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麦高地记忆的眼睛

戈麦高地记忆的眼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为柴春芽非虚构作品之一,日记体,有日记有照片,是2005年9月到西藏1年义务教学的生活日记与照片。
  
  全书主要以读图为主,照片是作者十多年前在西藏草原上,一整年与藏人在一起,他们毫无顾忌,所以他是贴近的拍照。作者隔年离开西藏后,就发生了2008年西藏骚乱,此后再难有汉族人或外族人如此贴近,因为两个民族已经撕裂,之后也再没有人能拍出这种没有距离的照片,本书因此将成为绝版性的照片纪实书。
  
  戈麦高地的那一年,在作者一生中是转折性的一年,也让他的人生走向另一条创作的道路,他因为自己也是贫苦人的出身,而更能理解全世界底层的不容易,大家需要的只是过上好生活,有吃的,有住的,也就挺好了。但是藏区底层因为被贵族煽动,为抽象的民族独立而自焚的悲剧不断,然后被牺牲的人又被政治菁英歌颂,又冒出一些无知的青年自焚。作者身为底层,在这一年理解了更底层,并且发现全世界底层的人们心都是一样的,很容易彼此理解照顾;反而是掌握那些文化政治财富资源的菁英们,他们做作,矫情,而且心更硬。所以那一年作者的世界观因为在西藏而有了更透彻的觉悟
  
  在戈麦高地生活真是很艰苦,但是学生们都快乐地生活,身为老师也被感染了。因为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春芽老师因而更坚定自己的信心,到了甚么地方都不怕。戈麦高地贫穷恶劣的环境下,人们却还是快乐着,这也让人觉得开心。本书照片里的人与环境,可能是我们一辈子都见不到的,能够出版让大家看到,是作者的心愿与纪念。
  
  2005年9月5日晴
  
  人是多么喜欢耽于梦想啊!但是,现实是个石头,梦想总会被这石头砸烂。
  
  从德格出发的那一天,一切都超乎想像。
  
  清晨,更多的人还在沉睡。四郎瑙乳敲响了驻马店的木门。睡眼惺忪的老板娘慵懒地应了一声。木门打开了。六匹高原矮种马出现在眼前。马的身后,一个木牌上用藏汉两种文字写着:「禁止马匹入城,违者罚款20—50元」。
  
  清冷的风吹得我像一茎青草,瑟瑟发抖。
  
  读入他的文字,你得承认,他是天生的作家,又有哲人清醒,还有诗人的语汇与敏锐。
  
  日记没有每天记录。从2005年9月1日开始写,直到2006年8月6日离开,他在戈麦高地小学义务教了一年的书,2013年9月27日他补记录了一些变化。
  
  柴春芽曾在他的某一篇文章指出「说实在的,在我进入那个名叫戈麦(官方地名是各麦村,隶属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汪布顶乡)的高山牧场之前,我对草原生活的浪漫想像压倒了实际的境况。那是一种艰难的生活。那种艰难不仅仅来自于物质的匮乏(没有电,没有通讯),也不仅仅来自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出门只能徒步或者骑马),而是来自于一种孤独。」阅读本书时,你将更深沉品味到孤独的况味,不只是文字,影像也是。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柴春芽


  现暂居京都,独立作家和自由摄影师

  一九七五年出生于甘肃陇西一个遥远的小山村,一九九九年毕业于西北师大政法系,曾在兰州和西安的平面媒体做过深度报导的文字记者,后来在广州做过副刊编辑和图片编辑。

  二○○二年进入《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先后任《南方都市报》摄影记者和《南方週末》驻京摄影师;摄影专题「沿途的祕密」(Something on the Way)曾参展二○○四年平遥国际摄影节;举办过两次圈内的摄影展。

  二○○五年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一个高山牧场义务执教,执教期间完成大型纪实摄影《戈麦高地上的康巴人》。着有《西藏红羊皮书》、《西藏流浪记》、《祖母阿依玛的第七伏藏书》。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被侵蚀的农牧之马  
第二章 如果我歌唱你阴影里的光芒  
第三章 月亮的阴暗面  
第四章 他哭泣,是为了远方的什么  
第五章 我们都是亚细亚的孤儿  

 

图书序言

2005年9月1日晴
 
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她叫根秋青措,从山坡的石阶上奔奔跳跳地跑下来。她的羊角辫在肩膀上像两条泥鳅,活奔乱跳。喜饶多吉说,根秋青措诞生在戈麦高地,两岁时到德格县城来治病,住在喜饶多吉家,病癒之后,她拒绝再回戈麦高地,于是,喜饶多吉一家就收养了她。现在,她的身上已经找不到任何有关草原的痕迹。
 
阿妈雍措拿了一根牛皮绳从山坡上的藏式木楼里走出来。
 
公路边的面包车里有我的旅行包,一大袋书籍,还有北京的X募捐的一批衣物和文具。我背着行李和阿妈一起爬上石阶,走进大门,再攀援木梯来到木楼当中。
 
光线显然不足。过道里堆满杂物。木头地板发出陈年腐朽的“咯吱”声。向左,是一间宽阔的屋子,我佝身穿过小木门,来到阁楼的房间里。这是客厅,兼做厨房,靠墙角的碗橱上,一熘大大小小的铝壶和铁盆擦得锃亮,摆放整齐。向阳的方向,又一个小木门,通向外面宽阔的阳台。站在阳台上,可以了望对面的山峦和山峦下茂密的灌木林,以及灌木林下金碧辉煌的更庆寺和印经院。色曲河在楼下疾疾奔流,发出声势洪大的吼叫。
 
阿爸丹珠安静地坐在窗下。从窗外进来的光线打在他脸上,这使他那张棱角分明、俊美优雅的脸庞一般黑暗,一般光明。这是一张典型的康巴老人的脸,祥和,尊贵,鼻樑挺直,双眼大而明亮,皮肤黝黑却佈满光泽。
 
阿妈雍措,开始在厨房里操劳,为我端来酥油茶。根秋清措依偎在阿爸丹珠身旁,用一双调皮的大眼睛将我打量。
 
这是黄昏,窗外归巢的鸟雀唧唧喳喳地掠过树杪,绛色天空的反光射进木楼,令这木楼中走动的每一个人浑身笼罩一层金色的光芒。神秘的幻境,令我如此着迷。
 
阿姐志玛也回来了。这是一位年过三十的未婚女子,眼神里总是透露着忧郁。
 
晚饭后,我便早早安睡。卧室在另一边,进门木梯的右面,窄窄的木床靠着木制的窗户,窗户纸抵挡不住色曲河的水声。我就这样枕着河声入眠。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