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一卷:苏铁科──兰科(双袋兰属)

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一卷:苏铁科──兰科(双袋兰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植物
  • 原生植物
  • 苏铁科
  • 兰科
  • 双袋兰属
  • 植物图鉴
  • 植物学
  • 台湾生态
  • 植物摄影
  • 全彩图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湾120年来首次以全中文写作、完整照片记录的植物全图鑑!
八大卷收录台湾4,743种原生植物资料,共15,000张以上清晰照片、生态图及详细图说,依照最新的APG IV植物分类系统设计分册。

本书为《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一卷,APG IV全新增订版。
收录苏铁科──兰科(双袋兰属)植物共534种,
并新增5个新物种,更新68物种的分布地,以及8科、18属、14物种的特征描述与外来近似种鑑别。


1896年,爱尔兰医生暨植物学家韩尔礼(Augustine Henry)于东京发表《福尔摩沙植物名录》(A List of Plants from Formosa),总计收录植物1,347种,是最早系统性记载台湾植物的着作。由日据时代结束至今,官方和学界也从未停止对台湾植物系统性分类与採集的努力。

在台湾,截至2016年为止,最权威的植物分类出版品为《台湾植物志》(Flora of Taiwan),是1960年代起,由政府与美国、日本、荷兰、澳洲、新加坡与中国等国家,共近百位学者合作完成。收录物种一版4,220、二版4,339种;最普及的刊物则是行政院农委会发行的《台湾维管束植物简志》,共收录约3,000种植物。其中《台湾植物志》基本上全由英文写成,图片全为手绘;《台湾维管束植物简志》所收录的物种略少,且内文与照片分开,参照时较为不便。

本套图鑑为国内首次採用导入分子生物学的APG分类法,物种与分册将以精准的物种演化顺序为依据,而非传统以植物形态为主的恩格勒分类法,这将是台湾植物分类学首度全面性企及世界学术水准。全书并採用大量的高解析度照片,完整呈现4,739种植物的特征与生态环境。
 
《台湾植物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一卷:苏铁科──兰科(双袋兰属)》依演化顺序排列,由裸子植物肇始,依序介绍被子植物基群(睡莲目、木兰藤目至胡椒目)。接着介绍单子叶植物(菖蒲目、泽泻目至天门冬目),至兰科的双袋兰属为止,共收录42科534种植物。

本增订版因应2016年4月最新发表的APG IV分类法,重新编排目次、撰写总导读与APG IV分类法介绍。增加收录在本书初次发表的薄唇无叶兰、被多数兰科文献所忽略的银兰,未见于台湾本岛的野百合、潺藁木姜子,与归化种假蒟等5个新物种。此外,书中更新了68种植物目前的分布地,以及8科、18属、14物种的特征描述与多种外来近似种鑑别,以最新的植物资讯与更精准的辨识细节供读者参据。
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鉴:卷二——天南星科至凤梨科 内容提要 《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鉴》系列丛书,旨在以最详尽的图文资料,系统性地梳理和记录台湾地区特有及本土的植物物种。本书为该系列的第二卷,承接第一卷的宏大叙事,聚焦于台湾岛屿上分布的天南星科(Araceae)至凤梨科(Bromeliaceae)范围内的所有原生植物。本书不仅是对植物物种的简单罗列,更是一部融合了植物学研究、生态学观察、保育现状评估以及本土应用价值的综合性图鉴。 本书特色与结构 本书的编写遵循严谨的科学分类学体系,并以实用性和易读性为核心考量,确保即便是初涉植物学的爱好者也能准确识别和理解书中的内容。 一、精准的物种鉴定与描述 本书共收录了该范围内台湾原生种、归化种及常见外来入侵种中,被植物学界广泛认可的物种。针对每一个物种,我们进行了详尽的形态学描述,涵盖以下核心要素: 1. 命名沿革与学名规范: 详细列出该物种的有效学名(Current Accepted Name)、发表人、发表年份,以及所有被引用的异名(Synonyms)。对于名称变动频繁的类群,会特别标注其变动的原因和最新的分类学共识。 2. 营养体描述: 详细描绘植株的生长习性(如草本、藤本、附生等)、株高、根系结构。对叶片形态(叶形、边缘、脉序、叶色变化)、茎的特征(有无毛、颜色、断面结构)进行精细刻画。 3. 生殖器官描述: 这是物种鉴定的关键部分。详细描述花序的类型、花被片的构造、雄蕊和雌蕊的特征、子房的位置与形态。对于特殊结构,如天南星科的佛焰花序和肉穗花序的构造,进行专项图解说明。果实的类型(浆果、核果、蒴果等)、成熟期的颜色和脱落方式也有详尽记录。 4. 生态位与微环境偏好: 记录该物种典型的生长地海拔范围、土壤酸碱度偏好、光照强度需求以及伴生植物群落信息。 二、高质量的科学插图与野外照片 本卷的视觉呈现是其核心价值之一。我们摒弃了仅使用旧有标本照片的做法,转而依赖专业植物画家和生态摄影师在野外采集的第一手资料: 全彩物种照片: 针对每一个物种,提供至少一张以上、清晰展现其野外生长状态和生殖结构特征的高分辨率照片。 结构剖析图(Line Drawings): 针对容易混淆或形态结构复杂的物种(例如,某些芋属或蔓绿绒属的特征),特别绘制了关键部位的放大解剖图,清晰标示其形态学特征点。 生活史阶段记录: 包含种子、幼苗、营养生长期的照片,帮助读者建立完整的物种认知模型。 三、分类学焦点与研究热点 本卷收录的类群,特别是天南星科,在台湾地区存在高度的特有现象和复杂的亲缘关系。本书特别设立了“分类焦点板块”: 亲缘关系探讨: 针对属内或种间形态相似、易于混淆的类群(例如某些小型的葱属或鹿角藤属),结合最新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成果,分析其亲缘关系及形态演化趋势。 台湾特有种深度剖析: 对于岛上特有的物种,将独立介绍其发现历史、地理分布的狭隘性,以及它们在台湾生物多样性版图中的重要性。 归化种与入侵种辨识: 由于全球化进程,许多外来植物在台湾快速定居。本书详细区分了与本土物种相似的常见归化种,提供关键的区分特征,旨在帮助保育工作者有效识别和管理入侵物种。 四、保育信息与利用潜力 植物图鉴不仅是工具书,更是保育的先导。本书的每一物种条目均附有详细的保育信息: IUCN/台湾红皮书状态评估: 依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标准(IUCN Red List)和台湾特有的保育名录,明确标示其受威胁等级(如:极危CR、易危VU、近危NT等)。 分布区格局分析: 结合GIS数据,描述其主要的栖息地范围,并指出受到人类活动威胁的具体区域。 传统用途与生态功能: 简要概述该物种在过去原住民文化中的传统用途(如食用、药用),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如传粉者关系、对特定土壤的指示作用)。 重点关注科属预览 天南星科(Araceae): 台湾是该科植物的极度多样化中心之一。本书将详尽处理芋属(Colocasia)、合苞芋属(Alocasia)、蔓绿绒属(Philodendron,归化种为主)、魔芋属(Amorphophallus)等。特别关注其独特的佛焰花序的形态变化,这是该科鉴定的核心难点。 棕榈科(Arecaceae): 重点收录台湾本土生长的野生棕榈物种,分析其在低海拔热带季风林中的结构作用,并与常见园艺栽培种进行区分。 天南星目其他科(如鸭跖草目部分科属): 涵盖一些小型、容易被忽视的科属,确保图鉴的完整性。 凤梨科(Bromeliaceae): 台湾本地无原生凤梨科植物,但由于园艺引入和归化,一些种类已在特定地区形成稳定的种群。本书将重点关注这些归化种的形态特征,并评估其对本土生态的潜在影响。 适用读者 本书面向所有对台湾本土植物学有兴趣的群体,包括:植物学研究人员、生态保育工作者、环境教育工作者、林业及农业技术人员,以及对自然观察和植物摄影充满热情的业余爱好者。它是一部可供案头参考的工具书,也是一部带领读者走进台湾独特植物世界的深度导览。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钟诗文
中兴大学森林学博士,现任职于林业试验所,从事植物系统分类研究,长期从事台湾之植物调查,熟稔台湾各种植物,十年来从未间断的来回山林及原野,冀期完成台湾所有植物之影像记录。

相关着作:《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一卷:苏铁科──兰科(双袋兰属)》《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三卷:禾本科──沟繁缕科》《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二卷:兰科(恩普莎兰属)──灯心草科》

许天铨
目前就读清华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所博士班,专精于台湾与邻近区域兰科植物之系统分类,亦长期进行台湾维管束植物之田野调查,除兰科外并着重于莎草科、蕨类植物等类群,曾参与许多新物种与新纪录分类群之发表。

相关着作:《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一卷:苏铁科──兰科(双袋兰属)》《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二卷:兰科(恩普莎兰属)──灯心草科》

图书目录

苏铁目
苏铁科

松目    
柏科
松科
罗汉松科
红豆杉科

睡莲目    
莼科
睡莲科

木兰藤目
五味子科

金粟兰目    
金粟兰科

木兰目
番荔枝科
木兰科
肉豆蔻科

樟目
莲叶桐科
樟科

胡椒目
马兜铃科
胡椒科
三白草科

菖蒲目    
菖蒲科

泽泻目
泽泻科
水蕹科
天南星科
丝粉藻科
水虌科
眼子菜科
流苏菜科
甘藻科

无叶莲目
无叶莲科

薯蓣目
水玉簪科
薯蓣科
纳茜菜科

露兜树目    
露兜树科
百部科
霉草科

百合目
秋水仙科
百合科
黑药花科
菝葜科

天门冬目
石蒜科
天门冬科
仙茅科
鸢尾科
兰科(脆兰属──双袋兰属)

图书序言

台湾地处欧亚大陆与太平洋间,北回归线横跨本岛中部,加以海拔高度变化甚大,植被自然分化成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等区域,小小的一个岛上,孕育了维管束植物多达4,000余种,是地球上重要的生物资科库。

  台湾的植物爱好者众,民众从图鑑入门,识别植物,乃是最直接途径;坊间虽已有各类植物图鑑,但无论种类之搜集或编排之系统性,均尚有缺憾。有鑑于此,钟诗文君,十年来披星戴月,奔走于全岛原野与森林,亲自观察、记录并拍摄所有植物的影像,并赋与正确的学名,已达4,000余种,并加以详细描述撰写,真可谓工程浩大,毅力惊人。

  这套台湾原生植物的科普图鑑,每个物种除描述其最易识别的特征外,并佐以淸晰的照片,既适合初学者,也是专业研究人员不可或缺的参考书;书中作者特别贴心的为读者标出每一物种与相似种的差异,使初学者更易入门。本书为了完整性及完备性,作者拍摄了每一种植物的叶及花部特征,并鑑之分类文献及标本,以力求每一物种学名之正确性。更加难得是,本图鑑也拍摄到许多台湾文献上从未被记录的稀有植物影像,对专业研究人员来说也是极珍贵的参考资料。

  在我们生活的周遭,甚或田野、海边、山区到处都有植物,认识观察它们,进而欣赏它们,透过植物自然美,你会发现认识植物也是个身心安顿的良方。好的植物图鑑,可以让你容易进入植物的世界,这本『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已完整呈现台湾原生的各种植物,内容详实,影像拍摄精美,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所以这是一套值得您永远珍藏拥有的图鑑。

国立中兴大学森林学系
教授 欧辰雄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说,收到《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一卷:苏铁科──兰科(双袋兰科)》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是无比激动和期待的。作为一位对台湾本土植物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我一直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反映我们岛屿多样性的图鉴,而这本无疑满足了我所有期望。这本书的编排非常有条理,从苏铁科这种古老而独特的植物开始,到优雅迷人的兰科,每一个科属的介绍都详略得当,既有宏观的概览,又不失微观的精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每个物种的辨识特征描述得非常到位,结合高清的实拍照片,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分辨出不同的植物。翻到双袋兰属的部分,那些令人惊叹的形态和色彩,让我深深着迷。书中对它们生存环境的描绘,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它们为何能够在那样的环境中繁衍。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领我走进台湾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让我对这片土地的自然之美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感悟。

评分

哇!拿到这本《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一卷:苏铁科──兰科(双袋兰属)》真的太让人惊喜了!我一直对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植物充满好奇,尤其是一些名字听起来就带着古老气息的,比如书名里的苏铁科,感觉就像是从远古时代穿越过来的活化石。翻开书,扑面而来的就是那些线条清晰、色彩鲜艳的植物插画,简直是艺术品!每一张图都画得那么细致,连叶脉的纹理、花瓣的边缘都勾勒得一丝不苟,让人忍不住想用手指去触摸。文字部分更是精彩,不仅仅是简单的介绍,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一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甚至还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兰科双袋兰属的部分,那些精致的花朵,形态各异,有的像小小的精灵,有的则带着一丝神秘的性感,每一种都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这些沉默的生命对话,能感受到它们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在台湾这块土地上独特的存在意义。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用心,纸质厚实,拿在手里非常有分量,整体感觉非常高端,作为一本图鑑,它的实用性和美观性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

评分

天啊,我等了好久终于等到这本《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一卷:苏铁科──兰科(双袋兰属)》了!我之前就对台湾原生植物很有兴趣,但一直找不到一本像这样内容详尽又图文并茂的书。这本书简直就是我的救星!首先,它的内容覆盖了苏铁科到兰科,这些都是我一直很想了解的类群。我特别喜欢它对每个物种的详细描述,不只是简单的外观介绍,还会提到它的生境、分布,甚至还有一些有趣的生态习性。例如,书中关于某些兰科植物的授粉机制的解释,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植物的世界这么复杂又充满智慧!而且,这本书的图片质量真是没话说,每一张照片都清晰锐利,色彩还原度很高,让我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这些植物最真实、最美丽的一面。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双袋兰属的介绍,那些花朵的细节真的太迷人了,感觉每一朵都有自己的故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让我重新认识台湾自然之美的启蒙读物,读完之后,我感觉对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新的敬畏之心。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台湾的自然生态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而《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一卷:苏铁科──兰科(双袋兰属)》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其中最迷人的角落。我之前对植物的了解仅限于皮毛,但这本书用一种非常亲切且专业的方式,将那些我从未留意过的台湾原生植物一一呈现在我眼前。从苏铁科那刚毅古朴的姿态,到兰科那千变万化、精巧绝伦的花型,我都觉得被深深吸引。书中的文字描述非常到位,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不失文学的美感,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更重要的是,那些精美的插画和照片,简直就是视觉的盛宴!我特别喜欢它对双袋兰属的呈现,那些细节的描绘,让我看到了生命力的极致绽放。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植物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的意识,让我觉得,这些美丽的生命,真的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守护。

评分

拿到《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一卷:苏铁科──兰科(双袋兰属)》这本书,我简直是爱不释手!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热爱台湾本土植物的人来说,简直是一份厚礼。我一直对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植物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名字听起来就带着历史感和神秘感的苏铁科植物,以及我一直十分着迷的兰科。这本书的编辑和作者真的太用心了,从封面设计到内页排版,都充满了艺术感。里面的植物插图和照片,每一个都栩栩如生,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仿佛能闻到植物的清香,感受到它们在阳光下舒展的姿态。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兰科双袋兰属的介绍,那些花朵的形态、颜色和纹理,简直是造物主最精美的艺术品,让人惊叹不已。除了图片,文字部分也非常扎实,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一种植物的特征、分布和生态习性,让我对台湾的原生植物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是一本让我重新发现台湾之美的百科全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