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个小知识:地球大探索

10万个小知识:地球大探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科普
  • 地球科学
  • 自然
  • 知识
  • 儿童
  • 青少年
  • 探索
  • 趣味
  • 问答
  • 百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们居住的地球有哪些奥祕呢?

  地球是如何形成的?
  什么一直下雨,海水也不会满出来?
  寒冷的南极有夏天吗?
  彩虹的侧面是什么样子?

  本书将带你来一趟地球探索之旅!

本书特色

  「10万个小知识」系列,是一套活泼好玩、生动有趣的科学知识问答书。

  ☆培养小朋友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引发小朋友对各领域科学知识的探索,加强科学观念。

  ☆快速查找的科学知识
  深入浅出地解答生物、人体、大自然和宇宙等奥祕。

  ☆增进亲子的共读时光
  由专家精心编绘,为小朋友解答各类科学知识。

  ☆培养小朋友的科学兴趣
  透过简明易懂的科学讲述,帮助小朋友成为小小科学家。
 
穿越时空的信使:一本关于古代文明与失落智慧的探秘之书 书名:遗失的星图:探寻亚特兰蒂斯、香巴拉与玛雅的世纪迷踪 内容简介: 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几抹耀眼的星光,它们在历史的尘埃中闪烁,却又在无尽的迷雾中消逝,留给后世无尽的遐想与追问。本书并非简单的历史叙述,而是一场穿越时空、深入地质年代的宏大探险,它试图重新绘制那些被遗忘的文明的星图,解开它们突然消亡的千年谜团。 我们拒绝将目光仅仅局限于已知的、被官方史学所确认的文明节点。相反,我们将镜头对准那些流传于神话、传说、古老典籍和地质记录中的“失落的辉煌”。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究三大核心议题:失落的大陆亚特兰蒂斯、神秘的空中王国香巴拉,以及准确预言了时间终点的玛雅文明。 第一部分:海平面下的回响——亚特兰蒂斯的地理、科技与灾难 亚特兰蒂斯,这个由柏拉图笔下描绘的完美城邦,究竟是哲人的虚构,还是真实存在过、并在一夜之间沉入深海的超级文明? 我们首先从地质学的角度切入。通过对大西洋中洋脊、亚速尔群岛以及加勒比海域深层沉积物的分析,结合古地震学和海底火山活动的记录,本书探讨了导致一个广阔大陆在短时间内解体并沉没的极端自然事件——可能是超大规模的板块运动、地壳塌陷,甚至是彗星撞击引发的全球性海啸。 随后,我们将聚焦于亚特兰蒂斯人的“非凡技术”。如果他们真的存在,他们的能源、建筑和知识体系必然超越了我们所认知的青铜时代。书中将审视一系列关于“聚焦水晶”、“地磁能利用”的古代记载,并将其与现代物理学的前沿理论进行对比分析。我们不会将这些视为魔法,而是尝试以失传的科学原理去解读这些“神迹”。例如,书中会详细分析柏拉图描述的“同心圆结构”城市布局,如何暗示着高效的水利系统和能源分配网络,这可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以生态平衡为核心的社会模型。 最终,我们将直面“毁灭之日”。通过比对埃及的《多拉提斯手稿》与某些南美洲印加人的口述历史,我们试图构建一个多重灾难叠加的模型——它可能不是单一的天灾,而是文明自身对自然力量过度干预所导致的报应。本书的观点倾向于:亚特兰蒂斯人掌握了足以影响地壳稳定的力量,而他们的傲慢导致了文明的自我毁灭。 第二部分:群山中的幻影——香巴拉的地理定位与精神哲学 从海洋的深处,我们的探险转向了地球的脊梁——喜马拉雅山脉的幽深腹地。香巴拉(Shambhala),这个在藏传佛教和印度教经典中被反复提及的“净土”,究竟是一个纯粹的精神象征,还是一个隐蔽的、地理上可定位的王国? 本书将详尽梳理从《时轮金刚经》到十七世纪欧洲探险家如德·德马尔德的记载,对香巴拉的地理位置进行了三角定位。我们不仅考察了拉达克、坤仑山脉的传说,还深入研究了中亚草原的游牧民族中流传的相似传说——这表明“香巴拉原型”可能并非单一地点,而是一个迁移的、具有高度组织性的族群集合。 重点在于香巴拉的“知识体系”。不同于亚特兰蒂斯侧重于物质技术,香巴拉似乎代表了人类精神潜能开发的顶峰。书中将分析其“时间循环观”与现代宇宙学中关于“宇宙收缩与膨胀”理论的惊人相似之处。我们推测,香巴拉的统治者,即“持明者”,可能通过某种未知的认知技术,实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深度洞察,这也是他们能“预知未来”的基石。 书中将引用一些未被充分公开的、关于清末民初探险队的笔记,描述他们在青藏高原遭遇的“认知扭曲现象”——指南针失灵、时间感错乱,这似乎是香巴拉周边的某种天然或人工的“场域效应”,用以屏蔽外界的探寻。 第三部分:时间之轮的刻度——玛雅文明的历法与宇宙观 玛雅文明的突然衰落和他们复杂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历法系统,是本书第三个重要的探究对象。玛雅人并非简单的农耕民族,他们似乎比同时期的任何文明都更深刻地理解了宇宙的周期性。 本书将完全摒弃将玛雅文字简单视为记录王室更迭的工具的传统观点,而是将其视为“宇宙事件的密码本”。我们将详细解读“长纪历”的13个“巴克顿”(B’ak’tun)周期,并将其与地质学中已知的“米兰科维奇循环”——影响地球气候的轨道参数变化——进行交叉比对。我们认为,玛雅人并不是在“预测”2012年的世界末日,而是在计算一个重大天文物理事件(如银河系中心能量波的周期性扫过)对人类文明存续可能产生的影响。 此外,对提卡尔、帕伦克等古城遗址的天文学对齐分析将是重点。这些巨型建筑群的精确方向性,远非仅仅为了祭祀太阳神那么简单。它们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地面上的“观测站”,用于监测和记录来自宇宙深处的、具有规律性的信号。 最后,本书将探讨玛雅贵族阶层在古典期末期集体“消失”的原因。主流观点倾向于干旱和内战,但本书会提出一个更具颠覆性的猜想:他们是否通过预设的“逃离计划”,利用了他们所计算出的“时间窗口”,转移到了一个更安全、更隐秘的庇护所? 这也许是他们留给后世的最后一条“星图”线索。 结语:重构人类的“前史” 《遗失的星图》试图构建一个连贯的叙事:从史前大灾变中幸存的智慧精英(亚特兰蒂斯残余),到他们将知识与精神传承至高海拔地带(香巴拉的隐遁),再到这些知识如何在美洲大地上以高度数学化的形式(玛雅历法)被保存和延续。 本书是献给所有不满足于现有历史框架的探索者。它不是提供确凿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全新的、交叉学科的分析工具,邀请读者与我们一同,在神话的废墟中,重新寻找人类文明失落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星图”。揭开这些面纱,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我们从何处而来,以及我们正走向何方。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向日葵工作室


  依照儿童的视角去企划、撰写儿童书籍。曾经推出的书籍有《1年级学习的科学故事》、《低年级学习的科学故事》、《1年级学习的谚语》,以及《低年级学习的人体》等。

绘者简介

金恩景


  毕业于首尔产业大学视觉设计系,曾于2001年在SOKI国际插画甄选展中获奖,2003年时也曾在设计振兴院包装甄选展中获得鼓励奖。

  为了让儿童在看到自己的作品后能够获得认同感,努力地精进自己的绘画,目前他正以一位自由创作者的身分创作绘本,绘画的作品有《沙滩故事》、《沈清传》、《历史人物9人》、《王的一天》、《机器人》、《1年级学习的谜语》等。
 

图书目录

美丽的星球─地球
01 地球是如何形成的? 14
02 地球的年龄有多大? 16
03 地球的内部结构长什么样子? 18
04 地球到底有多大? 20 
05 地球到底有多重? 21
06 地球长什么样子? 22
07 地球为何能飘浮在宇宙中? 24
08 地球是块巨大的磁铁? 26
09 地球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生物? 28
10 地球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类? 30
11 地球是圆的,但是我们为什么不会掉下去呢? 32
12 山脉是如何形成的? 34
13 河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 36
14 大气是什么? 38
15 赤道是什么? 40
16 什么是纬线和经线? 42
17 地球上的陆地原来是整块的吗? 44
18 地球上共有几块大陆? 46
19 地球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个? 48
20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哪一个? 50
 
集众多祕密于一身的神祕岩石
21 化石是什么? 54
22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56
23 化石也有种类之分吗? 58
24 什么是活化石? 60
25 石油是如何形成的? 62
26 岩石是如何形成的? 64
27 岩石有多少种呢? 66
28 哪种岩石里才有化石? 68
29 岩石是一成不变的吗? 70
30 宝石是如何形成的? 72
31 溶洞是如何形成的? 74
32 沙子是如何形成的? 76
33 沙子里可以找到黄金? 78
34 人们是如何知道有恐龙的存在呢? 80
35 恐龙为什么会消失呢? 82
36 我们是如何知道恐龙的名字? 84
37 土壤里的养分是怎么来的? 86
38 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植? 88
39 什么是地层呢? 90
40 地层为什么会呈现水波状? 92
 
炙热的火山,恐怖的地震
41 什么是火山? 96
42 为什么火山会爆发? 98
43 火山爆发时喷出的是什么? 100
44 如何区别岩浆和熔岩呢? 102
45 岩浆能使所有的东西都熔化吗? 104
46 每座火山的形状都不同吗? 106
47 什么是火山口? 108
48 所有的火山都会爆发吗? 110 
49 最严重的火山爆发是发生在什么时候? 112
50 火山爆发形成的地形适合耕种吗? 114
51 火山爆发真的一无是处吗? 116
52 什么是温泉呢? 118
53 温泉为什么这么烫呢? 120
54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122
55 哪些地方会经常发生地震? 124
56 地震的震度是如何分级的? 126
57 地震发生时该怎么办? 128
58 什么是海啸? 130
 
宛如魔法的地球自然现象
59 白天和黑夜是怎么形成的? 134
60 为什么会有四季的变化呢? 136
61 空气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 138
62 风是怎么形成的? 140
63 为什么云彩的样子千变万化? 142
64 为什么海水在冬天不容易结冰? 144
65 地球上最热的地方在哪里? 146
66 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哪里? 148
67 冰山是如何形成的呢? 150
68 为什么会闪电、打雷呢? 152
69 彩虹的侧面是什么样子? 154
70 彩霞是如何形成的呢? 156
71 什么是酸雨? 158
72 什么是沙尘暴? 160
73 为什么一直下雨,海水也不会满出来? 162
74 什么是永昼? 164
75 寒冷的南极有夏天吗? 166
76 什么是臭氧层? 168
77 什么是温室效应? 170
78 圣婴现象和反圣婴现象会使气候异常? 172
 

图书序言

前言

  晴朗寂静的夜晚抬头仰望天空,会发现有很多星星正在一闪一闪眨着眼睛望着你,有时候它们还会躲进飘过的云朵中,就像在和你玩躲猫猫。

  其实这些星星一直在宇宙中忙碌地转动着,而且不会互相干扰;而地球也像众多星星一样,正在马不停蹄地围绕着太阳「奔跑着」。

  在这浩瀚无际的宇宙中,只有地球这个星球上,有人类、各式各样的动物和植物生存着。看着绚丽灿烂的大千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小朋友们心中一定也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疑问:

  地球是何时形成的?又是如何形成的?
  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地球上生活的?
  白天和黑夜是如何产生的?
  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
  为什么会刮风下雨?为什么会有地震、海啸?
  为什么有时候天空繁星点点,有时又漆黑一片?

  本书特别从小朋友的角度出发,对关于地球科学的各种问题,会以浅显易懂的说明,配合上生动活泼的插图,一一为大家解答。

  而本书中的每一页都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它会告诉小朋友们地球上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绝对会让大家目不睱给,收获满满!
 

图书试读

Q 地球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的起源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是不能完全确定地球是怎样形成的,他们目前只能够做出「应该是这样的」推测而已。

大部分的科学家认为,太阳周围的气团和宇宙尘埃混合在一起,并逐渐冷却,随着时间的经过,在它周边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尘埃,进而形成了这个庞大的星球─地球。

到目前为止,这个说法是最有说服力的。

Q 地球的年龄有多大?

人类到现在还无法确知地球的正确年龄,只能够推测地球的年龄可能有多大;大部分科学家认为,地球约有46亿岁了。

怎么样?吓了你一跳吧?科学家们会这么说,是有科学根据的。

根据科学家们的推测,地球和太阳系中其他星球是同时形成。他们推算出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年龄约为38亿年,当然这并不代表是地球的年龄。

地球刚开始形成的时候温度极高,岩石是地球冷却后才有的,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加上岩石形成之前的那段时间,地球的年龄应该是46亿岁左右。

Q 化石是什么?

化石就是很久以前植物的茎、叶、动物的骸骨、遗迹(比如脚印)等被埋到了地底下后,经过漫长的岁月,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

如果在哪个地方发现了珊瑚化石的话,就表示以前那个地方可能是很浅、很温暖的海域,因为珊瑚只适合在很浅、很温暖且很安静的海域生存。

而如果在哪个地方发现了蕨类植物的化石,就可以说明以前那个地方可能是一个非常温暖又潮湿的地方。

珍稀的恐龙化石帮助人们揭开了恐龙这种巨型动物的神祕面纱,并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动物进化的历史。

【知识补给站】

琥珀是由质地很黏的树脂包裹了小昆虫或是植物碎屑后,埋在地下形成的。由于有树脂的保护,琥珀里的小动物遗体或是植物碎屑并没有腐烂,所以琥珀被称为「有生命的化石」。

对于科学家来说,琥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Q 为什么会发生火山爆发?

地球的外层─地壳,是由几个大板块所构成,而这些由岩石构成的板块,飘浮在像浆煳一样的地函上方;因为地函不停地在流动,所以地函上方的板块也随之慢慢运动。

这些板块在运动的过程中,会相互碰撞或挤压,所以板块和板块相连的地方,会逐渐变得脆弱;而岩浆沖破这些脆弱的部位爆发出来,进而造成火山爆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是它对地球复杂生态系统之间微妙联系的深度解析。我一直以为生态系统就是动物和植物的简单组合,但《10万个小知识:地球大探索》却揭示了隐藏在它们之间的,那张无形的、精密的生命之网。它详尽地描绘了从微小的细菌到庞大的哺乳动物,每一个生命体是如何在食物链、共生关系、竞争合作中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地球生态的平衡。书中对于雨林、沙漠、海洋深处等极端环境下的生命奇迹的描述,更是让我叹为观止。我特别喜欢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章节,它不仅仅强调了物种数量的重要性,更深入探讨了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价值,以及保护这些多样性对于人类自身生存的意义。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地球上每一个微小的生命紧密相连,每一次的破坏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地球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评分

我一直对天气现象充满了好奇,而《10万个小知识:地球大探索》这本书就像给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台风、龙卷风、雷电是怎么形成的,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这些天气背后的动力学原理。从大气环流、洋流运动,到复杂的能量交换过程,书中都用清晰的比喻和生动的图解,将这些原本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天气预报的科学”这一章节,它详细地介绍了气象学家是如何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模型来预测天气,以及这些预测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多么重要。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一次的晴天、雨天、刮风,背后都有着一套精妙绝伦的自然规律在运作,而人类的智慧正是不断地去解读和理解这些规律。

评分

《10万个小知识:地球大探索》在讲述地球的过去和现在时,也展现了对未来的深刻洞察。它没有回避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而是以一种客观、科学的态度,呈现了气候变化、资源枯竭、污染等问题的成因和潜在后果。但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将这些问题描绘成无法挽回的绝境,而是积极地介绍了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的各种探索和努力,例如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环境保护的技术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地球的未来”的讨论,它鼓励读者思考我们作为地球居民的责任,以及可以通过哪些实际行动来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贡献一份力量。这种将科学知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叙事方式,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性的读物,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它让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和行动,地球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

评分

读完《10万个小知识:地球大探索》这本书,我感觉我对宇宙的认识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虽然书名主打“地球大探索”,但它并没有局限于地球本身,而是将地球置于整个宇宙的宏大背景下进行解读。它讲述了地球是如何在太阳系中形成的,以及太阳系的演变如何影响了地球的面貌。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宇宙起源、星系形成、行星探测等内容,虽然篇幅不长,但足以点燃我对宇宙的好奇心。它让我意识到,地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珍贵宝石。这种跳出地球看地球的视角,让我对我们所居住的星球有了更深的敬畏之情,也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生命奇迹。这本书的知识广度和深度都令人赞叹,是一本真正能拓展视野的佳作。

评分

第一次翻开《10万个小知识:地球大探索》这本书,就有一种被深深吸引的感觉。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科学百科,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你一步步深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书中对于地质构造的解释,从板块漂移的宏大叙事,到火山喷发和地震的细节描绘,都栩栩如生,仿佛能感受到地底深处那股涌动的力量。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地貌形成的部分,它不仅仅是列举了山脉、河流、峡谷的名称,更深入地剖析了风、水、冰川是如何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雕刻出地球千姿百态的面容。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生命摇篮”的章节,它讲述了早期地球的环境如何孕育出最初的生命,以及生命如何在地球的演变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部分内容让我对生命的起源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敬畏自然的鬼斧神工。整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又带着些许文学色彩,即使是像我这样对科学并非专业出身的读者,也能轻松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无尽的乐趣和启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