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不可不知道的干细胞科技(2版)

您不可不知道的干细胞科技(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干细胞
  • 再生医学
  • 生物科技
  • 医学前沿
  • 健康
  • 生命科学
  • 细胞生物学
  • 干细胞研究
  • 医学科普
  • 最新医学进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您知道甚么是干细胞科技吗?您知道为什么在短短五年内诺贝尔医学奖两度颁给从事干细胞研究的学者?在2007年诺贝尔医学奖颁给了马利奥•卡佩奇(美国)、马丁•埃文斯(英国)、奥利弗•史密斯(美国)三位科学家,他们透过运用胚干细胞开发基因剔除技术,帮助我们了解许的基因的重要功能;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颁给约翰•葛登(英国)及山中伸弥 (日本)两位学者,他们开发了能让成体细胞可以重新编程为干细胞的技术,因为干细胞有朝一日或许可以应用修复病人受损的器官。

  为了帮助大家能够清楚了解干细胞科技的内涵及发展现况,更为了釐清大家对干细胞科技的误解,并避免受到不肖业者的误导欺骗,本书邀请国内实际从事干细胞研究的学者及临床医师来撰写本书,本书首先透过描述细胞的发现经过,来帮助大家了解干细胞的特性;接下来进一步介绍目前了解最透彻的胚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及间叶干细胞;再来借由介绍过心脏与神经性疾病之细胞疗法,让大家了解干细胞将如何被运用在修复病人受损的器官;最后将告诉大家干细胞如何被保存以及干细胞生技产业的发展趋势,希望本书可以提供读者对先端干细胞科技初步的概念。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沈家宁


  现任:中央研究院基因体中心干细胞研究组副研究员
  学历:国立阳明大学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硕士、英国巴斯大学生物生化系发育生物学博士
  着作:已发表三十余篇干细胞与体细胞重新编程相关学术论文
  科普着作:
  1. 『干细胞学第三章』(教育部顾问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教学资源中心,2008初版、2012再版)
  2. 人造干细胞   (科学发展月刊 414期)
  3. 体细胞重新编程技术与应用前景 (中荣医讯 142期)
  4. 肿瘤干细胞与癌症治疗 (科学月刊 40期)
  5. 体细胞重新编程技术开发与应用 (中央研究院週报-知识天地 1390期)
  
郭纮志

  现任:中央研究院细胞与个体生物研究所助研究技师
  学历: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生殖遗传学博士
  着作:已发表三十余篇干细胞相关学术论文
  科普着作:
  1. 『干细胞学第二章』(教育部顾问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教学资源中心,2008初版、2012再版)
  2. 干细胞研究新里程:由欧巴马解除胚干细胞研究禁令谈起 (生物技术中心2009年生物技术产业年鑑)
  3. 诱导式全能性干细胞应用之现况与前景 (生物技术中心2010物技术产业年鑑)

黄效民

  现任: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兼副主任
  学历:国立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系硕士、美国罗格斯大学微生物暨分子遗传博士
  专长:细胞培养、细胞品管和细胞库管理
  着作:已发表细胞研究相关论文九十余篇。
  科普着作:
  1. 『干细胞学第八章』(教育部顾问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教学资源中心,2008初版、2012再版)
  2. 活跃的造血干细胞 (科学发展月刊 414期)

谢清河

  现任:
  国立成功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 科暨医工系   副教授
  成大医院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暨心血管外科 主治医师
  中央研究院 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   合聘副研究员
  美国华盛顿大学 生物工程系 兼任副教授
  学历:高雄医学院医学士、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工程学博士
  着作:已发表数十篇干细胞与心脏疾病治疗相关论文
  科普着作:
  『干细胞学第五章』(教育部顾问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教学资源中心,2008初版、2012再版)
  
赖佳昀

  现任:中央研究院生物医学研究所谢清河实验室研究助理
  学历: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
  
吴孟容

  现任:中央研究院生物医学研究所谢清河实验室研究助理
  学历:国立中兴大学生命科学系学士、国立阳明大学基因体科学研究所硕士
  
张苡珊

  现任:成功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谢清河老师实验室兼任行政助理
  学历: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就读中

苏鸿麟

  现任:国立中兴大学生命科学系副教授
  学历:国防医学院生命科学研究所博士
  着作:已发表三十余篇干细胞与病毒研究相关论文
  科普着作:
  胚干细胞的建立 (科学发展月刊 414期)
  
潘宏川

  现任:台中荣民总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阳明大学医学系兼任副教授
  学历:阳明大学医学士,国立中兴大学博士
  着作:已发表三十余篇与神经疾病治疗相关论文
  
林欣荣

  现任: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北港医院院长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安南医院院长
  学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神经外科及生理学博士
  着作:已发表上百篇干细胞与神经疾病治疗相关论文

陈婉昕

  现任:工业技术研究院生医所组织再生复合医材技术组副组长
  学历:中研院与国防医学院合办之生命科学研究所博士
  科普着作:
  『干细胞学』(教育部顾问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教学资源中心,2008初版、2012再版)

图书目录

Chapter 1 甚么是干细胞
Chapter 2 体干细胞的可塑性
Chapter 3 胚胎及诱导式万能干细胞
Chapter 4 造血干细胞
Chapter 5 间叶干细胞
Chapter 6 心脏修复与再生─针对心脏疾病的细胞疗法
Chapter 7 干细胞与神经性疾病的修复
Chapter 8 干细胞储存与干细胞库
Chapter 9 干细胞产业应用之现况与展望
 

图书序言



  每天一打开电视,脐带血银行的广告则在电视上强力曝光,除了艺人外,前总统女婿及台湾之光棒球好手王建民也在广告中鼓催大家保存干细胞,干细胞看似疾病的万灵丹,前景一片看好!但是干细胞科技是否已经发展如广告所描绘的那么美好吗?干细胞科技目前是否已经成熟到可以改善医疗上束手无策的疾病吗?

  干细胞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科学的文献是在1868由德国生物学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率先提出来以形容多细胞生物个体在演化上的细胞起源,进一步地在再由生物学家艾德蒙‧威尔逊(Edmund B. Wilson)在1896年干细胞这个名称普及化用来描述未分化的生殖腺母细胞。干细胞属于比较处于未分化状态的原始细胞,它之所以广受瞩目在于能够进行自我更新的增殖,并且具有分化成为各种功能细胞的潜力,因此具有潜力应用移植修复人类受损的组织和治疗棘手的退化性疾病上。

  然而因为干细胞可以应用于器官修复的潜能,吸引大众的目光,也因此有许多不肖的业者也开始滥用干细胞科技的名称来误导,甚至欺骗消费者;许多产品陆续挂上”干细胞”的名称,一般的皮肤保养的蛋白质成份,可能会冠上”干细胞生长因子”的名称,还有业者号称可以利用干细胞”抗老化”或”回春” ,甚至最近还有业者宣称可以利用脐带移植来对抗癌症,这些事件的产生除了说明大众对干细胞功能的高度期待外,甚至也可以反应出大众对干细胞这门新兴科技的不了解。所以当五南出版社的王正华主编来找我的时候,为了让大家能够清楚了解干细胞科技的内涵及发展现况,更为了釐清大家对干细胞科技的误解,并避免受到不肖业者的误导欺骗,所以决定开始撰写本书。

  本书邀请国内实际从事干细胞研究的学界之专家来一同撰写本书,本书开始的第一、二章由个人负责撰写,期望能让读者对干细胞的性质有些基本认识。第三章则由中研院细胞暨个体生物研究所郭纮志博士以其丰富的教学及研究经验负责引导读者熟悉万能的胚干细胞。第四、五及第八章则由国内干细胞库的负责人及生资中心黄效民副主任撰写,除了深入浅出地解释造血及间叶干细胞分离培养扩增及体外分化,并进一步说明干细胞保存之关键技术。第六章则由具有临床专业的成功大学临医所谢清河教授及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吴孟容、赖佳昀及黄苡珊一同撰文介绍心脏修复与再生并说明心脏疾病之细胞疗法的发展。第八章则是由中兴大学苏鸿麟教授协同北港妈祖医院林欣荣院长及台中荣民总医院潘宏川医师介绍干细胞如何运于神经性疾病的修复。最后第九章则是由工研院陈婉昕博士参考国内外目前的生技产业,为干细胞研究之市场发展做全面性介绍。

  通常经历过严重心脏病发作的病患,心脏会永久受损。而日前波里医师(Robert Bolli)所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由病患自身的心脏培育出干细胞,并将其注入严重受损的人类心脏,使患者病况获得显着改善之后,获得美国商业「富比世」杂志(Forbes)大幅报导,这除了说明干细胞科技确实会为未来人类医疗带来很大的贡献,并且干细胞科技也将带动整个生技产业的蓬勃发展,所近年来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不断地佔据了媒体的版面,但读者必须要了解干细胞科技属原创期的科学,因此对病人仓促应用一个未成熟之技术,是否为正当施行的医疗行为,其中的界限是相当模煳, 一方面医疗发展必须要测试尚有瑕疵的医学知识,但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潜在的风险,虽然干细胞科技目前大多尚未成功地应用在疾病治疗上,不过预期未来确实会为人类医疗带来很大的贡献。所以希望本书可以提供对先端干细胞科技有兴趣的读者作为参考之用。

  由于干细胞科技发展快速,新技术、新发现以及新理论不断涌现,所以也许读者在读过本书之后会有不同的观点及想法,所以还望读者能针对本书踊跃提出建言,本书会针对读者的建议及如果干细胞科技进展,在改版时进行更新。最后感激本书协助编辑及绘图的相关编辑人员

图书试读

细胞(Cell)是生命的基础单元,最早是在17世纪,由罗伯特‧虎克(Robert Hooke)及雷文‧霍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分别利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所发现的。虎克在用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的薄切片时,看到细胞以一格一格的排列,所以以英文「cell」来命名,事实上他所看到的是死亡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真正发现活细胞的是荷兰的生物学家霍克,经由手工自制的显微镜,看到牙垢中的细菌及水中的原生动物,并且描述及命名这些单细胞生物为「微动物(animalcules)」。

十九世纪初法国科学家拉马克( J e a n -Ba p t i s t e d e L a -marck)于是率先提出「所有生物体都由细胞所组成,细胞里面都含有些会流动的『液体』」。接下来,法国生理学家杜托息(Henri Dutrochet)进一步提出「细胞假说」支持这个说法,在论文中提出「细胞确实是生物体的基本构造」,事实上因为杜托息所观察的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因此在当时观察技术还不成熟的时候,植物细胞比较容易观察,也因此这个说法先被植物学者接受。到了十九世纪初中期,德国动物学家许旺(Theodor Schwann)进一步确定了动物细胞里有细胞核,核的周围有液状物质,在外圈还有一层膜,但却没有细胞壁。同时期德国植物学家许莱登(Matthias Schleiden),也在植物细胞里发现细胞核,两者的研究结果类似,都认为「动植物皆由细胞及细胞的衍生物所构成」。后来科学家陆续发现证据,证明细胞都是从原来就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而细胞为一切生物的构造单位及生理单位。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