井、金以林之言
21 「国士」陈隆志之「胡吹乱盖」
从《王世杰日记》看当年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之经纬
22 《国民党兴衰史》之出版
吾友李云汉的评语
23 「国民会议」名词之由来
由评论田子瑜教授的论文而起
24 为茅家琦教授新着作序
准确度、深度与广度
25 为林桶法博士新着作序
流产的「和平统一」
26 为《三民书局成立五十年》撰文
孙中山的一个愿望实现在三民
27 健康检查与台湾发生SARS
(一)健康检查
(二)SARS
28陈红民博士的书序
胡汉民研究
29 台湾二○○四年大选之闹剧
(一)陈水扁的公投绑大选
(二)「三一九」枪击案
(三)群众抗争
30蒋介石的「先安关内、再图关外」
忆当年随军之出关
31 《郭廷以先生门生故旧忆往录》
当年史学界的恩怨
32故乡《定远县志》
(一)定远故乡之历史、地理、文化与自然
(二)《定远县志》大事记
(三)池河镇「带来穷」
(四)定远的人物
(五)大饥荒的死亡人数
33 参加广州学术研讨会
发表〈鲍罗廷对国民党的「左运」工作〉
34 和统会梁会长之去世
鞠躬尽瘁「和平统一」的正义强者
35 参加武汉学术会议及游长江三崃
(一)学术会议及参观
(二)游长江三崃及神农架
36 台湾及两岸一连串的「首领会」
(一)台湾扁宋会
(二)两岸江陈会
(三)两岸连胡会
37 国民党主席选举之争
(一)马王争
(二)马英九接任党主席后首战成功
38 奉化溪口与上海、广州、中山之行
(一)溪口之行
(二)上海之行
(三)广州、中山之行
39 台湾倒扁运动
(一)无效的罢免案
(二)声势浩大的红杉军
40 石牌新居与幼孙佳佑之出生
(一)石牌新居
(二)佳佑的出生
41 同盟会一百週年学术研讨会
(一)台北之会
(二)上海之会
(三)南京之会
42 「以文会友」
(一)南京、上海之行
(二)应约撰文
(三)以文会友—天石与我
(四)评介陈红民教授的新作
43 二○○八年台湾大选前之闹剧
(一)国、民两党之竞独
(二)教育部长之「囚蒋」
44 文桂之病与去世
(一)病住荣总
(二)病情不稳与去世
(三)文桂去世后百日记
(四)香港之行
(五)佳佑入欧校
45 马英九就任总统后之政局
(一)两岸「雨过天晴」
(二)经济不振,天灾不断
46 南、北两京之行
(一)南京之行
(二)北京之行
(三)为陈红民新着作序
47 二○○九年生活记要
(一)一年的回顾
(二)「范兰钦」事件
(三)两次南京之行
(四)《国民党兴衰史》增订本之出版
(五)南京金宝寓的出售
(六)罗家伦师逝世四十週年感言
48 二○一○年生活记要
(一)参加杭州学术研讨会
(二)外甥女自沈阳、北京来
(三)参加北京社科院近史所学术研讨会
(四)评「姜美女」的论文
(五)迁居水世纪
(六)北京中央电视台沈芳来访
49 二○一一年生活记要
(一)吕芳上接任国史馆长大展宏图
(二)九十之寿诸友贺之
(三)水世纪的新居
(四)参加武汉、南京学术研讨会
(五)访定远故乡
(六)研究《孙中山》问题两书出版之自序
50 二○一二年生活记要
(一)去年一年之回顾
(二)马英九当选连任
(三)《中华民国学术发展史》对现代史研究的介绍
(四)与张玉法唱和
(五)与杨天石唱和
(六)河北电视台记者来访
51 二○一三年生活记要
(一)北京金以林来访
(二)阅稿及打油
(三)林美莉编校《王世杰日记》排印本之出版
(四)《蒋介石与国共和战》在大陆出版
(五)与金冲及论国共关系
(六)访六十八年前战友
(七)北京座谈「国共和战」
(八)国史馆修《中国抗日战争史新编》
(九)关说有理侦察有罪
52 二○一四年生活记要
(一)《蒋介石毛泽东的谈打与决战》出版
(二)台北学生霸佔立法、行政两院
(三)国民党档案安全问题
(四)南京、北京、杭州之行
(五)国史馆编《蒋中正先生年谱长编》
(六)《傅秉常日记》对《决战》有重要之补充
(七)台湾六都市长选举国民党惨败
(八)本年完成的大事
53 二○一五年生活记要
(一)《蒋介石毛泽东的谈打与决战》修订本简介
(二)《孙中山北上与逝世》纪录影片推荐
(三)《抗日战争史新编》出版及研讨会
(四)李敖赠书:《北京法源寺》
(五)感于时局诗兴又起
(六)评李玉贞女士的孙中山民族国际
(七)为吕晶新着《宋美龄的后半生》作序
(八)评二张主编《中华民国专题史》
54 二○一六年生活记要
(一)去年一年之回顾
(二)有感时局再打油
(三)冰天雪地南京行
(四)《和战书评》
(五)互动与新局:两岸学术交流之回顾
(六)吾友李、张贺九五
(七)《国民党兴衰史》增订本修订再版
(八)《张学良年谱》和吕秀莲的回忆录
(九)急独的「台湾民政府」
(十)蔡政府的「转型正义」
图书序言
【十 研究与撰写史着之回顾】
(一)研究辛亥革命的微观与宏观
1、初出「茅庐」挑战名史学家
余对辛亥革命史料之涉猎,约在民国四十六、七年间(一九五七~一九五八)。编着《胡汉民先生年谱》之际,阅读胡之《自传》,对革命活动之记述,生动有趣。继阅其《文集》,革命史料,至为丰富。其后参与《国父年谱》之增订,考订史料,对辛亥革命之了解渐多。此为民国五十年(一九六一)前后之事。此时大陆方面有辛亥革命资料及回忆录等多种史料之出版,台湾方面受此冲击,有《中华民国开国五十年文献》之编印,会中同仁多参与其事,余亦与焉。民国五十四年(一九六五),为纪念孙中山百年诞辰,编印丛书数十巨册。余亦参与编校工作。故此数年间,余所接触者,以辛亥革命史料及其史事为多。是年十一月,台湾报刊颇多纪念孙中山革命运动之文章。最堪注意者,名史学家方豪先生连续为文〈国父来台次数说〉,依其「考订」,孙中山来台之次数,由「四次」而「五次」,再而「六次」、「七次」乃至「八次」。且在《传记文学》七卷六期(总四十三号,民五十四年十二月)发表〈研究国父来台次数的经过〉一文,以确认由「四次」而至「八次」之说。余阅此文,大为惊异,以为方豪先生,乃「名史学家」也,何以治学有失严谨,乃为文驳之。对于长者,不免失礼,讽其如再「研究」,可能增至「九次」、「十次」矣;余诚希望「次数」愈多愈好,然据可信史料,仅有「三次」。《传记文学》社长刘绍唐将余文送给方豪先生,但无下文。
2、考订胡适的疑难问题
〈朱芾煌与辛亥南北议和〉,为余首次发表研究辛亥革命史事之专文,载于民国六十年(一九七一)八月之《传记文学》第十九卷二期。利用大陆与台湾方面印行之资料,考订朱芾煌在辛亥(一九一一)南北议和前,至武汉活动之日程,与南北开始停战之关连。此事起于胡适在其〈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的「毅军函扎」中的袁克定给冯国璋的手扎〉之文。胡在文中指出:惜此「手扎」无日期,对朱到武昌日期难以明确,因而对若干重要事实之演变,无从加以联系。
图书试读
None
九五独白:一位民国史学者的自述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九五独白:一位民国史学者的自述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九五独白:一位民国史学者的自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九五独白:一位民国史学者的自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