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水母佔据海洋:失控的海洋与人类的危机

当水母佔据海洋:失控的海洋与人类的危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Lisa-ann Gershwin
图书标签:
  • 海洋生态
  • 水母
  • 海洋危机
  • 环境问题
  • 生物入侵
  • 海洋污染
  • 气候变化
  • 生态系统
  • 海洋生物
  • 环境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你可以笑水母无骨、无脑、无所事事,
但你必须承认,当海洋中只剩下水母时,那是多么惊悚的事情……

  水母不坏,牠只是机会主义者,在一个个污染又缺氧的海域中,比别人反应力更快,于是爆发再爆发。

  .牠只是杂草般的生物,在一个个生态系崩溃,一个个物种濒绝下,找到空出来的生态栖位,然后趁虚而入。
  .牠只是不挑食,什么都吃而且永远吃不饱,吃掉鱼卵和鱼苗,又和鱼类竞争其他食物,造成鱼类的双重打击。

  今日证据已证明水母正取代南极企鹅,并且已造成全世界渔业崩溃,让鲔鱼和剑鱼绝迹,害鲸鱼挨饿灭绝。是的,水母正让自己声名大噪。核电厂紧急停机、美国最强大的核动力航空母舰故障、好莱坞大片拍摄中断并更改拍摄地点、雪梨奥运铁人三项差点停赛,这都是近期水母爆发所引起的不便。

  过去我们以为大海很广阔,很有韧性,能承受任何人类所造成的伤害。但如今我们对海洋了解愈来愈多,知道海洋是如此敏感,牵一发而动全身。诚如自然主义作家约翰.缪尔(John Muir)的一句名言:「当我们试着从自然中移除某物时,我们才会知道它与宇宙中的万物是如何紧密共生着。」

  在《当水母佔据海洋》这本发人深省的书中,作者澳洲水母专家盖西文,结合自己和无数其他科学家的研究,对这个会影响所有地方、所有人的现象,表达了关切。

  她讲述水母在各个海域爆发的故事,探讨水母爆发与鱼类族群减少之间的关系,也解释了造成沿海度假区和渔场大灾难的水母族群大爆发之原因。提醒大家,当许多海洋物种濒临绝种,水母却在这生病的海洋中生机盎然,我们就要了解,牠们的出现代表接着就是生态系的崩溃。水母的故事因此是海洋的故事,告诉我们海洋的历史和未来。

  作者以对话性的散文文体,加上辛辣又易读的文字,激发我们对主题的关注,以及对这些半透明生物的崇敬。最后作者也饶富趣味地告诉我们,我们人类可以做的,就把它们吃掉。

名人推荐

  .黄兴倬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生物学组研究员、无嵴椎动物专家)
  .罗文增 (国立中山大学生物科技暨海洋资源学系教授)
  .方力行 (海洋生物学家,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创馆馆长)
  .廖鸿基 (海洋作家,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创会董事长)

  盖西文是位能写、会写的科学家──奥杜邦学会(Audubon)

  上个世纪,同时是人类和水母的革命性时期,本书以美好的创意带领我们一起探索人类与水母之间的关系。──席薇雅.厄尔 国家地理杂志常驻探险家,蓝色任务(Mission Blue)发起人,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总署首席科学家1990-1992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失落的星图:古文明的航路与宇宙的秘密》的图书简介,内容将详细展开,不包含您提到的关于水母和海洋危机的内容。 --- 图书简介:《失落的星图:古文明的航路与宇宙的秘密》 启程:被遗忘的文明之光 自人类仰望星空之初,我们便试图在无垠的黑暗中寻找坐标。然而,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某些文明似乎掌握了超越时代的航行技术,留下了令人费解的“星图”——它们并非印刷的纸张,而是刻在巨石、绘制于天体的几何排列,抑或是隐藏在神话深处的宇宙规律。 《失落的星图:古文明的航路与宇宙的秘密》并非一本单纯的历史考古书籍,它是一场深入探索人类早期文明如何理解和应用宇宙知识的史诗级旅程。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重新审视那些被主流历史判定为“神话”或“巧合”的古代遗迹——从埃及吉萨大金字塔精准的方位对准猎户座的腰带,到秘鲁纳斯卡线条令人惊叹的空中视角,再到太平洋中玻利尼西亚航海家仅凭星辰定位的跨洋壮举。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在已知的人类历史记录之前,存在一个或多个高度发达的文明,他们不仅精通天文观测,更将这种知识体系化,并将其编码为指导其迁徙、建造和生存的“星图”。这些星图是文明的基因,是他们与宇宙对话的语言。 第一部:大地上的穹顶——古建筑中的天文学密码 本书的第一部分专注于那些静默矗立的宏伟建筑。我们摒弃传统的年代测定法,转而采用天体对齐分析法,深入剖析人类早期的巨石阵结构。 剖析失落的维度: 我们将详细研究巨石阵群的布局如何精确对应春分和秋分的日出方向,以及在特定周期内,月球运动的极端点(月球大、小潮)。但更具颠覆性的是,本书将提出一种“多代际对齐理论”,即这些建筑群并非只对准一个时代的天空,而是被设计用于追踪数千年,甚至数万年才能完成一次的天体周期事件——例如,地球岁差(Precession)的影响。这种设计理念,暗示了建造者拥有跨越数个世纪的长期规划能力。 金字塔的“第三维度”: 关于吉萨金字塔的讨论将超越其内部通道的布局。研究将集中于其基础的几何精度与磁北极的关系,以及其在赤道上的投影如何形成一种独特的“宇宙投影仪”。我们不仅考察它指向哪里,更考察它“如何”指向——它或许是一个巨大的量尺,用于测量地球与特定恒星之间的角度偏差,从而校准地理坐标。 第二部:海洋中的指针——失落的航海术与星辰的指引 海洋,是人类拓殖和文明传播的最重要通道。然而,在罗盘和现代导航技术出现之前,古代航海家如何穿越无边无际的太平洋和印度洋?本书认为,答案隐藏在他们对天空的“直觉”与“精确计算”的结合之中。 波利尼西亚的“活地图”: 我们将采访现代仍在坚持传统方法的航海家族,了解他们如何通过观察海浪的反射、风的模式,以及天空中的特定星群(如南十字星和北极星)来确定航向。但关键在于,这些知识是如何系统化的?本书将解构他们口口相传的歌谣和故事,揭示其中隐藏的三角函数和球面几何原理。这些“歌谣”实则是高度压缩的天文导航手册。 巴比伦的天空日记: 我们还将目光投向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巴比伦的泥板记录了惊人的行星运行数据。本书将探讨这些记录是如何帮助他们在没有望远镜的情况下,预测复杂的天象。更进一步,我们推测,这些精确的观测结果可能与他们对全球气候模式的理解相结合,指导了重要的农业和贸易航线。 第三部:熵与重生——星图的意义与文明的警示 为什么这些先进的知识体系最终会消亡或被遗忘?本书的第三部分试图解释“失落”的原因,并探讨这些星图对当代人类的启示。 知识的断裂与“大遗忘”: 文明并非总是在进步的直线轨道上运行。本书将探讨气候剧变、地质灾害或社会内部的剧烈动荡(如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青铜时代晚期崩溃”)如何导致了对复杂天文知识的系统性遗失。当生存成为首要目标时,对宇宙深层规律的理解便退化为简单的宗教仪式,最终被新的、更适应当前环境的知识体系取代。 宇宙尺度的自我定位: 那些失落的星图,本质上是古人用来校准他们在宇宙中位置的工具。它们教会我们,人类的活动并非孤立于地球之上,而是与太阳系乃至更广阔的宇宙节奏紧密相连。这些古老文明试图通过这些星图达成的目标,可能远超我们今日的想象——或许是寻找新的宜居地,或许是预测长期的地球周期性危机。 对现代科技的挑战: 最终,本书将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我们今天的科技依赖于极度精密的电子计算,而古代文明却能通过纯粹的几何和观察实现同样级别的定位,我们是否在不经意间失去了对宇宙基本规律的某种“直觉性理解”?《失落的星图》呼吁当代科学家和历史学家重新合作,利用现代技术去解读这些古老的“信息容器”,找回那些可能指引人类未来航向的宇宙密码。 --- 目标读者: 历史爱好者、天文学初学者、考古学界对传统理论持开放态度的研究者,以及所有对人类文明的起源和极限充满好奇的探索者。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我们脚下的大地和头顶的星空是如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丽莎安.盖西文(Lisa-ann Gershwin)


  澳洲海洋毒物谘询服务中心(Australian Marine Stinger Advisory Services)主任,1998年获得傅尔布莱特奖金(Fulbright),补助他进行水母爆发和演化的研究。她发现了超过一百五十种新种,其中至少有十六种具高度危险性的水母,还包括新种海豚,她也写了无数科学论文和受欢迎的出版品。
 

图书目录

序 
前言
 
第一部  水母不乖
第01章 任水母摆布
第02章  一些惊人的生态影响
第03章  水母全面失控
 
第二部 水母、黯淡的星球还有其他
第04章  水母的基础知识
第05章  生态系扰动概论
第06章 过渔:生态系变动的强力推手
第07章 优养化几乎总是导致水母增生
第08章 污染使生态系变得不稳定
第09章 第十二灾:生物性污染
第10章 气候变迁改变了一切
 
第三部 野草要承受土地
第11章 雅里氏效应(Allee effect)、营养梯阶效应(Trophic Cascades)和变动的基准(Shifting Baselines)
第12章  水母双重打击
第13章 高能量和低能量生态系
 
第四部 海洋正在死去,以及这件事传达给我们的讯息
第14章  海洋酸化「新」问题
第15章 黏液的崛起
 
致谢
附录
词汇表
 

图书序言

前言

  海洋中的生命连结实际上像是张极脆弱的丝网。如果移除其中一缕,就会整个解体,而且可能永远不会再复原。──马拉.科恩(Marla Cone)《洛杉矶时报》环境作家

  站在威斯康辛州中部的砂岩採矿场中,会把我们带回到五亿年前,生命跟现今很不一样的地球(见图十六)。那时骨头、爪子和牙齿都还没演化出来,没有生物的嘴有上下颚,有壳的生物才刚刚开始形成。大多数的生物都是水母和牠们的亲戚,可能还有些蠕虫。一些身体柔软的生物在海上漂流,有些则卡在沙中。有些可能和现今的珊瑚一样,和会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共生,但是,那时还没有壮观的珊瑚礁,海底也没有铺着一整片的泸食性贻贝。海里没有鲨鱼游过,更没有逃命的成群鱼儿。

  莫西尼(Mosinee)是个鸟不生蛋的小村庄,但在这里曾发生过地球历史上最巨大且最不可能的事件。它们就像是一页页的历史书籍,是层层相叠的连续层理。七层互不相关的独立地层中,每一层都有数千只水母化石挤在一起。水母会形成化石是很罕见的,而且是保存得这么好的一大堆,更何况还有七次,这真是神奇。

  是这些大大小小、四瓣或五瓣的身体,现在都已经动弹不得。牠们挣扎脱困所留下来「印迹」,诉说着牠们转错致命的一弯。但是,这还告诉我们另一件有不祥预兆的事:很久很久以来,水母就会频繁地大量聚集……而且,牠们很可能都不会消失。

  某种程度而言,这本来就是水母有可能会干的好事,不过是否有可能是我们人类做了什么有利于水母的事呢?说不定,是我们捕光牠们的天敌和竞争者,还把海洋变得更毒,让敏感物种都无法生存下去?又会不会是海水暖化加速牠们的新陈代谢,并让牠们的繁殖和生长变得更快?在此同时,牠们是不是消耗了海洋中的氧气,让鱼类和甲壳类这些需要唿吸的物种都挣扎着喘气呢?这实际上不是「会不会如此」的问题,这些都是真正发生的事。而这就是牠们的故事。

  试想一下,如果鱼消失了,虾被捕光了,牡蛎不见了,那么海底除了鼻涕虫偶尔爬过留下的黏液,海床沉积物中依然繁盛的蠕虫,还有主宰海洋的水母以外,还会剩下什么呢?如果我提供的证据能证明水母正取代了南极的企鹅,而且这不是有一天会发生的事,而是今天正在发生的事,你会觉得如何呢?如果我说水母会造成全世界的渔业崩溃,让鲔鱼和剑鱼绝迹,害鲸鱼受饿灭绝,你会相信我吗?

  是的,就是水母。大多数人这辈子就算有、也从未花上比一点点更多的时间想到水母。不过事情正在发生变化;气候正在变化,污染正在增加,鱼群正在消失,海洋变得越来越酸,物种组成正在重新洗牌。而水母的数量正在爆发,变成超级多,并以我们从没想过的方式利用这些变化。牠们甚至不只是利用变化,有时还造成了变化。随着海洋受到压力,海中的水母就像是老鹰遇到受伤的羔羊,或是金黄葡萄球菌遇到手术后的病人──牠不仅是个虚弱的症状,更像是死亡天使。

  从会长到跟冰箱般大小的水母,到其他小如砂粒般的水母;从绵延数百公里大量聚集的水母,到两分钟内就可杀死一个健康成人的水母;水母在海洋中到处都是。而且随着出现频率与影响强度的增加,牠们正让自己的出现声名大噪。核电厂紧急停机、让美国最强大的核子动力超级航空母舰故障、造成好莱坞大片拍摄中断并更改拍摄地点(而且还迁了二次),还有差点造成奥运会铁人三项停赛,这些都还仅是近期水母爆发所引起的一些不便而已。

  水母爆发背后还有个更严重的问题,这问题会对我们的生态系和粮食安全有长远的影响。生态系承受着压力,而水母正好趁虚而入。

  水母大约在五亿六千五百万年前或是更久以前就出现了。数亿年来,牠们不太需要改变牠们的身体形态或生活方式……因为牠们的身体形态和生活方式都表现得不错。水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生物之一,不论在冷冻、解冻、过热的条件下,在大陆板块飘移重组中,在大灭绝中,在陨石撞击、捕食者、竞争者甚至是人类的影响下,牠们都活了下来。而且这段时间,尽管牠们周围的生物都演化出尾巴、脚和大脑,学会唿吸和飞翔,水母还是维持着牠们原本的模样。

  是啊,你可以笑牠们无骨无脑无所事事,但你必须承认,这些活了几百万年的生物一定是做了对的事情……而且,看来牠们最近做得比平常还多。

  我自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起开始研究水母。当时,研究牠们是件超级不时髦的工作,人们只会看着我,眨眨眼……然后再眨眨眼,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当时在这个非常小的水母研究界中的「大新闻」,是法兰克.扎帕(Frank Zappa)刚写了首关于义大利科学家南度.博埃罗的歌,而博埃罗在几年后将一种水母新种命名为扎帕。

  一九九八年,当我在柏克莱大学读博士班的时候,我获得傅尔布莱特尔奖助金,来研究水母爆发对澳洲商业性渔业的影响。但是我很快就发现,这个题目很难做出来,因为大多数物种都没有经过鑑定,或是被鑑定错误,原因在于缺少当地专家,还有水母在科学上不受重视,所以没有培育这领域的专家。因此,我先开始进行水母的分类。十五年间,在我鑑定了一百六十个新种水母后,水母爆发出现和所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大问题,包括:螫伤游客、塞住渔网、杀死养殖的水产,造成发电厂和海水淡化厂紧急停机。数量非常多的水母爆发事件,造成公司行号和政府单位损失数百万美元,而这些代价高昂的事件发生的频率,看起来还在不断增加。

推荐序

  读书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有些书读起来轻松愉快,像看一个美丽的肥皂泡泡,来的炫,去的快,少数书读起来像爬山,爬的时节一身大汗,怨声载道,登顶后却突然博览群山,眼阔胸宽。《当水母佔据海洋:失控的海洋与人类的危机》,就是这样的书。

  不过这本书不只是讲水母的故事,水母只是一根用来从头穿到尾的轴线,不过惊悚的却是水母既是危机来临时的表征,也是灾难发生后的结果,如果我们用等闲的眼光看牠,没有随着作者丽莎安.盖西文的佈局走入更大、更残酷、更血腥的真实海洋世界,就真犯了见树不见林的误谬。

  丽莎安是一位非常扎实的海洋学者和作家,书中收罗了迄今我读过最多、具体,而且有直接数字陈现的海洋生态创伤,每一刀都是人类砍的,她也不厌其烦地分析了这些伤害的来龙去脉,包括科学的原理,生态的变动,人为的破坏,以及预期的后果,当然最后都指向一个终点:肮脏、毒化,没有生物多样性,只有黏液(水母、细菌、鞭毛虫……)的原始海洋,就像我们常指责不长进的人一样,「你怎么活回去了?」只是这次是全人类都不长进,让海洋活回去了。

  如果海洋真回到了数十亿年以前的状态,那依靠现今生态系统而活的人类要怎么生存?

  对于许多自认已颇了解海洋污染、过渔或全球暖化的人,这本书中也有许多新的观念和知识,如:营养瀑布、高能量和低能量的食物链、水母也会加速全球暖化的生态机转……等等。因此只将本书定位为科普书籍,其实低估了它的价值,对许多从事环境或海洋科学的老师、学生或关心人士,盖西文的书都是很好的参考资料。

  严肃的书中也有些有趣的事,譬如葡萄酒品质最好的年份和某种水母大爆发的年份相同,若能善加应用,真是专业研究者的生活红利。不过这正是「知识的红利」,爱读书的人既能反省过去,瞻望未来,充实自己,更能享受美好又合理的生活。

方力行(正修科技大学 讲座教授、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 创馆馆长)

图书试读

第十二章 水母的双重打击
 
这些水母不是吃掉年幼的下一代,就是吃掉下一代的食物。要等到隔年牠们吃的东西没有出现在鱼网中,我们才会知道影响是什么。——贝拉.加利尔(Bella Galil)博士,以色列海洋研究所
 
长江狮吼
(中国,二〇〇三年)
 
我们这时代最伟大的工程,就是中国的三崃大坝了。在大坝注满水之前,游客蜂拥而至,为的是见长江三崃最后一眼。这座水力发电厂是全世界最大的发电厂,形成的水库可容纳一千零八十立方公里的水。这座水库自二〇〇三年一月开始储水,这也差不多是水母问题开始浮现的时间。(Xian, Kang, and Liu 2005)
 
备前水母因为口感爽脆,相当受到水母行家的喜爱;也因为是食物而受到过渔。这种曾在长江河口很常见的水母,逐渐被狮鬃水母也就是霞水母所取代。霞水母常被描述成「下面连着拖把的餐盘」,这样的描述相当贴切,也跟牠有些落魄、有些野性的外表蛮一致的。而牠,就是一种机会主义的杂草。
 
受到长江大坝的影响,长江的盐度、温度、养分和浮游动物量都增加,而霞水母对于这样的改变迅速反应。在一九九八年的取样中,霞水母佔不到一半;不过到了二〇〇三年十一月,也就是筑坝后不到五个月,霞水母的数量就增加到惊人的百分之八十五。
 
二〇〇四年五月,牠的丰度已是总渔获量的百分之九十八,造成渔业混获还有堵塞拖网的问题。
 
五月和十一月是长江口两个重要的鱼类产卵季节;在此期间,水母大量繁殖对鱼类有害,无论是因为直接捕食鱼卵,或是间接与之竞争其食物来源——浮游动物。据猜测,水母爆发也让鱼类离开。由于筑坝之后进入河口的水量和沉积物量都减少了,海水倒灌入河口的时间提早、时间又拉长,基本上就是霞水母数量达高峰的期间变长了。
 
***
 
在前面几页的内容中,我们看到水母如何成为其他物种的掠食者,同时又是竞争者。这看起来也许像件小事,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个问题的影响非常巨大,尤其对那些在食物链中较高层的物种而言,更是如此。
 
水母吃鱼苗还有鱼的猎物。如果拿陆域生态系来比较,就好像是斑马吃幼狮,还有幼狮常吃的鸟类和小型哺乳类。又或像是鸡母虫(grubs)吃小鸡,也吃其他鸡母虫一样。水母杀害鱼类的方式,不仅是吃掉鱼卵和鱼苗,还会间接透过跟牠们竞争食物,而害牠们饿死。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書店翻到這本《當水母佔據海洋:失控的海洋與人類的危機》,書名就夠聳動了,立刻引起我的好奇心。台灣四面環海,海鮮更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對海洋的議題一直都蠻關心的。平常看新聞也常聽到什麼珊瑚白化、塑膠垃圾的問題,但對「水母佔據海洋」這個說法,一開始覺得有點像科幻小說,但又隱隱覺得,也許真實情況比我們想像的更嚴峻。這本書的切入點很特別,用一個聽起來有點驚悚的畫面,來引導讀者思考海洋生態的失衡。我還沒細讀,但光是書名就讓人聯想到,如果有一天,我們熟悉的海鮮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無處不在的水母,那會是什麼樣的景象?這不僅是生態問題,更可能是對人類生存的直接威脅。我猜測書裡應該會探討水母數量異常增加的原因,可能是氣候變遷、海洋酸化,或是過度捕撈讓牠們的天敵減少等等。這種議題,牽涉到整個地球生態系的環環相扣,一旦某個環節出了問題,連帶影響到的層面會非常廣。我特別想知道,書中對於這種「失控」的海洋,有沒有提出一些可能的應對之道,或是警示我們接下來可能要面對的危機,例如糧食供應、漁業崩潰等等。總之,這本書名就已經成功抓住我的眼球,讓人迫不及待想一窺究竟。

评分

坦白說,一開始看到《當水母佔據海洋:失控的海洋與人類的危機》這本書名,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個太戲劇化了吧!」。畢竟,我們印象中的海洋,更多的是魚類、鯨豚、珊瑚等等,水母雖然常見,但似乎還沒到「佔據」的程度。不過,也正是因為這種反差感,讓我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想,作者應該不是要純粹的描述水母的生態,而是藉由「水母佔據海洋」這個相對極端的狀況,來揭示一個更深層次的海洋生態失衡問題。我猜想,書中可能會探討,在氣候變遷、環境污染、過度捕撈等多重因素的交互影響下,海洋的生態系統已經變得非常脆弱,某些曾經被認為是「次要」的生物,例如水母,可能會因為牠們的特殊生存機制,反而成為環境變遷中的「贏家」,進而打破原有的食物鏈和生態平衡。而「人類的危機」這個副標題,更是點明了這場生態變動對我們而言的嚴重性。我很好奇,書中會不會用一些生動的比喻、或是實際的案例,來闡述這個看似遙遠的危機,究竟是如何一步步逼近我們,以及我們可能面臨的具體挑戰,例如糧食短缺、生態災難等。總之,這本書提供了一個非常引人入勝的切入點,來思考海洋的未來。

评分

這本書《當水母佔據海洋:失控的海洋與人類的危機》,書名就足以讓我停下腳步,仔細端詳。我個人是蠻喜歡閱讀一些跟環境議題相關的書籍,尤其台灣的海洋生態其實蠻豐富多元的,但相對的,也承受著不少來自人類活動的壓力。這本書的標題,很巧妙地用「水母佔據海洋」這個聽起來有點誇張,但又引人遐想的畫面,來點出一個嚴峻的議題。我預想書中應該會探討,在現今地球暖化、海洋酸化等諸多環境變遷的影響下,一些原本在生態系中扮演特定角色的物種,可能會因為環境的改變而獲得意想不到的優勢,進而影響到整個海洋的平衡。水母,通常被認為是一種比較「簡單」的生物,但牠們驚人的繁殖力和適應力,在特定條件下,確實可能對其他依賴特定棲地和食物鏈的生物造成毀滅性的影響。我很有興趣知道,書裡會不會提出一些實際的數據或案例,來支持「水母佔據海洋」這個概念,並且分析這樣的情形對人類社會會帶來哪些具體的衝擊,像是漁業的衰退、海岸線的景觀改變,甚至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糧食安全。總之,這本書提供了一個非常獨特且發人深省的視角,來重新審視我們與海洋的關係。

评分

我最近在圖書館借了這本《當水母佔據海洋:失控的海洋與人類的危機》來看,封面設計蠻簡潔的,但那個水母的意象確實很引人注目。台灣是個海島,小時候夏天常去海邊玩,對大海有一種親切感,但長大後,隨著環保意識抬頭,也越來越常聽到關於海洋污染、過度捕撈的報導,心裡難免會有點擔憂。這本書聽起來像是從一個比較極端的角度,來探討海洋面臨的困境,用「水母佔據海洋」這種畫面,可能是在提醒我們,生態失衡可能造成我們難以想像的後果。我猜測書裡會深入分析,為什麼水母會突然變得這麼有優勢,牠們的繁殖能力有多驚人,又如何在食物鏈中扮演一個關鍵性的角色,一旦牠們失控,會對其他海洋生物造成多大的衝擊。而且,這也牽涉到人類的活動,例如我們排放的廢棄物、對海洋資源的開發,究竟在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我很好奇,作者會不會有引用一些科學研究、實際案例,來佐證書中的論點,讓讀者能夠更具體地理解,為什麼「水母佔據海洋」不是不可能的預言。對於像我一樣,對海洋保育有點興趣,但又不希望看到太多艱澀的學術論文的讀者來說,這種用比較引人入勝的方式切入的書籍,會更容易引起共鳴。

评分

最近聽朋友推薦了這本《當水母佔據海洋:失控的海洋與人類的危機》,光是書名就足夠讓人對「水母」這個物種產生新的認識。我平常對海洋生態的了解,多半是透過新聞報導,知道珊瑚白化、塑膠污染是個嚴重的問題,但「水母佔據海洋」這個說法,聽起來就像是電影裡的場景,很有震撼力。我猜測這本書應該不是在講單純的生物學知識,而是會從一個更宏觀的層面,探討當一個物種在特定環境下,因為某些原因,例如天敵減少、食物來源充足、或是對環境變遷的強大適應力,而造成族群爆炸性成長,進而對原有的生態平衡造成顛覆性的影響。而「人類的危機」這個部分,更是點出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可能不僅是生態單方面的問題,而是會直接或間接地衝擊到人類的生活。例如,如果海水中充斥著各種水母,會不會影響航運、漁業,甚至對觀光業造成打擊?我很好奇,書中會不會提出一些科學的解釋,說明水母為何能在某些情況下「佔據」海洋,以及這樣的情況一旦發生,對人類的日常生活和未來發展,會有哪些具體的威脅。這本書聽起來,像是一本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讀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