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个小知识:恐龙大祕密

10万个小知识:恐龙大祕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恐龙
  • 科普
  • 儿童
  • 知识
  • 自然科学
  • 趣味学习
  • 动物
  • 化石
  • 恐龙时代
  • 益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一套专为孩子制作的一系列「10万个小知识」,包括地球、昆虫、宇宙、科学、身体、动物、天气、恐龙、植物、海洋等10本。这套书活泼生动、浅显易懂,以深入浅出方式撰写的科普知识的问答书。

  具有以下特色:

  1 引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透过简单易懂的科学理论说明,帮助孩子成为小小科学家。

  2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及想像力:引起孩子于各领域科学的知识探索,加强科学观念。

  3 能快速查询科学知识:依照由浅入深的顺序,解答生物、人体、宇宙等奇特奥妙的现象。

  4 增进亲子共读的时光:邀请专家精心设计,让父母与孩子在趣味的科学氛围里,能轻松互动。
 
史前巨兽的恢弘史诗:失落世界的生存法则 一部深度探索远古生命、揭示地球演化奥秘的史诗级著作 本书并非聚焦于我们熟知的那些面向大众的恐龙科普知识,而是将读者带入一个更为宏大、更具专业深度的史前世界。它不再满足于“恐龙吃什么”或“恐龙有多大”的肤浅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中生代地球生态系统、古生物学前沿理论以及物种灭绝的复杂机制。 第一部分:地球剧变——中生代环境的精细重建 本书的开篇,将带我们穿越回三叠纪的黎明。我们不会仅仅描述气候的炎热或干燥,而是运用古气候学、地质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分析了盘古大陆的裂解过程如何重塑了全球洋流和大气环流。书中会详尽阐述冈瓦纳古陆与劳亚古陆分离初期,特提斯洋的形成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决定性影响。每一章都配有高精度的古地理图,展示了数千万年间海平面的微小波动如何塑造了物种的迁徙路线和隔离。 我们将审视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大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精确波动曲线,并探讨这些环境参数如何直接影响了巨型爬行动物的生理机能和骨骼密度。例如,书中会用大量的篇幅去解析“巨型化”现象背后的生理学限制:恐龙如何解决了散热问题?它们的心血管系统是否真的能够支撑起长颈和庞大的躯体?这部分内容将大量引用同位素分析的数据,构建一个立体的、可呼吸的史前地球。 第二部分:骨骼深处的秘密——恐龙生理学的革命性见解 本书的重点转向了对恐龙生命活动的深度解剖。我们摒弃了许多传统认知中的“冷血”观念,转而探讨“中温性”(Mesothermy)理论的支撑证据。通过对骨组织学(Bone Histology)的细致观察,作者将揭示不同恐龙物种的生长速率差异,并据此推测出它们代谢活动的强度。例如,对泰坦巨龙类股骨横截面的分析,揭示了其惊人的钙质沉积速度,这暗示了远超传统蜥蜴的生理活跃度。 更引人入胜的是对呼吸系统的深入探究。我们将详细介绍鸟类呼吸系统(单向气流系统)在非鸟恐龙中可能存在的演化迹象。书中将通过对脊椎骨气腔化(Pneumatization)程度的量化分析,构建出霸王龙乃至剑龙家族的呼吸效率模型,挑战“效率低下”的旧有印象。 在行为生态学方面,本书着墨于复杂社会结构和亲代抚育的考古学证据。这不是简单的“恐龙妈妈筑巢”,而是对未孵化恐龙蛋中胚胎骨骼的微观分析,以判断孵化期的长度、幼崽的自主性。同时,对群体足迹化石(Trackways)的流体力学分析,将重建恐龙群体的行进速度、步态调整乃至群体内部的等级秩序。 第三部分:未竟的演化——白垩纪末期大灭绝的复杂推演 本书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是对白垩纪-古近纪(K-Pg)界线事件的深度剖析,它不再将撞击事件视为唯一的、简单的“扳机”。作者整合了地质学、古生物学和沉积学的多学科证据,构建了一个“多重压力模型”。 首先,书中将详尽分析德干暗色岩(Deccan Traps)火山喷发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的长期、渐进式影响,这些影响可能已使生态系统在撞击前夕变得脆弱。随后,再引入了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的直接冲击效应:海啸、撞击冬季的持续时间、以及对海洋食物链基底(浮游生物)的毁灭性打击。 关键在于,本书会深入讨论“选择性灭绝”的生物学基础。为什么某些鸟类分支得以幸存,而大部分的非鸟恐龙却走向终结?书中将对比幸存者和灭绝者的体型、食性(杂食性与肉食性的差异)、以及栖息地范围等生物学特征,探讨哪些“生存策略”在极端的全球灾难面前更具韧性。这部分内容充满了严谨的统计学分析和模型预测。 第四部分:遗失的支系——深入鸟类起源的灰色地带 本书的收尾,将目光投向了幸存的恐龙——鸟类。我们将绕开基础的“羽毛起源”叙事,转而关注鸟类谱系内部的快速辐射和形态多样化。书中将详细梳理与鸟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恐龙分支(如伤齿龙科、手盗龙类)的最新发现,并通过分子钟技术推测它们在白垩纪中晚期的生物地理分布。 我们还将审视鸟类在新生代早期如何迅速填补了中大型恐龙留下的生态位,比如对巨大不会飞的“恐怖鸟”(Phorusrhacidae)的骨骼重构和捕食行为的推测。这部分内容旨在展示演化的连续性,证明恐龙的故事并未随着一颗陨石而彻底终结,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在天空和陆地继续上演。 通过对古环境、生理机制、灭绝动力学及演化分化的多维度、深层次的探讨,本书为真正热爱古生物学的读者提供了一份基于前沿科研数据的、结构严谨的史前巨兽研究指南。它需要的不仅是好奇心,更是对科学方法论的尊重与兴趣。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向日葵工作室


  依照儿童的视角去企划、撰写儿童书籍。曾经推出的书籍有《1年级学习的科学故事》、《低年级学习的科学故事》、《1年级学习的谚语》,以及《低年级学习的人体》等。

绘者简介

金珍京


  大学主修东洋绘画,教学之后开始为孩子们而画。绘制过的作品有《鲑鱼在南大川逆流而上》、《1~2年级生的教科书:民间童话故事》、《1~2年级生读的犹太法典》、《1~2年级生读的原谅的故事》与《低年级生读的民俗故事》。
 

图书目录

一起回到恐龙时代
恐龙也是一种动物吗? 16
恐龙是什么时代在地球上生活的呢? 18
在恐龙的时代,地球是什么样子呢? 20
是谁提出「恐龙」这个名词的呢? 24
为什么会知道恐龙曾经存在呢? 26
恐龙如何分类? 28
恐龙爱吃什么? 30
观看恐龙化石就可以分辨性别吗? 34
恐龙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 36
恐龙的皮肤由什么构成? 38
为什么恐龙会吃石头? 40
恐龙也会生小恐龙吗? 42
恐龙是如何命名的? 44
如何知道恐龙的体型有多大? 46
恐龙用四只脚走路吗? 48
肉食性恐龙的攻击武器是什么? 50
草食性恐龙如何保护自己呢? 52
行走时,恐龙的尾巴如何摆放? 56
恐龙能活到几岁呢? 58
世界上发现最多恐龙脚印的地方在哪里? 60
恐龙为什么会消失? 62
 
肉食性恐龙
似鸡龙为什么和鸵鸟跑得一样快? 66
南方巨兽龙为何不怕比自己巨大的恐龙? 68
恐爪龙的爪子为什么很厉害? 70
驰龙和恐爪龙是亲戚吗? 72
矮异特龙是如何攻击其他恐龙? 74
双嵴龙为何会用脚尖走路? 76
斑龙如何让大型草食性动物都害怕? 78
小盗龙是体型最小的恐龙吗? 80
迅勐龙为什么号称是「敏捷的强盗」? 82
蜥鸟龙为什么是长得像鸟的蜥蜴? 84
棘龙的背像风帆,有什么作用呢? 86
高棘龙是粗暴的肉食主义者吗? 88
异特龙是侏儸纪时期最强大的恐龙吗? 90
分支龙如何突袭草食性恐龙? 92
永川龙如何利用尾巴捕捉猎物? 94
始盗龙跑得比爬虫类还快吗? 96
偷蛋龙真的是偷蛋的小偷吗? 98
腔骨龙为何会自相残杀? 100
美颌龙为何有飞毛腿的美名? 102
特暴龙是暴龙的祖先吗? 104
镰刀龙有像镰刀一样的攻击武器吗? 106
伤齿龙为什么只捉小型的哺乳动物? 108
暴龙是最凶勐的恐龙吗? 110
艾雷拉龙是靠灵敏的耳朵捕捉猎物吗? 112
 
草食性恐龙
赖氏龙的头冠是用来闻味道的吗? 116
禄丰龙是温驯的恐龙吗? 118
马门溪龙为何会群聚移动? 120
慈母龙为何被称为「好妈妈」恐龙? 122
釜庆龙是如何命名的? 124
腕龙的身高有多惊人? 126
蜥结龙为何敢挑战肉食性恐龙? 128
栉龙的肉冠发出声音代表什么? 130
萨尔塔龙如何保护自己? 132
尖角龙的头盾有什么妙用? 134
剑龙如何防御掠食者的攻击? 136
剑角龙为何又称「铁头功恐龙」? 138
戟龙如何对抗凶勐的肉食性恐龙? 140
甲龙是全身披着盔甲的恐龙吗? 142
埃德蒙顿甲龙最厉害的武器是什么? 144
豪勇龙背部的骨头有什么作用? 146
禽龙如何对付敌人? 148
青岛龙的头冠可以当做武器吗? 150
冠龙的最大特征是什么? 152
副栉龙头顶上的冠饰有何用途? 154
肿头龙的头骨为何那么突出? 156
原角龙的头上有角吗? 158
鹦鹉嘴龙的头部和鹦鹉很像吗? 160
板龙为何能吃下坚硬的树干? 162
畸齿龙的牙齿有什么特别呢? 164
稜齿龙遇到危险为何能迅速逃跑? 166
 
恐龙的朋友们
幻龙如何在海底生活? 170
双型齿翼龙是鸟类的祖先吗? 172
沧龙为什么是可怕的海洋猎人? 174
薄板龙为何会游泳? 176
风神翼龙如何在天空飞翔? 178
克柔龙的嘴巴究竟有多大? 180
陆鳄是鳄鱼的祖先吗? 182
无齿翼龙的翅膀有羽毛吗? 184
海南伊科努斯是如何命名的? 186

图书序言



如何了解恐龙


  很久很久以前,比人类开始生活在地球上更早之前,有一种叫做「恐龙」的大型爬虫类在地球上生活。恐龙的身上覆盖着坚硬的鳞片,靠着产卵延续后代。
 
  恐龙分为肉食性恐龙与草食性恐龙,1亿6千万年间,牠们主宰了地球。

  恐龙是什么样的爬虫类呢?

  腕龙的身高有 4 层楼高,一天会吃掉 2 公吨左右的植物。

  大家相信如此巨大的动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吗?
  恐龙的身体是什么颜色?
  肉食性恐龙的武器是什么?
  草食性恐龙如何保护自己?
  恐龙是什么时候在地球上生活的呢?当时有哪些恐龙呢?

  恐龙在广阔的森林中奔驰、打架与猎食。现在就让我们搭上时光机来到遥远的过去,看看有恐龙奔跑、嬉戏的年代吧!出发!
 

图书试读

在恐龙的时代,地球是什么样子呢?

恐龙生活的遥远年代叫做「中生代」,但中生代时的地球和现在长得不一样喔!

在一开始的三叠纪时期,地球上的大陆相连,是个大板块。气温和沙漠一样,又热又干燥,有银杏、针叶树、苏铁、蕨类等两栖植物,但没有开花植物,也没有鸟类。

此时开始出现腔骨龙和板龙这类的恐龙,海洋中有肉食性爬虫类,沼泽有鳄鱼的祖先,而天空中则有翼龙飞行。

侏儸纪时期,大陆已经稍微开始分裂成非洲与美洲,海洋也渐渐变宽广,气温逐渐温暖,溼度变高。因为雨量增多,植物长得更茂密,形成苍郁的森林。

陆地上以腕龙这类巨大的草食性恐龙为首,各式各样的恐龙开始在此生活,海洋中出现了鲨鱼和鳐鱼,天上有始祖鸟在翱翔。

白垩纪时,分裂成现在的各个大陆,变得很像现在的地球,气温更温暖,四处都有湖水。这时出现了会开花的草与树木,鸟类也变多。有角的恐龙和鸭嘴恐龙诞生,而海洋中,海鬣蜥类的爬虫类也突然变多。不过,到白垩纪的晚期,地球上所有的恐龙都不见踪迹。

为什么恐龙会吃石头?

会吃石头的恐龙是草食性恐龙中,脖子很长、体型很大的蜥脚下目恐龙。像梁龙或马门溪龙这类大体型的草食性恐龙,必须吃大量的食物,但是体型庞大的牠们,如果慢慢咀嚼到吃饱,需要花太多时间。

而且没有臼齿的蜥脚下目恐龙,不可能细嚼慢嚥,所以牠们会用牙齿咬断食物,或是不咀嚼,直接将吃进去的树叶或树枝吞下。可是,这样一来,恐龙会无法消化。因此牠们只好吞下小石头,让石头互相撞击,将食物切碎。还好有这些叫做「胃石」的石头,让恐龙不管吃了多少食物都能好好消化。恐龙的智慧很令人惊叹吧?

原来如此

1985年,美国的研究学者发现了重龙的化石,这只恐龙的肚子里整整有64颗胃石。

迅勐龙为什么号称是「敏捷的强盗」?

迅勐龙名字的意思是「敏捷的强盗」,由于动作迅速,跑得很快而得名。

迅勐龙的前脚短短,能上下、左右移动;后脚的第二根脚趾长得像镰刀一样,猎食时可往前伸出,用来伤害敌人。这根脚趾平常会往上翻,以免爪子因为碰触到地面而磨损掉。牠们的头长长的、嘴巴扁扁的,牙齿很尖锐,而头脑也很聪明,会成群结队猎食,跳到猎物身上,用后脚的尖锐脚爪撕裂猎物。

用户评价

评分

哇,拿到这本《10万个小知识:恐龙大祕密》的时候,我真的是眼睛都亮了!我本身就是个从小就超爱恐龙的怪兽迷,从小学时期的《侏罗纪公园》电影,到后来对各种恐龙化石的痴迷,每次看到相关的书籍,都忍不住想把它带回家。这本《10万个小知识》的内容厚实得让人惊喜,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恐龙的名字和身高,而是深入浅出地探讨了许多我一直好奇的“为什么”。例如,书中关于恐龙的演化过程,从最早的爬行动物到各种庞然大物的出现,图文并茂的解析让我对生命起源有了更宏观的认识。特别是关于恐龙的骨骼结构和运动方式的讲解,非常细致,甚至还提到了不同恐龙可能存在的肌肉构造,这些细节真的非常吸引人。而且,它还介绍了不同恐龙的栖息地、食物链以及它们可能的生活习性,像是霸王龙为什么会有那么小的手臂?三角龙的角和颈盾到底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在书中都得到了精彩的解答。对于我这样的恐龙爱好者来说,这本书就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恐龙世界,让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位小小的古生物学家,在探寻这些史前巨兽留下的种种谜团。绝对是值得反复阅读的宝藏!

评分

收到《10万个小知识:恐龙大祕密》后,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它的“硬核”程度。这绝对不是一本给小小孩随便翻翻的书,它的深度和广度让我这个成年恐龙爱好者都大呼过瘾。书中关于恐龙灭绝的理论,从最广为人知的小行星撞击说,到火山爆发、气候变化等其他假说,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对比,甚至还引入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比如关于铱元素异常的证据链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来的。读完这部分,我才真正了解到,原来一个科学理论的形成是如此严谨和复杂。另外,关于恐龙的分类和演化,书中也提供了非常清晰的脉络,不再是模糊的“大型恐龙”、“小型恐龙”的划分,而是细致地讲解了蜥臀目、鸟臀目等等,并且追溯了它们与鸟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关于一些“未解之谜”,比如恐龙有没有毛发?它们的叫声会是什么样的?书中都给出了基于科学推测的答案,充满了趣味性和启发性。对于我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增长了恐龙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和探究科学问题,培养了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

评分

当初在书店看到《10万个小知识:恐龙大祕密》时,就被它厚实的篇幅和精致的封面设计吸引了。拿回家翻开后,更是被其中的内容给深深吸引住了。我一直觉得恐龙只是存在于博物馆里的化石,或者是电影里的虚拟生物,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鲜活、更加真实的恐龙世界。书中对于不同恐龙的生活习性的描绘,简直像是在看一部关于远古时代的纪录片。例如,关于梁龙这样的巨型植食性恐龙,书中分析了它们巨大的体型如何帮助它们抵御捕食者,以及它们每天需要消耗多少植物才能维持生命。又或者,关于伶盗龙这类小型肉食性恐龙,书中详细介绍了它们的敏捷性、速度以及可能采取的狩猎策略,甚至还讨论了它们是否可能拥有群体协作的行为。让我特别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恐龙的繁殖和育雏行为,这些细节让我对这些史前生物产生了更深的同情和理解。读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真正置身于那个充满生机与危险的恐龙时代,与它们一同呼吸。

评分

《10万个小知识:恐龙大祕密》这本书,真的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非常突出的一本。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恐龙时,不仅仅是列举事实,而是融入了大量的科学推理和证据分析。比如,关于恐龙的体温调节,书中详细介绍了恒温动物、变温动物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温血动物”的概念,并且结合了恐龙的骨骼密度、生长速率等数据,来推测它们可能的体温类型。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让我觉得非常信服。另外,书中关于不同时期恐龙群落的构成和演变,也让我对地球生命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三叠纪的早期恐龙,到侏罗纪的巨龙时代,再到白垩纪的恐龙王国,每个时期的代表性恐龙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都介绍得非常到位。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恐龙的研究方法,比如化石发掘技术、古DNA分析的可能性等等,这些都让我对古生物学的奥秘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本书,绝对是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恐龙的读者来说,不容错过的精品。

评分

我一直对地球生命史的演变充满好奇,而恐龙无疑是其中最迷人的篇章之一。《10万个小知识:恐龙大祕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亲切但又不失严谨的方式,为我打开了探索恐龙世界的大门。最让我赞赏的是,它并没有将恐龙塑造成遥不可及的怪物,而是通过大量的细节,展现了它们作为一种真实存在的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如何繁衍后代,如何与其他生物互动。例如,书中关于不同恐龙的牙齿结构与其食性的对应关系,从锯齿状的撕裂型牙齿到磨碎型的咀嚼型牙齿,都进行了细致的解析,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它们的饮食习惯。还有,书中对不同恐龙的感官能力的推测,比如视力、听力、嗅觉,都给出了基于科学证据的合理解释,让我不禁想象它们在那个时代是如何感知世界的。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恐龙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它们对植物的啃食、对其他动物的捕食,都对当时的生物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这本书,就像是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然科学课,让我对生命的多样性和演化的奇妙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