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三卷:禾本科──沟繁缕科

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三卷:禾本科──沟繁缕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植物
  • 禾本科
  • 沟繁缕科
  • 原生植物
  • 植物图鉴
  • 植物学
  • 台湾
  • 全彩图鉴
  • 植物识别
  • 生态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湾120年来首次以全中文写作、附完整照片的植物全图鑑!
八大卷收录台湾4,739种原生植物资料,共15,000张以上清晰照片、生态图及详细图说,依照最新的APG IV植物分类系统设计分册。

台湾史上未有完整纪录的禾本科,在本卷完全收录。

1896年,爱尔兰医生韩尔礼(Henry, Augustine)于东京发表《福尔摩沙植物名录》(A List of Plants from Formosa),总计收录植物1,347种,是最早系统性记载台湾植物的着作。由日据时代至今,官方和学界从未停止对台湾植物系统性分类与採集的努力。

在台湾,截至2016年为止,最权威的植物分类出版品为《台湾植物志》(Flora of Taiwan),是自1960年代起,由政府与美国、日本、荷兰、澳洲、新加坡与中国总共近百位学者合作完成。收录物种一版4,220、二版4,339种;最普及的刊物则是行政院农委会发行的《台湾维管束植物简志》,共收录约3,000种植物。其中《台湾植物志》基本上全由英文写成,图片全为手绘;《台湾维管束植物简志》所收录的物种略少,且内文与照片分开,参照时较为不便。

本书首次採用2016年最新发表、导入分子生物学的APG IV分类法,物种与分册将以精准的物种演化顺序为依据,而非传统以植物形态为主的恩格勒分类法。这将是台湾植物分类学首度全面性企及世界学术水准。全书并採用大量的高解析度照片,完整呈现4,739种植物的特征与生态环境。

《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三卷:禾本科──沟繁缕科》自单子叶植物中禾本目的禾本科起,依序介绍鸭跖草目、姜目和双子叶植物的金鱼藻目、毛茛目、山龙眼目、昆栏树目、酢浆草目、黄杨目、虎耳草目、葡萄目、蒺藜目、卫矛目、酢浆草目至黄褥花目的沟繁缕科为止,共计收录39科620种植物。
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鉴:蕨类与地钱类(第一卷) 本书特色与内容概述: 《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鉴》系列旨在为植物学研究者、生态保育工作者以及广大的植物爱好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视觉丰富的台湾本土植物图鉴。本卷作为系列的开篇之作,聚焦于台湾植物界中历史悠久、形态结构独特的两大类群:蕨类植物(Pteridophyta)与地钱类植物(Bryophyta,特指苔藓中的地钱门)。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部分: 蕨类植物是地球上最早演化出维管组织(木质部和韧皮部)的陆生植物,它们不依赖种子繁殖,而是通过孢子进行世代交替。台湾因其复杂多样的地质构造、显著的垂直气候梯度以及充沛的降雨量,孕育了极为丰富的蕨类物种多样性,是全球蕨类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 本卷中的蕨类部分,将遵循现代植物分类学的最新成果,对台湾特有的以及广布的蕨类物种进行详尽的记录和描绘。 一、分类系统与结构解析: 我们采用最新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支持的分类框架,对现存的蕨类进行系统梳理,涵盖了石松类(Lycopodiopsida,尽管现代分类学已将其从传统蕨类中分出,但在传统认知和生态功能上常并列讨论)、木贼目、真蕨纲等主要类群。 形态学深度剖析: 书中详尽描述了蕨类植物的营养器官(根状茎、叶片——即“叶”或“羽片”)和繁殖器官(孢子囊群、孢膜)。特别关注了叶片脉络的形态(如网状脉、游离脉、联脉),这是鉴定许多蕨类种属的关键特征。 孢子与配子体的生命史: 附有清晰的图解,解释蕨类植物独特的世代交替现象,包括孢子体(2n)和配子体(n,原叶体)的形态特征,帮助读者理解其复杂的生命周期。 二、物种详述与图版: 本卷收录了超过200种在台湾岛内记录到的蕨类植物,并配有精美、高精度的彩色摄影图和手绘复原图。 关键属的集中研究: 重点关注台湾具代表性的属,如铁角蕨属(Asplenium)、鳞毛蕨属(Dryopteris)、凤尾蕨属(Pteris)、肾蕨属(Nephrolepis)等。对于形态极其相似的“孪生种”,我们通过对比图和关键鉴定特征表格,帮助读者进行区分。 生态习性与生境记录: 每种植物的条目都包含了详细的生态信息,包括其典型的栖地类型(如林下腐植层、岩壁滴水处、溪谷潮湿地、高山酸性土壤等)、海拔范围、以及对光照和湿度的偏好。 特有种与稀有种警示: 明确标示出台湾特有种(Endemic Species)和受威胁物种(根据IUCN标准或台湾本土评估),突出其保育价值。例如,对某些特有的台湾莎草蕨(Thelypteris spp.)或山地特有石松(Lycopodium spp.)进行重点描述。 三、解剖学图谱: 为了满足专业读者的需求,本部分还辅以显微结构图谱,展示了关键物种的叶片横切面、气孔排列方式以及孢子囊壁的细胞结构,这是区分近缘种的重要依据。 --- 地钱类植物(Bryophyta: Marchantiophyta)部分: 地钱类(苔类,Liverworts)是苔藓植物门中结构相对原始的一类,其配子体多呈扁平的叶状体或具有简单的假茎叶结构,在植物演化史中占据着极早期演化的地位。它们对环境的湿度要求极高,是评估区域微气候健康状况的极佳生物指标。 一、地钱类的形态与生态: 本部分详尽描述了地钱类独特的无真根、假根固着、以及通过芽球(gemmae)进行无性繁殖的特性。 叶状体与假茎叶的区分: 详细区分了结构复杂的假茎叶地钱(如藓类)与扁平的叶状体地钱(如Marchantia)。 生殖结构: 重点图解了地钱类特有的直立生殖托(如伞状的雄托和星状的雌托),这是识别属种的重要特征。 二、台湾常见地钱物种记录: 尽管地钱类物种在视觉上不如蕨类抢眼,但其多样性极高,且许多物种极其微小,对识别要求极高。本卷精选并描绘了台湾地区记录到的最具代表性的地钱属种,包括: 典型的叶状地钱: 如拟球蒴地钱属(Marchantia)的观察记录,包括其在潮湿林地或河床的分布情况。 假茎叶地钱: 对台湾高山云雾带中常见的、附生于树皮或岩石上的地钱物种进行细致描绘,强调其叶片、腹鳞的微观特征。 三、保育视野下的地钱: 鉴于地钱类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极度敏感性,本卷也强调了这些“微小生物”在生态系统功能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并提供了野外识别的简易流程图。 总结: 《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鉴:蕨类与地钱类》是一本结合了古典植物学严谨性与现代视觉呈现技术的专业参考书。它不仅是植物学家的宝贵资料,更是所有热爱台湾自然生态人士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为理解台湾植物区系中最为古老且特殊的两个类群提供了最权威、最全面的图文解读。全书的版面设计力求清晰、直观,确保信息传递的效率与准确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志辉
成功大学生命科学系博士,现任职于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专精于禾本科植物之系统分类及亲缘地理研究,并长期参与野生植物之资源调查、资料库建置、种源保存,以及诸如植物保育策略及立法、生态工法等生物多样性保育相关实务工作。

廖显淳
台湾大学生态学与演化生物学研究所硕士,现任职于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协助进行禾本科植物系统分类学研究工作。擅长植物解剖学、生理生态学研究以及禾本科物种鑑定,曾参与野外植被调查工作以及《植物的魔法》特展插图绘制。热衷于吸收植物学新知与野外植物观察,特别关注于草本植物。

林哲宇
成功大学生命科学系硕士,现任职于台江国家公园管理处,擅长禾本科植物野外调查及鑑定。曾任职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国科会计画专任助理,计画期间走访台湾各大标本馆检视台湾产禾本科物种标本,不知不觉养成了路上遇见禾草都要细看一眼的习惯。现今主要从事湿地保育相关业务,但禾本科植物仍是持续关注对象。

叶修溢
成功大学生命科学硕士,现任职于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从事环境教育推广工作。希望除了能透过文字记载禾本科植物之外,也能让后代的台湾人们能够在野外继续看到这些植物。

吴圣杰
热爱台湾山林及植物,长期关心及研究台湾山林生态,十年来在台湾各地透过镜头记录台湾的各种植物,由于在生态学方面素有研究,曾于静宜大学兼任教师,教授台湾植物生态学,现为台大生命科学系助教,从事植物分类学之教学,禾木科为其目前最为关注之项目之一。

钟诗文
中兴大学森林学博士,现任职于林业试验所,从事植物系统分类研究,长期从事台湾之植物调查,熟稔台湾各种植物,十年来从未间断的来回山林及原野,冀期完成台湾所有植物之影像记录。

相关着作:《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一卷:苏铁科──兰科(双袋兰属)》《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一卷:苏铁科──兰科(双袋兰属)(APG IV增订版)》《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二卷:兰科(恩普莎兰属)──灯心草科》

图书目录

禾本目
禾本科
香蒲科
茐草科

鸭跖草目
鸭跖草科
田葱科
雨久花科

姜目
闭鞘姜科
竹芋科
芭蕉科
姜科

金鱼藻目
金鱼藻科

毛茛目
小檗科
木通科
防己科
罂粟科
毛茛科
清风藤科

山龙眼目
莲科
山龙眼科
清风藤科

昆栏树目
昆栏树科

黄杨目
黄杨科

虎耳草目
枫香科
景天科
虎皮楠科
茶藨子科
小二仙草科
金缕梅科
鼠刺科
虎耳草科

葡萄目
葡萄科

蒺藜目
蒺藜科

卫矛目
卫矛科

酢浆草目
牛栓藤科
杜英科
酢浆草科

黄褥花目
琼崖海棠科
藤黄科
沟繁缕科

图书序言

台湾地处欧亚大陆与太平洋间,北回归线横跨本岛中部,加以海拔高度变化甚大,植被自然分化成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等区域,小小的一个岛上,孕育了维管束植物多达4,000余种,是地球上重要的生物资科库。

  台湾的植物爱好者众,民众从图鑑入门,识别植物,乃是最直接途径;坊间虽已有各类植物图鑑,但无论种类之搜集或编排之系统性,均尚有缺憾。有鑑于此,钟诗文君,十年来披星戴月,奔走于全岛原野与森林,亲自观察、记录并拍摄所有植物的影像,并赋与正确的学名,已达4,000余种,并加以详细描述撰写,真可谓工程浩大,毅力惊人。

  这套台湾原生植物的科普图鑑,每个物种除描述其最易识别的特征外,并佐以淸晰的照片,既适合初学者,也是专业研究人员不可或缺的参考书;书中作者特别贴心的为读者标出每一物种与相似种的差异,使初学者更易入门。本书为了完整性及完备性,作者拍摄了每一种植物的叶及花部特征,并鑑之分类文献及标本,以力求每一物种学名之正确性。更加难得是,本图鑑也拍摄到许多台湾文献上从未被记录的稀有植物影像,对专业研究人员来说也是极珍贵的参考资料。

  在我们生活的周遭,甚或田野、海边、山区到处都有植物,认识观察它们,进而欣赏它们,透过植物自然美,你会发现认识植物也是个身心安顿的良方。好的植物图鑑,可以让你容易进入植物的世界,这本『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已完整呈现台湾原生的各种植物,内容详实,影像拍摄精美,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所以这是一套值得您永远珍藏拥有的图鑑。

国立中兴大学森林学系
教授 欧辰雄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鉴》已经成为我户外活动时的必备参考书了。每次去郊山步道、海边踏浪,或者只是在公园里散步,我都会忍不住拿出前两卷来对照观察。所以,当知道第三卷要出版,而且涵盖了禾本科和沟繁缕科,我更是迫不及待。这两个科的植物,数量多,分布广,可以说是构成台湾陆地生态系统基石的一部分。我一直觉得,了解了这些最基础的植物,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台湾这片土地的生态状况。 我希望第三卷在介绍禾本科时,能够特别强调一些在台湾具有代表性的种类,例如那些适应不同气候带的芒草、狼尾草,以及可能存在于高山地区的特殊禾本科植物。对于沟繁缕科,我希望图鉴能提供一些关于它们开花季节、果实形态的详细信息,这样在实际观察时,我能更准确地判断。另外,我也很期待图鉴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关于这些植物的生态互动,比如它们与昆虫、鸟类之间的关系,或者它们在维持土壤健康方面的作用。这些信息,对于提升我们对自然生态的整体认知,非常有价值。

评分

哇!终于等到《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的第三卷出版了!我可是从第一卷等到第三卷,每次看到新的一卷出来,心情都跟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这次的第三卷聚焦在禾本科和沟繁缕科,这两大类植物在台湾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野草、稻米、竹子,甚至是山坡上、田埂边的不知名小草,都属于禾本科。沟繁缕科虽然名字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其实很多我们常见的野花野草,像是酢浆草、繁缕之类的,也都归在这个科下。 这次的图鑑,我最期待的就是里面那些细致入微的插图。我之前就有看过前两卷,里面的植物插画简直就是艺术品!颜色、比例、叶子的纹路、花朵的形态,都画得栩栩如生,比照片还要有生命力。而且,插画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把植物最关键的、最容易辨识的特征放大呈现出来,不像照片有时候光线、角度不好,反而看不清楚。对于我这种业余植物爱好者来说,能够有这么精美的插图辅助辨识,真的是太有帮助了。我希望能在这本新书里,看到更多关于禾本科植物的穗状花序、颖片、小穗的细节描绘,以及沟繁缕科植物那独特的叶片着生方式和花朵结构。

评分

收到《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三卷,尤其是看到封面那一抹淡淡的绿意,就知道这次的内容绝对不会让人失望。我一直很喜欢这套图鉴的编排方式,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论文,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自然的语言,加上详实的科学描述,让即使是对植物学不太了解的人,也能慢慢地进入台湾植物的世界。第三卷的禾本科,光是想到那些随风摇曳的芒草、随处可见的稗草,到那些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稻米,就能体会到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而沟繁缕科,虽然有些种类看起来毫不起眼,但它们往往是生态系统里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许多小昆虫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 我特别好奇这次的图鉴在介绍这些植物时,会不会有一些关于它们在台湾不同地貌的分布情况,比如在滨海、山地、平原的差异,以及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独特之处。还有,像禾本科植物很多都有传播种子的特殊机制,像是风力传播,或者动物帮助传播,不知道这本图鉴会不会深入介绍这部分的内容。另外,沟繁缕科的很多植物,比如某些野草,在过去可能还有药用价值或者被当作野菜食用,如果图鉴能稍微提及一些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台湾原生植物的爱好者,每次《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系列的新书问世,都如同一次盛大的节日。第三卷的主题——禾本科与沟繁缕科,这两个在台湾生物多样性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类群,它们的组合让我倍感期待。我一直认为,对这些最基础、最普遍的植物类群的深入了解,是认识台湾整体生态环境的基石。禾本科植物,从我们赖以为生的稻米,到随处可见的野草,它们的形态、生长习性、以及繁殖方式,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信息。 我尤其希望能在这本新书中,看到关于禾本科植物在不同海拔、不同生境下的形态变异的详细对比。例如,同一属的植物,在平原和山区,其叶片的大小、穗的形态可能都会有所不同。了解这些差异,对于精确辨识植物至关重要。同时,对于沟繁缕科,我希望图鉴能够提供更多关于它们微观形态的描述,比如花蕊的构造、种子的大小和形状,因为这些细微的特征往往是区分同属不同种的关键。此外,我也很期待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这些植物在台湾原住民文化或早期农业历史中的应用和传说,这能为植物的认知增添更多人文色彩。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三卷的禾本科和沟繁缕科这两个科的植物,并没有特别清晰的认识。但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敬佩这套图鑑的严谨性和普惠性。能够将台湾丰富的原生植物系统地整理出来,并且用这么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大众,真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次的禾本科,虽然名字听起来很“学术”,但实际上它包含了我们最熟悉的一些植物,比如各种草,它们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却常常被我们忽略。图鉴的出现,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能够重新审视这些“平凡”的植物。 我特别期待在书里看到对禾本科植物形态特征的细致描述,特别是那些容易混淆的种类,比如野草的辨识。有时候,同一片草地里,几种外观相似的野草,它们对环境的要求、生长习性可能都大不相同。我希望这本图鉴能够提供足够详细的图文对照,帮助我区分开这些细微的差别。而对于沟繁缕科,我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它们在台湾的生态角色。它们是固氮植物吗?它们对土壤有什么特殊要求?它们是否是某些濒危物种的庇护所?这些问题的解答,都会让我在观察自然时,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