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科学人:100宇宙大发现

小小科学人:100宇宙大发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lex Frith, Alice James, Jerome Martin
图书标签:
  • 科普
  • 宇宙
  • 科学
  • 儿童
  • 天文
  • 探索
  • 知识
  • 发现
  • 少儿
  • 自然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天文知识轻松学,一个主题只要10分钟!
100%你一定想和朋友分享的图解酷知识!
 一页就解答一个你最想知道的太空问题!

  宇宙到底有多大?在最开始的时候,宇宙是什么样子?
  月球曾经是地球的一部分?科学家怎么寻找外星生命?

  ★100件你所不知道的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太空站、探测器……统统化成图表的奥祕!
  ★100个小朋友、大朋友可以随心所欲、随时探索的太空小主题!
  ★色彩丰富、颜色鲜明的可爱图表+小小科学人,陪着你穿梭百万光年、降落遥远行星、认识天文学家和他们的大发现!

  当太空人需要具备什么能力? 怎么让小行星改变方向? 
  单位错误竟然会让卫星坠毁? 宇宙最后会怎么样? 
  这次小小科学人要带你一探宇宙中的天体、航太科技和伟大天文学家的生平!
  书中用多元方式呈现这些宇宙大小事,除了有可爱插图和对话说明知识,
  也有清楚易懂的图表帮助你了解机械构造和不同天体的相对距离, 
  还有游戏类的问答带你一起思考太空科技背后的科学伦理!

好评推荐

  想像一下,一群大人聚在一起读一本给孩子的太空书,每个人都兴奋的指着书中的图表,惊喜的读着他们不知道的知识,并且热切的分享给身边的人──这就是《小小科学人:100宇宙大发现》在爱丁堡国际科学节办公室造成的效果!这本书能让人读了又读,每一次都会发现新奇事物!──英国爱丁堡国际科学节

  我很惊讶能从这本书学到这么多知识。我最喜欢这本书的一点,就是其中充满了意想不到的事物,而且并不怯于讨论一些我们还不知道解答的大哉问。──英国皇家学会青少年书奖评审

  *注音:是○  否●
《地球深处的声音:地质探秘与行星演化》 本书简介 本书带领读者潜入地球的核心,进行一场穿越亿万年时光的史诗级地质探险。我们不再仰望星空,而是深入脚下这片看似坚实的土地,去倾听岩石的低语,解密行星演化的宏大叙事。从板块构造的无声洪流,到火山喷发的剧烈呼吸,再到矿物晶体内部储存的古老信息,我们将全面揭示地球如何从一颗熔融的火球,演变成如今这个生机勃勃的蓝色星球。 第一部分:岩石的编年史——地质时间与物质循环 地球的年龄,超过了人类语言所能描绘的尺度。本书的第一部分,旨在建立一个坚实的时间框架——地质年代学。我们将详细阐述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法如何像一把精密的尺子,丈量着太古宙、元古宙乃至显生宙的漫长历程。读者将跟随专家脚步,了解沉积岩如何记录古代海洋和陆地的变迁,火成岩如何定格地幔物质的熔融瞬间,变质岩又如何展示了地壳在巨大压力和高温下的重塑。 岩石的“DNA”:矿物学初探 我们深入微观世界,解析构成地球的基石——矿物。本书将介绍硅酸盐矿物在地球化学循环中的核心地位,如何通过晶体结构的不同,赋予岩石千变万化的物理性质。从石英的六方对称到云母的片状解理,矿物的形态学不仅是美学的体现,更是理解其形成环境的关键线索。我们将探讨压力、温度和流体在矿物结晶过程中的精确控制作用,揭示变质相图的复杂奥秘。 大循环的驱动力:水圈与岩石圈的交互 地球是一个动态系统,物质从未停止运动。本部分重点聚焦于水在地球内部循环中的关键角色。水如何渗透到地幔深处,降低岩石的熔点,引发岩浆活动?我们将讨论俯冲带中“湿”的洋壳如何携带水进入地幔楔,驱动岛弧火山的形成。同时,风化作用如何将坚硬的岩石分解,将元素输送到海洋和大气,启动下一轮的沉积和成岩过程。这不仅仅是化学反应,更是驱动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引擎。 第二部分:地壳的脉动——板块构造的动力学 板块构造理论是现代地质学的基石。本书将跳出教科书式的描述,深入探讨驱动这套“行星引擎”的深层机制。 地幔对流的不可见之手 地幔并非均匀的固体,而是具有粘滞性的流体,其缓慢而持续的对流是板块运动的根本动力。我们将探讨基于地震波层析成像的新发现,描绘出地幔柱的垂直流动与地幔带的水平剪切。热力学原理如何解释地幔物质的粘滞性随深度和温度的变化?我们还将审视“拖曳力”和“俯冲板片拉力”在不同构造环境中的相对贡献,试图解析大陆漂移的精确驱动力。 裂谷与造山带的诞生与消亡 从超级大陆的聚合(如盘古大陆的形成)到分裂(如大西洋的张开),本书细致描绘了裂谷系统的发展轨迹。我们将剖析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过程,理解大陆岩石圈拉伸、变薄和最终破裂的物理过程。随后,我们将转向碰撞带,研究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相撞如何塑造了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这不仅仅是挤压,更是复杂的折叠、断层和地壳增厚的过程。 古地磁学的时空指引 古地磁学为我们提供了重建古代大陆位置的“指南针”。我们将解释铁磁性矿物在冷却过程中如何捕获地球磁场的方向和强度信息。通过追踪不同地质时期岩石记录的磁极漂移,我们得以重建各个大陆的古地理位置,理解它们在“地球村”中移动的路径和速度。 第三部分:地球的呼吸——火山与地震的内部对话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最直接、最剧烈的表现形式。本书旨在提供对这些自然灾害的更深层次理解,超越单纯的风险评估。 岩浆房的诞生与喷发机制 火山喷发的威力源于岩浆房内部的压力积累。我们将详细分析不同岩浆类型(玄武岩质、安山岩质、流纹岩质)的粘度、气体含量及其对喷发模式的影响。从宁静的盾状火山到毁灭性的爆发性火山,岩浆如何携带溶解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上升,并在接近地表时因压力骤降而释放能量,引发爆炸。对冰岛和夏威夷等地现代火山活动的案例分析,将帮助我们理解地幔热点和洋中脊溢流的差异。 地震的应力释放与断层带物理 地震的根源在于断层带上的弹性回跳。本书深入探讨了断层带的摩擦物理学,介绍Byerlee定律和后滑现象。我们将解析P波和S波的传播特征,解释地震波层析技术如何“透视”地下结构。此外,对于特大地震(如日本东北部3·11地震)中观测到的“慢滑移事件”和“断层流体活动”,我们将探讨它们对地震周期性和大地震孕育的潜在影响。 第四部分:地球深处的秘密——地核与磁场的起源 地球的内部结构是理解其演化历史的终极谜题。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目光投向地核,探索地球的“心脏”。 地核的物质组成与状态 基于地球物理学观测(特别是地震波穿过地核的延迟和反射),我们推断出行星核心由铁镍合金构成。我们将讨论液态外核的粘滞度和导电性如何满足“发电机理论”的条件。通过计算液态金属的对流速率和科里奥利力的作用,我们能解释地球磁场的产生机制——一个自我维持的动态过程。 磁场的倒转与保护伞 地球磁场不仅仅是一个科学现象,它是保护地表生命免受太阳高能粒子侵害的必要条件。本书将回顾磁场倒转的历史记录,解析古地磁学如何揭示磁极在历史上多次发生颠倒。磁场减弱或倒转期间,地球暴露于宇宙射线的风险是否会显著增加?本书将综合古气候学和生物演化数据,探讨磁场波动与地球生命演化之间的微妙关联。 结语:理解我们脚下的家园 《地球深处的声音:地质探秘与行星演化》旨在向读者展示,地质学不是关于静态的石头和遥远的过去,而是关于一个持续演化、充满活力的行星系统。通过对岩石、矿物、板块和内部流体的深入剖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过去,评估其现在的状态,并对未来的变化有所预见。这是一次对我们自身所居住的这颗行星复杂性和精妙性的致敬。

著者信息

译者简介

高文芳


  国立交通大学物理研究所教授。他在NASA成立的那年出生、航海家一号发射那年上大学、超新星SN1987a大放异彩的那年拿到博士学位。研究专长包含宇宙学、高能物理,喜欢教书与说故事;编写过给高中生的审订本物理教材,翻译了绘本《来自星星的我们》和《太空喵舰长:星际奇航》。希望透过各种方式,让小朋友到成人都能找到学习科学的乐趣。他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物理学家,觉得自己就和世界上的每个人一样─都非常、非常特别。

图书目录

P4欢迎光临宇宙旋转乐园,一起转转转!
P6宇宙非常非常大……大到我们根本不清楚到底有多大!
P8如果你想成为太空人,必须会说俄语、读得懂俄文!
P9在国际太空站上……每天都可以观赏到15次日落!
P10马雅人崇拜金星,他们会观察金星运行的位置来决定打仗的时机!
P11一闪一闪亮晶晶,天上星星数不清?
P12太阳系里少了11颗行星?
P14月球曾经是地球的一部分?
P15宇宙中最冷的地方其实就在地球上!
P16星星不是只有夜晚看得到!
P17夜空充满了星光,为什么还是那么黑?
P18所有已知的物理定律都没办法解释宇宙诞生的那一瞬间
P19一场月食如何改变世界历史?
P20和地球跟太阳的距离比起来,太阳系的边缘远了六万多倍!
已知宇宙的边缘距离太阳大约460亿光年
P22最早登上太空的地球生物是果蝇!
P23穿上太空衣的太空人如果鼻子痒,该怎么解决?
P24如果恐龙有望远镜,牠们就能看到月球上的火山爆发!
P25太空中有团星云有覆盆子的气味!
P26因为担心月球上有致命的病菌,太空人成功返航后必须隔离好几週!
P27探测车在火星上发现了……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
P28太空人登陆月球后,休息的时间比探索月球的时间还长!
P30天文学家用数学公式来搜寻外星人?
P31穿越小行星带必须惊险的左闪右避吗?
P32为了实现用火箭进入太空的梦想,冯‧布朗设计了发射飞弹的火箭!
P33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来自于太空?
P34要想像宇宙,必须先让想像超越三维空间的限制!
P35美国的太空飞行器装配大楼非常大,内部甚至会出现天气变化!
P36太空站和人造卫星在太空中的飞行速度比音速还快 !
P37太空人不是飘浮在空中,而是一直往下掉!
P38在国际太空站里,绝对不要撒胡椒粉!
P40太阳非常巨大,装进一百万颗地球都没问题!
P42点燃火箭引擎时,燃料燃烧的温度是岩浆温度的两倍!
P43地球核心的温度高得惊人,比太阳表面的温度还要高!
P44太空竞赛是一场没有子弹的战争
P46太空中有伪装成垃圾的间谍卫星?
P47有些巨星的核心里……藏了一颗小小的恆星!
P48 小行星迟早会撞上地球?
P49想让小行星转向?试试看,把它漆成白色!
P50月球上的粉尘又细又锐利,连太空衣都能刺穿!
P52为了将人类送往火星,负责运载的火箭必须在太空中组装!
P53一路睡到火星去?
P54第一批移民火星的人,最好是农夫!
P55暖化效应其实是件好事……前提是如果你打算到火星定居!
P56十岁的小女孩发现一颗垂死的恆星!
P57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在缩小?
P58把星系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无法看见的神祕物质?
P60宇宙中最亮的天体和最暗的物质是由同一个人发现的!
P61第一个太空三明治是黑麦面包夹牛肉!
P62一个太空马桶要价6亿台币!
P63水熊虫是生命力最强的生物,在太空中也能安然无恙!
P64太空争霸战其实很安静、没有火光!
P65星座是人们看着星空想像出来的!
P66阿姆斯壮的靴子还留在月球上?
P68因为有数学家的计算……才能发现海王星?
P69弄错单位会导致探测器坠毁?
P70我们的银河系在很久以后,会跟仙女座星系相撞?
P71太空人喝下的水可以不断循环利用、再循环……
P72寂静的太空充满危机……就连晒太阳都会致命!
P74一位学生的重大发现被教授占为己有!
P75来自大霹雳的讯号……刚开始被错认为是鸽粪搞的鬼!
P76科学家可以听出太阳内部的结构?
P77太靠近黑洞会发生什么事?
P78你从月亮上的阴暗区域看到什么?
P79哈啰外星人,我们在这里!
P80美丽的土星环是由许多彗星形成的?
P82太阳不是黄色,而是亮白色的!
机会号是用弹跳的方式登陆火星!
P84人类最远的足迹只到月球表面?
P85火星上的雪花是方形的! 
P86太空人必须带着武器出任务,还要准备跟野狼、大熊搏斗?
P88帮助太空人登陆月球的科技……在你家也找得到!
P89虫洞可以让我们穿越时空?
P90就算太阳今天就停止「燃烧」,还是可以持续发光发热很久很久!
P91金属在太空中会自动熔接在一起?
P92人类在其他星球上进行的第一项运动是……打高尔夫球!
P94移民到木星的卫星之前……最好再考虑一下!
P96水星的一天和水星的一年……时间长度差不多?
在天王星的卫星跳下万丈深渊……完全不需要降落伞!
P97太空里有一座坟场……废弃的人造卫星在那里慢慢被遗忘?
P98过去大家都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直到伽利略用他的望远镜发现……
P99跟许多恆星比起来……太阳只是个小不点!
P100一颗来自太空的大火球冲进地球,但是并没有引起关注!
P101早期太空衣的设计灵感来自毛毛虫?
如果要飞到距离太阳最近的恆星,你必须花1,500辈子的时间!
P102流浪行星在我们的银河系里四处游荡?
P104太阳表面不断有超级龙卷风形成,卷起大量的气体,然后快速消逝!
P105前苏联最顶尖的火箭设计师……他的名字是不能洩漏的机密?
P106你可以喝下一颗小行星……或是把它变成火箭燃料!
P108火箭上的小火箭……可以在紧急时刻救出太空人!
P109夜空最亮的星星,实际上是两颗星! 
P110早期太空任务的飞行路线……是由「穿着裙子的计算机」规划的?
P112我们做得到……不代表我们可以为所欲为!
P113女性太空人比男性太空人少很多,比例是1:8
太空可以把你烤焦,也能把你冻僵!
P114太阳系里有许多卫星绕着行星转,其中有些卫星体积比行星还要大!
P115曾经有人为了防患天灾,买了号称有效的「抗彗星伞 ?
P116如果你想在金星上旅游……最适当的交通工具是充气的飞行船!
P118当你发现一颗新彗星……你的姓名就会成为彗星的名字!
P119在遥远的未来,时间将会停止……宇宙和宇宙舞台上的一切都将结束!
P120专有名词
P124索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P44
太空竞赛是一场没有子弹的战争
 
1950、19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与前苏联成为竞争对手:两个国家相互比拚彼此的航太科技实力,看谁先开发出新型火箭和太空船,把人类送上太空,甚至登陆月球!
 
前苏联 1957年10月第一颗成功进入轨道的人造卫星:史普尼克1号
 
前苏联 1961年4月第一位太空人:尤利.加加林
 
美国 1961年5月美国的第一位太空人:艾伦.薛帕德
 
前苏联 1963年6月第一位女太空人:范伦蒂娜.泰勒斯可娃
 
前苏联 1966年2月第一艘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月球9号
 
前苏联 1965年3月第一次太空漫步:阿列克谢.列昂诺夫
 
美国 1968年12月人类第一次成功绕行月球飞行:阿波罗8号任务的太空人
 
美国 1969年7月人类第一次登陆月球:阿波罗11号任务的太空人──阿姆斯壮和艾德林 成功的登月任务成为太空竞赛的里程碑,美苏两国渐渐终止这样的竞争,之后甚至开始合作。
 
P61
第一个太空三明治是黑麦面包夹牛肉
 
1965年,美国的双子星3号太空任务才正式展开大约2小时,太空人约翰.杨从他的飞行装口袋里掏出一个「偷渡」的腌牛肉三明治,与副驾驶加斯.葛瑞森分享。
 
早期为太空人准备的食物,最主要的考量是轻量、少碎屑、少怪味和少垃圾,并没有考量美味的问题。
 
典型的太空食物包括:用油脂包裹并且压成小方块的谷片、冷冻干燥而成的粉末,以及可以从软管挤出来的肉泥。
 
他们两三口就把三明治吃光了,显然三明治比太空餐好吃太多了!
 
不过面包的碎屑在太空舱里四处飘散,他们很担心会损坏舱里敏感的电子仪器。
 
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的主管很不高兴,葛瑞森和杨因此成为最早受到官方公开谴责的太空人。
 
P63
水熊虫是生命力最强的生物,在太空中也能安然无恙!
 
水熊虫(科学家称牠们为「缓步动物」)是一种微小的无嵴椎动物;有人叫牠们「苔藓猪」,因为牠们通常出现在潮溼、长满苔藓的环境里,体长不到1毫米。2007年牠们进行了一项太空任务──暴露在几乎真空的太空环境里10天,并且活着回到地球!
 
缓步动物能够承受:
  
巨大的压力!
水熊虫不怕待在真空环境里,也能忍受相当于海底最深处6倍的压力!
 
强烈的辐射!
牠们能承受的辐射剂量是人类的好几百倍。

用户评价

评分

身為一個在台灣土生土長、對浩瀚星空一直充滿好奇的家庭主婦,我一直尋尋覓覓能讓孩子們(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對宇宙產生濃厚興趣的讀物。最近,我偶然接觸到一本名為「小小科學人:100宇宙大發現」的書籍,雖然書名看起來很吸引人,但礙於手邊還有其他待讀的圖書,我還沒有機會深入翻閱。不過,光是從書名本身,我腦中已經勾勒出許多令人期待的畫面。我想,這本書一定會像一座寶藏,裡面收藏了許多關於宇宙的奇妙知識,例如行星的運行軌跡、星系的壯麗景象,甚至可能包含黑洞的神秘面紗,或是宇宙的起源與演化等等。想像一下,孩子們能夠在書中穿梭於各個星體之間,親眼「目睹」超新星爆發的絢爛,或是跟隨彗星的腳步,感受宇宙的遼闊與寂靜。這樣的學習過程,肯定比枯燥的課本來得生動有趣多了。我特別期待它能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搭配精美的插圖,將複雜的天文概念化繁為簡,讓小朋友們在玩樂中就能輕鬆學習。畢竟,培養孩子對科學的熱情,從探索宇宙的奧秘開始,絕對是一個絕佳的選擇。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們家孩子們啟迪科學心靈的墊腳石。

评分

在網路書店瀏覽時,偶然看到「小小科學人:100宇宙大發現」這本書的介紹。雖然還沒買來細看,但光是「100宇宙大發現」這幾個字,就足以讓人聯想到裡面會包含多少令人驚嘆的宇宙奧秘。我平常對天文學不算非常專業,但一直對宇宙的浩瀚感到著迷。常常在夜晚抬頭仰望星空,就會忍不住思考,宇宙到底有多大?裡面到底存在著什麼樣的奇特景象?我猜測這本書應該會從一些比較基礎的知識開始,像是月亮的盈虧變化、星座的故事,再逐步深入到更進階的概念。或許會解釋恆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不同顏色的恆星代表著什麼樣的溫度和壽命。我也期待它能觸及一些比較前沿的科學發現,比如系外行星的搜尋,或是關於暗物質、暗能量的討論,當然,前提是能夠用非常淺顯、有趣的方式來呈現。畢竟,這是一本給「小小科學人」的書,如果能讓年輕一代對宇宙產生興趣,進而激發他們未來投身科學研究的熱情,那絕對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這本書光是聽名字,就已經充滿了探索未知的召喚。

评分

作為一位兼職科普部落客,我時常關注市面上各種能啟發兒童科學興趣的讀物,而「小小科學人:100宇宙大發現」這個書名,毫無疑問地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雖然我還未親手翻閱,但僅從書名我便可以推測,它很可能是一本涵蓋範圍極廣的宇宙科普啟蒙讀物。我想,它勢必會從最基礎的「天」與「地」的關聯開始,像是太陽的能量來源、月球對地球的影響,進而拓展到更為宏觀的宇宙尺度。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恆星的生命週期,從星雲的誕生、主序星的演化,到最終的超新星爆發或是白矮星的形成。同時,對於星系的種類、結構,以及它們之間的互動,想必也是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或許,它還會觸及一些較為先進的宇宙學概念,例如黑洞的奇異點、蟲洞的理論可能性,甚至是關於宇宙中是否存在外星生命的討論。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夠以清晰、邏輯性強的方式,將這些龐大而複雜的知識結構化,並輔以生動的圖示和引人入勝的敘述,讓年輕讀者能夠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建立起對宇宙的全面認知,並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索科學前沿的渴望。

评分

最近跟朋友在閒聊時,聽到她提起一本叫做「小小科學人:100宇宙大發現」的童書。她說她的兒子一拿到這本書,就愛不釋手,整天抱著到處跑,像個小小的宇宙探險家一樣。聽她形容得這麼生動,我心裡也癢癢的。我兒子也是個對新事物充滿好奇的孩子,尤其對那些「大大的」、「遙遠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像是飛機、潛水艇,當然,宇宙也絕對是他的「最愛」之一。所以,當我聽到「100宇宙大發現」這個標題時,腦海中立刻浮現出各種可能性。也許裡面會介紹我們熟悉的太陽系,像是火熱的太陽、美麗的土星環,還有傳說中充滿水的火星?又或者,它會帶我們去到更遠更遠的地方,看看那些肉眼看不到卻異常巨大的星雲,或是奇形怪狀的星系?我更希望它能包含一些關於太空探測的內容,比如火箭如何發射、太空人如何在太空中生活、或是探測器如何深入太陽系其他行星進行考察。這樣不僅能滿足孩子們的想像力,還能引導他們認識科學的發展與人類的勇氣。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讓我的兒子也成為一個「小小科學人」,透過這本書,開啟他對宇宙無盡的探索之旅。

评分

最近在親子社團裡,看到不少家長在討論一本叫做「小小科學人:100宇宙大發現」的書。大家對它的評價都相當不錯,尤其是提到書中的插畫精美,內容也很吸引小朋友。我兒子正值對周遭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各種「為什麼」層出不窮,而宇宙,更是他常常掛在嘴邊的話題。所以,當我聽到這本書的名稱時,心裡就覺得它很有可能會成為我們家的「新寵」。我設想,這本書裡可能會介紹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以及它為何能夠孕育生命。也許還會講到其他行星的獨特之處,例如金星的炙熱、火星的紅色塵埃,或是木星的巨大風暴。更令我期待的是,不知道書中是否會包含關於「大爆炸」的理論,或是宇宙膨脹的過程?這些都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如果能夠透過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相信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而且,如果書中還能加入一些簡單的互動環節,像是小型的知識測驗,或是DIY天文觀察的小提示,那就更完美了。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一個通往宇宙的神奇入口,我非常希望能帶領我的孩子一起進入這個充滿奧秘的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