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人院卧底十日纪:传奇女记者的精神病院纪实报导

疯人院卧底十日纪:传奇女记者的精神病院纪实报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Nellie Bly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打从我住进疗养院那一刻起,就没打算继续佯装精神失常。
奇怪的是,我的言行举止越是寻常,所有专家就认定我的精神越是有异。」
大胆,真实,美国传奇女记者潜入纽约精神病患收容所的卧底报导。

   《疯人院卧底十日纪》原载于美国《世界报》上,为该报女记者奈莉・布莱佯装成精神病患,潜入纽约黑井岛(现名罗斯福岛)上的女子精神病患收容所内进行为期十天的卧底调查纪录。当中揭露有大量精神正常的女性遭误诊而被迫进入精神病院,以及收容机构对于患者的粗暴凌虐和非人道管理方式等黑幕。一八八七年公开后旋即引发社会譁然。
   
  在报导中,布莱以紧凑的节奏真实记下採访行动前的心理建设,入院前遭遇的惊险,院中群体生活的细节,看护人员或丑恶或善良的心态,病友的人生遭遇,以及自己获救出院的过程。文中偶尔闪现的自嘲或幽默,在缓解所见的人性悲惨景象之际,也透露出这位女性记者乐观而强韧的个性。
   
  勇敢、深富冒险精神的布莱在冷静观察的同时,对于院中病患也怀有高度的慈悲与同理心,这样的情感具体显露文内。「我曾想过,在她们紧闭的双唇间究竟是空无一物,抑或存有我们无法理解的梦想。」她在报导中如此写道。
   
  《疯人院卧底十日纪》报导当年公诸于世后,立即引起法律单位注意社福机构高墙后的黑幕状况,纽约市政府也迫于舆论压力,开始正视相关收容机构对于弱势者的照护问题,继而提高预算经费做为相关改革之用。奈莉・布莱身为早期「隐匿身分採访」先驱的新闻工作者,无疑已以这篇简洁有力的纪实报导,促成一项社会改革,也打破当时大众对于女性必然为弱势性别的偏见,让自己成为美国新闻领域的杰出传奇。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奈莉・布莱 Nellie Bly (1864-1922)


  为伊丽莎白‧珍‧寇克恩(Elizabeth Jane Cochran)的笔名。布莱在美国新闻领域可谓先锋人物,开创了隐匿身分採访之先河,曾以多次行动进行卧底调查报导,其中最轰动的即是她佯装为精神病患,进入精神疗养院内亲身进行观察的《疯人院卧底十日纪》,以及仿效小说《环游世界八十天》,以创纪录的七十二天时间完成环游世界之举。在记者身分之外,她同时也是作家、企业家、发明者及慈善家。

译者简介

黄意雯


  年轻时认为语言乃与世界接轨之桥梁,热衷学习外语。目前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译有《地下纽约》、《菜鸟新移民》等书。

图书目录

编序 人生犹如传奇的女记者——奈莉・布莱
第一章・棘手的任务
第二章・预做准备
第三章・中途之家
第四章・达菲法官和警方
第五章・判定精神失常
第六章・美景医院
第七章・目标在望
第八章・疯人院内
第九章・所谓的「专家」
第十章・第一顿晚餐
第十一章・洗澡
第十二章・与疯人散步
第十三章・凌虐病患
第十四章・她们不幸的故事
第十五章・疗养院生活的插曲
第十六章・最后的道别
第十七章・大陪审团的调查

图书序言

编序 

人生犹如传奇的女记者——奈莉・布莱


  仗义执言的少女
   
  伊莉莎白生于美国宾州匹兹堡近郊,出身地主家庭,她是父亲第二段婚姻所生。年幼时的她因为喜欢穿着粉红色衣物,因此得到「Pinky」的绰号。她曾就读寄宿学校,不过后来因为父亲在一八七一年骤逝,家中经济无法继续支持,因而中辍。
   
  一八八○年,伊莉莎白随改嫁的母亲与继父同住、但几年后就和受家暴而离开的母亲迁居匹兹堡市。某日,她在当地的《匹兹堡电讯报》(Pittsburgh Dispatch)上读到一篇标题名为「女人擅长做什么」的文章,该文作者直指女性难以成就大事业,这个性别唯一能胜任的工作,不过是生养小孩和操持家务,如此而已。这样的观点虽然在当时社会中并不罕见,但年方十六的伊莉莎白立刻以化名「寂寞孤雏」写了一封读者回信投书报社,大力反击文中作者如此厌女和性别歧视的观点。
   
  由于伊莉莎白先前接受教育的时间不长,这封信中文句没有标点,文法也有诸多错误,但《匹兹堡电讯报》的编辑麦登(George Madden)对信中逻辑清晰的立论和激昂的驳斥态度印象深刻,因此登报寻人,希望这位投书读者能现身和他相见。
   
  当伊莉莎白来到报社和编辑见面后,麦登确信在她身上看到了成为杰出记者的天赋和态度,因此主动提供机会让伊莉莎白为该报撰写文章。而伊莉莎白也把握住良机,开始以当时的女性在社会和工作上面临的困境为报导方向,撰写文章。

  成为奈莉・布莱
   
  伊莉莎白交出第一篇文章,名为「女性面临的难题」。麦登大为惊艳,于是进一步提供她全职的採访记者工作。由于当时风气与业界习惯使然,女性新闻工作者发表文章时仍多採用笔名,于是麦登从当时一首流行歌曲当中取用曲中人物Nelly Bly的名字作为伊莉莎白的笔名。只不过,因为拼字错误,成了Nellie Bly,而伊莉莎白也就将错就错地沿用下去,化身为日后将成为传奇的「奈莉・布莱」。
   
  布莱在《匹兹堡电讯报》任职初期主要关注于女性劳工议题,撰写了数篇有关工厂女工的调查报导。只不过,后来因为职务调动,她被转调到通常交由女性记者处理的所谓「女性读者」版面,採访关于服装、园艺、饮食等软性议题。
   
  这个职务上的变动显然与她的性格相悖,让她颇有壮志难伸之感。于是,年方二十一的她自愿请调离开美国,前往墨西哥担任驻外通讯记者。她以半年时间在当地为报社进行关于墨西哥人生活与习俗的採访报导,登载于报上的文章之后也集结成书,名为《墨西哥的半年生活》(Six Months in Mexico)。布莱在某一篇报导当中指责墨西哥政府的拘捕行动——该国记者因为批评当时墨西哥总统迪亚兹(Porfirio Díaz)的独裁行为,而遭官方逮捕拘禁。墨国政府在得知布莱的报导见报后,便威胁要逮捕布莱,而她也因此被迫离开墨西哥,并在返美后具体指控迪亚兹是操控媒体、压迫墨西哥人民的暴君。

  前往纽约
   
  返美回到《匹兹堡电讯报》复职的布莱难忍报社指派的软性艺文新闻採访工作,于是在一八八七年离职,前往纽约寻找新的可能。在过了毫无收入的四个月后,她决定直闯纽约的《世界报》(The World)求职。当时该报的经营者是约瑟夫・普立兹(Joseph Pulitzer),新闻工作者最高荣誉、表彰杰出採访报导者的普立兹奖,即是依其遗愿所设立。
   
  由于当时纽约新闻媒体业界竞争激烈,各报无不亟力寻找报导题材,以期吸引读者,胜过竞争同业。布莱在成为《世界报》记者后向报社编辑提议,让她前往欧洲,与欲赴美寻找人生机会的欧洲移民同船,沿途进行深度採访报导。然而报社编辑拒绝了这个提案。不过,《世界报》向布莱提出一个更具风险的採访任务,那就是要她佯装成精神病患,进入女子精神疗养院,追查当中是否有任何外界所不知的问题。勇敢的布莱答应了这项后果难料的卧底任务。
 
  河上的化外之地
   
  布莱计画潜入的精神病患收容所位于纽约的黑井岛(Blackwell’s Island)。黑井岛是一座狭窄的长条形岛屿,坐落在东河(East River)上,位处曼哈顿岛与长岛之间。纽约市政府在一八二八年买下这座岛,开始设立数家医院、一所监狱,以及安顿穷人的集合收容所,纽约人因此也从一九二○年代开始称之为福利岛(Welfare Island)。一九七一年,为纪念美国总统小罗斯福,岛名更新为罗斯福岛,并且沿用至今。岛上的纽约市立精神疗养院最高一度曾收容一千七百多人,远远是该机构承受量的两倍之多。在布莱真正进入岛上精神病院探查实情之前,英国名作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也曾在一八四二年的《美国记行》(American Notes)一书当中,记载他在黑井岛北侧的八角塔(Octagon)精神疗养院的参观经历。布莱最后佯装成功,顺利住进黑井岛上的女子精神病院(Women’s Lunatic Asylum),而这次卧底行动的十天经历也正是本书的由来。
    
  轩然大波
   
  《世界报》在布莱成功进入精神病院生活十天后,出面要求病院释放布莱。她此次的卧底调查行动见报后也以《疯人院卧底十日记》之名在一八八七年出版,引发社会舆论譁然。尽管许多医师和相关人员怀疑她报导造假,不相信她能瞒过众多专业人士,成功佯装成精神病患入住收容所,但法院陪审团仍开始进行追查,并请布莱协助共同调查黑井岛疗养院内的不人道行为。经过实地探访后,陪审团最后呈交法庭的调查报告中即建议採行布莱所提议的作法,改善精神病院等相关机构的管理方式,同时,政府也增列八十五万美元经费,供相关机构用于改善精神病患生活处境之用,同时保证将来对于收容机构将进行更频繁且严格的检核。布莱无疑已以她的调查报导间接进行了一次社会改革。

  奇女子的环游世界壮举
   
  在《疯人院卧底十日记》出版隔年,布莱突发奇想,向报社提议进行一次更大的行动——将法国作家凡尔纳小说《环游世界八十天》化为真实,由她进行一场限时的环游世界行动。这次,报社编辑答应了。
   
  隔年,一八八九年十一月十四日上午九点四十分,布莱登上一艘名为奥古斯塔维多利亚的蒸汽船,从美国出发,航向德国汉堡,这趟两万四千八百九十九哩的环球之旅就此展开。
   
  纽约当时的报社竞争激烈,《大都会报》(Cosmopolitan)在得知对手《世界报》这项异想天开的举动之后不甘示弱,立刻赞助了另一位女性伊莉莎白・毕斯兰(Elizabeth Bisland)从反方向进行同样的环游世界行动,要和对手互别苗头,而且预期她能超越布莱,甚至是凡尔纳小说中的八十天。而《世界报》为了吸引读者,还开放读者预测布莱完成环游世界所需的时间,若读者预测精确,最大奖项可得到一趟食宿全包的免费欧洲之旅。
   
  在这趟环游世界行动中,布莱的足迹踏上英国、法国,在亚洲地区则造访了钖兰、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以及日本。由于当时已有海底电缆及电报技术,她在旅程中得以借此发送简短讯息,让《世界报》的读者知道她的行踪及见闻,但较长篇的文字还是得以邮寄方式送回美国,因此会有几週的时间差。
   
  布莱这趟行动使用的交通工具是蒸汽船和铁路系统,因此行程有时会因交通状况而耽误,但过程大抵顺利。在横越太平洋返回美国的终段旅程上,由于天候恶劣,她在一八九○年一月二十一日才抵达旧金山,比原定计画晚了两天。《世界报》老板普立兹先生慷慨以私人火车将这位旗下记者从旧金山接回纽泽西,并在一月二十五日下午三点五十一分回到当初出发的港口原点。这趟环游世界之旅最终总计以七十二天完成,创下当时的世界纪录。《大都会报》派出的对手毕斯兰则是晚了四天半抵达。虽然布莱的纪录在几个月后就被乔治・法兰西斯・崔恩(George Francis Train)以六十七天的时间打破——崔恩在一八七○年曾首度进行环球之旅,这场行动也是凡尔纳创作《环游世界八十天》的灵感来源——但难能可贵的是,布莱以行动打破了当时社会大众对于女性柔弱的刻版印象,完成一项引人注目的壮举。

  人生晚年
   
  一八九五年,时年三十一岁的布莱与相距四十二岁的企业家富商罗伯・席曼(Robert Seaman)相识、结婚。由于年迈丈夫恶化的健康状况,布莱辞去新闻工作,专心照顾家庭,同时承接起先生岌岌可危的金属铸造工厂营运。一九○五年,布莱在丈夫逝世后接手管理工厂,让公司起死回生,自己也成为当时全美的顶尖企业家之一,甚至拥有几项发明专利。布莱年轻时便特别关心劳工,成为资本家后她没有忘记初衷,在工厂里提供旗下员工完整的医疗照护,以及设立学习课程,让员工能借知识脱贫。然而,这个企业在晚期却因为工厂经理盗用公款和管理疏失,最后以破产告终。公司破产后,布莱未被击倒,她离开商界重返熟悉的新闻界,开始撰写一次大战时期欧洲东防线的相关报导,同时也长期关注女性处境及权益等社会议题。
    
  影响后世
   
  奈莉・布莱在一九二二年因感冒引发肺炎,随后病情恶化逝于纽约,得年五十七。她以女性身分在新闻报导界和壮游历史篇章上写下绚烂而传奇的一页,杰出形象也渗入大众文化当中。一九九八年,美国「国家女性名人堂」(National Women's Hall of Fame)以布莱的本名将她列为其中一员,表彰她在开创卧底调查报导上的先驱之举。美国邮政总局在二○○二年以「女性新闻工作者」为主题发行邮票,布莱即为四位登上邮票版面的杰出女性之一。美国更有多部戏剧和电影当中的女性角色是以布莱的记者身分为人物塑造蓝本,并以化名向她致敬。二○一五年,布莱一百五十一岁冥诞当天,Google Doodle 更以她为当日人物,具体向现代人介绍这位传奇女记者的生平事蹟。

图书试读

第一章
棘手的任务
A Delicate Mission
 
九月二十二日,《世界报》问我,是否愿意为了写一篇有关精神疗养院如何治疗病患,以及病院管理方式等内容的详实报导,住进纽约任何一所精神疗养院?报社问我是否认为自己的勇气足以熬过这趟任务的磨难?我对精神异常者特征的揣摩程度,能否骗过医生,而且还能在院里融入其他病患,住上一週,又不被院方发现我其实是个潜入院中记录真相的卧底记者?我相信我可以。我对于自己的演技有信心,自认能佯装到完成任务为止。我能否在黑井岛上的精神疗养院内住上一週?我说我可以,也愿意这么做。
  
报社给我的指示非常简单,只要我自觉已准备好,就可开始进行。我只需忠实记录自己遭遇的一切;在踏进疗养院高墙之后,我得发掘这个机构的内部运作方式,将之纪录下来。这些运作方式过去一向被头戴白帽的护士巧妙地对外隐瞒,或是被门闩与铁栏遮蔽,真相通常不为外界大众所知。「报社不是要妳进去后以骇人听闻的耸动论调揭发院中内幕。妳只需如实纪录所见所闻,不论好坏,对这个机构是要赞美或批评,全由妳自己决定。全数如实记录就对了。不过,妳嘴边老是挂着微笑,我比较担心这一点。」编辑这么说。「我会收起微笑。」语毕,我随即离开报社,准备执行这趟棘手且艰困的任务。
  
如果我成功潜入我一点都不希望进去的精神疗养院,我不知道院内除了平淡的生活琐事之外,还会有那些遭遇。我不认为这样的机构内会有管理不当或什么残忍的行径。我一直想知道精神疗养院内的生活究竟是何等情境,希望能确知那些精神失常者,那些无助的上帝子民,都能得到妥善的照护和关怀。我曾耳闻有些精神疗养院会凌虐病患,但我认为那不过是夸大之辞或虚构之事。然而,我心中还是暗自希望能了解院内的真实状况。
  
一想到这些精神异常者完全被机构管理者掌控,我不禁暗自心惊。只要院方有意刁难,病患就算有再多眼泪与恳求,也都无法重获自由。我渴切地接下这个能让我了解黑井岛精神疗养院内运作方式的任务。
 
「一旦我成功混进去,你打算怎么把我弄出来?」我问报社编辑。
  
「我还不知道。不过,一旦我们说明妳的身分和妳装疯进入疗养院的目的,就有办法救妳出来。不过妳得先进得去才行。」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