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宫室考 仪礼车马考 仪礼乐器考(仪礼复原研究丛刊)

仪礼宫室考 仪礼车马考 仪礼乐器考(仪礼复原研究丛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仪礼
  • 宫室
  • 车马
  • 乐器
  • 复原研究
  • 古代礼制
  • 文化史
  • 历史研究
  • 传统文化
  • 考古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第一部〈仪礼宫室考〉为复原仪礼士婚礼及士相见礼两篇所牵涉及的建筑物而作。内容以《仪礼》本文为主,本文不能解决的问题,便参考先秦文献,郑、贾的注、疏,以及后儒之说,并将结论绘成一图。
  
  第二部〈仪礼车马考〉为仪礼复原研究丛刊之一,内容主要攷以小屯殷墟、安阳大司空村、张家坡、濬县辛村等有关马车结构的发掘报告和比较出土实物与考工记。
  
  第三部〈仪礼乐器考〉为仪礼复原研究丛刊之一,对于各类乐器考述的的方法,首释名称,辨其用途,再从文献资料考其形制,而以田野考古出土的实物来印证。至于文献资料与出土实物的取材,时代主要以与仪礼一书相近的春秋、战国为主。
  
  《仪礼》为我国先秦有关礼制、社会习俗,最重要而对于仪节叙述最详尽的一部书,原件残缺,史料取得不易,且内容艰深难懂,历来考究者少。本丛刊由台湾大学中文系、考古系同学成立研究小组,从事集体研讨,由台静农先生任召集人、孔德成指导,可谓为《仪礼》研究权威着作。
  
本书特色
 
  本书为仪礼复原研究丛刊,主题为「建筑、车马、乐器」三种,以春秋、战国时代文献及考古出土的实物相印证,研究探讨撰写而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郑良树教授(1940年生)
 
  马来西亚华裔汉学家、文学家、书画家,现为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荣誉所长暨荣誉教授。
 
曾永义博士(1941年生)
 
  为台湾知名戏曲、俗文学、民俗艺术学者。现任世新大学中文系教授、台湾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财团法人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董事长。2014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会科学组院士,并曾获文复会金笔奖、中兴文艺奖章、国家文艺奖、国科会杰出研究奖、中山文艺奖、教育部学术奖、戏剧文化特殊贡献奖等奖项,着有多部学术着作。

图书目录

仪礼宫室考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东壁、西壁
第三节
第四节两阶
第五节栋、楣、庪、梲
第六节东序、西序
第七节东楹、西楹
第八节东房、西室
第九节户、牖
第十节北堂、北阶
第十一节  闑
第十二节  阈
第十三节  塾
第十四节  窔
第十五节  西北隅
第十六节  奥
第十七节  霤
第三章深与广
 
仪礼车马考  目次
前言
壹、仪礼中所使用的马车
一、天子以至庶民所乘用的车马类别
二、士昏礼的车马
三、公食大夫礼的车马
四、觐礼的车马
五、士丧礼的车马
六、既夕礼的车马
七、士亦应有贰车
贰、先秦驾车马数考
一、士以至天子驾车马数的拟定
二、前人驾三、驾六之说
参、马车的结构
一、马车的各部名称
二、阮元所推求的考工车度
三、戴、阮有关考工车制的异同
四、田野考古所出土的马车
五、出土实物与考工记车制的比较
六、仪礼所用金车、墨车、栈车
七、再从甲骨金文来观察马车的结构
肆、车饰和马饰
一、阮元的革解与金解
二、金文上所见的车马饰
三、文献上所见的车马饰
 
仪礼乐器考  目次
前言
壹、
一、释名
1.用、甬、庸、銿、镛、钟、钟等字的关系
2.笙钟与颂钟
3.
二、钟制
1.程瑶田凫氏为钟章句图说
2.甬钟的变迁
3.甬钟的时代应比纽钟为早
4.凫氏制度与出土实物的印证
三、钟之铭文及作钟之故
四、钟之附属物及悬钟之法
五、编钟的音律
六、结论
附录:信阳编钟个部位尺寸表
贰、
一、释名
二、磬制
三、磬𥳁及县磬之法
四、结论
参、
一、总释
二、建鼓
1.程唐二氏韗人为皐陶章句说
2.建鼓附带小鼓及鼓上植翔鹭的问题
三、鼙鼓
四、鼗鼓
五、田野考古出土的古和鼓座
六、结论
肆、
一、文献考征
二、田野考古出土的瑟
三、结论
伍、
一、文献考征
二、田野考古所发现的图像
陆、
一、释名
二、管制
柒、乐县考
一、郑玄乐县说
二、肆堵考
三、小胥新解
四、乐县中之乐器
五、乡饮、乡射、燕礼乐县之拟测
六、余言
捌、仪礼音乐演奏之概况
一、乡饮酒礼
二、乡射礼
三、燕礼
四、大射礼
附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推荐序
 
仪礼复原研究丛刊 / 孔德成
    
  仪礼一书,为我国先秦有关礼制、社会习俗,最重要而对于仪节叙述最详尽的一部书。它是经儒家传授,源流有自。其内容或不免杂有儒者的思想成分和主张;但是这类有关社会习俗,制度等等的着作,不可能毫无事实根据或历史传说,而全然凭空臆造。况且儒家是保存,传授古代典籍的专家,由他们手中流传下来的典籍,其中必然有一大部份是它以前,或当时的史实。因此,尤其在史阙有间的今天,这部书不能不算是我国先秦礼俗史上最详细的史料。可是因为其仪节的繁复,文法的奇特,句读的难解,所以专门来研究它的人,愈来愈少。李济博士有鑑于此,特倡导用复原实验的方法,由东亚学会拨予专款,由台湾大学中文系、考古系同学成立小组,从事集体研讨。由台静农先生任召集人,由德成指导。
    
  仪礼一书自郑康以来,注解者虽名家辈出,但囿于时代之关系,其所用方法及资料,由今以观,似乎尚觉方面过少。故此次之研究,各分专题,运用考古学、民俗学、古器物学,参互比较文献上材料,以及历代学者研究之心得,详慎考证,纳为结论,然后将每一动作,以电影写实的方法表达出来;使读是书者,观其文而参其行,可得事半功倍之效。
    
  惟此种方法,为我国研究古使第一次采用的方法,尝试之作,疏漏在所难免。影片除另制作外,兹将专题报告,各印成书,集为丛刊,以备影片参考之需。指导者既感学植之剪陋;执笔者或亦觉其学之难以济志。尚希海内通儒达人,不吝教之,幸甚!幸甚!
    
  最后对于李济博士提倡学术之意,致崇敬之忱,并致最深诚挚之谢意。
 
中华民国五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孔德成  序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