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二係列典藏版:如歌的行闆(藍光+DVD+瘂弦小傳)

【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二係列典藏版:如歌的行闆(藍光+DVD+瘂弦小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文學
  • 島嶼文學
  • 颱灣文學
  • 瘂弦
  • 藍光
  • DVD
  • 典藏版
  • 長篇小說
  • 文化
  • 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七位文壇大傢,七位中新世代導演
跨越海峽,連結颱灣、香港兩座島嶼
紀錄二十世紀大曆史的變遷,戰亂,離散與聚首
再掀華人文學創作最燦爛的篇章
劉以鬯、洛夫、瘂弦、林文月、白先勇、西西、也斯
藍光版+DVD版+作傢小傳書籍完整典藏

  《他們在島嶼寫作》電影計畫試圖以紀錄片影像為媒介,導演的電影風格語言為引路人,將重要華文文學傢以電影文本的形式,紀錄下文學大傢的重要記錄的同時,介紹給下一代的讀者。

  我們的重點不僅止於保存,更希望展現作傢及其作品在世代交接的曆史過程中,是如何傳遞齣令人感動的力量,成為一世代的文學文化資産。如此以來,這些文學纔有可能永留人心,如火炬不朽不滅,重燃齣新一波的書寫復興。

  繼2011年推齣六位以颱灣為主的文壇大傢,《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二係列這次跨越海峽、連結另一座島嶼香港,由七位中新世代精銳導演鄧勇星、齊怡、劉佩怡、王婉柔、陳懷恩、陳果、黃勁輝,以電影的語言,重新詮釋紀錄颱港七位重要的文學大師:劉以鬯、洛夫、瘂弦、林文月、白先勇、西西、也斯,生命與創作的曆程。

  ★《如歌的行闆》2015颱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
  ★《如歌的行闆》2015颱北電影節最佳攝影
  ★《如歌的行闆》2015颱北電影節最佳剪輯

  ◆ 瘂弦:《如歌的行闆》A Life That Sings

  「溫柔之必要,肯定之必要,一點點酒和木樨花之必要...」著名颱灣詩人瘂弦在1964年,寫齣膾炙人口的詩作《如歌的行闆》,此後投身編輯工作,緻力於提攜文學與後進,到瞭1966年便不再公開發錶詩作。

  一位詩人,一本詩集,從上一世紀中迄今,影響力仍持續擴散,詩人擁有什麼神奇的特質?詩,寫下什麼故事?

  本片跟隨著傳奇的傳主,從溫哥華到河南南陽,從童年的流動圖書館到現在的地下室。打開保存將近60年的藏書與情書,打開詩人記憶的寶庫,為觀眾呈現:舞蹈傢林懷民、作傢蔣勛、詩人席慕蓉、吳晟、陳義芝、攝影傢阮義忠等人與瘂弦之間恆逾40年的交會與情緣。曆經大時代變遷、波瀾壯闊的文學生活,在本片中藉著抒情詩般的影像,生動而優美地鋪展開來。

  本商品包含:
  ► 電影藍光版1部
  ► 電影DVD版1部
  ► 作傢小傳1本 

  光碟基本資訊:
  ► 類彆:藍光 / DVD
  ► 級彆:普遍級
  ► 區碼:全區
  ► 螢幕比例:16:9a
  ► 字幕:繁體中文、英文
  ► 語言發音:華語發音
  ► 影音格式:無杜比

推薦人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藝術總監)
  陳芳明(政治大學颱文所所長、作傢)
  張艾嘉(颱北金馬影展執委會主席、導演)
  楊 照(作傢)
  曹瑞原(導演)
  馬世芳(廣播人、作傢)

  ————聯名推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目宿媒體


  於2009年成立,「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係列電影」為目宿的重點作品。未來將持續聚焦於文學、社會、文化等多麵嚮議題,陸續發掘紀錄題材,以好的故事與影像,紀錄並推廣值得被傳唱的人、事、 物,並透過紀錄影片,深入探討每一個題材的文化深層意義。

圖書目錄

藍光 / DVD光碟:
瘂弦:《如歌的行闆》A Life That Sings (導演 /陳懷恩)
電影本片─143分鍾
電影花絮─96分鍾(含幕後花絮與未收入片段)
原來是這樣拍的之必要
重拾被剪掉片段之必要

作傢小傳書籍:
總序
作傢簡介
重要事件年錶
作品書影
作品選讀
 

圖書序言



文學傢在哪裏,文學就在哪裏


  二○一二年二月,鼕風正颯,「他們在島嶼寫作」係列一的六部紀錄電影DVD典藏版,在颱北國際書展上正式麵世。每位作傢除瞭電影正片,還包含未收錄訪談、工作人員談創作過程的幕後花絮,以及一本作傢小傳的紙本介紹。六位作傢,十二片DVD,六本小書,整套DVD拿在手上的實質重量,正代錶瞭我們對於完整呈現他們在島嶼寫作的曆史價值。

  時隔五年,係列二的典藏版又即將在二○一七年鼕日的颱北國際書展推齣。這五年內,我們除瞭帶著係列一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中國各大重要城市巡迴放映,也讓影片前進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英國、美國、法國等地,或受邀影展,或洽談閤作進行推廣。於此同時,我們仍不敢停下腳步,陸續拍攝瞭係列二的七位文學大傢,記錄他們的生命和作品,並在颱灣與香港的戲院盛大上映。接著,再度花費一年時間,堅持製作收錄完整幕後花絮的係列二藍光及DVD光碟—這一切宛若手工藝的雕磨過程雖然艱難,但支撐大傢繼續前行的動力,除瞭各地放映後産生的熱烈迴響外,一波波「詩歌復興」、「文學與電影」的相關討論與活動遍地開花。這些鼓勵是我們始料未及,卻又由衷開心的事。是的,我們始終未忘初心,總是希冀將文學的美好與感動以不同媒介和語言再度與更多人分享, 讓文學傢的生命厚度與曆史故事,繼續在觀眾與讀者之間躍動與流傳。

  他者記憶建構如此睏難,希冀以紀錄片形式還原曆史、或呈現文學之細緻優美是否障礙重重?作傢們自塵封書櫃抽屜翻齣斑駁照片,浮光掠影僅僅定格曾經瞬間;口述過往之黯啞微音,時而模糊細不可測、時而曆曆在目擲地有聲—但唯有「當下」如此真實。影像記錄的本身,便是導演與作傢們共寫記憶的過程。導演從作傢作品中吸吮養分、互相激盪,進而轉化為電影敘事。這曾經交疊的共時,對每一位導演與工作團隊而言,都是生命中難以抹滅的記憶。或於創作上的突破與成長,或彼此建立瞭深厚的情感與信任。這過程有時又令人焦急,宛若與時間賽跑。二○一四年,詩人周夢蝶離我們而去,我們悲痛之餘卻又深感幸運,曾經留下詩人生命中最後一段日子的珍貴身影。

  「幸好有島嶼寫作。」這樣的聲音自遠方傳來,我們的肩膀上便多瞭一份曆史使命的重量。除瞭周夢蝶,這幾年來,商禽、葉泥、辛鬱等受訪者相繼辭世,曾幫助係列一香港宣傳的也斯,其音聲也成絕響。我們兢兢業業,懷抱著對「今日當下,明日曆史」的責任感,繼續扛起攝影機。力揚風帆, 跨海而行。希冀繞渡海上女妖的迷惑與紛擾,直直嚮各座矗立世界的文學島嶼航行。

  是的,「他們在島嶼寫作」。島嶼從地理上的疆界、海與陸的實質分野擴而大之。對係列二來說,「文學」纔是那一座座傲視世界的島嶼,「他們」 在不同的文學版圖上投注下青春、時間、創造力與愛,我們謙卑地穿梭航行其中,希冀在袤大的時光汪洋中記錄下他們的此時此刻。以我們緩慢微小卻堅定嚮前的力量,一步一步,嚮更多觀眾與讀者,拼構齣文學版圖的樣貌。

  而這一切都從颱灣齣發。一如文學,從來就不是單一地、點狀地橫空齣世。係列二,我們繞行至香港,看《1918》(年)齣生、至今已九十八歲的劉以鬯如何立足於香港彈丸之地,影響二十年後的西西,建構小說魔幻時空書寫《我城》、影響三十年後的也斯,輕靈連結文化藝術與文學《東西》; 而在當年跨越地域限囿,率先讓香港文字渡海而行在颱灣進行齣版,仰賴詩人編輯瘂弦的穿針引綫,編織《如歌的行闆》;同期,詩人洛夫以超現實主義書寫戰爭,為華文世界打開文學視野奇觀,深層脈流《無岸之河》;《讀中文係的人》林文月更是以女性細膩優雅的筆調,寫上海、寫京都、寫颱灣;定居美國的白先勇,將真情摯意放在小說裏、崑麯中,其繁花盛茂風景,《奼紫嫣紅開遍》。

  文學之自由從來不受疆界束縛,文學傢在哪裏,文學就在哪裏。係列二,我們亦步亦趨,跟隨我們摯愛文學傢們的步伐,攝影機從颱灣齣發, 遍及香港土瓜灣、加拿大溫哥華、美國聖塔芭芭拉、日本京都、中國湖南衡陽、廣西桂林、河南南陽等地。他們帶著筆與探索世界的眼光,書寫、旅行、居住、生活,他們的心靈容納世界萬物,其美好富足,我們也不敢停下。

  「我曾暗自希望,把書寫的人書寫的事都記錄下來,代代相傳。如今一係列『他們在島嶼寫作』的文學紀錄片,就是在做這件事。」本計劃善意的齣資者童子賢先生,多年前曾經這樣寫過這段話。而多年後,我們的理想與初心,也從未改變過。如果說,戲院上映是以一種最尊重電影、尊重記錄者的盛重形式,傳播書寫的事,那麼藍光及DVD典藏版的製作與發行,是為瞭打破時間與地理的限製,無遠弗屆,代代相傳。

  寫在係列二藍光及DVD典藏版齣版上市之前。乘風破浪,我們仍會繼續嚮更多島嶼前航。
 

圖書試讀

成功的詩人,也是成功的編輯

瘂弦(一九三二~),本名王慶麟,祖籍為河南省南陽市。取這個筆名,是由於年少時喜歡二鬍喑啞聲色之故。瘂弦於一九四九年時,在豫衡聯閤中學就讀,但因中國內亂之故,在湖南零陵加入國民黨軍隊,不久後隨軍來颱,擔任中華民國陸軍上等兵。

一九五三年,瘂弦進入政工乾校影劇係就讀,瘂弦不隻在劇場上錶現傑齣,他的詩作中,也經常能看到戲劇理論與良好的音樂節奏感。瘂弦曾因飾演話劇《國父傳》裏的孫中山,而獲得第二屆話劇金鼎奬最佳男演員奬,巡迴七十餘場。其後還迴母校任教,講授「中國舞蹈史」與「藝術概論」。

翌年畢業後,被分發至左營軍中廣播電颱工作,因而結識瞭同在左營軍中的張默、洛夫等人,兩人邀他加入創世紀詩社,他於一九五四年底至一九五五年初加入,成為創社三巨頭的元老之一,人稱詩壇「鐵三角」。

瘂弦於一九六六年退役,並於同年,訪問美國愛荷華大學兩年,參加「國際作傢寫作計劃」,迴國後任《幼獅文藝》的主編,不遺餘力提攜新人,就連退的稿子都會認真點評再寄迴,他熱愛編輯事業,工作態度堅定認真。瘂弦也曾自謙說,他雖然是位「失敗的詩人」,但是位「成功的編輯」。像是年輕時的林懷民、蔣勛、席慕蓉等人,都曾受到瘂弦的指點與幫忙。就連到現在,新一代的詩人林婉瑜都與瘂弦亦師亦友,瘂弦是受許多作傢敬重的前輩。

一九七七年,瘂弦再度赴美進修,獲得威斯康辛大學東亞研究碩士。一九八〇年起,他擔任《聯閤報》副刊主編直至一九九八年退休,後同好朋友洛夫一樣,也移居至加拿大溫哥華。

如歌的行闆,詩作貴精不貴多

瘂弦自一九五四年開始寫詩,但到瞭一九六五年即封筆,至於封筆的箇中原委,雖未有明確交代,但在目前留下的不到百首的詩作中,其中許多已是詩壇經典佳作,甚至被詩壇譽為是颱灣現代派「十大詩人」之一,有「詩儒」的雅稱。瘂弦的代錶詩集有《瘂弦詩抄》(香港國際圖書公司,一九五九年)、《深淵》(眾人,一九六八年),後來有由洪範搜羅、齣版其詩全集,《瘂弦詩集》(二〇一〇年再版),可說是用一本詩集就能獨步詩壇。

用戶評價

评分

《如歌的行闆》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震撼,它讓我重新認識瞭文學的力量。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它不是直綫型的故事講述,而是像一條蜿蜒的河流,時而平靜,時而激蕩,卻始終奔流嚮前,最終匯入浩瀚的大海。作者對於人生起伏、情感變遷的捕捉,可謂是入木三分。他沒有刻意去迴避那些艱難時刻,而是坦然地麵對,並從中提煉齣深刻的洞見。書中的一些段落,讀起來會讓人心頭一緊,但緊隨其後的,卻是豁然開朗的領悟。這種跌宕起伏的閱讀體驗,恰如其分地映照瞭人生的復雜與多麵。我尤其欣賞作者的勇氣,他敢於剖析自己的內心,將最真實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思考毫無保留地呈現齣來。這種坦誠,不僅打動瞭我,也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鮮活的靈魂。它提醒我,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要相信希望的光芒,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場永不停歇的壯麗史詩。

评分

閱讀《如歌的行闆》的過程,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漂浮在文字海洋中的旅人,被作者的筆觸輕輕托舉,在不同的情感島嶼間穿梭。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其強烈的畫麵感。作者善於運用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他所描繪的場景,感受到他所傳達的情緒。無論是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還是午後的一場細雨,亦或是夜晚的漫天星辰,都仿佛被賦予瞭生命,與作者的心靈共振。這種沉浸式的閱讀,讓我忘卻瞭周遭的一切,完全投入到作者所構建的世界中。我跟著他一起感受喜悅,一起品味憂愁,一起思考生命的意義。這本書讓我明白,文字不僅僅是符號的堆砌,更是情感的載體,是連接心靈的橋梁。它讓我感受到瞭文學的溫度,感受到瞭文字所蘊含的無限可能。

评分

《如歌的行闆》給我帶來瞭一種全新的閱讀感受,它仿佛是一種精神的漫步,一種對內在世界的探索。這本書沒有明確的“主綫”或“故事”,更多的是一種心緒的流淌,一種思考的漫延。作者以一種近乎自言自語的方式,分享著他對人生、情感、藝術的理解。這些理解,並非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源於他真實的生活體驗和深刻的自我反思。我喜歡這種“無目的”的閱讀,它允許我自由地在字裏行間遊走,去捕捉那些觸動我心靈的片段,去品味那些引發我思考的觀點。書中的某些章節,讀起來會讓你覺得似曾相識,仿佛作者正是說齣瞭你內心深處的聲音。這種共鳴,是閱讀最美好的體驗之一。它讓我意識到,即使是孤獨的個體,也能夠通過文字找到連接,找到理解。這本書,就是這樣一本能夠觸及靈魂的佳作。

评分

【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二係列典藏版:如歌的行闆(藍光+DVD+瘂弦小傳) 讀完《如歌的行闆》,仿佛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這本書並非以跌宕起伏的情節取勝,而是以一種舒緩而深邃的節奏,緩緩鋪陳開作者內心的世界。那些文字,像是流淌的溪水,輕柔地撫過心田,帶走浮躁,留下寜靜。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慢”的描繪,它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思考的深度和對生命細微之處的體悟。在快節奏的當下,能夠靜下心來品味“慢”的哲學,著實是一種奢侈,也是一種饋贈。作者的筆觸細膩而真摯,他對生活的熱愛,對人生的感悟,都化作字裏行間最動人的鏇律。讀著讀著,我仿佛也放慢瞭腳步,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去發現那些曾經被忽略的美好。每一個詞語,每一個句子,都經過精心的打磨,充滿瞭詩意,又飽含哲思。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次心靈的對話,一次與自我和解的旅程。它讓我明白,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往往不是奔跑的速度,而是駐足的深度。

评分

《如歌的行闆》是一本讓我心緒久久不能平靜的書。它的文字樸實無華,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如同涓涓細流,卻能穿石。作者對於生活細節的觀察,可謂是入微入骨,他能從最平凡的事物中挖掘齣不平凡的意義。無論是街角的一棵樹,還是窗邊的一朵雲,在他的筆下,都煥發齣瞭獨特的生命力。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時間”的探討,它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充滿瞭溫度和情感的載體。作者用他獨特的視角,解讀著時間的流逝,以及我們在時間長河中的成長與蛻變。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去關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瞬間,去感受那些微小卻真實的情感。它讓我明白,生活的美,恰恰在於那些平凡的片段,在於那些不經意間的感動。它教會我,要用一顆寜靜的心,去感受生命中的每一個“現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