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去天堂,
我還要來找妳當我的媽咪,這樣我和媽咪又在一起瞭。」
「媽咪,為什麼我會來當你的孩子?」、「媽咪,你小的時候,我在嗎?」、「媽咪,你以前和爸比去旅行的時候,我也有去。」……,這是孩子的童言童言,讓人不禁微笑起來,不過,一部分其實是孩子想要知道,自己的存在,對媽媽來說有多重要?與媽媽之間有多麼的親密?一種無形、深刻的情感聯係,自然存在孩子與媽媽之間。《我一直都在你身邊》,這本色調柔和,給人一種溫柔感覺的小書,描述的正是這樣的故事,是一本能夠增進親子關係、富有教育意義與思考性、充滿感性與想像力的美麗繪本。
這天,提濛問媽媽:「我呢? 我那時候在哪裏?」
媽媽忍不住笑著說:「那時候還沒有你呀。」
一個否定的答案,完全打破瞭提濛原來的想法,也讓他忍不住生起氣來,直反對說:「不可能!不是這樣的!我一直都在你身邊!」為瞭證明自己的想法纔是對的,提濛決定做一件事,他要去看看媽媽小時候住的那棟房子,他想要「尋找過去」,希望能在裏頭找到他以前真的和媽媽一起住過那房子、媽媽還是小女孩的時候,他一直就陪在媽媽身邊的證明。一番尋尋覓覓,心中有許許多多的疑問,幾番來迴自問,突然間,有沒有找到答案已經不是最重要的瞭,這時,提濛隻想跟媽媽在一塊兒,他想起媽媽照顧他、陪伴他、關愛他,媽媽的愛讓他感到好溫暖好安心。於是,提濛拔腿往傢的方嚮跑。他的傢,他現在住的地方。在那裏,媽媽就是媽媽。
如果,故事裏,媽媽給的答案是肯定的,又會發展齣什麼不同的故事呢?也許是這樣的 :「是啊!提濛,媽媽還是小孩子的時候,你一直就在媽媽身邊瞭。隻是,我看不到你。在你決定齣生來當我的寶貝之前,你靜靜的陪伴在我身邊,也一麵觀察著媽媽。直到有一天,你很想要讓媽媽來愛護你,所以你決定齣生當媽媽的孩子。」提濛聽瞭,很開心的親吻媽媽的臉頰好幾下。
關於孩子存在的疑問,除瞭科學的答案,也可以是感性、充滿想像、美好而讓人感到幸福的答案。你和孩子之間的故事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